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请袖赏刘子元吴兢奏 唐 · 姚崇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六
伏见贞观十七年。监修国史房玄龄与史官给事中许敬宗著作佐郎敬播修高祖实录二十卷成。制封元龄一子为县男。赐物一千段。敬宗一子为高阳县男。赐物七百段。敬播改授太子司议郎。赐物五百段。仍并降玺书袖美。又神龙二年五月。监修国史中书令魏元忠与史官太常少卿徐彦伯国子司业崔融等修则天实录三十卷成。制封元忠一子为县男。赐物一千段。彦伯等各赐爵二等。物五百段。自馀卑官加两阶。物段准处分。仍并降玺书袖美。今史官刘子元吴兢等撰睿宗实录。又重修则天中宗实录。并成进讫。准撰太宗实录例。益修官巳下加爵及赐命。子元等经臣援引古今。欲臣闻奏。臣谨寻故事。例有恩赏。事属当时。不可为准。子元等始末修撰。诚亦勤劳。叙事纪言。所缘虽重。承恩赏赐。固不在多。子元吴兢望各赐物一百段。
在桂州与修史学士吴兢书 初唐 · 宋之问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 创作地点:广西桂林市
拙自谋卫。降黜炎荒。杳寻魑魅之途。远在雕题之国。风摇木。饥鼬宵鸣。毒瘴横天。悲鸢昼落。心凭神理。实冀生还。关号鬼门。常忧死别。事未瞑目。岂在微身。先君业粹中和。才光文武。志道游艺。名动京师。出谷入朝。事多宏益。虽崇班去巳。而阴德被人。清议所尊。何减骠骑。恐耆旧咸谢。竹帛傥遗。使盛烈湮沈。下情感痛。自昔逸偫之器。旷俗之才。誉虽冠于人伦。禄不跻于卿士。南史之笔。漏美不书。东岱之魂。与名俱灭。故史迁述许由云。不遇青云之士。焉足道哉。惟君侯礼乐山高。文华海阔。古一千岁。闻圣人之书。今五百年。知作者之运。山甫拾遗于中路。时谓得贤。蔡邕挥翰于词林。谁其不许。往送家状。蒙启至公之恩。希果实言。深蓄自私之感。下官久辞荣擢。夙慎祸胎。内无负于明祇。外冀申于知已。岂谓一人相毁。众口争喧。遂以虚声。乃加真罪。赖皇明昭宥。腰领赐全。空荷再生。无阶上荅。恃子以松竹之操。期子以金石之坚。幸无雷同。悬纳谤议。见危不易。是所望焉。远识古人之怀。敢申穷鸟之请。如季布之诺。乃重于黄金。延陵之许。竟悬于宝剑。生负食花之惠。死效结草之诚。刺血为书。万不抒一。往年恩贷许惠为看起居注实录江融别录。使不错漏国史。及高明所撰唐史春秋等六处。并乞逸遗事迹。不翳声尘。代业有光。实在吾子。远伫来札。以当招魂。秋冬凝寒。惟动履休胜。青时至。愿想穷愁。白云遥来。希访生死。珍重珍重。
授吴兢谏议大夫制 唐 · 苏颋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五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黄门。朝议大夫前行尚书水部郎中兼修国史上柱国长垣县开国男吴兢。雅思周密。素风清旷。著书微婉。东观是称。起草闲达。南宫所重。宜列谏臣之位。复膺良史之才。可守谏议大夫兼修国史。散官勋如故。主者施行。
授吴兢著作郎制 唐 · 苏颋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五十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黄门。朝议大夫守谏议大夫上柱国兼修国史吴兢。祗服言行。贯穿典籍。蕴良史之才。擅巨儒之义。顷专笔削。仍侍轩阶。而官之正名。礼不以讳。宜著书于麟阁。复载籍于鸿都。可行著作郎兼昭文馆学士。馀如故。主者施行。
报吴兢书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
天子临书。是为盛业。史官秉笔。必伫良才。著作强记洽闻。时议咸许。牧州典郡。此类何求。岂转要以从闲。乃回难而就易。私愿或惬。公道若何。
请令张说吴兢就史馆修史奏 盛唐 · 李元纮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
国史者。记人君善恶。国政损益。一字贬袖。千载称之。前贤所难。事匪容易。今张说在家修史。吴兢又在集贤撰录。遂今国之大典。散在数处。且太宗别置史馆。在于禁中。所以重其职而秘其事也。望勒说等就史馆参详撰录。则典册有凭。旧章不坠矣。
今董狐 清 · 洪亮吉
押虞韵 出处:附鲒轩外集唐宋小乐府
刘知几死那可诬。
不畏生张说,只有今董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