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子标题
榕城八景 其二 绕窖棉阴(绕,康熙本作“玉”。
) 明末清初 · 郭之奇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玉川如带绕城阴,入眼丛青翠影侵(此句,康熙本作“眼际菁华百树深”。
)。
已淈污泥从水出,遥参碧汉倩云禁(以上二句,康熙本作“日月同扶高干出,风云堪向一枝寻”。寻,清陈树芝纂修雍正九年刊《揭阳县志》卷八作“侵”。)。
连翩各有扶疏质,独立犹馀萧飒心。
不信松寒非可并,多年海国挺孤森。
榕城八景 其七 元塔登高(是塔方成数级,尚在鸠工。成,康熙本作“竖基”。) 明末清初 · 郭之奇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龟山宝塔字涵元,灵杰相因表独尊。
欲锁螭宫雄海柱,先驱鳌背壮天根。
南来百水俱朝会,北拱诸峰各骏奔。
若问参云尚有级,人文地气此初掀(末二句,康熙本作“便向浮霄增数级,始知银汉更无痕”。)。
静宜园二十八景诗 其十四 来青轩(由香山寺正殿历级东行过回廊而东为来青轩帝京景物略为明神宗所题今额已不存矣远眺绝旷尽挹山川之秀故为西山最著名处因仍其名而重为书额圣祖御题普照乾坤四大字瞻仰之次想见函盖一切气象)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三十
山斋悬树杪,旷若发尘蒙。
探迹思今昔,游神泯异同。
烟容空外合,黛影牖间通。
敬仰留题意,乾坤方寸中。
全韵诗下平声十五首 其十二 圣祖行围讲武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四十八
春蒐复秋狝,岂不戒虞箴。
惟切觐扬志,宁辞岁月侵(攻必皇祖以我朝素娴骑射故能战必胜克且深念祖宗创业艰难而平开国诸臣亦皆勇果无敌由于所习之精勤也恐承日久人或贪安逸而忘本务是以常举行围之典自康熙壬戌以迄壬寅或在城猎于边墙或三四田于塞外几无虚岁而南苑近南尺五岁或莅焉凡以家久讲武习劳景计者前徽而敦旧俗为国安长治至深远也)。
多能固天纵(千二皇祖神勇天锡有及力能挽强并用把长箭臣下罕者曾见圣谕且矢无虚发围中射鹿率多贯胁洞胸即猛如虎健如熊捷如兔亦往往壹发殪之),久道仰君临。
避暑山庄辟,受恩予最深(戊子始搆避暑山庄于热河自是岁以四五月驻跸秋则蒐狩木兰孙臣十二岁时蒙亲见皇恩眷养育宫中扈从山庄日侍射诸左右祖披阅奏章引见官吏宫门习事敬识之弗敢忘及至木兰中承及辄恩慈爱护而期许者尤出诸孙之右至今每一念为泪下曾于赐居之万壑松风榜曰纪宁驻恩堂作记以志其事所以凛遵无逸不敢晏山庄而勤政敕几幸木兰而先劳肄武以至优抚藩部柔怀远人无一非追忆见开率循成宪承祖志即期以报祖恩耳)。
全韵诗下平声十五首 其八 圣祖亲征朔汉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四十八
