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序
忆江南 其一 唐 · 白居易
押覃韵
一曰《望江南》,本名《谢秋娘》,李德裕镇浙西,为妾谢秋娘制。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 其二 唐 · 白居易
押尤韵
一曰《望江南》,本名《谢秋娘》,李德裕镇浙西,为妾谢秋娘制。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故丞相太子少师赠太尉牛公神道碑铭 唐 · 李珏
押真韵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
天球河图。有国之大宝。麒麟凤凰。王者之嘉瑞。方于贤彦。即又次焉。天佑我唐。才杰间出。辅时兴化。代有其人。公讳僧孺。字思黯。陇西狄道人。本子姓。汉有牛崇。为陇西主簿。因家焉。代为西州豪族。八代祖宏。仕隋为吏部尚书。封奇章公。佐佑文帝。有重名于时。高祖凤。中宗时为春官侍郎。掌国史。曾祖休克。集州刺史。赠给事中。祖父绍。太常博士。赠太尉。父幼闻。华州郑县尉。赠太保。公七岁而孤。依倚外族周氏。岳岳卓卓。有老成之风。以丧礼自处。未尝戏弄。年十五。知先奇章公城南有隋室赐田数顷。书千卷。乃辞亲肄习。孜孜矻矻。不舍蚤夜。洎四五年。业成举进士。轩然有声。时韦崖州作相。网罗贤隽。知公名。愿与交。公袖文往谒。一见如旧。由是公卿籍甚。名动京师。得上第。联以贤良方正举。又冠甲科。策中盛言时事。无有隐避。持权者深忌之。出为伊阙尉。名府贤侯。羔雁继至。封章屡荐。每为中执事所沮。皆不满秩。从潞帅郗士美授管记。三奏不得请。竟除河南尉。会有次对大寮。因言事解于上前。迁监察御史。丁太夫人忧。服阕。除本官。转殿中。公以文高气直。累岁堙屈。问望所属。推美于台阁间。入省拜礼部员外郎。时孟尚书有重望。以地官贰卿。兼领纲宪。荐公知杂。转都官员外兼侍御史。免宪职。授考功员外郎集贤学士。穆宗即位。宰相称其能。迁库部郎中。掌书命。召对与语。上德之。面赐五品服。未几。迁中丞。每对延英必移时。尽言天下事。有武将李直臣为宿州刺史。豪夺聚敛。以货数百万厚结权贵。公按之。为有力者排。几不胜。竟以词坚理直。上意回。直臣乃得罪。由是上以清直知。又面赐金紫。拜户部侍郎。时望允塞。中书令韩宏以财投分。公拒而不受。上因他事知之。愈贤公。遂作相。持重顾大体。不言细事。尝谓同列诸相曰。致理之本。流品为先。彝伦攸叙。盖谓此也。每惜名器。力与同列争。方镇以不廉闻者。辄奏贬。以贿赂求进者。必阻之。先是李司徒逢吉与杜循州元颖同作相。穆宗寝疾。议建储贰。与公不协。后元颖出镇井络。逢吉衔之。思有释憾。于政事堂谓公曰。西川前有废立谋。上熟知之。来日延英发其事。公不知。慎勿沮议。公曰。王导有言。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正近此耳。又安得不言哉。逢吉喑呜而止。敬宗年少嗣位。公雅善敷奏。每言一事。必本末陈之。上甚倚爱。同列挟中助力赫赫。妒公之贤。公亦思避其锋。三上疏求外任。上以武昌善地。建节幢兼相印以授之。既至。问人所病害。咸言鄂土疏薄。岁一修城。役工诛茅。人用咨怨。公默许心计。埏泥范塼。未及三年。尽换旧制。崇墉坚壁。人到于今赖之。文宗嗣位二年。公入觐。诏复相位。上雅知公名。一见恨得之晚。会宋相申锡以廉介闻。巨奸郑注。挟北军势。卜射取财货。富侔于国。忌宋之直。阴画诡计。诬与藩邸通。因内臣而上其变。造作似是。众皆符会。上惊闻激怒。下法吏议其罪。谏官伏阁争不得。公入侍密启。上意乃宽。止于郡佐。公实有力。今李崖州镇剑南西川。上言西蕃别屯以维州降。带甲之士甚锐。其地要害。得之足以壮边部。徐图河湟。此其渐也。上疑不决。下南宫议。百执事皆是西川奏。公独曰。国家近与昆夷歃血。四镇晏然。今若自亏大信。犬戎恃众。见诘渝盟。彼直我曲。未可量也。上曰。丞相之言是。