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子标题
酌古论三 其四 邓禹 南宋 · 陈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三二
善用兵者,识用不用之宜,而后能以全争于天下矣。
夫战久胜则兵不可用,敌已惧则兵不必用。
不可用而用之则挫,不必用而用之则劳。
劳且挫,则敌人反得乘其弊而覆之,上损国家之灵,下亏一身之名。
一跌之后,前功尽弃,其为患也可胜道哉!
是故智者戒之也。
昔者韩信之用兵也,一举而定三秦,再举而虏魏豹,三举而擒夏说,四举而枭成安君
出奇制胜,变化如神。
兵锋所加,敌人授首。
盖举无遗策,而天下皆知其不可当也。
然当此之时,战虽胜而兵已疲矣,兵虽疲而敌已惧矣。
故兵虽不可用,亦不必用也。
声恐而气喝之,固足以胜。
是以广武君告以传檄下燕,然后举兵临齐,信从其,卒以成功。
然吾以为广武君虽不言,之计亦将出于此矣。
何者?
势当然也。
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势不可用也。
伤弓之鸟,可以虚弦下,势不必用也。
不可用,不必用,智者固将不用矣。
今信之势,何以异此?
其所以区区咨计于广武君者,盖大功垂成,不敢不谨也。
不然,则安能百举百全而未尝小衄欤!
邓禹起身徒步,杖策军门,一见光武,遂论霸王大略,陈天下之大计,此其胸中固有大过人者矣。
连兵西讨,所当者破,既定河东,复平关中,威声响震,敌人破胆。
诸将劝乘胜径攻长安,而定计欲待其毙。
光武迫之使急进兵,赤眉西走,遂拔长安
已而粮运不断,降者离散,赤眉还兵,长安复失。
威名大损,功卒不成。
论者皆以为之计则然,而光武实迫之使败者。
吾独以为不然。
斯民涂炭,皇皇无告,奋力拯之,惟恐不及。
而况吾胜而彼沮,不进兵将何待也!
使其既据长安,大张胜气,分慰居民,合飨士卒,使辩士以尺书风谕威德,则赤眉延岑可指麾而定矣。
韩信破赵之势也。
不知出此,乃举弊兵而与延岑合战,败于蓝田,可以止矣,且愤其功之不成,复收馀卒求与贼战,粮运日乏,屡战屡败,岂非之才略有所不及,而亦无谋士以传檄之说告之耶?
吾观之失,而后知识用不用之宜者盖亦难矣。
嗟夫!
之失亦有自来矣。
冯愔、宗歆等守栒邑,二人争权相攻,杀歆而反击懵然无所措,求计于光武,赖黄防而仅能得其首。
歆,偏裨也,始不能防之,终不能制之,敌人固有以窥我矣。
使其能御歆而不至于相攻,则栒邑不摇;
栒邑不摇则敌人不能窥,而粮运必不乏;
敌人不能窥,则馀党不降而自服;
粮运既不乏,则居民降附者日众,长安之功,固不在冯异而在矣。
以此观之,实有以取之,而光武何罪哉。
语曰:「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故夫古之智者,尝尽心于垂成之际也。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 其八十三 邓禹(事母至孝云台功臣之次为第一) 宋末元初 · 林同
五言绝句 押灰韵
功臣三十二,佩剑蔼云台
第一人知否,曾为孝母来。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六十一 邓高密侯 明 · 孙承恩
杖策从君,际时风云
少年秉钺,克树大勋。
将略既优,内行亦备。
名高云台光辅汉治。
续咏史诗一百五十首 其三十七 云台汉显宗图中兴功臣高密侯邓禹等三十六人于云台 明 · 钱子义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三华集卷七
汉家三十六功臣,一一丹青写凤麟。
嵲屼坏台遗几尺,风云还为护荆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