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夏子乔招讨西夏 北宋 · 梅询
七言律诗
丹墀曾独绎丝纶,御札亲题第一人。
莺喜上迁张笔力,马谙西讨仗威灵。
亚夫金鼓从天降,韩信旌旗背水陈。
耆致尔功还奏阙,图形仍许上麒麟(以上清厉鹗《宋诗纪事》卷五引《许昌梅公年谱》附)
夏竦请增土兵议宝元二年闰十二月 北宋 · 杨偕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五、《宋史》卷二八三《夏竦传》
西兵比继迁时十增七八,县官困于供亿。
今州复益一二千人,则岁费缗钱又增百馀万,国用民力,恐繇此屈。
若训习士卒,使之精锐,选任将帅,求之方略,自然以寡击众,以一当百。
又竦云「土兵募足,量加训练,可代东兵」,此徒虚语耳。
自德明纳款以来,东兵犹不可代,况今日乎!
再驳夏竦请增土兵议宝元二年 北宋 · 杨偕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五、《太平治迹统类》卷八
臣之所陈,盖以增兵,习既不精,徒费国用,是敌未平而中原困矣。
竦乃比臣为不忠小人,及为人所使,此其用意,非独欲中伤臣,亦欲倾朝廷大臣也。
且竦引王剪事为解,夫秦、楚,敌国也,楚多勇士,故有此言。
今元昊一小贼尔,岂与本朝为敌国哉?
古将帅深入虏廷,未有用六十万人者。
霍去病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将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
后又将万骑踰乌盭,讨遬濮,涉狐奴,历五王国,过焉支山千有馀里,合兵鏖皋兰下,杀折王、卢侯王,执昆邪王子,收休屠祭天金人
赵充国亦以万骑破先○。
李靖骁骑三千破突厥,又以精骑一万至阴山,斩首千馀级,俘男女十馀万,擒颉利以献。
此数将之兵,皆不过万人,其馀深入蕃境,或至西域诸国,用少击众,不可胜数。
今竦在泾原,守其城垒,据其险阻,来则禦之,去则释之,不闻出师讨伐,何用兵众?
盖竦意战或败衄,欲以兵少为辞耳。
又竦言土兵各护乡土,此乃浅近之见。
自古兵有九地,士卒近家谓之散地,言其易离散也。
且以近事言之,閤门祗候王文恩入虏界,为虏兵所败,土兵皆窜走,惟东兵近二百人拒捍,射杀虏兵甚众,以此知兵之强弱,不系东西。
将有谋,则兵虽寡必精而难陷;
将非才,则兵虽众必骄而易败。
今边郡参用东兵、土兵得其宜,若尽罢东兵,亦非计也。
古人曰:「非陇西之民有勇怯,乃将吏之制巧拙异也」。
有必胜之将,无必胜之民。
世尝谓河北兵勇,臣以为不然。
袁绍曹操战于官渡,沮授曰:「北兵虽众,而劲果不及南军」。
不听,果败。
今江、浙兵最称懦弱,然昔项羽领江东子弟八千,诸侯不敢仰视。
是知兵不系土地,系于将帅训习节制,抚养激励之如何尔。
今防边东兵,人月受米七斗五升,土兵二石五斗,而竦乃言东兵廪给至厚,此又不知之甚也。
竦又言,土兵募足,量加训练,以代东兵。
且土兵数万,须募足训练,虽三二岁未得其用。
兵精用之,犹恐奔北,岂有量加训练而能取胜哉?
狼山渡口有作(按:《渑水燕谈录》卷七:夏文庄公竦初侍其父监通州狼山盐场渡口诗云云。时年十七。)1001年 北宋 · 夏竦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通市狼山
渡口人疏(《渑水燕谈录》作稀)黯翠烟,登临犹喜(《渑水燕谈录》作尤喜,《锦绣万花谷》续集卷九作尝怯)夕阳天。
残云右倚江都(《渑水燕谈录》作维扬树,远水南回建业船。
山引乱猿嗥(《渑水燕谈录》作啼)古寺,电驱甘雨过闲田。
季鹰死后无归客,江上鲈鱼不直钱。
狎鸥亭诗(按:《湘山野录》卷上云:此为夏竦罢除相,知宋州到任后寄执政。诗中异文均出此。) 其一 1035年 北宋 · 夏竦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
(一作造)化平分大钧,左符新刻玉为(一作腰间新佩玉麒麟。
南湖特地(一作不住),拟伴沙鸥(一作禽)过十春。
狎鸥亭诗(按:《湘山野录》卷上云:此为夏竦罢除相,知宋州到任后寄执政。诗中异文均出此。) 其二 1035年 北宋 · 夏竦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
海雁桥边绿(一作水深,绝无尘土近(一作略无尘土到)花阴。
忘机不管人知否,自有溪(一作沙)鸥信此心。
张逸人二首(按:《诗话总龟》前集卷二六云,术士张介寓居钱塘西湖上,尝自京师南归,夏竦留守南京为诗赠之。诗中异文均出此。) 其一 北宋 · 夏竦
七言绝句 押庚韵
上公诗笔千金重,逋客归装一棹(一作舸)轻。
莫向(一作到)青山更招隐,且留贤哲济(一作明哲为)苍生。
张逸人二首(按:《诗话总龟》前集卷二六云,术士张介寓居钱塘西湖上,尝自京师南归,夏竦留守南京为诗赠之。诗中异文均出此。) 其二 北宋 · 夏竦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徘徊独鹤翻清景,容曳孤云下绛霄。