诏还维州。初德裕承籍地势。自负机术。公介特素不与之交。及是大不平。遂成宿憾。公与李尚书宗闵同辅政。出入殿省。进退有度。上偏目公曰。卿才类霍光。异日可属大事。公惧满辞位。再陈封章。宠加端寮。出镇淮海。不改相印。再登将坛。扬州当江淮之冲。习偷薄之俗。公清净易。化人移风。俾及五年。臻于至理。仓廪实。礼义行。刑措政成。脱屣归洛。优诏屡降。雅志不回。拜检校司空东都留守。文宗将有大制置大除授。必降中使。假于他方。入皇城宣密旨。献可替否。如在君前。其信重也如此。俄以左仆射徵。王人就赐官告。特明异礼。公感恩虽厚。退身愈坚。一对而归。不诣相第。亦有中阻。未谐人情。又加相印。出为汉南节度使。制出。上悔之。欲追成命。公固辞。上曰。且不与卿周岁别。出都门。特赐清庙器六事。皆范金饰玉。如古时制。宣曰。以卿精忠。用以贶别。宠待之礼。当时无俦。公到襄州。均井税。薄地征。人用胥悦。咸歌来暮。武宗初缵极。听信未一。行险者乘时而起。凶德参会。倒置天下事。清贤名辈。多被斥逐。惟公位高德重。最难摇撼。臲卼龃龉。几至二年。属大水坏居人庐舍。公以实上闻。仇家得以逞志。举两汉故事。坐灾异策免。降授太子少师。时议不平。又还检校司徒兼太子太保。俄又改太傅。再临东郊。刘从谏死。刘稹自擅。以昭义军阻命。天兵诛讨。五年方剋。上喜甚。素忌公者。媒孽锻鍊。诬公与从谏交。上怒下诏。旬日三贬公至循州长史。凿空指鹿。四海之士感冤之。公推运达命。恬然如得好官。时踰岭越险。二年在海上无所苦。今上即位。大明善恶。三迁至少保。转少师。牵复高位。分司东洛。池台琴酒。逍遥自娱。贤士大夫。尚其轨躅。未半岁。遘疾薨于东都城南之别墅。自婴疾至于捐馆。谭笑言语。宴居自若。口占理命。纤悉无遗。上闻为之轸悼。联日不视政。公卿相吊。正人雪涕。册赠太尉。遣大僚吊祭。公端明简重。忠厚诚悫。平居私室。如见大宾。不喜释老。唯宗儒教。早与韩吏部皇甫郎中为文章友。其名相上下。晚与白少傅刘尚书为诗酒侣。其韵无高卑。前后作镇。皆佩相印。辟署多名人。难其进而勇于退。俭必中礼。贵而不奢。知命达理。保和居易。三领大镇。接护军以礼貌。不至交欢。再入中书。待枢使以公平。不容请托。有恩必报。有雠不校。韦崖州于公恩也。嫁二女归名士。荐长子登周行。李崖州于公雠也。恤窜谪之穷途。厚供待于逆旅。其厚德欤。亦难能也。夫人同郡辛氏。赠仆射秘之女。贤明懿淑。称于族姻。有子五人。曰蔚曰丛。能嗣其业。皆擢进士第。蔚监察御史。丛使府协律。曰奉倩。洛阳尉。二人未知名。公以大中戊辰岁十二月二十九日薨。以大中己巳岁五月十九日葬。小子不佞。早栖门墙。考选第叨殊等之科。开宾筵忝入幕之吏。国士相遇。笔札见知。周旋款眷。垂三十载。刊石表墓。分也难辞。公历官三十一政。作相一十九年。逮事六宗。光辅四帝。承主恩必由直道。解相印实无罪名。自少及长。不失色于人。佐时理家。无悖入之货。持身斤斤。履道甚夷。尝病在高位者不知止足。终日抗论。剋期拜章。竟不及年。俾孤美志。铭曰。
公之生兮禀星辰。公之道兮侔古人。公之才兮浑而真。公之性兮威且仁。公之文兮班马邻。公之艺兮游夏均。公之俭兮自我身。公之简兮无杂宾。公之贞兮肃人伦。公之慎兮质鬼神。公之相兮平如钧。公为邦兮政如春。公不幸兮罹数屯。公无辜兮介于循。天开日明兮尧舜为君。举直措枉兮幽冤必伸。牵复高资兮言旋洛滨。逍遥琴筑兮无异隐沦。屈指悬车兮歉然十旬。素怀未遂兮美疹来臻。悲缠冕旒兮哀动搢绅。宠赠加等兮冠于台臣。有司职丧兮归葬咸秦。观者叹息兮国人酸辛。袁安馀庆兮令嗣兟兟。陈实道广兮门生振振。乃缵徽猷兮刻于贞珉。碑生金字兮名德长新。
