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帝王世纪·汉高祖 西晋 · 皇甫谧
 出处:全晋文 卷七十一
玄晏先生曰:「礼称至道以王,义道以霸」。
汉祖之取天下也,遭秦世暴乱,不阶尺土之资,不权将相之柄;
发迹泗亭,奋其智谋,羁勒英雄,鞭驱天下:或以威服,或以德致,或以义成,或以权断。
逆顺不常,霸王之道杂焉。
是以圣居帝王之位,无一定之制。
三代之美,固难及矣(《御览》八十七)
太极东堂夏少康汉高祖 曹魏 · 钟会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五
甘露元年二月丙辰,帝宴群臣于太极东堂,与侍中荀顗尚书崔赞、袁亮钟毓给事中中书令虞松等并讲述礼典,遂言帝王优劣之差。
帝慕少康,因问等曰:「有夏既衰,后相殄灭。
少康收集夏众,复禹之绩。
高祖拔起陇亩,驱帅豪俊,芟夷秦项,包举寓内。
斯二主,可谓殊才异略,命世大贤者也。
考其功德,谁宜为先」?
等对曰:「夫天下重器,王者天授,圣德应期,然后能受命创业。
至于阶缘前绪,兴复旧绩,造之与因,难易不同,少康功德虽美,犹为中兴之君,与世祖同流可也。
至如高祖,臣等以为优」。
帝曰:「自古帝王功德,言行互有高下,未必创业者皆优,绍继者咸劣也。
汤、武、高祖,虽俱受命,贤圣之分,所觉悬殊。
少康殷宗,中兴之美;
夏启周成,守文之盛,论德较实,方诸汉祖,吾见其优,未闻其劣。
顾所遇之时殊,故所名之功异耳。
少康生于灭亡之后,降为诸侯之隶,崎岖逃难,仅以身免,能布其德,而兆其谋,卒灭过戈,克复(《御览》作「复禹之绩」。)
配天,不失旧物,非至德弘仁,岂济斯勋?
汉祖因土崩之势,杖一时之权,专任智力,以功业,行事动静,多违圣检。
为人子则数危其亲,为人君则囚系贤相,为人父则不能卫子。
身没之后,社稷几倾,若与少康易时而处,或未能复大禹之绩也。
推此言之,宜高夏康而下汉祖矣,诸卿具论详之」。
翌日丁巳,讲业既毕,、亮等议曰:「三代建国,列土而治,当其衰弊,无土崩之势,可怀以德,难屈以力。
逮至战国,强弱相兼,去道德而任智力,故秦之弊,可以力争。
少康布德,仁者之英也;
高祖任力,智者之俊也。
仁智不同,二帝殊矣。
诗书述殷中宗高宗,皆列大雅。
少康功美,过于二宗,其为《大雅》明矣。
少康为优,宜如诏旨」。
赞、毓、等议曰:「少康虽积德累仁,然上承大禹遗泽余庆,内有虞、仍之援,外有靡、艾之助,寒浞谗慝,不德于民;
浇、𤡬无亲,外内弃之。
以此有国,盖有所因,至于汉祖,起自布衣,率乌合之士,以成帝者之业。
论德则少康优,课功则高祖多,语资则少康易,校时则高祖难」。
曰:「诸卿论少康因资,高祖创造,诚有之矣。
然未知三代之世,任德济勋,如彼之难;
秦项之际,任力成功,如此之易。
且太上立德,其次立功。
汉祖功高,未若少康盛德之茂也。
且夫仁者必有勇,诛暴必用武,少康武烈之威,岂必降于汉祖哉?
但夏书沦亡,旧文残缺,故勋美阙而罔载。
唯有伍员,粗述大略,其言复之绩,不失旧物。
祖述圣业,旧章不愆,自非大雅兼才,孰能与于此?
向令坟、典具存,行事详备,亦岂有异同之论哉」?
于是群臣咸悦服。
中书令进曰:「少康之事,去世久远,其文昧如是。
以自古及今,议论之士,莫有言者,德美隐而不宣,陛下既垂心远鉴,考详古昔,又发德音,赞明少康之美,使显于千载之上,宜录以成篇,永垂于后」。
曰:「吾学不博,所闻浅狭,惧于所论,未获其宜。
纵有可采,亿则屡中,又不足贵,无乃致笑后贤,彰吾暗昧乎」?
