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序
沔州城郎官湖758年8月 盛唐 · 李白
 押虞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武汉市
乾元岁,秋八月,白迁于夜郎,遇故人尚书郎张谓出使夏口沔州杜公、汉阳宰王公,觞于江城之南湖,乐天下之再平也。方夜,水月如练,清光可掇。张公殊有胜概,四望超然,乃顾曰:「此湖古来贤豪游者非一,而枉践佳景,寂寥无闻。夫子可为我标之嘉名,以传不朽。」白因举酒酹水,号之曰郎官湖,亦犹郑圃之有仆射陂也。席上文士辅翼岑静,以为知言,乃命赋诗纪事,刻石湖侧,将与大别山共相磨灭焉。
张公多逸兴,共泛沔城隅。
当时秋月好,不减武昌都。
四座醉清光,为欢古来无。
郎官爱此水,因号郎官湖
风流若未减,名与此山俱。
唐故容州都督御史中丞本管经略使元君表墓碑铭 唐 · 颜真卿
四言诗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四十四
呜呼。可惜哉元君。君讳结。字次山。皇家忠烈义激文武之直清臣也。盖后魏昭成皇帝孙曰常山王遵之十二代孙。自七叶。王公相继。著在惇史。高祖善祎。皇朝尚书都官郎中常山郡。曾祖仁基。朝散大夫褒信袭常山公。祖利贞。霍王府参军。随镇改襄州。父延祖。清净恬俭。历魏成主簿延唐丞。思閒辄自引去。以鲁县商馀山多灵药。遂家焉。及终。门人谥曰太先生宝应元年追赠左赞善大夫。君聪悟宏达。倜傥而不羁。十七始知书。乃授学于宗兄先生德秀常著说楚赋三篇。中行子苏源明骇之曰。子居今而作真淳之语。难哉。然世自浇浮。何伤元子天宝十二载进士。作文编。礼部侍郎阳浚曰。一第污元子耳。有司得元子是赖。遂登高第。及羯胡首乱。逃难于猗玗洞。因招集邻里二百馀家奔襄阳玄宗异而徵之。值君移居瀼溪。乃寝。乾元二年李光弼史思明河阳肃宗欲幸河东。闻君有谋略。虚怀召问。君悉陈兵势。献时议三篇。上大悦曰。卿果破贼。朕忧遂停。乃拜君左金吾兵曹。摄监察御史。充山南东道节度参谋。仍于唐邓汝蔡等州招缉义军。山棚高晃等率五千馀人。一时归附。大压贼境。于是思明挫锐。不敢南侵。前是泌南战士积骨者。君悉收瘗。刻石立表。命之曰哀邱。将吏感焉。无不勇励。玺书频降。威望日崇。时张瑾杀史翙襄州。遣使请罪。君为奏闻。特蒙嘉纳。乃真拜君监察。仍授部将张远帆田瀛等十数人将军。属荆南有专杀者。吕諲节度使辞以无兵。上曰。元结有兵在泌阳。乃拜君水部员外郎兼殿中侍御史。充节度判官。君起家十月。超拜至此。时论荣之。属道士申泰芝湖南防御使庞承鼎谋反。并判官吴子宜等皆被决杀。推官严郢坐流。俾君按覆。君建明承鼎。获免者百馀家。及卒。淮西节度使王仲鼎为贼所擒。裴茂来瑱交恶。远近危惧。莫敢谁何。君知节度观察使事。经八月。境内晏然。今上登极。节度使留后者例加封邑。君逊让不受。遂归养亲。特蒙褒奖。乃拜著作郎。遂家于武昌樊口自释以见意。其略曰。少习静于商馀山元子十卷。兵起。逃难于猗玗洞。猗玗子三篇。将家瀼滨。乃自称浪士浪说七篇。及为郎。时人以浪者亦漫为官乎。遂见呼为漫郎漫记七篇。及家樊上。渔者戏谓之聱叟。(阙八字)又以君漫浪于人间。