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序
崧高 春秋 · 诗经
四言诗
《崧高》,尹吉甫美宣王也。天下复平,能建国亲诸侯,褒赏申伯焉。
崧高维岳,骏极于天。
维岳降神,生甫及申。
维申及甫,维周之翰。
四国于蕃,四方于宣。(一章)
亹亹申伯,王缵之事。
于邑于谢,南国是式。
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
登是南邦,世执其功。(二章)
王命申伯,式是南邦。
因是谢人,以作尔庸。
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田。
王命傅御,迁其私人。(三章)
申伯之功,召伯是营。
有俶其城,寝庙既成,既成藐藐。
王锡申伯,四牡蹻蹻,钩膺濯濯。(四章)
王遣申伯,路车乘马。
我图尔居,莫如南土。
锡尔介圭,以作尔宝。
往近王舅,南土是保。(五章)
申伯信迈,王饯于郿。
申伯还南,谢于诚归。
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疆,以峙其粻,式遄其行。(六章)
申伯番番,既入于谢。
徒御啴啴,周邦咸喜。
戎有良翰,不显申伯,王之元舅,文武是宪。(七章)
申伯之德,柔惠且直。
揉此万邦,闻于四国。
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以赠申伯。(八章)
按:崧高八章,章八句。
有唐故中大夫使持节寿州诸军事寿州刺史上柱国赠太保郭公庙碑铭 唐 · 颜真卿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九
昔申伯翰周。降神于维岳。仲父匡晋。演庆于筮淮。而犹见美诗人。腾芳史册。岂比夫神明积高之壤。百二悬隔之都。三峰发地而削成。九派浮天而喷激。炳灵毓粹。奕叶生贤。括宇宙而禀和。总河山而蕴秀。莫与京者。其惟郭宗乎。其先盖出周之虢叔。虢或为郭。因而氏焉。代为太原著姓。汉有光禄大夫广德。生孟儒。为冯翊太守。子孙始自太原家焉。后转徙于华山之下。故一族今为华州郑县人。夫其筑台见师。瘗子致养。家承金穴之贵。政有露冕之高。或哲或谋。或肃或乂。皆海有珠而鸟有凤也。阀阅之盛。其流益光。隋有金州司仓讳履球府君。懋其德辉。不憎下位。克已复礼。州邦化焉。笃生唐凉州司法讳昶府君。能世其业。以伸其道。远近宗之。不陨厥问。生美原县主簿赠兵部尚书讳通府君。清识澈照。博综偫言。始登王畿。郁有休称。道悠运促。靡及贵仕。垂于后昆。没而见尊。是生我讳敬之府君。府君幼而好仁。长有全德。身长八尺二寸。行中絜矩。声如洪钟。河目电照。虬须猬磔。进退閒雅。望之若神。以仲由之政事。兼翁归之文武。始自涪州录事参军转瓜州司仓雍北府右果毅。加游击将军申王府典军金吾府折冲兼左卫长上原州别驾。迁扶州刺史。未上。除左威卫左郎将兼监牧南使渭吉二州刺史。侍中牛仙客韪君清节。奏授绥州。迁寿州。累加中大夫策勋上柱国。以天宝三载春正月十日。遘疾终于京师常乐坊之私第。春秋七十有八。乾元元年春二月。以公之宝允开府仪同三司司徒兼中书令上柱国汾阳郡王曰子仪有大勋于王室。乃下诏曰。故中大夫寿州刺史郭敬之。累君子之行。毓达人之德。才光文武。政美中和。生此大贤。为我良弼。顷以孽胡称乱。黔首罹殃。朕于是郁兴神武之师。克扫欃枪之势。而子仪帅彼劲卒。赫然先驱。取京洛如拾遗。剪凶残犹振槁。功存社稷。泽润生人。是用宠洽哀荣。义申存殁。可赠太保。于戏。体含宏之素履。秉冲邈之高烈。言必主于忠信。行不违于直方。清白为吏者之师。死生敦交友之分。端一之操。不以夷险变其怀。坚明之姿。不以雪霜易其令。用情不间于疏远。泛爱莫遗于贱贫。拳拳服膺。终始靡二。故所居则化。