诗文库 注释
简穆皇后忌辰道场疏 北宋 · 杨亿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
圣心追远,仰瞻如在之灵;佛事崇因,式荐无边之祉。属临讳日,举集胜缘。伏惟简穆皇后道茂坤仪,德昌王业,克协曾沙之庆,诞昭彤管之华。懿矩弥芳,徽音载邈。今皇帝绍隆景祚,奉若仙猷。仰真驭之弥虔,罄孝恩之无斁,聿遵象教,虔奉斋脩。简穆皇后伏愿悟證上乘,超登无垢,具慈因于十号,佑华旦于三天。今皇帝伏愿圣德诞敷,仁风丕冒。七政齐而协历,九功叙以咸歌。永保无疆之休,茂洽重熙之化。然后愿宗英辑睦,道固维城;良辅弼谐,功宣作砺。烛声教于率土,书瑞应于丰年。
按:《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七七,清钞本。
昭宪皇后忌辰道场疏 北宋 · 杨亿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
仙驭上宾,邈灵游而遂远,星龙绵合,僾遗范以如存。式临奉讳之辰,钦荐无疆之祉。伏惟昭宪皇后歆祥圣武,宅顺坤仪。首基椒极之华,参翊萝图之永,懿猷茂建,柔化丕昭。悟真谛以驭神,衍庆谋而垂后。今皇帝永怀徽则,介助真诠。怅先忌之环经,凝孝思而丛感。祓祥金地,披绎宝文。旅华祴以巡香,俨珍羞而侑供。冀凭慧果,上续胜缘。昭宪皇后伏愿法露普流,兹云周荫。宴居净界,常为十号之證因;顾在朝家,弥极九皇之高治。今皇帝伏愿奉承鸿绪,增巩丕基。绝瑞高符,交天人而相答;尊名盛德,焕日月以常新。四序顺成,八风和布。台师偃戢,原种丰甘。然后愿磐石英藩,永茂维城之业;乾台哲辅,益隆鬷假之勋。官师胥协于忠良,黎献并跻于仁寿。
按:《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七七,清钞本。
陵山一路告祭祝文 北宋 · 杨亿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
太宗皇帝龟洛开符,龙輴戒道。仰秦医之庙貌,陈周礼之樽彝,用昭格于神明,盖聿脩于彝典,恭惟正直,俯鉴吉蠲(扁鹊)。
祇宫兴沴,汾水登遐,驱八翣以启行,届双鸠之旧壤。瞻龙颜其如在,顾蜃辂以难留。谨用苾芬,以求肸蚃(厄井)。
脱屣人寰,遗弓仙路。爰属因山之礼,用脩假道之宜。仰惟窈窕之容,俯鉴馨香之奠(左夫人)。
铸鼎功成,梦龄数迫。毕陌之笳箫载咽,鲋鱼之弓剑其期。式瞻庙食之灵,恭展德馨之奠(救拔山神)。
厌世上仙,因山启卜。俨涂刍而成列,奉窀穸之有期。爰假道于严祠,辄荐诚于薄酬(右夫人)。
龙镳上汉,凤翣戒涂,爰陈埽地之至诚,周告拔山之英魄,仰惟如在,俯鉴惟精(大力)。
飞名帝箓,释负人寰。玄堂将瘗于衣冠,清祀式陈于盏斝。虔脩彝典,俯鉴丹诚(五通)。
运属冥升,灾兴夕驾。祀国动崩天之戚,桥山当复土之期。式瞻西伯之严祠,近在东周之旧壤,恭陈清酌,用告明神(周文王)。
攀髯不驻,复斧云归。俨天仗以徐行,指虹桥而径度。聿陈薄酬,用告明灵(金均)。
乘云不返,同轨有期。俨龙驭以凶行,指虹梁而利涉。聿脩祀事,式荐明诚。
按:任店《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八三,清钞本。
寿宁节大燕教坊致语 其七 放舞僮队 北宋 · 杨亿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
宴开柏殿,飞玉斝以方深;乐阕蓂阶,滴铜壶而惭次。共祝后天之算,同倾向日之诚。再拜瑶瑎,相将好去。
按:《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八八,清钞本。
寿宁节致语 其八 放女弟子队 北宋 · 杨亿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
金壶递箭,潜移宝晷之光;玉斝飞筵,屡极钧天之奏。宜整五云之驭,却陪三洞之游。再拜天阶,相将好去。
按:《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八九,清钞一百五十卷本。
多福院记 宋 · 袁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四
