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寒食前一日率赵伯山李汉老杨时可秦夷行刘仲忱游西池泛舟置酒分韵赋诗以每日江头尽醉归为韵余得江字因即赋所见 北宋 · 赵鼎臣
七言律诗 押江韵
老欲争春未肯降,强陪诸彦倒空缸。
上林春景宜寒食,水殿楼台胜曲江。
花里人家酤酒斗,苇间钓艇买鱼双。
眼穿不见春风面,翠袖依微半隐窗。
李汉老(邴)见过不及见以诗谢之 北宋 · 赵鼎臣
押词韵第四部
埋没簿领中,气结不得吐。
官柳欲飞花,春事遽如许。
骑马出东城,意若鸿鹄举。
独行虽少味,自足宽靡盬。
归来儿女曹,怪事说覶缕。
有客适过翁,身骑五色羽。
自非翱瀛洲,恐是翔紫府。
云来久踌躇,鹤去迷处所。
我老俗吏中,人物谁比数。
赖独有故人,慰藉能伛俯。
一臂乃失之,遇事真龃龉。
朝来益痴绝,物色遍庭宇。
尚寻履迹馀,用意毋乃鲁。
与李汉老书 宋 · 吕颐浩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九、《忠穆集》卷六
承定居泉南,婚嫁渐毕。名邦繁会,何乐如之!某力辞两镇,朝廷从之。惟少傅之除辞至六七,引永叔差知太原除宣徽使,改差知蔡州复带观文例,方荷睿慈照察,俯从愚愿。居闲以来,颇得杜门修心养性之法,此外无可言者。比于东郊小圃栖止,以狭隘伏热,涉夏卧病。近得秋深,风露稍寒,乃获安健。道夫简重而诚实,昨知台州,一毫不扰。虽治郡不久,极有去思。刘彦修警敏有才智,二弟所不及。其他非面莫究万一。
陆藻李邴复旧职制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六、《浮溪集》卷一○
朕选储人材,如圃蓺木,封殖长养,各成其天。与其擢自条枚,待坚实风霜之后;孰若因其合抱,收创残斤斧之馀。具官某蚤以时髦,仪于禁路。文章尔雅,有作者之风;议论正平,得近臣之体。一从吏议,再阅岁时,既霈泽之更新,宜故官之稍复。人惟求旧,朕方深贾傅之思;忠不忘君,汝无废萧生之意。其加恬养,以待简求。
资政殿学士李邴滕康权知三省枢密院事扈从大母往洪州制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七、《浮溪集》卷一一、《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三○
朕眷留近甸,规复中原,载惟南国之奥区,宜处东朝之严卫。乃令近弼,恭扈遐征,既专留钥之权,仍总行台之政。具官某刚明而沈邃,敦实而裕和,谋谟为至治之基,议论得大臣之体。延登未久,已闻魏相之有声;委任虽艰,所赖姚崇之知变。兹属阽危之会,尤须倚重之才,孰副予求,莫如汝器。是用辍从四近之列,遣率百司之行。朝长乐之宫,以日承于温凊;分周公之陕,其身任于安危。稍戢干戈,即还廊庙。
资政殿学士权知三省枢密院事李邴乞閒慢差遣不允诏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七○、《浮溪集》卷一四
朕方排难而解纷,未暇宅中而图治,乃眷重江之阻,实宜慈壸之居。爰辍辅臣,往司行省。以卿负古人之学,有当世之才。比擢预于政机,坐收还于威柄。详观底蕴,尤具典刑。兹权中外之宜,实付安危之计。是为分陕,咸谓得人。奚未喻于至怀,尚力辞于成命。往图经济,用释顾忧。
代李邴辞免尚书左丞表 宋 · 綦崇礼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四九、《北海集》卷二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