所去见思。人到于今称之。斯不朽矣。传曰。德盛必百代祀。其有后也宜哉。恭惟令公。先皇之佐命臣也。少而美秀。长而瑰伟。姿性质直。天然孝悌。宽仁无比。骑射绝伦。所莅以清白见称。居常以经济自命。弱冠以邦乡之赋。骤膺将帅之举。四擢高第。有声前朝。三为将军。再守大郡。累典兵要。必闻休绩。天宝末。安禄山反于范阳。令公以节度使拥朔方之众。围高秀岩于云中。破史思明于嘉山。先帝之幸朔方。赴行在于灵武。击同罗于河曲。走崔乾祐于蒲坂。今上之为元帅也。首副旄钺。会回纥于扶风。摧凶寇于汶水。追馀孽于陕服。长驱河洛。弼成睿图。再造生灵。克清天步。乂函夏之未乂。安天下之不安。一年之间。区宇大定。丕休哉。徒观其元和降精。间气生德。感星辰而作辅。应期运以济时。忠于国而孝于家。威可畏而仪可象。盛德繄物。宽仁厚下。用人由已。从善如流。沈谋秘于鬼神。精义贯于天地。推赤诚而许国。冒白刃以率先。电击于云雷之初。鹰扬于庙堂之上。凡二历鼎司。两升都座。四作元帅。九年中书。历事二圣而厥德维懋。易相二十而受遇益深。盖尅复上都者再。戡定东京者一。其馀麾城摲邑。得隽摧锋。亦非遽数之所周也。信可谓王国虓虎。生人荫庥者欤。非太保之迈种不孤。则何以钟美若是。况乎友于著睦。矕龙虎者十人。贻厥有光。纡青紫者八士。勋庸举集。今古莫俦。昔奋号尊荣。红粟才沾于万石。恽家全盛。朱轮不出于十人。繇我观之。事不侔矣。于戏。清庙之兴。所以仁祖考。鸿伐之刻。亦以垂子孙。爰创制于旧居。将永图而观德。中堂有侐。丕构克崇。感霜露而怵惕以增。叙昭穆而敬恭斯在。庶乎观盥禺若。既无斁于永怀。入室僾然。必有觌乎其位。哀荣既极。情礼用申。仁人之所及远哉。孝子之事亲终矣。岂唯温温孔父。远称谗鼎之铭。穆穆鲁侯。独美龙旂之祀。其词曰。
郭之皇祖,肇允虢土。
逮于后昆,实守左辅。
徙华阴兮(其一),(一章)
源长流光。
源长流光。
施于司仓,凉州兵部。
克炽而昌,载德深兮(其二)。(二章)
笃生太保,允懋厥道。
神之听之,永锡难老。
式如金兮(其三),(三章)
于穆令公。
于穆令公。
汾阳启封,文经武纬。
训徒陟空,简帝心兮(其四)。(四章)
含一不二,格于天地。
恺悌君子,邦之攸塈。
貊德音兮(其五),(五章)
芝馥兰芳。
芝馥兰芳。
羽仪公堂,子子孙孙。
为龙为光,锵璆琳兮(其六)。(六章)
乃立新庙,肃雍允劭。
神保是听,孝思孔炤。
亶居歆兮(其七),(七章)
乃立高碑。
乃立高碑。
盛美奚㩼,日月有既。
徽猷永垂,映来今兮(其八)。(八章)
淮南节度使尚书左仆射崔公颂德碑铭 唐 · 李华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八
昔在召公。相武王除害去虐。敷命帝庭。周公佐成王卜洛定宅。登颂清庙。奉康王会朝丰宫。克致太平。惟崔公相玄宗保宁圣德。镇安天下。辅肃宗扫除凶秽。绍享太平。(一作天命)事今上振宣明威。抚绥淮海。惟申伯翊宣王登南邦。兴周室。小白率诸侯征楚。翼奉王室。与崔公叶德同勋。皆姜姓也。夫议盛德。谕大功。赞大贤。举其殊伦。卓然昭明。不书其细。申大体也。故诗陈方叔之烈曰。方叔元老。克壮其猷。又美韩侯之封曰。有倬其道。韩侯受命。今述崔公。亦不名不备官。古之制也。后魏尚书亮。八代至公。海内首族。人伦德范。公少负文学重名。具兼宏略。扬于王庭。甲科入仕。历京兆仓曹参军。再迁司勋员外郎。丁太夫人忧。以毁闻。终丧。拜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剑南节度留后事。逆臣起幽陵。陷潼关。至尊哀兆人。思古公避狄之义。于是帝车西南。依我心膂。拜中书侍郎平章事剑南节度采访使。玄宗克让圣子。家为唐虞。公出纳王命。至于朔方。弼谐二圣。孝慈光明。自西自东。殄歼元恶。天讨之师。岌如山行。寇若霜稿。鼓燎无馀。帝曰尔圆。