予自昭武归故乡,视其闾巷,非故也。昔之榛棘者,皆连甍而骈栋矣;昔之雕峻者,皆萧然而不屋矣。见其父老,非故也。昔之孩提者,皆颀然而长矣;昔之少壮者,皆皤然而老矣,且死者十有八九矣。访其居民,非故也。昔之农者,今转而为工;昔之商者,今流而为隶,贫者富而贱者贵,皆交相为盛衰矣。呜呼,世态之变如此!所不变者:巍然而高者,吾知其为刹矣;俨然而尊者,吾知其为佛矣;钟于朝,鼓于暮,环然而食者,吾知其为僧矣。岁虽水旱,天不能以饥;宅虽不毛,地不能以寒;势虽王公,人不能以贱。求之于迹,盛多而衰少;推之于心,背寡而向众。信乎,非有常者,孰能如此!甬东有多福院者,乾德三年,州民赵轩舍园作室,主者德全以施无碍之浴。开宝七年,州刺史钱亿易号兴福。治平元年,始锡今号焉。熙宁元年,有圆莹者兴其所废,而人乐输其财;新其所故,而工乐竭其力。未信者信,人乐从其化;未悟者悟,众乐入其室。元丰七年春二月,燕然坐终。继者清雅,亦其人也。夫万事之理,勤于未就而怠于已成,佚于有馀而劳于不足。师能勤其所怠而劳其所佚,则继师者虽百世,吾知其如今日矣。元祐二年二月望记。
按:《延祐四明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又见明钞本《四明文献考》页二五三,清钞本《敬止录》卷二九。
宋宣仁圣烈皇后山陵采石之记 北宋 · 吴安持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三
河南缑氏镇之西南二十馀里,有山岭最高,形如委粟,俗号粟子岭。岭之东北下有庙,榜曰山神,载在祀典,而不知是山何名。历询故老,莫知其实。按东汉《和帝纪》称:「永元十六年十一月己丑,行幸缑氏,登百岯山」。注云:「即柏岯山也,在洛州缑氏县南」。又今缑氏之南二十里,山名柏崖。以此考之,则粟子岭诸山,即昔日所谓百岯者也。本朝列圣及母后登遐,例遣官采石于山下,崇奉陵寝。自乾兴元年以来,始有碑刻可考。宣仁圣烈皇后以元祐癸酉九月三日戊寅上仙,太史奏请,以来岁二月七日山陵复土。诏以丞相吕公为之使,安持受命,与如京使林元、庄宅副使麦文炳同董役于缑山。即以其月癸卯开山,凡取巨细石一万有畸,而讫于十一月之壬午,四十日而功毕,用石匠二千九百七十四人。按故事,鸠工十六万五千二十有六,当用四千人,期以两月,而京师匠者十无一二,馀悉取于诸路,议者患其回远,不能以时至。盖开山之日,始有来者三百六十四人而已。至十月四日,才得一千二百九十九人。逮逾月,然后及二千九百七十四人。止以是数,又十日而讫事,馀悉遣之,所省八万九十九功。前此工不集,上下忧之,乃募作者,能倍功即偿之,优给其直。于是人情忻然,罔不悉心,不待有司苦戒程督,竭日力而后止,故无逃者。晨起为麋粥煮药,时其食饮,而严禁其攘窃。架竹引泉,使无渴饥,故少病者。为密室,南向以就天阳,有病则遣官挟太医胗视,相属于途,不谨则严其罚,故鲜死者。盖自癸卯至壬午,吏民兵匠毋虑五千馀人,而无一人逃者,以疾毙者,三人而已,横逆者无有也。噫,何其幸也!凡此数者,皆朝廷授以成法,故有司得以奉行。而又数下恩诏,加赐吏士,盖无虚月,所以戒敕爱养,无所不至。是宜和气浃洽,人不告劳。方盛冬之时,天气晏温,雨雪不降,以讫大事,有以见天人相应,昭示圣心纯孝、传诸毋穷之意。下臣姑谨职事,以纪岁月云。其馀佐吏,具列于别石。十一月九日,左朝请郎、试太仆卿、兼权都水使者、都大提举采石吴安持谨记。
按:《偃师金石遗文补录》卷一○,清钞本。又见乾隆《偃师县志》卷二八,《金石萃编》卷一四○,《偃师金石遗文记》卷下,《历代陵寝备考》卷三八。
培花 北宋 · 李昭玘
惜花如曼容,蠹实害心腹。
养之近胎祸,动绝(下缺。)。
按:以上清钞本《乐静集》卷一
跋孙权千山竞秀卷 宋 · 句龙如渊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三
如渊历览书画多矣,独吴皇帝真迹共有二卷,皆一山一水,墨气焕炳,殊可娱目。此《千山竞秀图》,超越前代之作,分立八体,一法一意,又能合卷连络,无疏懒之气。想其当时立志兼并,信任贤能,以历三世,江东一壁,虎踞以安,其立意自不与他人相等。曹孟德于濡须口叹云:「生子当如孙仲谋」。其出语虽不雅,而欣羡之意已见于言表矣。其画之能为八法者,当时有曹弗兴在,况尝命弗兴作画,互为议论,弗兴反逊之,其于画理,可谓贯通诸体而不杂者也。更以他人相较,则宗文少、郑法士辈差近之耳,非他可及也。绍兴十七年三月,御史中丞句龙如渊跋。
按:《十百斋书画录》卯集,清钞本。
赐薛安靖玺书(绍兴元年十二月下旬)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六五