幽州纪圣功碑铭 唐 · 李德裕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十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幽州卢龙军帅检校尚书右仆射张公仲武。往年修献捷之礼。今岁有铭勋之请。二者君子韪之。岂不以诸侯有四夷之功。献其戎捷。春秋旧典也。宗周纳肃慎之贡。铭于楛矢。天子令德也。斯可以为元侯表。可以为后世法。圣上嘉其动而中礼。乃命宰臣采其元功。传于惇史。臣德裕乃敢飏言曰。夫兵者。所以除暴害也。爱人则恶其为害。禁暴则恶其为乱。虽睿智不杀。化之以神。至德允怀。招之以礼。然书有猾夏之戒。传有修刑之训。虞舜四罪。乃成大功。文王一怒。以至无侮。非德教之助欤。仁圣文武章天成功神德明道大孝皇帝熙我文典。焕乎光明。极象外之微。臻于至道。鼓天下之动。致于中和。虑必钩深。退而藏密。故能神机独照。伐未兆之谋。威光远震。制不羁之虏。当其时也。烽燧迭警。羽书狎至。人心大摇。偫师沮气。皇帝以轩后之威神。汉高之大略。光武之雄断。魏祖之机权。合而用之。以定王业。此议臣所以不敢望于清光也。倬哉。天地应而品物生。君臣应而功业成。故龙跃而云从。鹤鸣而子和。方叔伐猃狁。蛮荆来威。安远击车师。西域振服。宜有良将。殿于朔边。张公礼阅战器。书成传癖。张仲孝友。子孺塞泉。流落不偶。光景未耀。明主雅闻奇志。持印而拜将军。遥推赤心。筑坛而命元帅。拔自雄武。授之蓟门。果能精诚奋发。策虑偪臆。千里献筹。一心忧国。则知龙颜善将。任人杰而不疑。日角好谋。叹敌国而强意。回鹘者。本北狄之裔也。或曰獯狁。或曰山戎。五帝所不能臣。三王所不能制。前史载之详矣。暨薛延陁之败也。酋帅吐迷度率众款塞。太宗幸灵武纳降。立回鹘部落。置瀚海都督。因我封殖。遂雄北方。代宗之戡内难也。叶护以射雕之士。亲护戎旌。亦由羌髳率师以翼周。北貊枭骑以助汉。既殄大憝。乃畴厥庸。特拜叶护司空。岁赐缯二万疋。厥后饰宗女以配之。立宫室以居之。其在京师也。瑶祠云构。甲第棋布。栋宇轮焕。衣冠缟素。交利者风偃。挟邪者景附。其翎侯贵种。则被我文绘。带我金犀。悦和音。厌珍膳。蝎蠹上国。百有馀年。既而桀骜无亲。天命不佑。僭侈极欲。神道恶盈。本国荐饥。畜产耗半。黠戛斯蹙因利乘便。遂焚龙庭。区落萧条。阴燐青荧。今之乌介可汗。亡逃失国。窃号沙漠。非我册命。自为假王。其来也。羡漫阴山。睥睨高阙。元塞之下。氛雾蔽天。质贵主以前驱。依大国而求援。或丐我米糒。救其饥人。或邀我甲兵。复其故地。外虽柔服。内有桀心。因行人致辞。徵呼韩故事。愿居光禄塞。急保受降城。其下有二部。曰赤心宰相那颉啜特勒。赤心者。天性忿鸷。戎马尤盛。初与名王嗢没斯首谋内附。俄而负力怙气。潜图厉阶。为嗢没斯所绐。诱以俱谒可汗。戮于帐下。其众大溃。东逼渔阳。上乃赐公玺书。授以方略。公以室韦悍亟之兵。近我边鄙。俾其侦逻。且禦内侵。寻以徵役不供。为虏所败。由是介马数万。连亘幽陵。伏精甲于松樠。布穹庐于碛卤。散若飞鸟。止如长云。火燎于原。不可向迩。公激义气以虹贯。发精诚而石开。奇计兵权。密授髦俊。乃命介弟仲至与裨将游奉寰王如清左敌万李君庆张自荣高守素李志操。率锐兵三万。建旆而前。介冑雪照。戈矛林植。命以义殉。壮由师直。声隆隆而未泄。欲逐逐而不食。戢以听命。严而有威。公曰。险道倾仄。且驰且射。胡兵所以无敌也。致之平原。勒以方陈。我师可以逞志也。于是据于莽平。环以武刚。首尾蛇伸。左右翼张。轻骑既合。奇锋横骛。如摧枯株。如搏畜兔。摄詟者弗取。陆梁者皆仆。虏王侯贵人。计以千数。然后尽众服听。悉数系累。谷静山空。靡有孑遗。橐驼駃騠。风泽而散。旃墙罽幕。布野毕收。马牛几至于谷量。虏血殆同于川决。径路宝刀。祭天金人。奇货珍器。不可殚论。乃命从事李周瞳驰传上奏。又命牙门将周从玘继献戎俘。皇帝受而劳之。偫臣毕贺。昔长平七征。骠骑六举。窦宪合氐羌之众。陈汤揽城郭之兵。或生灵减耗。士马物故。或邀功救罪。矫命专征。然犹告类上帝。荐功清庙。顾视二汉。不其恧欤。以公威动蛮貊。功在漏刻。因命为东面招抚回鹘使。先是奚契丹皆有虏使。监护其国。责以岁遗。且为汉谍。自回鹘啸聚。靡不鸱张。公命裨将石公绪等谕意两部。戮回鹘八百人。虽介子讨罪于龟兹。班超行诛于鄯部。未足俦也。回鹘又遣宣门将军等四十七人诡辞结欢。潜伺边隙。公密赂其下。尽得阴谋。且欲驰入五原。尽驱杂虏。公逗留其使。缓彼师期。竟得人病马瘏。缩衄而退。挫锐解纷。繄公善计。今鸟介自绝皇泽。