躬劳朔漠事三征,窜死贼渠馀悉平(丹狡皇祖以噶尔肆凶顽违誓狂逞侵掠我喀尔喀之地窜伏近边必当及时剪灭以除后患乃发大兵三路进剿康熙三十五年二月亲统六师往征之五月征大驻仆巴尔台贼众望见大御营知圣驾亲惊遁去蹑追至拖诺山将军费扬武大败其众噶尔丹仅以身免大军凯旋是年九月复启跸巡视塞北十一月驻栋斯咳噶尔丹使人格类固英至寻讨以遣之还为期谕以噶尔丹若不亲身来降朕必往七十日过期即发兵矣遂传军亲征三月谕回銮三十六年二月复馀众统大驻跸宁夏闻噶尔丹已死悉降遂班师下诏)。
岂惮军书治旁午,每申庙算谕先庚(先是侦知圣驾驻苏德图由克谕费扬武曰顷噶尔丹自图拉鲁伦移营越二日见其在达尔罕鄂拉此寇乃极狡猾之人如败遁断不趋图拉必渡克鲁伦或从额农巴尔济赴塞楞额或绕巴延鸟阛之后设伏尔等切勿随踪而往恐误入其㐲中宜详察地理及贼逃窜之路小心堵禦费扬武承踪迹命即行寻奏言五月十三日我军至昭莫多见贼遣前锋挑诱分兵两翼东于山巅结营西则沿河布阵并遵拒战圣主指授令官兵皆步行噶尔丹率贼万馀向前我军奋勇邀击自未至酉大败其众进𠞰三十馀里斩首三千馀级生擒数百人馀被创逃窜死于山谷中者相枕藉并杀噶尔丹之妻阿努噶尔丹引数骑远遁其众降者千馀人自此一战噶尔丹遂胆落势亦穷蹙矣噶尔丹之败衄实费扬武一人之功而费扬武之所以能克敌制胜实皆禀承先几庙算也)。
尔时策妄力犹弱,故献车楞诈表诚(先是达尔罕伯克擒献噶尔丹之子塞卜腾巴尔珠尔及噶尔丹死达尔罕伯克复献其尸及其女钟齐海中途为策妄阿拉布坦截夺丹遣工部侍即常绶往索策妄阿拉布坦即将噶尔幼子车楞三鲁卜献出寻献噶尔丹之尸复献其女钟齐海盖是时策妄阿拉布坦力尚微弱且慑我兵威又复素与噶尔丹不睦故先献其幼子藉泄私忿且使噶尔丹不留遗孽以绝后患又诈为恭顺冀得假息苟延计实狡矣其后部落滋聚遂计杀拉藏汗大肆劫掠其势遂张雍正年间其子噶尔丹策凌又复跳梁北路后为额驸策楞击败于额尔德尼招几至匹马不返而诸将按兵不追贼众得以兔脱我武既扬遂有罢兵之议终噶尔丹策凌之世宁谧无事其逆子策妄多尔济纳木札尔袭位暴扈失众心喇嘛达尔济篡夺之达瓦齐因阿睦尔□纳之计复篡夺之准噶尔遂自相扰乱矣)。
全定伊犁及回部,孰非前烈赖经营(乾隆癸酉冬都尔伯特台吉三策凌率数万人来归明年秋辉特台吉阿睦尔撒纳和硕特台吉班珠尔又率数万人来归于是定议出师遂命将军班第偕阿睦尔撒纳往剿军行不过五月无已矢遗镞之费悉平定准噶尔擒达瓦齐以归后讯知逆谋由于阿睦尔撒纳因释达瓦齐授以王爵留之京师而阿逆潜蓄异谋于大兵凯旋时即流言胁众党恶之徒仓猝变动班第鄂容安同时致命疆场贼众纷纷四出窃占伊犁截断台路既而大兵复进前徒倒戈阿逆乃窜入俄罗斯旋伏冥诛我兵至俄罗斯勒索遂得逆尸因于伊犁筑城驻兵设将军镇守焉至于扫荡回部则由将军兆惠在伊犁时曾遣副都统阿敏道往回议事小和卓木诱杀阿敏道抗我师颜且敢冒死入库车城乃雅尔哈善略无纪律致彼出入自由竞得脱去因治雅尔哈善之罪命兆惠往定回部遂克库车存沙雅尔定阿克苏略鸟什收和阗直至叶尔羌城下二酋以逸待劳统数万人敌我三千馀人我师过河者才四百馀犹能斩将搴旗退而筑堡黑水固守以待者三阅月富德舒赫德等率师进援而马力疲乏复为逆回所困适参赞阿里衮遵余命驱马急至援出富德等遂同夜𢷬贼营我师内外夹攻逆回自相蹂躏顾命不暇因解黑水之围二酋乃弃叶尔羌喀什噶尔两城携众远跳其两城旧伯克即献城以降参赞明瑞等一邀之于霍斯库鲁克再陷之于阿尔楚尔二酋乃窜入拔达克山将军兆惠等传檄擒梁因函首以献回部悉平大功既成新疆式辟耕屯相望商旅通行悉如内地此皆上天眷佑得以继我云皇祖之志益深钦感)。