于是侍郎钟会,退论次焉(《魏志·高贵乡公纪》注引《魏氏春秋》,又见《艺文类聚》十二,《御览》八十二,四百四五十)
荐任光文 西晋 · 刘琨
 出处:全晋文
武士相见别驾从事任光识量简大,执心贞固,使得对扬紫庭,必能抚翼霜露,增崇台曜,任蒙亮采,以弘急贤之义(《初学记》二十)
刘渊可试国子四门助教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文恭集》卷一四
敕:某执方技之学,游贵要之门。
且有荐言,乞从补授。
宜试员于庠序,俾脱迹于闾阎。
匪预铨流,尚祗朝渥。
入内文思使刘渊入内左藏库使 北宋 · 慕容彦逢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二七、《摛文堂集》卷六
敕具官某:品秩异等,褒励庶工,稽劳序迁,厥有常格。
惟尔持己之慎,服职之勤,会课以时,宜进厥位。
锡兹明命,昭示宠嘉,往承朕恩,益思报称。
可。
入内西京左藏库使刘渊可特授文思使 北宋 · 慕容彦逢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二七、《摛文堂集》卷六
敕具官某:六尚奉御之臣,职任亲近,勤毖不懈,以及终更,宜进厥官,昭示奖激。
肆予命汝,往其钦承。
可。
刘元海石勒苻坚 南宋 · 曹彦约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六五、《昌谷集》卷二一
晋鹿不克,群戎竞逐。
乘时崛起。
有天时人事,足以争衡中国,得三人焉,亦可谓不碌碌矣。
刘渊之起离石也,好学承师,览《史》、《汉》诸子,议论宏远,耻一物不知。
其后复呼韩旧业,假炎刘坠绪,役鲜卑、乌丸,如使仆奴;
蒲坂平阳,如拉朽株。
不幸而死,其子聪粲不足有为于天下。
石勒王浚,走刘琨,南据洛阳,北据襄国,遂降曹嶷,取刘曜
其商搉是非,足以照郦生子房得失;
其雌黄人物,足以定高、光上下,不特雅好文学,考诸生经义而已。
仅免其身,子弘弗克负荷,屠其家于季龙之手。
苻坚最晚出,恳恳勤勤,尤在刘、石之上。
废职之可修修之,绝世之可继继之。
农桑于是乎课,学校于是乎立。
其用王景略也似智;
其不族鲜卑也似仁。
若其取卫辰,降慕容晖,逐杨氏而制仇池,掳张天锡而守姑臧,奄长安而君之,有中国文物之盛,拥百万之众,卒土溃而瓦解。
尚论古道之君子,临卷慷慨,未尝不太息遗恨于三人也。
考论至此,窃意古者仁心仁政,诚自有规模制度,足以立万世纲纪,本数末度,皆有以相副,非徒以颐指气使,耸动天下。
而虚文少实,所以夸示于人者,不足以寿国脉而追前哲也。
今即三人之事而言之,之治差劣于,而渊之治又劣于
然而愈可纪则愈不立,粗有称则粗有后,著效之相反,而论报之不伦,岂天道高远,非人事之可及哉?
有兄法,不得志于其母久矣。
之弑君,本意自立,乃欲诈逊其兄以服众。
法虽不许,犹不足以免其死。
此其事亲从兄之初,固已不胜其伪。
在位二十七年,安于忍而阻其兵。
既袭有群雄,残民于锋镝之下,乃欲免其渠魁,以示姑息。
名之證,厥有端绪。
至于伐晋一事,尤更昭著。
其语道安也,则曰:「天生烝庶而立之君,所以除烦去乱也」。
其语太子也则曰:「始皇之灭六国,其王岂必皆暴也」?