参右府枢机之任,政恐惧以循墙;备中台管辖之司,载褒扬而出綍。顾辞尊而益进,惊避宠以加荣。更沥愚诚,重纡天听。臣某(中谢。)伏念臣器难大受,学谢多闻。委质效官,徒守诗书之素业;逢时得路,幸联翰墨之清资。顷流落以还朝,属仓黄而扈跸。戡奉天之难,乏陆贽居中之筹;寝淮南之谋,惭汲黯在朝之望。不虞孽将,辄肆奸图。窃怀愤懑之诚,力折凶邪之计。惟节义之闲敢废,仅效小忠;顾灵长之祚重新,方恢大业。曾谓薪樗之质,乃堪栋宇之求。虽亲诏丁宁,诚圣君之深眷;而危躬踧踖,知高位之疾颠。祈反汗以无从,敢叩阍而有请。伏望皇帝陛下广尧舜知人之鉴,稽宣王复古之规。咨四岳以旁搜,俾熙庶绩;任真贤而共治,用佐中兴。简黜罢庸,退居冗散。则得人之效,庶克济于艰难;而非据之危,亦或逃于颠覆。陈词已确,得请为期。
代李邴谢尚书左丞表 宋 · 綦崇礼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四九、《北海集》卷二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
备言语侍从之流,或能陈力;参辅弼疑丞之后,岂所当仁?循墙莫奉于俞音,造膝载烦于温谕。凌兢拜命,惭汗在颜。臣某(中谢。)伏念臣术昧经纶,才非康济。被道皇之眷遇,颛由文艺而进升;蒙圣主之记怜,复采畸孤而收召。每思奇节,少报大恩。属陪扈以南巡,遇仓黄而内禅。折冲禦侮,曾无却敌之谋;正色立朝,固有疾邪之志。阻凶焰于方炽,扶圣日而再中。时惟将相之叶诚,允副神人之共愿。顾司败之刑不及,已荷宽仁;而左纲之任旁求,乃先庸妄。服宠章之优异,出亲诏以褒扬。名愧旧儒,辄践久虚之位;勋惭上相,亦叨连茹之优。此盖伏遇皇帝陛下乃圣乃神,克勤克俭。念皇家之多故,图大政以更新。成祀夏配天之功,期复少康之旧业;推任贤使能之效,将隆周室之中兴。俯收一介之长,俾预四邻之列。忧深责重,恩厚命隆。臣谨当奋励猷为,激昂衰懦。同心济务,敢忘可否之和;一节事君,愿尽縻捐之报。
代李邴谢赐生日羊酒米面表 宋 · 綦崇礼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四九、《北海集》卷二五
弧矢在门,还遇始生之日;饔醪备物,首膺妍好之仪。仰对宠休,俯增愧惕。臣某(中谢。)伏念臣忠虽许国,仕本为亲。永言诞育之勤,实负劬劳之德。乃烦上赐,徒作身荣。矧宠命未安,方循墙而请避;顾多仪遽及,当拜贶以知惭。此盖伏遇皇帝陛下礼以使臣,物其将意。属闾胥之纪旦,斥台馈以疏恩。厚矣不赀,缺然奚称?粗知学古,敢贻餔啜之羞;苟可报君,愿效縻捐之节。
李邴分门内外制集劄子 宋 · 綦崇礼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五一、《北海集》卷二八
臣伏见前参知政事李邴任翰林学士日,将本院内制文字分门编录,已成部帙,甚为详尽。自渡江之后,本院文籍散失,无复存者。缘内制文字体制不一,而祖宗以来述作,今悉无所见,稽求检阅,实为急阙。契勘本官见以端明殿学士领宫观,寄居泉州,臣愚欲望圣慈特降睿旨下泉州,差书写人,官给纸劄,就本官家传录一本,缮写装背如法。仍委官一员点检对读,务令精详。共限一月了毕,差人赉赴行在,于学士院送纳,庶使本使撰述文字有以考据。取进止。
代李邴辞免翰林学士奏状 宋 · 綦崇礼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五二、《北海集》卷二九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显宁寺
闻命震惊,抚躬踧踖。伏念臣顷由简拔,尝直禁严。典文章翰墨之司,粗陈薄技;输献纳论思之益,莫见微劳。遽抵谴诃,久从流落。志虑耗于积忧之后,筋骸疲于多病之馀。清故里之烟尘,觊获耦耕于南亩;瞻中天之日月,敢期重入于修门。矧今国步尚艰,民情未辑。军书狎至,正赖于谋谟;王命时行,尤资于辞令。兼任斯责,实惟此官。筹幄居中,将以收仁声之助;诏音布外,必能感武夫之心。要须任才,乃可称职。如臣已试,惟众所知。顾有未补于平时,况可冒居于今日?仰祈睿断,追寝误恩,俾更就于閒官,庶无妨于贤路。臣无任祈天俟命、激切屏营之至。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李汉老参政寄和文字韵诗次韵谢之 宋 · 张守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高谊天涯日讲闻,欲趣函丈畏深文。