莫敢近边。并丁令以图安。依康居而求活。尽徙馀种。屈意黑车。寄托远遁。流离饥冻。黑车亦倚其威重。迫胁诸戎。造谋藉兵。解仇交质。自谓约赍深入。汉将取而未期。渡幕轻留。王师往而不利。公以壮猷远驭。长计羁縻。不媮避嫌之便。终尽致敌之术。将时动而得隽。岂岁数而胜微。矧乎明主仗将帅为爪牙。视戎狄为鼠彘。方猎猛敌。不玩细娱。非周宣无以成召虎之勋。非汉宣无以听营平之计。勖哉上将。光我中兴。公前后受降三万人。特勒二人。可汗姊一人。都督外宰相四人。其他侯王骑将。不可备载。王褒以日逐归德。称为人瑞。班固以稽落荡寇。大振天声。孰若天子神武。百蛮振慑。乘其蹙困。临以兵锋。刈单于之旗。纳休屠之附。非万里之伐。无三年之勤。巍乎成功。辉焯后代。宜刻金石。以扬鸿休。铭曰。
太和之初,赤气宵兴。
开成之末,彤云暮凝。
异鸟南来,胡灭之徵。
北夷飙扫,厥国土崩。
逼迫迁徙,震我边鄙。
长蛇去穴,奔鲸失水。
上都蓟门,兵连千里。
曾不畏天,犹为骄子。
丐我边谷,邀我王师。
假我一城,建彼幡旗。
归计强汉,郅支嫚词。
狼顾朔野,伏莽见羸。
雁门之北,羌戎杂处。
濈濈偫羊,茫茫大卤。
纵其枭骑,惊我牧圉。
暴若豺狼,疾如风雨。
皇赫斯怒,羽檄徵兵。
谋而泉默,断乃雷声。
沉机变化,动若神明。
沙漠之外,虏无隐情。
渔阳突骑,燕歌壮气。
赳赳元戎,耽耽虎视。
金鼓誓众,干旄蔽地。
爰命介弟,属之大事。
翩翩飞将,董我三军。
禀兄之制,代帅之勤。
威略火烈,胡马星分。
戈回白日,剑薄浮云。
天街之北,旄头已落。
绝辔之野,蚩尤未缚。
俾我元侯,恢宏远略。
取彼单于,系之徽索。
阴山寝烽,亭徼櫜弓。
万里昆夷,九译而通。
蛮夷既同,天子之功。
儒臣篆美,刊石垂鸿。
唐故太子少师奇章郡开国公赠太尉牛公墓志铭 唐 · 杜牧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五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唐佐四帝十九年。宰相牛公讳某字某。八代祖宏。以德行儒学相隋氏。封奇章郡公。赠文安侯。文安后四世讳凤。及仕唐为中书门下侍郎。监修国史。于公为高祖。文安后五世集州剌史赠给事中讳休克。于公为曾祖。集州生太常博士赠太尉讳绍。太尉生华州郑县尉赠太保讳幼闻。太保生公。孤始七岁。长安南下杜樊乡东。文安有隋氏赐田数顷。书千卷尚存。公年十五。依以为学。不出一室。数年业就。名声入都中。故丞相韦公执谊以聪明气势。急于褒拔。如柳宗元刘禹锡辈。以文学秀才。皆在门下。韦公亟命柳刘于樊乡访公。曰愿得一相见。公乘驴至门。韦公曰是矣。东京李元礼为后进师。隋奇章公仁德禄位。二者包而有之。公登进士上第。元和四年应贤良直谏制。数强臣不奉法。忧天子炽于武功。诏下第一。授伊阙尉。以直被毁。周岁凡十府奏取不下。伊阙满岁。郤公士美以昭义军书记辟。凡三上请。诏除河南尉。拜监察御史。丁母夫人忧。制终复拜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迁礼部员外郎都官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改考功员外郎集贤殿学士库部郎中知制诰。赐五品命服。半岁迁御史中丞。宿州剌史李直臣以赃数万败。穆宗得偏辞于中。称直臣冤。且言有才。宰相言格不用。公以具狱奏。上曰。直臣有才可惜。公曰。彼不才者。无饱食以足妻子。安足虑。本设法令。所以縳束有才者。禄山朱泚。是才过人而乱天下。上因可其奏曰善。赐章服金紫。迁户部侍郎。掌财赋事。上益亲重。欲相之。会中书令韩。宏男公武谋曰。大人守大梁二十年。齐蔡诛后始来朝。今不以财援中外。设有飞一辞者。谁与保曰。公武赍宏书。献公钱千万。公笑曰。此何名为。公亟持去。明年。宏公武继卒。主藏奴与吏讼于御史府。上怜宏大臣父子并死。稚孙将家事。走中使至第。尽取财簿自阅视。凡中外主权。多纳宏货。独朱勾细字曰。某年月日送户部牛侍郎钱千万不纳。