以区区新造之秦,而有百万不息之师,内有好大喜功之心,而外盗渊、骞、之行。
鲜卑怨仇,布满畿甸;
旧人族类,斥远遐方。
心迹之相违,处分之乖谬,转战万里而徼幸于一胜,则坚之败也理也,非暂也。
事伏利度则执利度,宴王弥则斩王弥,帝王浚而实袭王浚,其诡诈踪迹,亦不可缕数。
用陈遐则取其诬谮,任季龙则纵其残虐。
方之于,虽粗有磊磊落落之意,而其长策不立,欲虚文不实以欺天下,大率相似。
渊始事成都王颖,既而背之。
假以单于之名,犹未足以厌服其心。
乃速建大号于天下,特戎略之杰者耳。
彼皆生长晋世,习熟于名公贤士之论,知天下可以力取,而不可以力服,惴惴然欲以信义之名结天下,实非所好。
王景略号称贤佐,犹不免拘拘政刑,无一毫宽大意,而况于陈元达张宾徐光之徒,日有性命不虞之忧,而望格其非心,跻之于圣贤,有天下之域,不可得矣。
汉高祖未定天下,以关中为腹心,以丞相府图籍文书为政事,以三军缟素为基本。
已定天下,则次律令,申军法,定章程,制礼仪,日不暇给,而规模宏远。
光武投戈讲艺,息马论道,特见其迹者耳。
北匈奴和亲之议,不用臧宫马武之策。
交阯二溪蛮比岁间作,所用为将者,必以马援
心迹相应,昭不可掩。
载祀四百,未为幸也。
项籍仁而敬人,瞋目叱咤,人马辟易。
然起事而刺殷通,有天下而逐义帝,宰天下而使人怨不平。
周世宗斩樊爱能、何徽,军声大振。
秦凤,平淮南,力非不足,而其功业所就,不过如此。
帝王子孙万世之计者,可以鉴矣。
汉高祖省赋及武帝赡兵故事 南宋 · 洪咨夔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平斋集》卷二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九
高帝诏曰:「欲省赋甚。
今献未有程,吏或多赋以为献,而诸侯王尤多,民疾之」。
令诸侯王、通侯常以十月,及郡各以其口数率人岁六十三钱以给献费。
武帝置初郡十七,且以其故俗治,毋赋税。
南阳汉中以往,各以其地比给初郡。
而初郡时时杀吏,汉发南方吏卒往诛之,费皆仰给大农,以均输调盐铁助赋,故能赡之。
然兵所过县,为以赀给毋乏而已,不敢言擅赋法矣。
臣闻人君有爱民之实意,而后有及民之实惠。
汉世诏书出于人主之笔,精神心术之微,悉于诏见之。
高帝「欲省赋甚」之语,简严明白。
继之文帝振贷减租之诏,勤勤恳恳。
其爱民实意,皆可以对越天地,安有不被其泽者?
汉赋有三,口赋以食天子,算赋以治库兵车马,更赋以给戍边。
此诏所欲省,当是斯时又有献赋。
郡国假献为名,重赋以为民害,故亟欲省之。
方楚汉之争未决,则初为算赋,及天下既定,则欲省献赋,以此见伤财害民无如兵费之重。
兵费百出,而欲行爱民之政盖难,然爱民之意不可以兵而间断也。
武帝元狩之诏,谓君者心也,民犹支体,支体伤则心憯怛,非无爱民之意而好大喜功移之。
臣尝考司马迁平准书》,其论帝取财赡兵本末凡十馀节,一节害深于一节:曰江淮之间萧然矣;
曰废格沮诽穷治之狱用矣;
曰三人言利析秋毫矣;
曰吏道益杂而多贾人矣;
曰稍稍置均输通货物矣;
曰无虑皆铸金钱矣;
曰公卿大夫多谄谀取容矣;
杨可告缗令纵矣;
县官有盐铁缗钱之故,用益饶矣;
曰株送徒入财得补郎,郎选衰矣,而终至于曰不敢言擅赋法矣而极。
高帝欲为民省赋,帝乃听吏擅取非经常之赋,夫岂不知有民哉!
置郡方新,颙颙待哺,恐废前功,惟求趣办,虽欲禁吏之不擅赋不可得也。
益口赋三十,轮台悔之,犹幸此意不绝如线,而仁义之泽未至于遽斩,此所以寿四百年之脉欤!
刘渊象贤晚眺 元末明初 · 郭钰
七言律诗 押齐韵
日落孤城叠鼓鼙,谁家山北复山西
干戈满地愁相续,道路还乡望转迷。
风度生香花远近,雨团湿翠高低。
刘郎欲问桃源路,红叶流波好自题。
刘渊见寄 元末明初 · 郭钰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南国干戈积九年,四年相别最相怜。
病看菱叶疑非我,饥啖松花似得仙。
青鸟谩期春后到,白云不扫夜深眠。
故人半在无消息,读罢君书倍怆然。
刘渊见寄二首 其二 元末明初 · 郭钰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几何岁月头今白,况复乱离生事难。