佳言阻听霏霏屑,秀句欣披蔼蔼云。
鸳序略同惭晚遇,銮坡并直记宵分。
中朝多少登龙客,应拟沙堤御李君。
赐新除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李邴辞免恩命不允诏 宋 · 张守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七九、《毗陵集》卷一
敕李邴:省所奏辞免恩命事,具悉。朕以寡昧,属兹艰虞。内侮外陵,国有阽危之势;将骄卒惰,人无贾勇之心。顾经世之鸿才,付本兵之重寄。卿器姿闳达,问学渊深,粲然华国之文,籍甚映时之望。复登鳌禁,小心盖得于郑絪;肆演纶言,大手每烦于德裕。已赖挥毫之助,更资借箸之谋。入赞鸿枢,实谐清议。曷过形于奏牍,欲恳避于恩章?往即钦承,体兹眷待。所请宜不允。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赐新除翰林院学士李邴辞免恩命不允诏 宋 · 张守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七九、《毗陵集》卷一
敕李邴:省所奏辞免恩命,具悉。朕惟缵承大统,虽有事于戎昭,鼓动多方,亦莫先于文告。简求隽老,寓直禁林。卿学探本原,文参经纬。发挥七制,曩闻黄绢之词;流落两朝,宜复青毡之旧。仍伫论思之益,岂专润色之工。成命既颁,公言胥穆,宁烦冲挹,亟体眷怀。所请宜不允。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赠汉老侄琴 北宋 · 李昭玘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邹峄孤桐不可寻,汧公旧斲万黄金。
顾余久有沈舟志,知子尝怀欲炙心。
便好安弦求妙趣,不须变雅作新音。
席间弟子来倾耳,为问何人属意深。
端明殿学士左中大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李邴复资政殿学士诰 宋 · 王洋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六九、《东牟集》卷八
敕:具官某从容而能断,刚毅而用和,自奋材名,屡更华贯。旋司政柄,备罄忠勤。惜未济于艰难,遽请从于优佚。尝因旁累,遂坐镌除。念君臣通宥过之仁,而兄弟无相及之义。固知王导初不与大将军之谋,何待祁奚乃能免羊舌氏之难。已升华于秘殿,复进叙于崇阶。盖朕之待臣,初匪有疑,则臣之报君,亦宜自尽。往肃祈于明命,其益励于嘉猷。惟予荩臣,勿烦多训。可。
李参政请赞(汉老) 宋 · 释宗杲
押词韵第九部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三八
这汉没量罪过,不合引惹措大。
被渠笑里藏刀,杀却吾祖达磨。
不知有底冤雠,一向兴灾作祸,杲上座诺,惺惺著,莫教话堕。
按:《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一二。又见《嘉泰普灯录》卷二九。
答李参政(汉老 一) 宋 · 释宗杲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二七、《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五、《径山志》卷八