上大喜。以指历簿。遍视旁侧曰。果然。吾不谬知人。言讫。殿上皆再拜呼万岁。寻以本官平章事。明年正位中书侍郎。加银青三品。兼集贤殿大学士。监修国史。敬宗即位。与武士畋宴无时。徵天下道士。言长生事。公亟谏曰。陛下不读元元皇帝五千言。以清静养生。彼道士皆庸人。徒誇欺虚荒。岂足师法。未一岁。请退不许。连四月日间以疾辞。乃以鄂岳六州建节。号武昌军。命公为礼部尚书平章事为节度使。公始至。问民疾苦。皆曰城土疏恶。岁输䉴竹为苫具。奸吏旁缘。主为侵取。费与税等。岁久。前后政欲画计策。讫无所施。公即除去冗长。用公私钱陶塼甃城。凡五年乃就。明年。文宗即位。就加吏部尚书。明年。急徵拜兵部尚书平章事。重拜中书侍郎宏文馆大学士。郑注怨宋丞相申锡。造言挟漳王为大逆。状迹牢密。上怒必杀。公曰。人臣不过宰相。今申锡已宰相。假使如所谋。岂复欲过宰相有他图乎。臣为中丞。爱申锡忠良。奏为御史。申锡之心。臣敢以死保之。上意解。由是宋不死。大和六年。西戎再遣大臣贽宝玉来朝。礼倍前时。尽罢东向守兵。用明臣附。李太尉德裕时殿剑南西川。上言维州降。今若使生羌三千人烧十三桥。捣戎腹心。可洗久耻。是韦皋二十年至死恨不能致。事下尚书省。百官聚议。皆如剑南奏。公独曰。西戎四面各万里。来责曰。何事失信。养马蔚茹川上平凉坂。万骑缀回中。怒气直辞。不三日至咸阳桥。西南远数千里。虽百维州。此时安可用。弃诚信有利无害。匹夫不忍为。况天子以诚信见责于夷狄。且有大患。上曰然。遂罢维州议。大和六年检校右仆射平章事淮南节度使。经六年至开成二年。连上章请休官。诏益不许。公曰。臣惟退罢。可以行志。夏五月。以兵付监军使。拜疏讫就道。除检校司空留守东都。明年拜左仆射。上恐公不起。诏曰。朕比有疾良已。思一面叙。公不得已至阙下一拜谢。闭门不出。明年检校司空平章事襄州节度使。出都门。赐黄彝樽龙杓凡六品。名出周礼。诏曰。精金古器。用以比况君子。非无意也。襄州七年饶假军人。入赋不一。公至。据地造籍。免贫弱四千万。均入豪强。皆曰甘心。不出一怨言。明年。武宗即位。就加司徒。会昌元年秋七月。汉水溢堤入郭。自汉阳王张柬之一百五十岁后。水为最大。李太尉德裕挟维州事。曰修利不至。罢为太子少师。未几检校司徒兼太子少保。明年以检校官兼太子太傅留守东都。刘祯以上党叛诛死。时李太尉专柄五年。多逐贤士。天下恨怨。以公德全畏之。言于武宗曰。上党轧左京。控山东。刘从谏父死。擅之十年。后来朝加宰相。纵去不留之。致祯叛。竭天下力乃能取。此皆公与李公宗闵为宰相时事。从谏以太和六年十二月十七日拜阙下。实以其月十九日节度淮南。明年正月。从谏以宰相东迁。河南少尹吕述。公恶其为人。述与李太尉书。言祯破报至。公出声叹恨。上见述书。复闻前纵从谏去。謺二怒不一参校。自十月至十二月。公凡三贬至循州员外长史。天下人为公挼手咤骂。公走万里瘴海上二年。恬泰若无一事。今天子即位。移衡州汝州长史。迁太子少保少师。凡四年复位。大中二年十月二十七日。薨于东都城南别墅。年六十九。天子恫伤。不朝两日。册赠太尉。天下善人。执手相吊哭。公忠厚仁恕。庄重敬慎。未尝以此八者自勉。而终身益笃。为宰相急于铨品。凡名清官。不忍持一资以假非其人。以道德谟于天子。每指古义为据。有言机利克迫。必鈲⿰(名刂)使之摧破。三大邦去苛碎条约。除大患。其轻巧吏欲贼公爱恶希向。所为浑然。终不能见。故所至必大治。衣冠单穷。出俸钱嫁其子女。月与食。岁与衣。资送其死丧。凡数百家。李太尉志必杀公。后南谪过汝州。公厚供具。哀其穷。为解说海上与中州少异。以勉安之。不出一言及于前事。镇武昌时。军容使仇士良为监军使。公律以礼敬。暑甚。大合军宴。拱手至暮。一不摇扇。益自俭克。平居非公事不出内屏。周三岁。语言举止。率有常度。仇军容开成末首议立武宗。权力震天下。每言至公。必合手加颡曰。清德可服人。但过吝官财。与人无一毫恩分耳。不肯引誉。不敢怨毁。淡居其中。公始自河南荐乡贡士为郎官。考吏部科目选。三开幕府中丞宰相外。凡取六十馀人。上至宰相。次布台阁。皆当时名士。每暇日宴语寮吏。必言古人脩身行事。旁诱曲指。微警教之。不以己所长人所不及裁量高下。以生重轻。后进归之。承望声光。得一言许可。必自矜重。夫人辛氏。以公封张掖郡。赠仆射秘之长女。士林称为妇师。凡三十年。前公八年殁。五男六女。长曰蔚。监察御史。次曰丛。浙南府协律郎。皆以文行登进士第。不藉公势。次曰奉倩。河南府洛阳尉。二人皆雅齿。长女嫁户部郎中上党苗愔。次女嫁河中节度副使检校郎中范阳张洙。次女嫁河南府户曹集贤校理常山张希复。次女嫁前进士邓叔。次女未笄。一人始数岁。以某年月日葬少陵南某乡某里。铭曰。