实叶朕志。官中书令。拜赵国公。公拜稽首。臣敢上冒。以负天明命。帝遂其高。俾作少师。师训东宫。兼长邦宪。居守洛京。乃傅济王。又典汾州。王德日宣。汾州阜安。乃统江淮。主三军。督万人。加工部尚书。时征镇之司。恃勋奸令。公独露奏。慝用辍兴。转吏部。淮南既清。军有馀逸。夷难江南。万里康哉。六岁在镇。心驰王幄。恋慕之极。至于涕洟。献章请朝。帝恩降允。公不俟驾。建旆将驰。耆耋泣诉。吏人遮道。指日诣阙乞留者三百馀人。公申谕而行。至于京师。天子大悦曰。赵国公先帝元臣。常为朕师。自我不见。于今六年。有司如朕意待之。加尚书左仆射。遂淮南之请。所部八州人。舞手蹈足。秘书省少监兼庐州刺史长乐贾深。有文有武。忠于王室。推心驭下。嘉绩升闻。戴公仁明。思扬盛德。合肥令彭城刘商。先后之族。临人惠和。一州之老幼咸曰。我州我邑。敷王德泽。崔公封内。我是以安其仁。不铭其德。不可谓贤。华尝忝公游。咨以为颂。夫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公入掌三公之政。出践诸侯之长。昔郑武公为卿士。诗人赋缁衣。鲁僖公为周贤侯。史克颂坰野。敢附前烈。以书公不朽。故褒大臣则王室尊。崇美政则王命行。不唯颂公。尊天王也。今载公朝觐之礼以宏大之。其文曰。
思崔公出镇之崇。
克孝克忠。
宣帝之武。
恢帝之功。
自蜀自朔。
至于秦宫。
出纳大命。
决事于中。
思崔公烈烈郁郁。
以邕以肃。
乃统淮服。
洎江之隩。
阗阗长毂。
霞旆霜镞。
蠢尔凶毒。
罔不颠覆。
思崔公三世元臣。
德绥生人。
乃朝于王。
王顾殊伦。
且曰东南。
饮化如春。
为朕腹心。
宁其咏吟。
思崔公入觐于王。
銮声央央。
佩玉以锵。
秉圭奉璋。
公复于扬。
四牡其骧。
公慕彤庭。
涕濡于裳。
思崔公庐江州邑。
孰不垂泣。
我公之还。
阳和起蛰。
乃求乐石。
乐石爰立。
刊之颂之。
介福攸集。
州人斯及。
贺新郎 寿吴权郡 宋 · 叶路钤
押词韵第三部
共审搀七日之书云,西方生妙喜佛;占四明之福地,南极现老人星。人歌海沂之康,天锡河沙之算。太守与我同理,已传趣诏之音;丈夫何以假为,伫看即真之拜。某方忻御李,幸际生申。敬翻贺新凉之腔,虔致归朝欢之祝。
伛指循良吏。
祗吴公、传不书名,一人而已。
彷佛三生来展骥。
就种棠阴千里。
又还是、治平为最。
绣线渐添红日影,恰搀前、七日冬书至。
吾道长,佛出世。
公清但酌螺川水。
屏星躔次吴头,极星先比。
节谊家声香国史。
中有千秋生意。
宜衮衮、公侯昌炽。
充育登庸元有样,况甬东、一脉山东气。
珠峰畔,又呈瑞。
瑞鹤仙 其一 寿丘提刑岁十二月二十有九日,实维 南宋 · 方岳
押马韵
绣衣使者焕章公绂麟盛旦也,岳敢拜手而言曰:月穷于纪,星回于天,盖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于是焉极、而岁功成矣。惟天之运,循环无穷,一气推移,不可限量,其殆极而无极欤。分岁而颂椒,守岁而爆竹,人知其为岁之极耳。洪钧转而万象春,瑶历新而三阳泰,不知自吾极而始也。始而又极,极而又始,元功宁有穷已哉。天之生申于此时,意或然也。岳既不能测识,而又旧为场屋士,不能歌词,辄以时文体,按谱而腔之,以致其意。
一年寒尽也。
问秦沙、梅放未也。
幽寻者谁也。
有何郎佳约,岁云除也。
南枝暖也。
正同云、商量雪也。
喜东皇,一转洪钧,依旧春风中也。
香也。
骚情酿就,书味熏成,这些情也。
玉堂深也。
莫道年华归也。
是循环、三百六旬六日,生意无穷已也。
但丁宁,留取微酸,调商鼎也。
金缕曲 其一 代贺丞相,有序 宋末元初 · 刘辰翁
押词韵第三部
恭审天开历甲,旦应生申。钟三光五岳之英,五百年生名世;处前古当今之会,千万世开太平。某隃望门墙,状深赞颂;积忱依永,奏伎小词,上犯钧严,不胜悚恐庆抃之至。