全韵诗下平声十五首 其十 圣祖永定丁赋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四十八
海宇承平户口增,特颁恩谕被黎蒸。
丁虽益地不加益,赋定徵额弗再徵(康熙五十一年二月未加皇祖谕以承平已久户口日繁人丁虽增地亩并广若按现在人丁加徵钱粮实有不可令直省督抚照现徵钱粮册内有名丁数永为定额嗣后滋生之丁免其加增钱粮仁心广被普天黎庶亿万年永沐深恩矣)。
揭理明哉本舜哲,惠民深矣发文矜。
万年国运栽培厚,世世钦遵福永膺(直省向有五年编审人丁之例余以为滋生户口现有每岁民数册可稽而人丁定额已蒙胥吏皇祖恩旨永不加赋则编审不过沿袭具文且恐藉端滋扰因于乾隆壬辰夏谕令各督抚将编审永远停止亦推广皇祖之德意也)。
全韵诗下平声十五首 其十一 圣祖平定西藏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四十八
策妄心藏诡计尤,潜兵扰藏逞奸偷。
肯因姑息从群议,定与剿除筹远猷(康熙五十九年正月藏汗皇祖闻策妄阿拉布坦诱杀拉遣策零敦多下至藏佔据藏地毁其寺庙散其番僧即欲派兵安藏而满汉大臣咸谓不必进兵皇祖以此时若不进兵贼寇无所忌惮或煽惑沿边诸番部将作何处置耶因谕安藏大兵宜速前进授都统延信为平逆将军护军统领噶尔弼为定西将军统兵分路前赴藏地)。
频叠红旌奏洪捷,宣扬黄教奠遐陬(是年十月噶尔弼奏报八月初四日率官兵自拉里前进王师所至望风响应取墨朱工喀其附贼之喇嘛等陆续出降并擒获准噶尔之喇嘛百人内有策零敦多卜授为总管之喇嘛五名即戮于军前随抚绥土伯特人民悉令安辑复据延信等奏报大军于八月十五日驻营卜克河其夜策零敦多卜率众来犯击败之夺其马匹器械二十日兵次齐嫩郭尔夜半有贼兵二千馀来袭我营我师严整备禦贼众不能抵敌遂奔北二十二日兵次绰玛喇其夜五更有贼千馀劫营因营中四面哨兵鎗炮矢石齐发贼兵被杀身死者甚多馀皆望风而遁次日策零敦多卜亦即率众逃去又派兵送新封之达赖喇嘛进藏自此藏地平定振兴黄教益盛)。
金川扫穴诸番詟,即叙西戎拓坦邮(两金川皆服属土司乾隆戊辰金川酋郎卡跳梁不靖随派官兵往剿郎卡窘迫乞降遂赦罪班师甫十年而郎卡即与革布什咱等土司搆衅其子索诺木凶悖尤甚自恃人众力强与各土司称兵迄无宁岁余以为蚁斗蛮触不足以劳王师因命地方丈武大吏随宜弹压大吏惟欲省事每示宽纵逆酋转以为不足惧与小金川之僧格桑狼狈为奸侵夺附近土司且敢负恩抗拒不得不加兵征讨而此逆不除各土司必为蚕食且恐梗我藏路乃阿尔泰怯懦无能因授温福为将军由西路进兵攻复鄂克什侵地时阿桂为参赞亦自南路攻克美诺僧格桑窜投索诺木因令温福由功噶尔拉阿桂由当噶尔拉分兵两路进剿金川而温福措置乖方为贼所窥伺竟致偾事丧师美诺复失因命阿桂为定西将军寻即收复美诺统兵由谷噶进剿丰升额明亮为副将军海兰察舒常为参赞福康安奎林等为领队兼添派京兵奋勇直进每从间道破险攻坚会僧格桑已死逆酋献出其尸乙未八月十五夜阿桂攻破勒鸟围连取贼人卡寨而明亮等在北路亦攻得宜喜山梁以次进取十二月西路官兵攻得雍中舍齐两喇嘛寺于十九日两路合兵围困噶喇依贼寨贼属纷纷投出至丙申二月初四逆酋索诺木窘迫无计率其属众出寨叩降阿桂等派员进献俘馘一面奏报捷音红旗驰到适当恭谒已见景陵之日实赖大学皇祖默佑其详平定金川告成碑文兹不复缀)。
