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举何去非换文资状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七三、《苏文忠公全集》卷二九、《何博士备论》卷首、《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八、《爱日精庐藏书志》卷二一、光绪《浦城县志》卷三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元祐四年正月□日,翰林学士、朝奉郎、知制诰、兼侍读苏轼状奏:右,臣伏见左侍禁何去非,本以进士六举到省,元丰五年,以特奏名就御庭唱名。先帝见其所对策词理优赡,长于论兵。因问去非:「愿与不愿武官」?去非不敢违圣意,遂除右班殿直、武学教授,后迁博士。今已八年。尝见其所著述,材力有馀,识度高远,其论历代所以废兴成败,皆出人意表,有补于世。去非虽喜论兵,然本儒者,不乐为武吏。又其他文章,无施不宜。欲望圣慈特与换一文资,仍令充太学博士,以率励学者,稍振文律,庶几近古。若后不如所举,臣等甘伏朝典。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进何去非备论状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七六、《苏文忠公全集》卷三一、《何博士备论》卷首、光绪《浦城县志》卷三三、《万卷精华楼藏书记》卷七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元祐五年十月十八日,龙图阁学士、左朝奉郎、知杭州苏轼状奏:右,臣自揣虚薄,叨尘侍从,常求胜己,以为报国。恭惟先皇帝道配周、孔,言成典谟,云汉之章,藻饰万物,而臣子莫副其意,盖尝当食不御,有才难之叹。伏见承奉郎、徐州州学教授何去非,文章议论,实有过人,笔势雄健,得秦汉间风力。元丰五年,以累举免解,答策廷中,极论用兵利害,先帝览而异之,特授右班殿直,使教授武学,不久遂为博士。臣窃揆圣意,必将长育成就,以待其用,岂特以一博士期去非而已哉?而去非立志强毅,不茍合于当时,公卿故莫为一言推毂成就之者。臣任翰林学士日,尝具以此奏闻,乞换文资,置之太学。虽蒙恩换承奉郎,而今者乃出为徐州教授,比于博士,乃似左迁。非独臣人微言轻,不足取信,亦恐朝廷不见其文章议论,无以较量其人。谨缮写去非所著《备论》二十八篇附递进上,乞降付三省执政考览。如臣言不谬,乞除一馆职。非独以收罗逸才,风晓士类,亦以彰先帝知人之明,一经题品,决无虚士,书之史册,足为光华。若后不如所举,臣甘伏朝典。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与何正通 其一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三、《苏文忠公全集》卷五三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某启:辱书,承起居佳胜。乡校淹留,然使徐之士子识文章瑰伟之气,非小补也。某又复西上,纷纷无补,甚愧朋友矣。乍冷,万万以时自重。不宣。
与何正通 其二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三、《苏文忠公全集》卷五三 创作地点: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
某启:张圣途来,稍闻动止为慰。退之所叹,乃今见之。大匠旁观,愧汗深矣。行役匆匆,不尽区区。
与何正通 其三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三、《苏文忠公全集》卷五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某启:忝命假守,出于奖庇,礼当诣谢。以衰病疲曳,不给于力,愧悚而已。乍热,起居佳胜。登舟迫遽,不果造谢,益增仰恋。尚冀顺时为国自厚。谨奉启,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