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注释
道情十首 其十 清 · 郑燮
 押词韵第七部
拨琵琶,续续弹,唤庸愚,警懦顽,四条弦上多哀怨。
黄沙白草无人迹,古戍寒云乱鸟还。
虞罗惯打孤飞雁,收拾起、渔樵事业,任从他、风雪关山
【注释】: 郑板桥作《道情》之时,还是一文不名的穷秀才。创作时间一说在雍正三年(1725)“予落拓京师,不得志而归,因作《道情》十首以遣兴”(据裴景福藏《道情》卷跋语);而传世的《板桥集》中说作于雍正七年(1729)。这两种说法都出自郑板桥本人,孰是孰非,已不可知了。板桥本人对这《道情》是颇为珍视的,一生中多次书赠友人,告诫他们“异日为国之柱石,勿忘寒士家风”(裴本跋语)。
风流家世元和老,旧曲翻新调。扯碎状元袍,脱却乌纱帽,俺唱这道情儿,归山去了。
〔跋语〕是曲作于雍正七年,屡抹屡更,至乾隆八年,乃付诸梓。刻者司徒文膏也。
惠泉(此仲弟少时游惠泉,初学诗作也。拣得原稿,因附存之。兄景福注。) 清 · 裴景绶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出处:梦痕集一卷
几时春到二泉波,触旧论新入棹歌。
窃喜开尊北海,何当买宅傍东坡
轮蹄积岁风情减,丝竹中年感慨多。
谢傅山居蓄霖雨,玉颜心苦为谁酡。
按:仲弟深于经学,喜研究汉注。偶入诗文,精确出人意表。今日鹤楼为余诵题阜阳刘氏两节妇祠联云:「汝颍水双清,双柳亭边双节孝;邶鄘风两变,两柏舟上两英皇。」可谓工妙。弟存时并未示余,可见遗作多矣。余宰潮阳,有海门郑氏一门三节妇求赠额旌之。幕友代拟数四,都不惬意。余曰:「即用『一门三节』可乎?」弟曰:「此东坡『竹轩』、渔洋丞相祠堂』例也。」代余书之。一、三字在门、节之间,结构极善。仲言「米老书『太一之殿』『天庆之观』,疏密相称,即用其意」。辛酉六月,记于耕善庄。
予每读仲诗,苦心覃思,声情激楚,有子约子浚难为兄也。兄福识。
仲弟五十后,喜与余谈诗。兴至每有所作,都不存稿。今检其遗笔,虽篇什无多,而首首皆带奇气壮彩。附刻《睫闇集》后,亦足见吾弟怀抱一斑也。乙丑四月八日兄福病起命迪孙代写。
东山酒楼放歌己亥秋 晚清 · 丘逢甲
 押尤韵
丈夫生当为祖豫州,渡江誓报祖国雠,中原不使群胡留。
不然当作李邺侯,翩然衣白与帝游,天家骨肉畀无尤。
胡为祗学谪仙醉,到处吟诗题酒楼
今日何日东山陬,云阴阴兮风飕飕,山中五月如清,补禊曲水觞可流。
座中主客清且修,黄公后人今状头,裴中令新政优。
兰陵诸萧才力遒,人师我愧东家丘
儒书无能解国忧,仡仡食古心不休。
飞蓬自转落叶下,谁实作俑为车舟。
坐令机械生西欧,古制破裂不可收,天地日月驱作球。
小儒咋舌大儒叹,径欲问天穷所由,天公方醉了不酬。
万事变灭如浮沤,山川虽缺仍金瓯。
陇头飞鸟入妖梦,夜半鸣狐思火篝。
何如沉醉与天共,乞君大白为我浮。
浮之不尽群客醉,何妨呼酌车前驺。
自有此山数游者,昌黎文山皆吾俦。
彼皆身取千古去,乃畀我任今日愁。
海门西望海色幽,眼中一醉无五洲。
注:黄公后人指夏同和裴中令裔指裴景福,时为潮阳兰陵诸萧指萧伯瑶、萧永声、萧永华等。天家骨肉暗指清慈禧太后囚德宗事。
丙午年四月八日迪化闰月二十四日移寓陶公祠七月十八日入抚署居西厅之南屋丁未九月十四日文儿夫妇携两孙女来居东园门外别院其西北隅有稚松一株杂白杨间今年四月欲插篱补径以为游憩之所昨日已奉命放还恐不果作昔东坡惠州经营白鹤峰年馀始移居之逾月复谪海南故有缘尽我辄逝时来与物逝之句人生如逆旅本无定居况逐客乎七月二十七日将晚下有作 清末民国初 · 裴景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出处:化城集下卷
解带量松向小园,追寻往事坐松根。
鬓丝禅榻茶烟细,鼓角边城柳色昏。
去日堂堂轮下阪,前尘了了梦无痕。
青灯有味遗经在,万变浮云付酒樽。
【评】方伦叔云:深于道者毕竟不同。王晋卿云:绝代才人,出入忧患,悟澈万象,始有此凄清和惋之音。东坡儋耳以后作往往类此,放翁不能为也。读伯谦近作,乃服其所诣之深。
题仲弟梦痕集简端 清末民国初 · 裴景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出处:淮隐集下卷