千里雁声云外断,一春花事雨中残。
长年寄食貂裘敝,独夜悲歌灯火寒。
亲旧江湖多阻别,艰难谁与共心肝。
刘渊见寄 元末明初 · 郭钰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半亩瓜田故侯,鬓丝霜满不禁秋。
愁期尊酒常先到,贫待钩金不易求。
天上龙光宝剑,人间蜃气结飞楼。
哀时况复多离别,双泪惟添楚水流。
刘元海啸起中原驯致契丹金元之盛防微杜渐令人三叹息于徙戎一论也西北诸边回族尤黠鸷猛嗜欲出于其性此图简远颇得其情状于丹青之外盖锦衣沈君所藏展阅之馀不能无感于近事因书一绝其后云题王秉哲 明 · 陆深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平安不用报泥金,春雨龙孙看过林。
赢得清风满人耳,汗青留秘玉堂深。
酬洪宗百元海○三首○甲寅 其一 明 · 朴承任
七言绝句 押蒸韵 出处:啸皋先生文集卷之二
小阁虚明不用灯,雨中交枕有良朋。
商量半月秋围近,磨淬工夫几倍增。
酬洪宗百元海○三首○甲寅 其二 明 · 朴承任
七言绝句 押蒸韵 出处:啸皋先生文集卷之二
连宵风雨翳残灯,唤起诗情对榻朋。
玉斗量珠知几斛,碧窗清响晓来增。
酬洪宗百元海○三首○甲寅 其三 明 · 朴承任
七言绝句 押蒸韵 出处:啸皋先生文集卷之二
朝同吟砚夜同灯,琢句相酬尔两朋。
从此南征诗录上,短篇长律有新增。
附汉四主赵一主后赵六主魏冉闵刘渊戊辰僭号,三年。子和立,弟聪弑之;辛未,使曜寇雒阳,执怀帝;丙子,使曜陷长安,执悯帝;在位八年。子粲立,靳准弑之。曜即位,改汉为赵,十一年。己丑,石勒获以归,杀之。共二十二年。庚寅后赵,四年。子弘嗣,虎弑之自立,十五年。子世嗣,石遵弑之。鉴复弑庚戌,养子冉闵杀鉴,灭石氏,改赵为魏。共廿一年) 明末清初 · 郭之奇
 押词韵第三部
五胡之乱华也,繇魏晋处降夷于内郡,弛异类出入之防,乱先王荒服之制。郭钦之疏弗庸,江统之论空作。是以滋蔓难除,实逼处此,以与中国争此土也。始发难起于刘渊,还帅五部,迁都左国。汉王自立,而大单于之号已众推;汉帝自称,而将军之子乃继逆聪弑二帝,遂灭西晋。螽斯之灾,烧杀聪子二十一人。子粲嗣立,复为靳准所弑。刘氏男女,无少长皆斩东市。青衣执盖之痛,于兹为何如乎?曜更赵号,终见灭于后赵。其执怀、悯也,如犷狼;其获于勒也,如溷豕。聪之逆,成于曜;曜之祸,及于身。天之报施,岂徒然耶?胡雏僭称天王,乃欲与光武并驱中原,何异元海之拟为汉高?弘废虎据,不旋踵而子世见杀于遵,而复诛鉴。晋人,以石氏一螟子而尽灭虎孙三十八人,当年排墙之恨,人亦稍纾晋愤矣(纾,底本原作“纻”。)。执德弗终,妄加魏号,自取燕灭。苟不惑于胡睦之言,与诸君分割州郡,各称牧守,奉迎天子还都雒阳;冉氏之用夏变夷,反赵为晋,当与遗臣靡鬲争烈矣。
五胡首难繇元海,流祸中原三百载。
海安能为祸媒,晋武贻谋自贻痗。
八王相肉更相屠,五部还帅空相待。
左国为都气类成,雒长已入中原改。
聪曜横行孰可当,为汉为赵终为儡。
青衣执盖万年羞,胡雏执曜真磊磊。
本从光鹿求并驱,岂知族虎方饥馁。
灭赵终归故晋人,天纵天骄天必悔。
古来逆叛皆巨恶,靳冉除戎宜薄罪。
长男少女刘莫留,三十八孙石堪醢。
胡不乱华胡不亡,天将灭胡亦胡诒。
举目山河思厉阶,渊聪勒虎今何在。
同人分咏古十印得刘渊之印壬戌 清 · 阮元
 出处:研经室四集诗卷五
汉宝缺角威斗亡,永嘉六玺归晋阳
中间窃敚数十载,天生汉甥刘元海
元海二角真英雄,蛟龙那得居池中。
可怜王侯降编户,刘渊名但镌顽铜。
此铜镌印尚青组,随陆文兼武。
朱范同门传五经,曾以书缄封印土。
无端玉玺来河汾,改元刻瑞增三文(渊于汾中得玉玺增渊海光三字改元河瑞
平阳光昌汉天子,岂监司马家儿军。
当涂典午皆成篡,昭烈中出降禅。
公主之孙能复仇,人心到底思东汉
惜哉和曜性不仁,不及李渊生世民。
若使石符奉汉玺,讳渊久巳如唐人。
我今得印系之肘,刚卯金刀辟邪钮。
回水为渊属象形,想见单于文在手元海生有文在手日渊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