晓殿龙光起。
御香浓、新诗写就,云飞相第。
一自骑箕承帝赉,千载君臣鱼水。
端不负、当年弧矢。
赤壁周郎神游处,料羞看、故垒斜阳里。
今共看,更无比。
尊前若说平生事。
叹长江、几番风浪,几人胆碎。
数载太平丰年瑞。
三百年间又几。
想皇揆、初心应喜。
渐近中秋团团月,算人间天上、俱清美。
祝千岁,似甲子。
梁溪歌赠吴伯成明府 明末清初 · 朱鹤龄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愚庵小集卷三
锡山古邑梅里遗墟为南北之要津实往来之绾毂地饶陆海连吴会以称雄才聚清华郁冈峦而起秀幅𢄙式廓多邻蛙黾之乡灾沴频仍屡遘波涛之阨沃壤几为彫瘵人文渐巳榛芜兹遇伯成吴公嵇山挺秀剧邑分符剪江国之云霞织成锦段入邓林之根节试厥硎铓清映冰壶橐止胡威之绢惠零甘雨车随好畤之乌九陌晴花候鸣弦而献笑千村社鼓迎墨绶以兴耕赋额登而罚弛箠楚驯良悦而音变鸱鸮治最既优儒风斯振笙簧艺府鼓吹文园寻胜迹于丹梯集诸生于白社凭林起栋即沼疏泉分鱼鸟作三行列烟花为七覆既援枹而横笔阵亦摩垒而厉辞锋五部湖前仙舟对棹九龙山外落纸时飞斯又轶怀县之风流追兰亭之胜事矣不佞龄陋似太冲渴同司马云山在望一棹犹阻于关津舞颂频来百里自通乎河润神往乌皮之几梦游嘉树之林兹者政登上考时值生申荣光动于北辰景曜逢乎南极跻公堂而献寿早见豳风采舆诵以陈谣尝闻古老爰申小咏敬播德音乃为歌曰
维彼梁溪兮环江汇湖,水滔天兮民为鱼。
嗟彫敝兮谁与苏,公之来兮濊泽敷。
弛威罚兮呴鳏媰,感德意兮争挽输。
犬不惊兮吏不呼,扬文治兮礼耆儒。
捐廉橐兮慰穷涂,振风雅兮黜皇荂。
公之泽兮流具区,介春酒兮倾百壶。
愿他年兮秉化枢,惠我民兮长赐酺。
丽川中丞五十寿诗 其一 清 · 袁枚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出处:小仓山房诗集卷三十五
寿诗非古也。古之人随时可以为寿,诗所称「介寿」,史书所称「为某寿」者,俱不指生日而言。今之人以生日为寿,隔十年而一大庆,必有诗文申其颂扬,其中有公焉,有私焉。公者,其人之德之才克副所称,如欧公之《昼锦堂记》是也。其私者,各有恩知,不得不以文报德,如高僧智之于高令公是也。有公无私,则铺叙陈迹,尊而不亲。有私无公,则但可作一家言,而不可以供众览。其他敷衍酬应者更无讥焉。枚之以诗寿丽川中丞也,其在公与私之间乎?枚受公知,从皖江始。闻人称公之贤,亦从皖江始。未几,公迁粤西矣。枚到粤西,闻贤公者如在皖江也。未几,公迁苏州矣。枚到苏州,闻贤公者如在粤西也。又未几,公以方伯迁巡抚矣。枚在金陵,闻贤公者如作方伯时也。公如明月在天,南北东西,照临如一,而枚恰如微星萤火,往往附月而飞。公之贤久而不变,枚之受知则久而愈深。初以文字相契,继以缟纻相贻,继而观过知仁,再继而略形骸,忘贵贱,衣公之衣,眠公之榻,坐公之舟,或千里相迎,或数旬留宿。其神交意合光景,旁观者不知其所以然,公与枚亦不知其所以然。惟其必不然而竟然,无所为而为之,是以天合,非以人合也。古之英雄,爱其人者,至于镌金铸像,报其人者,至于摩顶捐躯,大率类是哉。今当公五十生辰,一时士大夫祝釐者道枚必有诗。枚自问当有诗,即公亦未必不料枚之必有诗也。然而枚衰矣,才尽气索,何能操秃管美盛德之形容?况寂处空山,久不与人间事。凡公尊主隆民之勋业,无从探听而张皇之,只可就其所见者、所闻者、所身受者,学《嵩高》之颂申伯,《閟宫》之祝鲁侯,韵其词以献。所以数止于九者,亦古人九如称祝之义也。
两江何处不恩波(公本皖江布政。),五十中丞鬓未皤。
邓尉刚飞千尺雪,吴娘齐唱百年歌。
生逢冬日人原爱,开到梅花春正多。
我欲借诗当图画,将公丰采一描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