再题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 其十四 观莲所(平湖曲渚在在荷香景中以之标名者不一此间云廊䆗窱方亭虚敞圣祖题额在焉洵为甲观)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五十
宝题恒焕圣人字,冰牖仍凭君子花。
助感每教惊逝水,追欢曾未泛流霞。
全韵诗下平声十五首 其十三 圣祖纂刻群书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覃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四十八
佩文渊鉴恒稽古,成集图书五百函(佩文渊鉴二斋皆典学之所屡命词皇祖几馀臣篡辑诸书刊行嘉惠万世书成多冠以二齐之名所编纂有周易折中诗书春秋传说汇纂日讲四书五经通鉴解义历代年表皇舆表子史精革性理精义朱子全书月令辑要康熙字典音韵阐微渊鉴齐古文选历代赋汇全唐诗四朝诗全金诗诔物诗题画诗历代诗馀词谱渊鉴类函佩文韵府骈字类编分类字锦书画谱广群芳谱各种每呈祖御乙览并经载籍钦定而资治通鉴纲目则皇批也又以极博浩如渊海书为命廷臣仿古人左图右史之义分类编次合成一编六典三十有二部六千一百有九名之曰古今图书集成刻为铜字排板印行计一万卷装为五百函徵引之富卷帙之多考覈之精皆从古所未有也余践阼之初即命校刊十三经注疏二十二史继复刊刻杜佑通典郑樵通志马端临文献通考且命开馆续修之又因儒臣之请纂辑周易述义诗义折中春秋直解三礼义疏又御批通鉴辑览择诸批之出自亲裁及曾经改乙者别为评鉴阐要一书又撰通鉴纲目三编及明史更以辽金元三史人地名音译多讹令廷臣订改又为三史国语解以正其误而同文韵统则译音之楷式也若盛京通志西域图志西域同文志热河志盘山志或以阐丰镐之规或以志幅员之广或以纪山川之胜又辑授时通考以课农桑礼器图式以昭明备而唐宋文醇诗醇皇清文颖则示学者以矩度余虽不敢仰方皇祖右文之盛而运际光昌振兴文教实切绳思武之焉)。
愧未九章窥秘奥(编纂皇祖天纵多能深通算法尝曰律指授臣工成书排目进呈曰历象考成吕正义曰数理精蕴总名之曰律历渊源于以齐七政正五音稽九章粲然大备余于象数之学向未肄业不敢轻有所作今续刻之律吕正义仪象考成后编及天文正义恊纪辨方诸书则庄亲王及诸臣之谙算学者所编辑余愧不能效讲授皇祖之亲为也),勤搜四库法研覃(癸巳春因儒臣言永乐大典虽间有缺佚而中多世所未见之书爰简廷臣率翰林诸臣校勘命皇六子总领之然大典依韵分排体例未为精当而篇籍颇有可采凡录得成部者八十四种又于各韵散篇中襞积成书者二百九十三种复敕各省督抚搜访遗书其进到者即录副备辑而原书仍还之藏书家以示公好之义采购既富命馆臣分别应刊应抄及存目三类各撮其书大义撰为提要并依经史子集编次名曰四库全书其装帙排亟即按四时之色且仿浙江范氏天一阁藏书之制为搆文渊文源文津三阁以贮之书成约得五六万卷与广惠皇祖纂辑图书集成之例虽不尽同而取多用宏艺苑则仍体皇祖崇文之意云)。
