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序
卫国夫人李氏墓志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四
夫人姓李氏。赵郡人。前相国司空今户部尚书燕国于公之室也。曾祖仲恩。皇蓝田县尉。祖琳。河南府参军。考复。司农丞。三叶名器卑。而婚亲族类。为山东冠甲。外曾王父裴丞相文献公。左右元宗。为时才臣。外王父吏部郎中赠刑部尚书综。以文行著于清名。舅族多贤。与轩冕俱大。中外积厚。而生夫人。兴元元年。燕公以南官郎冕而亲迎。其后历二千石九卿。观风贞师。焯耀宏大。三公相印。六职地征。勤劳辅佐。淑慎和乐。鹊巢之均一。樛木之逮下。采蘋之能循法度。螽斯之子孙众多。实备有焉。晋令公侯夫人银印青绶。佩水苍玉。贞元三年。夫人以外命妇封河内县君。十九年。以元侯内子进卫国夫人。广大专静。尚柔含德。不言而徽音自远。不耀而仪型可象。钟郝之礼法。为而不有。姬嬴之地望。有而不恃。于六姻之中。薰然以仁。煦然如春。推心以及物。各得其所欲。故燕公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克成妇顺。以赞家道。元和十年冬十二月甲辰。寝疾薨于安仁里第。享年若干。不求医祷。以顺性命。虽知道之君子。所难能焉。明年春二月庚申。祔先姑之茔于兴平县之某原。礼也。嗣子前太子左赞善大夫正秘书丞方某官季友某官某等。永惟免于水火。以至冠婚。列在朝序。率由慈荫。自帷堂至于遣奠。哀敬有加。燕公以德舆于外族为表甥。于中台为同列。嗒然之痛。俾志斯文。公又命方等泣状往行。始终详实。故如其论次。系之以铭。铭曰。
燕公之室,宏是内则。
卫国攸宜,淑明柔克。
环佩锵然,蒸尝吉蠲。
家肥族睦,二十二年。
如宾之敬,循道之性。
不虑不图,奄忽大病。
茂陵苍苍,宰树阴堂。
幽宅于兹兮,德耀不忘。
唐金紫光禄大夫守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太微宫使上柱国燕国公于公先庙碑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十七
国朝之制。二品已上祠四庙。三公品第一。虽有始封。亦不敢逾焉。元和五年。相国司空燕国公立新庙于京师兰陵里。司空公以文武伟才。肆勤纳忠。外贞师律。入作公相。以平乎水土。以调乎阴阳。深惟祖祢尊尊之义。昭穆亲亲之道。乃图庙食。以永代德。公姓于氏。河南人。七代祖谨。后魏柱国大将军。周太傅三老燕国文公。六代祖实。周大左辅。隋赠司空燕国安公。五代祖象贤。骠骑大将军会昌定公。惟三叶有大勋力于北朝。乞言而为惇史。体国以全至公。四代祖益州郫县令讳德威。夫人京兆韦氏。曾祖绵州显武县令讳元范。夫人北海王氏。王父赠刑部尚书讳汪。夫人北海王氏。烈考赠司空讳夐。夫人邠国太夫人京兆韦氏。凡宗庙之数。郫县为初室。显武为二室。尚书为三室。司空为亲室。其配各以夫人氏。交神明之道也。惟郫县显武。遵道服儒。廉退洁修。且曰。邴曼容陈仲弓。吾之师也。故仕不过六百石。而以理效闻。尚书沈冥善闭。含道特立。以处士燕居。至于没身。凡三追命。至大司寇。先司空广大而静默。恭俭而好礼。合二雅。循四教。推明理古之学。贬绝非圣之书。恬智交养。龟颐不惑。起家益州东阳主簿。