道既讹衰。
必有以扶。
厥公之生。
以隆其洿。
幽以烛明。
暵以雨濡。
以教其徒。
以佐天子。
灭绝霸駮。
如有枢柅。
摽揭峙倚。
巍乎二纪。
臣宗德老。
钜杰魁礨。
孰为忌畏。
潜去南海。
不校不辩。
旋复显大。
百行浑圆。
邻于及年。
以归其全。
追和虎丘寺清远道士诗 唐 · 皮日休
押翰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圣人为《春秋》,凡诸侯有告则书,无告则不书,盖所以惩其伪而敦其实也。夫怪之与神,虽曰不言,在传则书之者,亦摭其实而为之也。若然者,神之与怪果邪(神之与果有邪)?噫!圣贤有不得其志者,则必垂之于言也。大则为经诰,小则为歌咏,盖不信于当时,则取愬于后世。抑鬼神有生不得其志者,死亦然邪?若凭而宣之,则石言乎晋,物叫于宋是也;若梦而辩之,则良夫有昆吾之歌,声伯有琼瑰之谣是也。自兹已后,人伦不修,神藻益炽。在君人者,悟之则为瑞,逆之则为妖。其冥讽昧刺,时出于世者,则与骚人狎客,往往敌于忽微焉。虎丘山有清远道士诗一首,其所称自殷周而历秦汉,迄于近代,抑二千年,末以鬼神自谓,亦神怪之甚者。格之以清健,饰之以俊丽,一句一字,若奋若搏,彼建安词人傥在,不得居其右矣。颜太师鲁公爱之不暇,遂刻于岩际,并有继作。李太尉卫公,钦清远之高致,慕鲁公之素尚,又次而和之。颜之叙事也典,李之属思也丽,并一时之寡和。又幽独君诗二首,亦甚奇怆。予嗜古者,观而乐之,因继而为和答。幽独君一篇,不知孰氏之作,其词古而悲,亦存于篇末。《太玄》曰:「大无方,易无时,然后为鬼神也。」噫!清远道士果鬼神乎?抑道家者流乎?抑隐君子乎?词则已矣,人则吾不知也。
成道自衰周,避世穷炎汉。
荆杞虽云梗,烟霞尚容窜。
兹岑信灵异,吾怀惬流玩。
石涩古铁鉎,岚重轻埃漫。
松膏腻幽径,蘋沫著孤岸。
诸萝幄幕暗,众鸟陶匏乱。
岩罅地中心,海光天一半。
玄猿行列归,白云次第散。
蟾蜍生夕景,沆瀣馀清旦。
风日采幽什,墨客学灵翰。
嗟予慕斯文,一咏复三叹。
显晦虽不同,兹吟粗堪赞。
过平泉庄 唐 · 汪遵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李朱厓(德裕)平泉庄,佳景可爱。洛中士人诧于汪江遵,遵有诗曰:
平泉风景好高眠,水色风光满目前。
刚欲平他不平事,至今惆怅满南迁(今按:此一首与《唐诗纪事》及《全唐诗》字句多不同。)。
甘露寺悼古 北宋 · 米芾
五言律诗 押覃韵
甘露寺壁有张僧繇“四菩萨”、吴道子“行脚僧”。元符末,一旦为火所焚,六朝遗物扫地。李卫公祠手植桧亦焚荡。寺故重重金碧,参差多景,楼面山背江,为天下甲观。五城十二楼,不过也。今所存唯卫公鎗塔、米老庵三间。作诗悼之云。
色改重重构,春归户户岚。
槎浮龙委骨,画失兽遗耽。
神护卫公塔,天留米老庵。
柏梁终厌胜,会副越人谈。
续丹扆六箴 其一 宵衣箴 宋 · 范浚
四言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八一
唐李卫公作《丹扆六箴》,献于宝历天子,分章措意,虽已笃忠,而辞乏剀切,或未能竭尽规儆。辄不自愚,猥继其说,极人臣所甚患而难乎言者,以发卫公之讽指,亦古人象箴之义也。作《续丹扆六箴》。
高高者天,昏昕靡忒,宵终则明,人用不惑。
惟辟奉天,视朝以明,宵向终矣,君当遂兴。
宵终不明,天谓失度;
宵终不兴,君胡不惧?