或谓之漫叟。岁馀。上以君居贫。起家为道州刺史。州为西原贼所陷。人十无一。户才满千。君下车。行古人之政。二年间。归者万馀家。贼亦怀畏。不敢来犯。既受代。百姓诣阙。请立生祠。仍乞再留。观察使奏课第一。转容府都督兼侍御史本管经略使。仍请礼部侍郎张谓甘棠颂以美之。容府自艰虞以来。所管皆固拒山谷。君单车入洞。亲自抚谕。六旬而收复八州。丁陈郡太夫人忧。百姓诣使请留。大历四年夏四月。拜左金吾卫将军兼御史中丞。管使如故。君矢死陈乞者再三。优诏褒许。七年正月京师。上深礼重。方加位秩。不幸遇疾。中使临问者相望。夏四月庚午。薨于永崇坊之旅馆。春秋五十。朝野震悼焉。二子以方以明。能世其业。名虽而官未立。以其年冬十一月壬寅。虔葬君于鲁山青岭泉陂原。礼也。呜呼。君其心古。其行古。其言古。躬是三者。而见重于今。虽拥旄麾幢。总戎于五岭之下。弥纶秉宪。对越于九重之上。不为不遇。然以君之才之德之美。竟不得专政方面。登翼泰阶。而感激者不能不为之太息也。君雅好山水。闻有胜绝。未尝不枉路登览而铭赞之。感中行见知之恩。及亡。至今分宅以恤其子。其不偷也多此类。中书舍人杨炎常衮皆作碑志。以抒君之志业。故吏大足江华瞿令问将张满赵温张协王进兴等。感念恩旧。皆送哭以终葬。竭资鬻石。愿垂美以述诚。真卿不敏。常忝次山风义之末。尚存衋往。敢废无愧之辞。铭曰。
次山斌斌,王之荩臣。
义烈刚劲,忠和俭勤。
炳文华国孔武宁屯。
率性方直,秉心真纯。
见危不挠,临难遗身。
允矣全德,今之古人。
奈何清贤,素志莫伸。
偫士立表,垂声不泯。
长沙土风碑 唐 · 张谓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五
天文长沙一星。在轸四星之侧。上为辰象。下为郡县。遁甲所谓沙土之地。云阳之墟。可以长往。可以隐居者焉。其山麓山。其水湘水。其畜宜鸟兽。其谷宜粳稻。厥草惟繇。蕳杜荃蘅留荑擖车出焉。厥木惟乔。椅桐贞松文梓生焉。筱簜婵娟于原野。珷玞照耀于崖谷。昔熊绎始在此地。番君因此而后定王国焉。汉道凌迟。董卓狼顾。文台三湘之众。绩著勤王。梁朝覆没。侯景虎视。僧辩以一州之人。勋成定国。桓文之举。亦何加焉。至于致礼旧君。请尸归葬。桓氏之子。可谓忠也。殒身强寇。有死无辱。尹氏之女。可谓贞也。轼邓粲之宅。足以厚儒风。表古初之坟。足以敦素行。齐鲁之俗。其何远哉。巨唐八叶。元圣六载。正言待罪湘东。郡临江湖。大抵卑湿修短。疵疠未违天常。而云家有重膇之人。乡无颁白之老。谈者之过也。地边岭瘴。大抵炎热寒暑。晦明未愆时序。而云秋有赫曦之日。冬无凛冽之气。传者之差也。巴蛇食象。空见于图书。鹏鸟似鸮。但闻于词赋。则知前古之善恶。凡今之毁誉。焉可为信哉。因徵故老之言。用纪他山之石。辞曰。
舜去黄屋,于焉巡游。
禹逢元夷,于焉滞留。
五岭南指,三湘北流。
邻联沧浪,边遥岣嵝。
湘山之下,青青众草。
,在江之岛。
烟雨冥冥,波澜浩浩。
不采不撷,弃捐远道。
湘山之上,青青众木。
有栝有,在岩之麓。
风霜凄凄,柯叶沃沃。
不榱不栋,老朽空谷。
陆有玉璞,水有珠胎。
隋侯云亡,卞氏不来。
湘云莽苍,湘月徘徊。
贞石纪事,层城之隈。