四徙官至宁州真宁县令。又再转至泗州司马。禄至卑而仁及物。道未泰而志不慑。公卿大夫之閒。尊有道而疏利权。天宝末。宰执擅朝。恶其刚介不附已。故官止郡佐。而庆延身后。朝典加恩。亦三追命。自密州刺史吏部尚书以至于论道焉。长子颇。专良有士行。终洋州司户参军。冢子䪹。贞干强敏。程功赋职。历户部侍郎。以公事贬泉州司户。赠楚州刺史。幼子顷。吏理清明。仕至长安县尉。司空公即第三子也。英朗闳达。刚方博厚。才可以捍大患。学可以析偫疑。弥纶中朝。则尚书郎京邑廷尉皆有懿绩。惠绥外服。则湖苏虢陜二千石察廉克宣功化。繇山南东道节度使平章事入觐。居中策拜显尊。绍文公安公之爵地。展尽志尽物之诚敬。悽怆怵惕。精明吉蠲。诗云。春秋匪懈。享祀不忒。司空当之矣。又曰。以妥以侑。以介景福。先公宜之矣。公状先公之行。其大略曰。孔宣父应聘历国。困而老于洙泗。我先君宦学于天宝之年。而操之者甫忠。(谓林甫国忠)先君能无穷乎。又曰。小子不敏。不通先君之大道。不识先君之大行。不肖之罪也。类是者千馀言。其太史公自序之风。可以论撰。酌之祭器。德舆外王母。公之从母也。故其门中风训。获周知之。忝备重任。在公下列。公以庙铭见授。顿伏上闻。尊严咫尺。实奉面命。其在传信。不敢蔓辞。铭曰。
燕文三老,弼魏佐周。
安公定公,亦播厥猷。
郫县显武,一同丕矩。
尚书司空,三命追崇。
义训忠教,公台焜耀。
乃封故地,乃建新庙。
新庙是宜,膻芗告祠。
齐明盛服,乃顺乃时。
卑静以正,如亲听命。
求福不回,孝孙之庆。
刻铭斯碑,以代烝彝。
题皎然影堂 唐 · 范传正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皎然名昼,以贞元元年终山寺。有集十卷,于頔序集。贞元八年正月,敕写其文集入于秘阁,天下荣之。又著《儒释交游传》及《内典类聚》共四十卷,《号呶子》十卷,时贵流布。元和四年,太守范传正、会稽释灵澈同过旧院,就影堂伤悼弥久,遗题曰:
道安已返无何乡,慧远来过旧草堂。
馀亦当时及门者,共吟佳句一焚香(《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一六九《僧部列传》引《高僧传》)。
东林寺远法师影堂碑 中唐 · 李演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十三
天之高也。日星垂其耀。地之厚也。山岳镇其维。人资三才之灵。挺五行之秀。粤有迈德宏域。融神惠境。焯迦罗之绝照。挹甘露之元津。配名岳而永崇。晞扶桑而不息。则慧远法师其人也。法师雁门楼烦贾氏。释道安之门人。其英姿朗韵。清行素节。详诸旧碑及张氏传。固以杳映前秀。铺铄令闻。灰心土骸。而神机天发。金口木舌。而法音雷震。无取无舍。而律仪冰澈。不生不灭。而禅性晖如。抱德阳和。而浩类洗心。潜灵渊沼。而远方翘首。修不共法。而常轸大悲。薰般若智。而富诸梵行。故能诱纳众善。沙汰偫疑。万流仰海而同归。一雨施物而咸润。可谓阿摩勒果。实从中生。分陁利花。性非外染矣。自晋氏太元年。法师始飞锡南岭。宅胜东林。世更七代。年垂四百。流芳遗润。金锵玉振。当一时之美。虎溪为释氏龙门。挹千载之风。匡阜拟搢绅阙里。皇唐贞元十有一祀。江州刺史冯翊严公士良。秉明德以分符。宣中和以述职。上赞缉熙之化。下临击壤之人。以无为政。克用其民。巡穑外野。