全韵诗下平声十五首 其五 圣祖讨平三藩 清 · 弘历
五言排律 押歌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四十八
亲政抚四海,敕几扬九歌。
三藩必当撤,万里讵难罗(平西王吴三桂封藩云贵平南王尚可喜封藩广东靖南王耿精忠封藩福建三人者日渐骄恣所在多畏惮之盖皇祖常言少时即以三藩势燄日炽不可不撤其时难于轻举而逆臣奸谋叛志固早已烛照于万里之外矣)。
一二臣同助,昌亡理不磨。
自应戒姑息,未可恕么么(康熙十二年三月尚可喜请以其子之信袭封留镇广东而自携藩属老弱归辽东终老皇祖命可喜率之信及藩属悉归辽东七月吴三桂耿精忠并以移藩请皇祖集大臣面议大学士图海言断不可迁移尚书莫洛米思翰明珠等则主迁移之说十一皇祖乃允三桂所请遣官赍敕往宣布德意月三桂举兵反云贵总督甘文焜死之贵州提督李本深巡抚曹申吉皆降贼滇黔多为胁从三桂遂率贼众窥湖广)。
发早叛知早,挥戈是止戈。
时平馀宿将,日久蔓群魔(三桂既叛多有归咎于主议移藩者时事皇祖不肯诿过臣下事平后乃宣谕及之然就当势而论三桂久蓄异谋阴图不轨撤藩亦反不撤亦反惟发之早故尔早叛而叛之速因得速平盖其时天下甫定宿将尚存而逆贼羽翼未成易于剪灭若姑息日久渐致滋蔓难图未必能即扫氛祲是肤功迅奏而海宇永庆又宁实惟机适天佑我朝事如是尔)。
挞伐六军藉,谋猷午夜过。
惟教糈继运,曾不赋添科(三桂皇祖闻吴反即遣前锋统领硕岱驰赴荆州进据常德以遏贼势复寇简八旗劲旅命顺承郡王勒尔锦为宁南靖大将军同贝勒察尼及都统珠满等参赞军务率都统范达礼等统兵前往征讨又调桑峨为湖广提督并留鄂善在楚与川湖总督蔡毓荣商同剿禦又西将命西安将军瓦尔喀进四川复以都统赫奕为安军护军统领瑚礼布为副将军与瓦尔喀会兵由汉中入蜀而广西则以孙延龄为抚蛮将军守之复谕陕西总督哈占提督张勇王辅臣等捍禦边境又遣声遣副都统玛哈达驻兖州科尔坤驻太原以备调援大兵既行惟纳布筹拨帑金以裕军饷四川命左都御史多诺侍郎等往荆州董理之而军储则命川陕两省协商供亿虽馈运浩繁并未丝毫加派民也)。
次第芟夷尽,光明日月和(三桂叛之明年三月耿精忠亦据福建反总督范承谟不屈死而尚之信亦强其父可喜从贼迫之不已可喜愤死之信遂降贼遥为煽附比近诸郡益骚然矣顺承郡王既统六军征剿阃外机宜悉禀承庙算于是剿抚并施德威互济擒捕诛锄以次收服三桂旋伏冥诛逆孙吴世璠尚踞滇中拒命康熙二十年十月定远平寇大将军贝子章泰征南大将军赉塔等攻围云南省城逆竖吴世璠惶惧自杀伪将军线緎率众出城降磔伪大学士方光琛等戮世璠首献馘京师云南平二十一年正月磔耿精忠于市福建亦平尚之信虽曾归正而心怀两端讯实赐死广东亦皆宁谧是役也用兵甫八年而三逆悉已扫荡集勋之速实史册所罕觏也)。
守成兼创业,奕世沐恩多(而兼皇祖亲政以后即成此大功之恩守成创业亿万世永承垂裕矣)。
全韵诗下平声十五首 其七 圣祖普蠲赋 清 · 弘历
五言排律 押阳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四十八
粮以民为本,仁民圣祖彰。
六旬享福祚,万宇沐春阳。
水旱必赒急,欠逋每免偿。