中散大夫殿中侍御史润州司马吏部尚书国武公神道碑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
种德考祥。贤人积厚之业。尊仁安义。君子扬名之孝。其敬养也。谕之于道。其贻庆也。教之以忠。宏保乂于元臣。集宠灵于追命。见之于尚书武公矣。公讳就。字广成沛国人。周室之兴。本于忠厚。赵王之裔。厥有勋贤。元魏步兵尚书雁门朔方云中马邑郡太守洽。启封晋阳。田禄益大。生国子祭酒受阳公讳神龟。受阳四叶至太原王讳华太原酂国节公讳士逸节公河閒郡讳仁范河閒颍川武烈王讳载德。代以文武上才。为将军二千石。识芒砀之气。密赞皇图。承沙麓之祥。分封戚里。颍川考功员外郎修文殿学士讳甄字平一。以字行于时。未弱冠有重名。闳览博学。为人文龟玉。在天后朝。累徵不起。以公族好爵为惧。常晦其明。与桑门大士修无生法。中宗复辟。甫践周行。载笔论思。特盛渊云之选。赋诗感激。必以昌霍为诫。虽位有陟降。而道无磷缁。丛滋后昆。纂服遗烈。公即考功府君第三子也。肃而清。而廉。忠方伉直。信厚强固。博洽文谊。周通宪法。始以方闻之士。对诏策。佐宫卫李梁公岘之守右扶风也。表为兵曹掾宣皇在岐。供偫有劳。改永乐。历河中府户曹。毂下求吏。转万年丞。建陵复土。推择充奉。拜醴泉。朝廷嘉其才。擢为殿中侍御史。修起矩度。坚明不回。时朝廷戎车方驾。泉货力屈。皇华载驰。董荆衡汉沔之赋。以严见惮。为吏议所侵。贬郴县句容丞。二地有南岳三茅。灵仙遗迹。于是浩然自得。以道为徒。方解缨绂。以畅天理。且曰。穷与通。在吾灵龟耳。外物其如予何。本道观察使挹其风声。荐授秘书郎润州团练使。入为京兆法曹。加中散大夫。忽忽不乐。求为润州司马。满岁徙家嵩洛。愈尚夷旷。中朝名卿大夫。四方贤侯通人。多与公为道义之交。贾太傅魏公用清静理东郡。以盖公待公。亦既戾止。俄然化性。时贞元六年冬十一月。享年七十八。理命终制视道门仪法。以明月之晦。降体魄于邙山北原。有灵鹤百数。徊翔嘹唳。其休徵欤。其元契欤。惟公以文学政事。莅官十二次。冠神羊。驾四牡。刚肠正词。临事风生。君子之方。有迕有合。或忌公之直。或爱公之才。行藏牵乎时而道不屈。得丧宜乎已而神益王。尝与张礼部谓元容州结歌诗唱和。著文集五卷。自有涂中之适。异乎泽畔之词。前夫人陇西李氏。生长子谭而殁。谭为金坛。士行清修。官屈其志。继夫人汝南县周氏。中书舍人思钧之孙。单父令瑛之女。专柔淑慎。以正家道。有子曰元衡。文行宏懿。静深周密。遵道而行。有仪可象。代天工以熙帝载。赋明命以赞皇极。元和三年春正月。由户部侍郎门下侍郎中书平章事。秋八月。兼领户部侍郎事。冬十月。又以门下侍郎检校吏部尚书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观察西川八国泸南安抚等使。自文水县封至临淮郡公。上以井络之下。新去汤火。亦既震耀。是图生殖。于是辍台宰之重。为慈惠之师。黄枢金铉。戚钺秬鬯。旬岁閒三锡命。烜赫嘉会。绸缪枢极。信赏礼赐。冠于偫伦。岂非公之道阨不申。而昌大于后。抑义方家法。固有类乎。公捐馆四年而夫人殁。其明年临淮公乃举公之窆与夫人之丧。改葬缑氏颍川王之兆。从先封以叙昭穆。礼也。初临淮王监察御史而孤。其后再为中执法。朝典覃恩。赠公杭州刺史。其司大政也。再赠公吏部尚书。夫人始追封文水县太君。益封汝阴郡太夫人。顾复罔极之报。哀荣归厚之礼。成于德器。名教称之。临淮公考功府君之谪掾于吴也。与德舆王考府君有侨札之欢。油素斯在。清徽未泯。德舆获与相君交。代为地官小司徒。陪外廷之末议。宰府之宽政。有命论撰。忘其菲薄。刻兹乐石。以表鲜原。铭曰。