指途中林。敷衽禅关。式瞻遗像。喟然叹曰。斯名也。寒暑不能易其芳。斯德也。江海无以臻其极。彼琐行纤节。尚崇植楹庑。正位居室。噫。尊美若兹。而隅形在壁。俾珍仪掩翳。清光不曜。岂惇德允元之旨乎。乃与寺之上首熙怡律师图之。将搆胜宇。且示实相。律师久储于怀。果协其素。旌美树善。二谋同心。悦徒劝工。成之匪日。绣甍翼其云耸。睟容俨以景彰。观至道者。存妙像于镜中。味微言者。得元珠于意表。岂止惠议摄英姿而雨汗。仲堪仰素风而心醉哉。故非夫远公之志德。不能译圣文服秀民。非夫严公之澈识。不能立清祀扬妙轨。篆芳金石。敬赞二美。铭曰。
粹灵纯纶。是为至人。含德摛曜。升阳发春。道光海域。幽遁岳滨。六髦弃蔽。八士辞巾。缘徂物谢。迹留事往。百亿神游。恒沙化广。昭昭遐轨。泠泠末响。慧日凝晖。白云翘想。旷哉明牧。远味芳风。思觌遗像。求之列墉。爰搆栋宇。式是道宗。旌休垂洪。地久山崇。
故丞相尚书左仆射赠太尉太原王公神道碑铭 唐 · 李宗闵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十四
上即位五年正月。丞相左仆射太原王公以癸已发疾。其明日。遂薨于位。天子震悼慜恻。遽命内谒者诣其室。索其所以饮食寝作之端。既详其无他状。遂赠布帛菽粟。率用峻等。既又不塞痛轸之意。加内府之绢千匹以锡之。为之罢朝三日。命兵部侍郎一人。持节驾驷马。箫鼓出自正殿。直抵柩前。册公为太尉。葬有日。官给秘器。及就途。遣王人亟临视之。命羽葆旂常辂车之饰皆及墓。俟其返虞。鼓声四节于里第而还。示不与常制等也。其子镇。以宗闵晚陪公于相位之末。稍窥公之行。请铭其烈。以垂于后。且不宜拒。遂铺其荦荦所能言者于金石云。公讳播。字明扬。太原人。周灵王太子晋之后。以历世为王。因而受氏。高祖满。汾州长史。生大琎。嘉州司马给事中。司马生升。咸阳县令太子少师。少师生恕。杨州仓曹参军尚书左仆射。公仆射元子也。忠敬而本仁。明而有制。内显而敏。外肃而和。贞元十年举进士第。是岁策贤良。以直言校书于集贤殿。其言平戎经国之术。粲然可举。调尉盩厔。断狱首出。御史中丞李汶爱之。奏为监察御史。按云阳丞源咸季以赃免。用(疑)文不宜调而调。因谒于台。遂捕劾之。追奸胥。穷律旨。奏流咸季。刑曹郎罢所居官。给事中以省诏非是夺俸。缘而坐罪者甚众。自是风声不可遏矣。为侍御史时。京兆尹李实。文皇宠委。能祸福卿士。凡其荣衰。系所附背。举朝迎避其锋。公在途而实来揖。公移文诋之。其词可羞。实遂奏公为三原令。求其不足于礼以持之。公至尹署洎郡吏之馆还其邑。敬府之礼无不具。实既出其算。反加畏焉。县之编于户者。多中贵人。前令率不能自为其政。弛张牵之。公悉召所谓贵人者。入坐堂上。拜曰。敬桑梓宜如是也。邑人大骇。从其所指。为长安令。朝廷方恩于頔。而以帝女嫁其子。民有与于氏苍头同盗人马者。前令捕民而纵其苍头。公始至县。即立取其奴。与民均其法。知御史杂事。京师饥。谷起价。京西诸侯。相率闭粟。公移之书。徵秦晋泛舟之说。西镇惴惴收去条令。粟流于秦。元和四年为御史中丞。岁中知京兆尹。六年为刑部侍郎。充盐铁转运使。上言流人会赦而归。独配囚为隔。遂无还者。请率以七岁为竟。至今用之。寻加礼部尚书。益以御史大夫。又以户部尚书节度西蜀。长庆初觐穆宗。言中外之事。遂留为刑部尚书。复斡盐铁。冬拜中书侍郎平章事。仍其职。匡维激发。始以进贤为急。上方有意河朔。