朝市山林本无异,前贤出处尽逍遥。
户部尚书夏竦三司使 北宋 · 宋庠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七、《宋元宪集》卷二○
敕:周以冢宰制邦用,汉以列侯主计书。
而皆内权重轻,外济调度。
衰征慎赋,操本建中
合为使名,我有才举。
以尔具官夏竦,文敏庄重,淹旷清明
自振褐昌期,渐磐膴仕。
有精微之学以导化源,有典诰之辞以华王体。
早符朝野之望,迭处钧衡之司。
清规所存,嗣政攸庇。
向虽倚垣翰之剧,寄居留之雄。
岁纪荐更,朝猷增伫。
天台正秩,已穆于佥前;
地卿领务,宜归于职业。
兼增食采,尚重官仪。
罔惮使烦,体我图旧。
可。
奉宁军节度使就差知泾州夏竦泾原秦凤两路沿边经略安抚使1039年7月29日 北宋 · 宋庠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三、《宋元宪集》卷二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卿望映民宗,谋参王体。
顷从枢幄之旧,移陟师坛之崇。
出镇三秦,并护诸将。
而叛羌各种,狡穴野心,窃号背恩,游魂伺隙。
比虽申严边锁,换补将屯,然自平凉以东,陇道交属,建防制要,当在临泾
虑烽燧之警,或狂狡之送死,必先威禦,以便指纵。
余心念焉,无易卿者,已颁成命,即俾改辕。
特新使号之华,再袭戎铃之重。
仍令两道,同禀善经,绥御所资,等威皆绝。
宜钦慎选,毋或惮行。
勉壮厥猷,用恢西略。
奉宁军节度使知永兴军夏竦进谢赐牌印月俸公使钱到任马诏 北宋 · 宋庠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三、《宋元宪集》卷二七
卿乃者繇天台之联,膺戎阃之重。
特颁节传,诏刻印章。
钟官月廪之丰,逮侯邑餐钱之旧。
并循,参宠使权。
署政有初,需头来上。
曲条谢礼,并效骏驱。
永念忠怀,实深嘉叹。
抚问知永兴军夏竦 北宋 · 宋庠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五、《宋元宪集》卷三○
卿渥节寰畿,布条关辅
忠诚卓亮,边略攸绥。
履初炎,具蕃嘉祉。
抚问泾原秦凤两路沿边经略安抚使夏竦鄜延环庆两路沿边经略安抚使范雍 北宋 · 宋庠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五、《宋元宪集》卷三○
卿出总藩条,载华使范。
兼倚中权之重,且纾西略之虞。
宜笃常休,用符荣寄。
吏部尚书亳州夏竦资政殿大学士 北宋 · 余靖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五、《武溪集》卷一○
敕:朕以君臣之义,股肱同体;
进退之际,恩意固深。
厥有诚请,实用嘉尚
具官某,才识通茂,智虑周详,尝登辅弼之联,遍历内外之任。
顷以羌戎倍惠,关陇宿兵,遂由喉舌之官,付以节旄之宠。
忧职而成疾,遽乞身而愿还,是用改以方州,迁其旧秩。
今览来奏,言其有瘳,更思竹帛之功,请就边防之寄。
朕方四隅罢役,二虏讲和,顾彼疆陲,无烦旧老,嘉其志尚,推以恩荣。
以其尝预机衡,乃迁此职。
当体予意,往哉惟休!
可。
请毋许夏竦入见奏庆历三年四月 北宋 · 余靖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余襄公奏议》卷上、《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
竦累表引疾,及闻召用,即兼驿而驰。
若不早决,竦必坚求面对,叙恩感泣,复有左右为之解释,则圣听惑矣。
夏竦庆历八年五月 北宋 · 何郯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二、《续资治通炮长编》卷一六四、《通炮长编纪事本末》卷三七、《续资治通炮》卷五○、《宋代蜀文辑存》卷六
臣闻治天下者欲保邦于常安,无他道焉,其要在核名实、别邪正而任之尔。
夫邪与正不相须,治与乱不相违。
用君子而消群枉则治之表,用小人而黜众正则乱之阶。
所以自古圣哲于治乱安危之际,未尝不丁宁切至,以进君子抑小人为戒。
非其好恶有所偏,盖以邪正杂揉而进,则国之兴衰未可期焉,民之否泰未可保焉,故不得不辨明矣。
然知人之难,历圣所病,虽遇睿哲之君,不无蒐慝之臣。
以尧之圣,而其臣有毁信废忠之害;
以舜之明,而其臣有谗说殄行之恶。
然虽始失而任使,终悟而放黜,此二帝之所以称圣明也。
以古揆今,邪正之徒,无世不有,虽有邪伪,而使之不能害理者,其由人君公用舍而已。
伏见枢密使平章事夏竦,其性邪,其欲侈,其学非而博,其行伪而坚,有纤人善柔之质,无大臣鲠直之望,事君不顾其节,遇下不由其诚。
肆己之欺诬,谓可以蔽明;
任己之侧媚,谓可以矫正。
犯纪律之所戒而不癴,冒名教之所弃而无疑。
聚敛货殖,以逞贪恣,不可格以廉癴之行;
比周权痈,以图进取,不可语以中正之方。
夫以此厚禄,极之量,可谓盈矣;
以此宠位,称之材,可谓过矣。
而犹其注无厌,其进不止,动有觊望,务为奇邪,人之无良,一至于此!