炉香小阁昼氤氲,忆弟开帘望白云。
万里酒泉方入塞,九原春草竟离群。
红棉夜雨声如昨番禺署中有「红棉夜雨轩」,弟读书处。),黄海烟岚稿半焚。
为录梦痕续淮隐,君苗砚渴苦无文。
按:弟在陔口游黄山,颇喜为诗,都不存稿。仅检得《梦痕吟稿》数十首,附刻《淮隐集》后,以存一斑甲子仲秋胞兄景福垂涕书。
锁阳台 裴伯谦丈属题所藏吴汉槎鸡塞填词图》卷子 清末至现当代 · 陈方恪
 押麻韵
塞北春空,江南魂断,独馀芳草闲花。
故园归讯,燕子已无家。
漫道东阳损,旧题有、椒壁笼纱
还来伴、春灯天末,深屋杏花斜。

堪嗟。
王孙头白,往事风流,恁尊前重对,付与琵琶。
莫向青山擪笛,怕明月、不返轩车。
谁怜取、梅仙赋后,清梦冷胡沙。
(注:见陈方恪遗稿《鸾陂词》《殢香馆词草(甲)》。裴伯谦裴景福(一八六五-一九三七)字伯谦睫庵别署西域戍卒,室名壮陶阁、吟云轩,安徽霍丘人光绪十二年进士,精鉴藏,为陈三立友。)
寿杨立法委员一峰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牧民则惠,谋国则忠,文学特余事耳;
得莲之清,如之劲,君子其万年兮。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杨一(1898——1974)原名世清河南新乡人1919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五四”运动后与梁漱、徐生发起组织“行知社”。1925年北大毕业后任开封省立第一、第二中学、安徽蚌埠中学教员,并曾出任新乡教育局长。1926年参加国民党。次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政治部编纂科长。1932年任豫南特区抚绥委员会委员及党政联合办事处委员,并代理委员长。1933年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政治组织研究会委员、鄂皖边区“剿匪”总司令部少将参议。抗战爆发后任省党部秘书长次年冬任省第一行政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42年冬任中央政治学校训导。1944任省民政厅长。1946年任国民大会代表。不久任考试院考选委员。1948年春任国民政府第一届立法委员,在职二十六年。1974年8月8日病死台湾。遗著有《一峰游记》《心理建设论证》《游赏文萃》《谭嗣同》等。
成氏有骈文《<孔学蠡测>序》。
牧民:治民。以牧人养畜,比喻人君之治民,故曰牧民。
谋国:为国家利益谋划。宋沈作哲《寓简》卷十:“禹非但不能谋国,亦不善养生。”
余事:无须投入主要精力的事;正业或本职工作之外的事。
君子其万年兮:出自《诗经·大雅·既醉》“君子万年,介尔景福。”
陶先生寿伯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大耋齐眉,拥庭前三玉树;
春风得意,粲笔底万梅花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陶寿伯(1902——1997)名知奋又名之芬号万石江苏无锡人。自幼诚笃好学,15岁即投苏州名师唐伯谦门下,研习书法、篆刻、镌碑诸艺。23岁师从沪上耆宿沈恩孚,研读《说文》和之学。25岁时转师艺林宗师赵叔孺,直入赵氏堂奥。后又拜张大千为师。其于绘画、书法、篆刻无不精能,并称“三绝”,画梅被称圣手。于右任评其“刻印推海内巨手,画梅亦为第一”。陶寿伯1950年香港转赴台湾,与渡海名家于右任张大千、溥心畲、黄君璧等时相酬唱。其一生勤于艺事,治印作画均逾万数,在海外举办书画展达一百五十余次,为弘扬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不遗余力,贡献卓著。
成氏有诗《赠陶寿伯》。
粲笔底万梅花:切其画梅事。粲,鲜明的样子。
笺:赠陶寿伯
有楼聚万石,有笔写万,点染及山水,快雪明岩隈,胸次尘不扰,腕底能回,兰闺得嘉侣,妙擅簪花才,避乱依海曲,举案颜常开,明岁九州复,一舸归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