以财赋始出于方土。二年。公用相印为淮南节度使。以其职随之。四年。言事者谓盐运之设。宜留京师。用制方土。加检校司空。去其使。未几。上念公成法。又以使属公。加司徒。今上践祚。急召徵公。至即拜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其使。寻兼太清宫使。累进爵至太原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进阶至金紫光禄大夫。年七十二而薨。公入官三十二政。逮事六帝。出统楚蜀之师。入极台宰之尊。前后三总盐铁。既出又复。几二十年。天之所覆。地之所载。宁有独私于公耶。必有以当其然也。一署吏。苟不犯。无能夺其任者。岁时奏课。上于策太史。胥次迁亦如之。故人用安其为善。莫有欺公者。虽远至海裔。若总辔笞捶。
穷年不死一吏贬一职。而群务自济。凡朝廷平淮取郓。屠汴下沧景。干戈不息者十五六年。馈饷资费。随其缓急而立办。沛然若神给。其间沟琵琶。导颍河。以漕轻舟。师人坐受其饱。疏三门。挽沉石。以济巨舻。关中遂忘其饥。荐皇甫镈之强敏。而镈反短公于上。公犹不知。上谓其长者。论景宗信矫制释逗挠之将。期必抵于罪。时服其敢为。深涉徐境。导龃龉而为忠槩。人曰真宰相器也。权征之外有杂缗。率贡内帑。号为羡进。贞元中。岁不过十二万缗。及公岁贡百万缗。凡国有大征伐。不虑其费之有无。洎丞相晋公专征讨之事。兵食之给。悉出于公。公方从容以赞其成。及沧景平。公有叶力之助。自御史中丞京兆尹总赋秉政。未尝书笏为记。善于启奏。天子不能自守其喜怒。公以专志持务。密匡于上。行已寡徒。不喜伐露。由是数帝任遇。多被恩泽。权利去留。如在诸已。人多意公能诡合于时。及公再持相印。与晋国洎一二公同辅于上。趋向甚直。雅符于道。苟所举公是。公必扶之。即非是。公遂嘿嘿不和。由是上知公厚重。而同列亦耸待之。乃见公之所为。与向之所知者期公。盖甚戾也。公既屈于名而伸于富贵。岂非盛德君子神明之所祐耶。故夫人清河崔氏。给事中锐之女。嗣子式。秘书丞。砥服名教。不以丞相子自居其身。次曰冰。始授京兆府参军事。器度宏远。公之仲弟曰炎。季曰起。与公三人俱用文学奋于江左。西游长安。七中甲乙。时议伟之。公殁不几日。而起以户部尚书司国之计。门闼之士。咸来哭贺。郡吏之执籍繁夥。一如公之时其亦于世难求也。其从事故相国程公异今荆州相国段公文昌。其他分居中外罗诸台阁者。不啻三十人。铭曰。在岁太和。惟帝圣神。图任旧臣。乃相太原。惟是太原。福祥其奔。再持化权。枢揆联联。两统剧藩。楚淮蜀坤。始自元和。公秉货泉。宪穆敬文。洎兹圣君。四帝财征。去公孰亲。惟煮惟铸。惟范惟聚。东扫北殄。上之所怒。带甲百万。糇食惟巨。俾公尸之。不劳而具。变通以时。物无滞遗。纲条一施。莫越其规。御众以仁。中控其机。信行恩驰。罔有诈欺。公之惟扬。漕务其将。公之留庭。职与公并。首尾贯联。几二十年。相府使符。随其兴殂。公之敏智。显爵自至。不纷其外。姑直其里。始承其风。畏公之邃。及与之同。泳公之义。仁人之迹。殁而乃炽。揭于兹碑。不仆不倚。
唐故清河郡张府君夫人安定郡胡氏合祔墓志铭 唐 · 刘伸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一