普教蠲正赋,更与逭漕粮(遇水皇祖临御以后间旱偏灾必施恩蠲赈抚恤民间积欠每予豁免复以时际升平期闾阎益臻殷阜特颁恩谕将各省正供额赋三年轮免一周其各省应徵漕米并有之加恩分作三年轮免一次实亘古未旷典)。
似此培元气,真称迈古王。
洪猷垂奕叶,效法敢无蘉(余惟以于丙皇祖爱民之心为心曾寅庚寅两次降旨普蠲各省正供亦以三年而遍丁酉春复谕将天下正赋自戊戌年为始仍分三年轮免至各省漕粮则于丙戌眷谕令按三年轮蠲一次凡以藏富于民俾益饶裕勉绍祖德于弗替耳)。
全韵诗下平声十五首 其九 圣祖南巡阅河 清 · 弘历
五言排律 押青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四十八
鸣辇运河白,升香岱岳青。
民艰询迤逦,吏治训丁宁(阎之皇祖轸念民依吏以省方问俗疾苦训官法廉舟行察闾周览运河跸所辇路登临泰岱焉清至盛典昭)。
六度江乡幸,几番堤畔停。
谕皆中窾要,示必审情形(康熙甲子始丁亥南巡江浙嗣是己巳己卯癸未乙酉巡典递举前后凡六度自宿迁至淮扬莅率阅视河堤时返经临每次必三四以为常随凭览闸堰往指示机宜实足为治河典要)。
清口上常度,陶庄下久聆。
御桩犹可验,挑坝正其丁(己卯春形势命皇祖亲阅清黄于清口迤西隔岸挑治陶庄引河立桩为志益避清命于南岸筑挑水坝横截河流逼入陶庄河口俾口倒灌之患实釜底抽薪之随淤后虽策惜其时河臣未能善体工迄圣意随浚遣大臣履勘屡经疏浚无成云)。
事以有巡述,心惟无逸铭。
宗工期永晏,祖训亹聪听(南顾皇考虽未举南巡之典然每纡家堰廑念河防雍正己酉以高石工必须坚固高厚方能障护清水使力足敌黄以助畅流之势命发帑百万实力培修以垂久远至于令犹利赖焉余心切法凡观祖课吏考于乾隆辛未丁丑壬年乙酉四举南巡民行庆蠲逋以次举行而于阅览河堤诸务尤深廑念平成)。
宣定东西势(壬午春阅清口乃洪泽湖尾闾东西两坝本以蓄清禦黄司事者每以惜费为念皆不肯大扩清口致洪湖盛涨由高堰五坝泄出下河往往受灾因于五坝设立水志如增长一尺即将清口之坝拆开十丈递长递拓永为成式俟秋汎过后仍将坝口镶筑以资禦控河臣遵奉宣泄下河即每岁大稔十馀年来高宝遂无水患),建筹南北瓴(己末春曾命大学士鄂尔泰视河仍持开引河之说而河臣河员率以为难行即高斌亦以为功不易就乃创建木龙挑溜北趋为补偏救弊之计于是引河之议遂寝予以为陶庄引河不开终不能救清口倒灌之患但南巡四次未至其地丙申春授萨载为总河谕及开陶庄引河之事萨载扺任与督臣高晋亲履其地测量高下曲直头尾宽窄绘图贴说以开予以朱笔点记其议遂定于九月十六兴工以丁酉二月十五日乘春汎水长放溜入新河而旧河筑拦黄坝以禦之既放后新河顺轨安流直抵周家庄始会清东下去清口较昔远五里于是永免倒灌之患而引河之工成此实仰邀贶详天助陶神相因命建河神庙于河干以答明御制庄河神庙碑记)。
绳先赖成绩,默佑仰苍灵。
全韵诗下平声十五首 其六 圣祖收抚喀尔喀国 清 · 弘历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四十八
四十九旗抚已久,喀尔喀未归以遐。
侵寻败于噶尔丹,户口纷散乱如麻。
前后挈众来内附,肯学光武闭关遮(康熙二十七年九月喀尔喀土谢图汗及哲卜尊丹巴胡土克图为噶尔丹所败尽弃部落牲畜挈人户求内附所政王大臣集议许其来归俾令得皇祖命议遣尚书阿喇尼等运归化城米粮赈之十二月故车臣汗之子鸟默赫来降命袭其父爵而札萨克图汗之子额尔克阿海巴朗寻亦内属)。
