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序
送信圆禅者游江南 元末明初 · 元天锡
五言排律 押漾韵 出处:耘谷行录卷之四
清风轩圆禅者。溪月轩无学之门徒。号曰寂峰。盖有志者也。一日过予曰。吾辈之所业。专以游江海涉山川。寻师访道为事。故有行脚之说焉。吾师嗣法于懒翁。吾于懒翁。义当为孙。惟我先祖师普济尊者。越至正戊子。入燕都参见指空。庚寅秋。到江浙参见平山壬辰夏。到婺州参见千岩。皆传密付而来。其五六年间。遍参需语之处甚多。人虽逝矣。行脚之遗躅完然。吾欲南游。一观先师游览之迹。以偿平生之志。即今行矣。予应之曰。圆之言也是矣。然其志则何哉。切惟懒翁。志于大道。不惮道里之险阻。单游万里。参访明师。契明宗旨。苟以是求之。上人之志即懒翁之志也。上人真勉之哉。吾东方与中国相距道途虽远。方今圣天子之风化。一视同仁。四海衣冠文轨混一无间。又复干戈已定。一无道途之艰梗。且上人之道与行俱有馀力。三观之理。般若之用。足乎已无待于外。真释门之一法器也。然则其于天下丛林。到处何所不容乎。若非穷究其教深于慕道者。不能也。此去也非惟归敬先师契悟之处。实释子得意行脚之也。予所区区临分之意。安足尽言。乃嘉其志壮其行。书一诗以赆之。
萧洒乎容仪,恢弘乎识量。
一盂生计轻,万里归心壮。
最早离尘埃,不曾少盐酱。
闽吴为浪游,楚越亦闲放。
欲跨渡江芦,常携扶路杖。
宗风嗣阿谁,普济大和尚
送云游子觉宏游江浙 元末明初 · 元天锡
 押庚韵 出处:耘谷行录卷之二
谷宏师。明信人也。自龆龁染削学道。游诸名山。业既就。参预江月轩懒翁之门。为弟子职。每处丛林间。为徒众所推。再经藏主之任。视经得般若之义。读论悦三观之理。一日。辞众入于金刚山。木食涧饮。昼夜服习。有佛处急回头。无佛处不着脚。歌咏道趣。修而行之者十有馀年矣。越今年秋七月自恣日后。携瓶锡出山而来告予曰。学者不可匏系一隅。我欲远游江浙。参访明师。即今行矣。答曰。吾东国与江浙之地。相距水陆万里。其风水阴阳之气。与吾土不同。况复干戈未定。道里甚艰。师惟一杖行装。无一支身保命之具。其可安然无心乎。师笑而且曰。夫佛者以法为身。以慧为命。以禅悦为食。以慈悲为衣冠。以法界为堂奥。元无生灭增减彼此之别。抑又敬而信。恭而礼。则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何忧其道途之艰梗。身命之安危哉。仆见师之明信。诚有感于予心。予听其言而壮其行。于是别作短章以赠之。
东韩与中国,相距万里程。
一身本无住,远去孤云征。
棱棱容貌壮,炯炯心源明。
此去多所获,且问将何行
甚么为客处,这个勿人情。
步步踏翻华藏海,大千沙界致升平。
鹧鸪天溪轩信回禅者游江浙词 元末明初 · 元天锡
 押侵韵 出处:耘谷行录卷之五
三韩无学,本寂二师皆懒翁门之秀者也。翁信而待之异于众。及懒翁示寂之后。一国禅流敬而致礼。尊荣无对。上人投于二师为弟子。而于懒翁。义当门孙也。盖其学道修习。从可知矣。今欲远游江浙。飞锡而去。其意无他。切欲参访明师。亦归敬懒翁旧游之地也。若用其有馀力之智行。历参天下善知识。则必于无所得处有所得矣。作短歌以赆行云。
布袜青縢意趣深。
欲参天下大丛林。
只条杖抹千峰影,一片云含万里心。

无孔笛,没弦琴
必应今去遇知音。
要看普济曾游处,须向平山古道寻。
普恩寺隐山上人 其一 清 · 彭孙遹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松桂堂全集卷五(丁酉戊戌)
普恩寺皇城西先侍御尝休沐于此隐山及事颇有惠勤风焉酉冬再入都门重过此寺因有赠诗
萍合天涯意己倾,故人海内有逢迎。
十年身计伤飘泊,三世交情见死生。
雁去西山残雪尽,客来易水暮云平。
关河辽落风尘阻,愧尔班荆道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