君子之道,刚方絜矩。
或消或长,或默或语。
于惟尚书,执宪天朝。
密侍殿内,肃清偫寮。
锋铓肯綮,湖海飘飖。
以恬养智,无落吾事。
吻合虚元,脱遗声利。
题剑告第,宠灵斯备。
元衮介圭,流光所自。
煌煌台司,天子是毗。
荫庥岷峨,洒濯疠疵。
视此忠力,无非孝思。
缑氏峻原兮,幽宅悠久。
崔嵬介石兮,夭矫螭首。
镂嘉闻兮,以示厥后。
诗并序 其一 唐 · 王梵志
 押缉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但以佛教道法,无并我苦空。如先薄之福缘,悉后微之因果。撰修劝善,诫勖(张改作「罪」)非违达。目录虽则数条,制诗三百馀首,且言时事,不浪虚谈。王梵志之贵文,习丁郭之要义。不守(一作「受」)经典,皆陈俗语。非但智士回意,实易(项校作「乃」,黄校作「亦」)愚夫改容。远近传闻,劝惩令善。贪婪之吏(一作「史」),稍息侵渔;尸禄之官,自当廉谨。各虽愚昧,情极怆然。一遍略寻,三思无忘。纵使大德讲说,不及读此善文。逆子定省翻成甚孝(张谓「甚」字衍),懒妇晨夕事姑嫜。查郎𨉱子生惭愧,诸州游客忆家乡。慵夫夜起□□□,懒妇彻明对绢(项谓应作「缉」)筐。悉恙皆咸臻知罪福,勤耕恳苦足糇粮。一志五情不改易,东州西郡并称扬。但令读此篇章熟,顽愚暗蠢悉恙贤良。
遥看世间人,村坊安社邑。
一家有死生,合村相就泣。
张口哭他尸,不知身去急。
本是长眠鬼,暂来地上立。
欲似养儿毡,回乾且就湿。
前死深埋却,后死续即入。
高士湖(有引) 明 · 孙一元
 押先韵
正德乙亥孟春十四日予与石川子泛舟西湖时石川子着方山冠予戴华阳巾被高士服把酒四望予顾谓石川子曰昔青莲居士李白尚书郎张谓沔州南湖因改为郎官湖今日予与子游颇追迹前事西湖固可为高士湖石川子一大笑酹酒于湖命予作诗纪之予时已烂醉即信口长短成篇不窜易一字
我闻唐家李白一世贤,郎官之湖至今传。
我今与子继其迹,胜事岂许昔人专。
方冠野服兴不浅,驾船载酒凌苍烟。
千山万山两岸如群龙,蜿蜒尽在几席前。
青山落杯底,白日行舟边。
鼋鼍突兀波面出,大鱼小鱼争避船。
君把斗酒,我歌扣舷
天风下来,云叶翩翩。
烂醉骑鲸,游昆崙巅。
方景真邀游幔亭同司马公赋 明 · 胡应麟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山本名乌石突主人张绣幄为幔笙歌粉黛周列其傍观者属路余因谓司马公昔李白张谓泛湖郎官之名迄今不朽兹山胜绝而不佞幸从公后傍观者阗讶咸以为武夷君请遂以幔亭名之司马击节曰善同集者谢少连汪士能潘南仲吴太宁诸子详司马公记中
窈窕肩舆度白云,幔亭霞色转氤氲。
千山夕照罗峰外,一线春流练水濆。
冠盖尽携文苑客,笙歌如下武夷君
名花满座天孙外,何忝玄光百代闻武夷山道书称白马玄光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