示谕「自到城中,著衣吃饭,抱子弄孙,色色仍旧。既亡拘滞之情,亦不作奇特之想,宿习旧障,亦稍轻微」。三复斯语,欢喜跃跃。此乃学佛之验也,傥非过量大人于一笑中百了千当,则不能知吾家果有不传之妙。若不尔者,疑怒二字法门,尽未来际终不能坏,使太虚空为云门口,草木瓦石皆放光明助说道理,亦不柰何。方信此段因缘不可传不可学,须是自證自悟自肯自休方始彻头。公今一笑,顿亡所得,夫复何言!黄面老子曰:「不取众生所言说,一切有为虚妄事。虽复不依言语道,亦复不著无言说」。来书所说「既亡拘滞之情,亦不作奇特之想」,暗与黄面老子所言契合,即是说者名为佛说,离是说者即波旬说。山野平昔有大誓愿,宁以此身代一切众生受地狱苦,终不以此口将佛法以为人情瞎一切人眼。公既到恁么田地,自知此事不从人得,但且仍旧。更不须问大法明未明,应机碍不碍,若作是念,则不仍旧矣。承过夏后方可复出,甚惬病僧意。若更热荒驰求不歇,则不相当也。前日见公欢喜之甚,以故不敢说破,恐伤言语。今欢喜既定,方敢指出此事极不容易,须生惭愧始得。往往利根上智者,得之不费力,遂生容易心,便不修行,多被目前境界夺将去,作主宰不得。日久月深,迷而不返,道力不能胜业力,魔得其便,定为魔所摄持,临命终时亦不得力,千万记取。前日之语,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则渐除因次第尽,行住坐卧切不可忘了。其馀古人种种差别言句,皆不可以为实,然亦不可以为虚,久久纯熟,自然默默契自本心矣,不必别求殊胜奇特也。昔水潦和尚于采藤处问马祖:「如何是祖师西来意」?祖云:「近前来,向尔道」。水潦才近前,马祖栏胸一蹋蹋倒,水潦不觉起来拍手呵呵大笑。祖曰:「汝见个甚么道理便笑」?水潦曰:「百千法门,无量妙义,今日于一毛头上尽底识得根源去」。马祖便不管他。雪峰知鼓山缘熟,一日忽然蓦胸擒住曰:「是甚么」?鼓山释然了悟,了心便亡,唯微笑举手摇曳而已。雪峰曰:「子作道理耶」?鼓山复摇手曰:「和尚何道理之有」?雪峰便休去。蒙山道明禅师趁卢行者至大庾岭夺衣钵,卢公掷于石上曰:「此衣表信,可力争耶?任公将去」。明举之不动,乃曰:「我求法,非为衣钵也,愿行者开示」。卢公曰:「不思善,不思恶,正当恁么时,那个是上座本来面目」?明当时大悟,通身汗流,泣泪作礼曰:「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意旨否」?卢公曰:「我今为汝说者,即非密意,汝若返照自己面目,密却在汝边,我若说得,即不密也」。以三尊宿三段因缘,较公于一笑中释然,优劣何如,请自断看还更别有奇特道理么?若更别有,则却似不曾释然也。但知作佛,莫愁佛不解语。古来得道之士,自己既充足,推己之馀,应机接物。如明镜当台,明珠在掌,胡来胡现,汉来汉现,非著意也。若著意则有实法与人矣。公欲大法明应机无滞,但且仍旧,不必问人,久久自点头矣。临行面禀之语,请书于座右,此外别无说。纵有说,于公分上尽成剩语矣。葛藤太多,姑置是事。
答李参政别纸(汉老) 宋 · 释宗杲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二八、《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六、《径山志》卷八
富枢密顷在三衢时,尝有书来问道,因而打葛藤一上,落草不少。尚尔滞在默照处,定是遭邪师引入鬼窟里无疑。今又得书,复执静坐为佳。其滞泥如此,如何参得径山禅?今次答渠书,又复缕缕葛藤,不惜口业,痛与刬除,又不知肯回头转脑,于日用中看话头否?先圣云:「宁可破戒如须弥山,不可被邪师熏一邪念」。如芥子许在情识中,如油入面,永不可出,此公是也。如与之相见,试取答渠底葛藤一观,因而作个方便救取此人。四摄法中以同事摄为最彊,左右当大启此法门,令其信入,不唯省得山僧一半力,亦使渠信得及,肯离旧窟也。
答李邴启 宋 · 秦桧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八四、《耆旧续闻》卷一○
君既同于光武,仰归美报上之诚;相自比于姬公,其敢犯贪天之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