次第命臣往经理,颁银赐米给布茶(二十八年四月以土谢图汗等所属人众不能自赡牲畜往命领侍卫内大臣伯费扬古等赍银两茶布并购赈其乏又运张家口仓米选内驷厂驼只散给之二十九年正月土谢图汗等又以人户乏食求赈命发独石口粟户给四斗遂赖全活)。
多伦诺尔幸朝会,行幄大宴赉有加(三十年四月万馀皇祖以土谢图汗等率所属十众来归亲莅边外绥抚五月同列驻跸多伦诺尔土谢命喀尔喀七旗与四十九旗设行幄令图汗哲卜尊丹巴胡土克图札萨克图汗车臣汗等朝见列坐锡宴并赐以银币衣冠器用茶布等物恩赉有加众莫不感颂云)。
汇宗之寺于以建,自是中外成一家。
或遇老年喀尔喀,语及此犹泪雨下(叶寺蒙古素重黄教因建汇宗俾胡土克图演梵宣扬众皆顶礼自是喀尔喀七旗遂与四十九旗共备藩服效臣仆其人众日渐滋生殷阜十倍于昔至今年老之人思念必感皇祖恩德言之激泣下)。
孙臣继序敢不黾,尽人事赖天庥嘉。
绰罗斯都尔伯特,辉特和硕特之徒(叶)。
最后乃土尔扈特,跋涉归顺路更赊(土尔扈特乃准噶尔四卫拉特之一初因其汗阿玉奇与策妄不睦窜归俄罗斯于是准噶尔遂以辉特与绰罗斯等同为四卫拉特及大军平定准噶尔四卫拉特等杀者杀降者降遂抚有其地收服其众于伊犁设将军驻守焉土尔扈特自居俄罗斯额济尔之地传至数世阿玉奇曾孙渥巴锡袭为汗因俄罗斯不奉黄教又欲徵其子入质遂与合族密谋挈全部户口十万馀归中国八阅月始至伊犁境上余初闻土尔扈特来归之信虑伊勒图不能经理得宜因调舒赫德至伊犁酌办而畏事者以新来中有获罪窜逃之舍楞议论沸起余亦不能不为之少惑而略为备舒赫德至伊犁于安汎设侦筹储密备之事无不悉妥故新投之人一至如归复抡其应入觐者由驿而来因命随围观猎且于山庄宴赉自是凡蒙古之族无不为我大清国之臣矣)。
无不安辑俾得所,饥与之食寒衣诸(叶若念其众涉远而来力甚疲惫视其死而弗之救仁人君子所不忍况体分地天御世之大君乎于是为之口给以食人授之衣安居使得耕牧并为发帑运茶市羊及裘又拨官茶出屯杀以资赡给一遵恤二皇祖收抚喀尔喀之例其详见向所作归顺优记)。
大君者盖天之子,一物失所应咨嗟。
柔远绳前胥国计,恩威一统含无涯。
怀旧诗十三首 其四 五阁臣五首故大学士鄂尔泰(康熙乙邜举人官内务府员外郎皇考素知其名登极初特擢江苏布政使迁云南巡抚寻晋云贵总督兼辖广西经理三省苗疆改土归流其绩最著馀亦多惠政所在吏民德之雍正九年授大学士召还入阁办事兼军机大臣余践阼后深加倚任乾隆十年卒于位遵遗诏配享太庙入祀贤良祠鄂尔泰性严正且镇静有古大臣风诚亦不可及已) 清 · 弘历
押有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五十八
业师祗三人,其三情向剖(谓徐张嵇见三先生诗)。
皇考重英贤,率命书房走。
鄂(尔泰)蒋(廷锡)以阁臣,蔡(珽)法(海)列卿九。
胡(煦)顾(成天)刘(统勋)梁(诗正)任(启运),邵(基)戴(瀚)来先后。
其时学亦成,云师而实友。
不足当绛帷,姓名兹举偶。
鄂其中巨擘,内外勤宣久。
初政命总理(初即位时循例置总理事务王大臣四人庄亲王果亲王鄂尔泰张廷玉皆遗诏中所有人也),顾问备左右。
具瞻镇百寮,将美惠九有。
