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子标题
调笑令 其二 宋玉 北宋 · 晁补之
 押词韵第四部
诗曰:楚人宋玉多微词。出游白马黄金羁。殷勤扣户主人女,上客日高无乃饥。琴弹秋思明心素。女为客歌客无语。冠缨定挂翡翠钗,心乱谁知岁将暮。
将暮。
乱心素。
上客风流名重楚。
临街下马当窗户。
饭煮凋胡留住。
瑶琴促轸传深语。
曲梁尘不顾。
私试策问 其一 楚词与后世(七) 宋 · 史尧弼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二八、《莲峰集》卷四
楚屈原述《离骚》,为《九歌》、《九章》,赴河而死。
其徒宋玉和之,又为《九辨》。
自是文人才士依仿焉。
又如枚乘作《七发》,傅毅作《七激》,张衡作《七辨》,崔骃作《七依》,曹植作《七启》,张华作《七命》。
唐兴,作者尤多。
或者以此曹区区之文,冀其有致身之阶,果其然耶?
请折衷为之说。
夫待人以必能者,不能则丧气;
倚事之必集者,不集则挫心。
士之怀奇抱策,出而佐时,必期得君以展尽其底蕴,而上赴功名之会矣。
岂意中遭挠败,而功名不克就,此固丧气挫心,而忧愤怨刺之言所以发舒于外,而不顾死亡之祸也。
楚屈原三闾大夫,因罹谗毁,流放江湖,乃述《离骚》,为《九歌》、《九章》,援天引圣而卒不见省,遂赴河而死,其亦蹈此者欤!
屈原者可谓浅中浮外,而不知大体者也。
盖为臣之道莫善于全节,而次之以全身。
苟道不足以正君,智不足以弭乱,谏不行,言不听,则继之以死,故甘斧锧,安鼎镬而不悔者,冀以区区之身一悟主上而纳之于善,如龙逄以之死夏,比干以之死商也。
脱或不幸,忠谋而君不从,正谏而主不信,以独见之明而知祸乱之不救,杀身之无益,则超然远去,虽高爵重禄亦不足以系其心而介其意,姑全其身以没于世,如微子以之去商,百里奚以之去虞也。
屈原者,其亦知此乎?
奈何不知出此,而乃蔽于待人以必能,倚事之必集,而卒于不遇,遂丧气挫心以发其怨愤之言,而为《离骚》之文,以葬于江鱼之腹。
呜呼,使屈原而稍知全其身以没于世,则必不忍为此。
及夫其身既没,其后宋玉从而和之,又作《九辩》,自是文人才士依仿为文,如枚乘作《七发》,张衡作《七辩》,崔骃作《七依》,曹植作《七启》,张华作《七命》,以至唐兴,作者尤多,皆愿附于《离骚》之间,遂谓之《楚辞》,是皆不能自用其才,而乃甘为忧愤怨刺之言以讥讽于时。
不然贾谊何以少年属文于郡中,自负为王者之佐,而亦不能自用其才,一以不遇,过湘为赋以屈原,其后卒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其亦屈原之徒有以激之欤!
吁,后之为国家者,其于忠义之士,名节之流,当在屈己礼遇,虚心优容,使引鉴皆明目,临池无洗耳。
若然,则变故之世,颠沛之时,尚冀其有回天之力,复国之勋,况兴平之际,治安之朝,何其不能成功乎!
念奴娇 其一 宋玉高唐赋楚怀王遇神女事,后世信之。愚独以为不然,因赋念奴娇,洗千载之诬蔑,以祛流俗之惑 宋 · 曹冠
 押词韵第四部
蜀川三峡,有高唐奇观,神仙幽处。
巨石巉岩临积水,波浪轰天声怒。
十二灵峰云阶月地,中有巫山女
须臾变化,阳台朝暮云雨
堪笑楚国怀襄,分当严父子,胡然无度。
幻梦俱迷,应感逢魑魅,虚言冥遇。
仙女耻求媒,况神清直,岂可轻诬污。
逢君之恶,鄙哉宋玉词赋。
感怀五首 其四 宋玉 明 · 金时习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梅月堂诗集卷之一
宋玉招魂忆屈平湘累从此慰幽情。
些辞有尽心无尽,哀思先成语不成。
草怨王孙生古道,怀公子避繁荆。
春风无限江南意,化作哥哥花下声。
咏史(六十首○晋以上) 其三十五 宋玉 清 · 南龙翼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出处:壸谷集卷之七
自是君王好善淫,何劳作赋更迷心。
从教众女蛾眉妒,江水青枫屈子
和宋霭若先生馀集中律体十八首 其十二 宋玉彊圉单阏 清 · 舒位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出处:瓶水斋诗集卷十三
路入荆台十万家,阳城下蔡渺天涯。
文章飘泊无心绪,云雨荒唐有鬓华。
黄土半钩风弄草,青琴一柱雪开花。
相思欲唱招魂曲,早被惊才擅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