鸡人既叫,庭燎既煇,鸾声将矣,敢告缀衣。
追悼参政李公仲寔诗 元 · 王恽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秋涧集卷十九
至元丁亥二月十日夜梦李参政仲寔再拜向予顾指所佩鞶囊曰吾平生尽在于此他日会须累君但不敢轻易发也既寤怅然者久之因追作此诗以见其神交之不昧也昔李卫公见梦于令狐绹恳其北还绹畏其精爽白于帝得以归葬今李侯明以后事来托予老且閒不知何所赖焉
冠剑风云拥汉庭,斗边喉舌振孤声。
汉储羽翼非轻托,蜀酒虽多每细倾。
身后哀荣光谥册,梦中精爽似平生。
分明指顾鞶囊事,一缕幽光要累卿。
题灵芝精舍 其一 明 · 李贤辅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聋岩先生文集卷之一
灵芝。本龙头支脉。在家北数里。不甚高大。而峰峦稍峻。延袤亦远。名存载籍。非他寻常丘垤之比也。旧有佛庵。岁久破亡。中间有僧鸠材重营。隘陋低微。观者惜其地位高爽而制构不称。未久而又为回禄所灾。壬寅秋。余以年老。致仕来家。家饶泉石。非无台榭游览之所。而尘纷世念。不能无恼于其间。乃募素款僧人稍有干才名为祖澄者。助给资财。营构精舍数间于此。不数月而舍成。遂因赴京之友。求中原善笔。写其扁额而来。不曰庵。而曰舍者。惧其缁流多接。杂乱香火。只令澄僧。往来消遣。作我颐养之地也。舍南百步外。有峰斗起。松树罗生。除地为台。是山之洞门也。自下而来者。到此休憩。山路危险。或下马步进。距舍数十步。有坑谷路断。积石为补。作为层阶。但可通人。不得通马。旁筑高台。亦令坐歇。客至于此。则驺从皆除。而杖屦单行。不使喧闹于舍门。因名其阶曰舍马。台曰杜妄。用北山移文语也。此其大略矣。其他观览形势之胜。栋楹制作之巧。来者瞻眺而自得。不必覼缕焉。抑又有一说焉。昔之李德裕。晚构平泉庄。耽玩花石。作记戒之曰。有以一木一石与人者。非吾子孙也。予之经营此舍。亦甚勤且劳也。其有年少之徒。呼朋引类。群游侣戏。毁瓦画墁。使同于邮馆院舍。是深惧也。吾亦以是戒吾儿曹。吟诗二绝。令孙婿黄俊良和之。因寄示景明兄弟云。
生来成癖烟霞趣,白首膏肓未易攻。
家近聋岩嫌在俗,灵芝新占药头峰。
广陵孔融宅怀古 明末清初 · 张萱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一部
余闻广陵盖有孔融墓云。然融为路文蔚枉状时,被收许下,非是。及李文饶赋中,又言广陵有高士坊,相传孔融所居处,旧有宅,有台。文举生汉末,踯躅袁、曹间,犹众星之有北辰,百谷之有黍稷也。文举常叹曰:“坐上客常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及读其舍藏山阳张元节母子兄弟,争死县廷时,文举才十六耳。文举而在,余欣愿为之执鞭焉。史乃訾其才高意广,迄无成功。呜呼!恨不见其治北海时也。然文举好士,常奖其故吏郗鸿豫辈,自谓不减赵衰、公叔文子。而搆文举者,鸿豫也。悲夫!