身虽屈于羯胡,心常存于王室。总领义师,擒灭丑类。凡陷没之郡闻风响应,各籍土地奉上本朝者,寔汝有以倡之也。
按:《宋史列传补遗稿》卷五二,清钞本。
永嘉先生三国六朝五代纪年总辨序(开禧三年) 宋 · 吴奂然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四九
史籍谓之墨兵。墨兵者,政以兵机将略、五间六韬,凡所以济雷风之用,运时雨之神,皆可操之以为验也。国朝司马温国公著《资治通鉴》,奎文荣冠,万代之蓍龟也,而于三国六朝与五闰之世,其内修外攘未尝少略,岂不以天生五材,废一不可,兵所以昭文德,则墨兵亦所不容略乎!魏君仲举比求到永嘉朱先生《三国六朝五代纪年总辨》,循《通鉴》,按前史,而为之辨论,辞语警拔。侍郎叶公适正则亦称此书事理融会,今昔贯通,不华不俚,上可以发前人未尽之蕴,下可以为学者进取之阶。况当灵旗北指、诸君封侯之秋,此书尤当汲汲于讲贯之也。学者得之,不惟可以雄蚁战,题苑墙,亦使它时史弘肇辈不敢诧长枪大剑而易视毛锥子,书生岂真不识时务者哉!抑闻之,私閟论衡非坦荡君子,愚于坦荡窃有志焉。开禧丁卯修禊事之辰,锦溪吴奂然景仲序。
按:《三国六朝纪年总辨》卷首,清钞本。又见《皕宋楼藏书志》卷三八。
祭方签判文 南宋 · 赵彦端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八○
呜呼公乎!魁梧挺特,宜贵而不寿也;直谅精明,宜用而不偶也。车攻马良,竟奚首也。岂人皆然,天独否也。嗟惟我曹,公所友也。以官为僚,或先后也。去我而南,未云久也。秋风登临,记携手也。举白大呼,倒觞酒也。神豪气振,衰照丑也。视公松筠,我蒲柳也。宁知别袂,古今剖也。呜呼公乎!合散消息,殇犹耇也。贤子懿孙,庶不朽也。尉公平生,可无负也。涛江沄沄,望莫扣也。有悲孰绅,荐此缶也。尚享!
按:清钞一百五十卷本《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一三八。
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序 南宋 · 郑性之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七七、《皕宋楼藏书志》卷八七、《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三一
自余托交复斋陈公,馀四十年,而死生之别则二十年矣。每念师门诸老衰谢几尽,余虽苟生于世,孤陋无助,德不加进,任重道远,念之大惧。一日,公之子圭裒公诗文属余序引,义不得辞,受而读之,不觉尽卷,如见其人。闻其语而反诸身求诸心,自愧者多而为益亦不少矣。盖公之立朝也,位虽居卑而应诏论事,言人所不敢;其归闲也,年虽未及而引疾告老,为人所未能。然其为辞,忠诚恻怛,和缓明白,而无一毫矫亢激迫之意。至于诗咏,雅正和平,既足以写性情之真,又有以窥造化之妙,读者味之,亦足以发。此皆有德之言也,然岂无其本哉!公跋傅君文藁有云:「诵古人之文熟且久,曰是可学而能也,退而书之纸,自以为可矣。阅岁踰时,取而观之,谓无一言之几乎道,遂尽取旧藁而焚之」。此固公之谦辞,而其心实有所悟。盖公已知文公朱先生之学,而读其书,遂受业于勉斋黄先生之门,与瓜山潘公切磋磨琢,朝夕不相舍,学遂大进。观其与师友往复问答之书,其为学也,读书静养,日有常程,大要在于力勤而志专,博学而守约。自延平上印归,坚卧不出,心志纯一,遂得肆其力于博文约礼之际,矻矻孜孜,不极不止。莆人祠文公于学,公为之记,首以孔子之学不厌、教不倦发明文公之心,则其所以愿学文公者,不在兹乎?惟其立志如此,进学如此,得之心有诸己者如此,于为文乎何有?盖如木之有本,水之有源,自然敷畅流行,灿然成章,亦岂有意于为文者哉!苟与我同志者,读公之文,其亦有考于斯。淳祐戊申春三月壬申,友人清溪郑性之书。
按:《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卷首,清钞本。
申吏部乞求归养状 宋 · 余季芳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九○、《宋元学案》卷八九
受训慈帏,愿明家学;徼荣干禄,实匪初心。既窃微名,志求归养。且兄木拜恩,已沾廪禄,顾愚浅陋,幸乞优从。
按:《宋史列传补遗稿》卷四,清钞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