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季孙肥” 相关资源
诗文库 子标题
故事 其七 孔子季康子问盗 南宋 · 孙梦观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一四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臣闻天地之间,惟感与应:我以此感,彼以此应,断断乎不可易也。
盖好善好暴,惟上所使;
德风德草,其机如神。
民吾赤子,欲生恶死,趋安避危,亦均是心也。
弃商农工贾素习之业,而甘心于鸱义之为;
以父母妻子仰赖之身,而自陷于怙终之典,岂无所自来哉?
臧武仲有言:上之所为,而民亦为之,乃其所也,又何禁乎?
良以上行下效谓之风,薰蒸渐渍谓之化,有非重赏所能劝,严刑所能止者。
吁,可畏也。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以「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对之。
释者谓民化于上,不从其令,从其所好。
其发明孔子之意,何其深切著明也。
今以邦畿之近地,辄效潢池之弄兵。
始则匿身陂湖,继则攘臂市井;
始则杀越齐民,继则驱辱官吏。
据有榷酤,聚党之具也;
袭取舟舰,争疆之渐也。
外示恭顺,内实跳梁,以缓捕逐之师;
暂焉散群,俄而啸聚,以为苟延之计。
大家殊无固志,类多相率而逃生;
细民不能自拔,将至相挺而为变。
事势如此,通国忧之。
而臣以为可忧者,固不专在此也。
何者?
鱼釜偷生,自知非可久之谋;
绣衣遣使,未必无击断之略。
无拘文法,宽以安之可也;
设格斩捕,严以治之亦可也。
特盗平之后,尚有当劳圣虑者耳。
凉州可博,吏道多端;
南山可移,民怨莫雪。
羡馀之进,皆入时多量,出时减尅者也;
今或指泛索为定额,而每岁拘催也。
田产之献,皆己不能有而以与人者也;
今或指民业为官物,而一迁钉矣。
是可忧者在近习也。
殉货无刑,溪壑不厌,名田无限,阡陌相连。
府库之藏,已为厉民以自养也;
今乃视公帑如私财,而暗中移易矣。
赋税之额,已为重于之道也;
今乃视民财如外府,而百计渔取矣。
是可忧者在官吏也。
然则欲民之不为盗,其可乎?
臣愿陛下深念孔子之训,正风俗之枢机,纳斯民于轨物,知朝廷无过可以杜奸雄,知善人在上可以无幸民,知选用廉吏可以使民自不为盗,则区区癣疥之疾,有不足虑者。
不然,汉能平琅琊负固之党,而不能清五侯贪浊乱政之源,卒之山东之地,悉为盗区;
隋能破河北数万之众,而不能除郡县刻剥媚上之吏,卒之洛口之,亦为盗有。
病證虽除,病根犹在,天下纷纷之故,未知所终也。
惟陛下亟图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