近者卫兵为乱,突入宫掖,变故之大,可谓寒心。
凡在职守,失于防察,责其慢官,宜蜫大戮。
只缘管皇城司内臣杨怀敏素与交通,曲为掩藏,欲以结纳。
主忧于上而不为之恤,民议于下而不知其非。
但欲私相为恩,未尝公议其罪,所以致官司之责不均一,贼党之恶不究穷。
是谋为己利则虑深,图去君害则计浅。
居股肱腹心之任,所举如此,不忠莫大焉。
今千百具僚,皆谓怀敏失察贼乱,只缘官责,其罪小;
夏竦多怀顾慕,不奋臣节,其罪大。
怀敏既黜,而独留,中外之心,无不愤激。
两以明恩进拜,皆用清议改除,众口谓之癚邪,圣心谅已谙悉,弃而勿用,兹谓至公。
而方且谓之有才,任而不改。
其于含垢匿瑕,则为过甚;
其于去邪除恶,窃所未安。
且前代立法,本为束缚有才。
癚邪而才,必乱天下。
若不防之于始,又何以救之于终?
况之陛下唐尧、虞舜之资,而监梼杌、穷奇之行,蜫之有罪,断然不疑。
伏望陛下上为社稷之谋,下慰臣庶之望,与众永弃,示人不私,岂不盛哉,岂不快哉!
臣以孤生,屡抗大议,犯权贵而为私室之计则拙,斥谗邪而为公朝之利则忠。
臣料夏竦知臣上言,必是指臣为矫诬,目臣为朋党。
明有过恶,安得谓之矫诬?
臣素无附丽,何以谓之朋党?
若犹饰其过,臣请面议其辜。
仰祈圣明,俯临肝胆。
乞令夏竦依前命赴任奏庆历八年五月 北宋 · 何郯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二、《续资治通炮长编》卷一六四、《宋代蜀文辑存》卷六
伏闻夏竦陈乞一殿学士职名,且欲预在侍从
缘朝廷进退大臣,恩礼至厚,之此拜,已极宠荣,安可更不顾廉癴,冒有陈请?
癚邪险诈,久闻天下,陛下特出圣断,罢免枢要,中外臣子,莫不相庆,固不宜许其自便,留在朝廷。
孔子谓远佞人,盖佞人在君侧,则必为政理之害。
,伏乞不改前命,仍指挥催促赴任。
请委夏竦经置河东事奏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八、《乐全集》卷二二
窃惟边事,河北、河东为虑均也。
河北有塘水之险,城池楼橹坚完,糗粮刍藁有备,至于器械防守之具甚设,而有河、洛以通漕挽,其控禦之势,皆有素也。
河东雁门太原,乃自古匈奴入寇之路,土瘠赋重,其民贫山险,难于调运,事事之备,非河北比也。
比年以来,二虏搆衅,北人得以西事为名,驻帐云中,修筑城堡,输辇委积,堂堂道路。
臣恐他日二虏解仇合从,势必为并、汾患。
兵法固有出于不意,避实击虚者矣。
伏见近降制,付夏竦河东,知朝廷留意已深矣。
河北束于盟书,一动一为,辄有顾避;
河东介于二虏之交,而处不疑之地,得以用意规画,先事完备,间兹二边之暇,宜专力于此。
方今因夏竦朝觐,愿陛下亲谕此意,属之经略,朝廷庶事为之应副,则一路寄委不为虚授也。
夏竦不当召为枢密使庆历三年四月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六
竦在陕西,畏懦,不肯尽力,兼之挟诈任数,奸邪倾险。
陛下孜孜政事,首用怀诈不忠之臣,何以求治?
《宋史纪事本末》卷二九。
夏竦枢密使庆历三年三月戊子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六六、《宋宰辅编年录》卷五
出殿藩垣,是谋长帅;
入经王务,实赖近臣。
矧夫帷幄之严,盖均衡弼之选。
宜孚廷告,庸告朝佥。
具官夏竦业茂经纶,学通精祲。
早事圣考,尝更要途。
肆朕纂承,愈益亲近。
向分推毂之寄,且著抚边之勤。
偃息便藩,倏忽深岁。
言右府,思任旧人,庶资经国之谋,以务戢兵之要。
地官还秩,井赋敦封。
赐号褒功,并推异数。
于戏!
劳师用武,未免于边虞;
务德怀戎,日恢于庙略。
勉图忠荩,庸答华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