府君讳君平。字君平。其先燕国公。纂集偫书。家有鸠金。复撰才命论。教流天下。分派周室。即是公之苗裔宗枝矣。公本深州饶阳县之人也。别业乐亭。积有馀载。曾颋。皇朝任绛州长史。祖徽。高尚不仕。考承泰。顷以城戍艰虞。此城被幽州攻围。公负倜傥之材。输诚展效。去元和四年。授成德军节度使牒补充十将兼充乐寿镇遏都知兵马使菀公押衙。公君平将子之家。赳赳军前。干城之志。信义立身。孤标作操。东西钦企。南北共谈。辩说仲由。乃文乃武。孝悌成家。垂训礼乐。克著始终。可以龟镜焉。公寝疾。享年三十有六。以太和八年八月廿日终于市坊私第也。呜呼。良木斯倾。哲人其殒。衔哀有馀。可谓珠沈洛浦。宝剑一。促我遐寿。孀居洞房。迟迟饮恨。葛藟无托。夫人久婴瘥瘵。医瘳无痊。夫人以大中六年正月十五日殁于私舍。夫人春秋卌有九。女师娘子。年齿初笄。髫龀惣立。春花欲发。秋叶已凋。割慈母之恩怜。痛膝下之寤寐。皇天不祐。夭折妙年。小娘子年一十有九。以大中三年四月四日殂矣。新妇天水赵氏。才入贵门。积善无瑕。苗而不秀。遂埋红粉。伤瘗九泉。新妇年廿有二。以大中四年六月十一日丧矣。皆附茔安厝。可惜可惜。孰谓痛哉。实谓悲哉。嗣子弇。号叫攀慕。糜溃骨体。可以曾参同年而语哉。遂乃庀冢修葬。合祔元扃。礼周终竟。南沈漳水。北望燕幽。巍屹坟封。双灵再合。卜取大中七年十月四日。窆于县城之东南三里故茔域殡焉。礼也。所虑年代深邃。陵谷变移。勒石记之。千载无朽。其词曰。
燕公之孙。苗裔深根。常为侪□变作吊宾。空留七德兮千载。书剑旧迹兮生尘。夫人令德。合卺同牢。哀哉白驹兮西慝。柰何松柏兮苍苍。
答张梦辰见寄 明 · 董纪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林泉张徵君自以其年六十靡有宁止嗟叹不足形诸咏歌以示知己盖深有望于仲斋梅雪诸君子且有属予从臾之语予因抚卷唶曰昔戴逵在剡郗嘉宾为之起宅杜甫在成都裴剑南为卜浣花溪作草堂居焉又如周公瑾推道南宅以舍孙策于允元以百万资戴符买山古人之待友也其勤厚类如此岂今之人不复逮古耶虽然至使林泉有是作者亦诸君之耻也予非敢重于责人冀诸君子将激余意必不让嘉宾辈专美往昔则吾林泉之谋何患其无成乎读书有庄可待也姑次韵奉答不免添注脚如此云
比似杜陵心更忙,无钱自买百花庄。
气消尘匣斗牛剑,梦短客檐风雨床。
湖海知名交岂少,林泉得所趣偏长。
明年果遂归田计,钓月耕云乐未央。
书守山会轴 明 · 金宗直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出处:佔毕斋集卷之三
守山。密阳领县也。有泽二百馀顷。相传云。高丽金方庆征倭时。所筑以灌营田。天顺七年癸未。户曹献议。决其堤为国农所。岁为江水所浸。其收颇少。丁亥春。二相曹锡文。奉旨巡视。增筑其堤。仍开闸。堤内外。种山竹及杨柳。副使则刑曹参判郑兰宗。从事官则训鍊佥正权侹,户曹正郎金顺命也。密阳府使尹壕。金海府使庆由淳。大丘府使金元润。梁山郡守柳伯孙。昌原府使閚奎。清道郡守尹堤。昌宁县监李缵。玄风县监黄事兄。灵山县监申允元等。各领其邑军夫来筑。都事成俶与金顺命。实监其役。十日而毕。右诸子作契。名之曰守山会。请余题其轴。
守山泽里共辛勤,旧堰新堤拟汝坟。
十里町畦真似绣,千夫畚锸闹如云。
几回抵掌论奇计,时复挑灯讨古文。
他日玉京相笑处,也应此会极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