好恶略失尚,性阳阴则否。
遵诏命配享,旌善垂不朽。
怀旧诗十三首 其七 故大学士来保(来保侍皇祖二十馀年历官一等侍卫皇考时改内务府总管余即位授尚书六曹俱遍乾隆十二年擢大学士为军机大臣二十九年卒于位入杞贤良祠来保性端谨年跻大耋神明不衰老成之度足为庶寮矜式每询以康熙年事娓娓可听而于巡幸行围诸典尤悉盖其在御前最久也善相马余尝作歌以赐亦其馀事之足称者) 清 · 弘历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五十八
初供批本职,后充侍卫护。
弓矢固所习,悫勤更其素。
止进恒有常,不失尺寸处。
荐升掌内府,亦久蒙恩遇。
因命长部曹,旋赞丝纶布。
更践既已深,老成遂独许(叶)。
虽无赫赫名,却有休休度。
读书通大义,万石犹后步。
象山四十咏 其三十三 观寂寺(有雨花堂大师舍利塔碑。康熙年立。) 清 · 申纬
五言绝句 押覃韵 出处:警修堂全藁册二分甘集
舍利藏砖塔,金身闭石龛。
看碑人小立,花雨落毵毵。
斋中咏物 其九 佩文齐松花石砚(有康熙御铭) 清 · 申纬
五言绝句 押队韵 出处:警修堂全藁册七碧芦坊藁三
混同松噶里,晚入版图内。
不然端歙品,应居哙等辈。
皇朝武功乐府十八首 其九 定朔漠(康熙三征准部,收漠北外蒙古也。) 清末 · 魏源
出处:古微堂诗集
大漠以北,三喀制之。
九白是贡,于我羁縻(一解。)。
西寇凭陵,思吞北部。
倾国东投,若子投母(二解。)。
耽耽卅八部,思爪取之。
我皇不忍,曰其抚之(三解。)。
准复东犯,皇赫斯怒。
战若雷霆,解如风雨(四解。)。
北斗以北,战窜无所。
乃命三汗,各反其部(五解。)。
六龙屡临,大漠春扈。
泉滃于沙,草茁其阻(六解。)。
惊沙极天,积雪皑皑。
车宿衔枚,我行至再。
蠢彼准夷,昏惑不悔(七解。)。
人所共弃,天亦厌之。
郅支献首,皇曰旋师(八解。)。
准夷既庭,漠北悉宾。
际天所覆,莫不尊亲(九解。)。
礼乐征伐,奄奠遐荒。
于斯万年,受天之庆(十解。)。
皇朝武功乐府十八首 其十三 复西藏(康熙、乾隆两定卫藏也。) 清末 · 魏源
出处:古微堂诗集
乌斯藏,号三卫,广谷大川常自为。
风气爰有黄教佛,常證轮回性不寐。
大西天,小西天,化身达赖与班禅。
东瀚海,西青海,熬茶万里来膜拜。
迎法师,求舍利,六朝西域兵争事。
怪哉准噶何猰㺄,其口奉佛,其心夜叉罗刹曾不殊。
攘佛之国踞佛都,如来终赖汤武扶。
王师三道军容盛,诸部拥护禅林定。
禅林定,非一阵,乾隆廓喀还再胜。
金奔巴瓶卒颁令,大哉神孙承祖圣。
皇朝武功乐府十八首 其十四 和西洋(康熙用荷兰和鄂罗斯也。) 清末 · 魏源
出处:古微堂诗集
西抵欧罗巴,东抵黑龙江。
首尾数万里,皆偪邻我邦。
城我索偷貂参壤,东兵禦之终弗创。
赐书荷兰达其王,卒定界石分戒畺。
东畺虽云定,天容穆弗已。
谓此海道数万里,数月往返迅如此。
加以火器天文技,岁岁梯航来贡市,千载终非中国喜。
汤若望,南怀仁。
西洋艺事常谆谆,忧深思远唐尧仁。
录者按:此首据《古微堂诗集》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