高台木末起悲风,故宅萧条汉孔融。
碧草有情迟落照,青山何处吊孤忠。
前村鸟掠半溪雨,隔岸潮生远寺钟。
往事怜君那得醉,一尊寒色楚江东。
大醉书呈大司马(赵公师锡)大学士(李公敏叙○并小序) 清 · 申晸
押支韵 出处:汾厓遗稿卷七 桑榆录
人生饮啄。亦有定分。昔李文饶使日者。算其命。以为啖羊万头当尽。俄有节度使。送羊五百。文饶恶其数满。欲却而不受。日者曰。彼既送遗。却之无益。匪久。文饶竟卒。术家语虽未可尽信。天之定分。盖有不可逭也。余自少嗜酒。到老益甚。往往废食。或至三四日。形骸换脱。齿发俱衰。人皆谓之必死。余则以为定限。犹未及。酒为老妻所悭。未能快饮。性又喜诗。而亦未满三千首。未知此生消得几斛酒。赋得几首诗。从今以还。若满酒万斛。诗万首。虽冥然长逝。吾无恨焉。戏吟长句。以寓兹怀。
有酒当饮万斛酒,有诗当吟万首诗。
大醉狂吟众所弃,襟胸荡然伸吾眉。
人生定命各有分,尺寸不能相推移。
颜回水饮竟短折,伯伦昏冥老不衰。
且闻工诗解穷人,褐博未必能文辞。
从他讥骂乐吾乐,不知岁月头边驰。
从今天或假吾年,诗几千篇酒几卮。
君看世事如云烟,麟阁功名还可嗤。
热河初建城隍庙拈香瞻礼八韵 清 · 弘历
七言排律 押冬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十五
城隍之神莫详所自或谓始于唐李德裕之立祠成都而李阳冰缙云城隍神碑则谓惟吴越有之然张说在荆州张九龄在洪州并有祭城隍文可见不始于成都亦不独行于吴越且芜湖城隍建于吴赤乌二年则又不自唐始而考城隍名义实权舆于八蜡水庸则并不得谓自吴始矣迨宋以后天下通祀明初虽改从山川坛寻亦复旧今则省府州县同之热河向未有神庙壬辰秋督臣周元理以为请即发帑庇材饬治之或以为热河故无城池于名毋乃不称余曰否否神之号为城隍方隅是保氓庶是依热河自皇祖缔搆山庄以来迄今六十馀年民物恬熙井里殷富五厅𨽻属咸臻阜宁俨然一大都会必有默相之者记不云乎有功于民能捍灾禦患则祀之则热河城隍之宜备祀典于礼诚不可阙且行宫石城崇墉屹峙武列三源安流导和何不可以循名徵实又讵在列雉重闉环濠曲堑方足以当斯义哉越癸巳夏五月工蒇余适临幸山庄亲致瓣香以落之作诗纪成并序缘起俾揭诸丽牲之石且告所司慎厥事焉
八蜡分明纪水庸,谓由唐始见犹壅。
兴州久矣民人聚,新庙于焉鉴飨供。
佐帝佑氓宜有祀,禦灾锡祉愿无封。
燕公椒奠曾摅悃,洪武泥涂或不恭。
避暑石城皇祖建,广仁云岭圣慈从。
昭灵助顺万年赖,荐礼申诚此日逢。
猛兽毒虫消百戾,春祈秋报走三农。
七言用代丰碑泐,土吏钦哉奉秩宗。
题凌山策骑龙沙罔极图二首 其一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十九
《凌山策骑图》与《龙沙罔极图》者,乃张莲舫河帅遣戍时,其子仲虞先生出塞省父,及扶丧归葬作也。河帅以凌汛决口,获谴遣戍乌鲁木齐。大夫不均,从事独贤。臣罪当诛,天王明圣。河干负桎,塞外荷戈。历羊肠鸟道之艰,绝马角乌头之望。鱼柏作歌于冬日,犯北斗而非乘汉使之槎;鲈莼信美于秋风,戴南冠而空作楚囚之泣。送过桃花之水,又回看马后桃花;踏残葱岭之冰,才画出莺边葱岭。时则仲虞先生趋庭随侍,陟岵兴怀。爪留坡老之鸿,足比少陵之茧。行雪中之大戈壁,入天上之水晶宫。马足二分,垂于冰桥之外;人形半寸,叠于磴道之间。如鹰如雕之神鸟,夜迷路则寻其声;非狐非狼之怪兽,昼迷路则寻其迹。缘甲乙之梯,窥卯酉之门,过戊己之屯,出子午之谷。裹粮万里,橐饘八年。于是作《凌山策骑图》焉。既而河帅殁于戍所。玉门生入,空羡班超;珠崖命终,竟同德裕。西归只履,东返灵輀。仲虞先生徒跣鸡斯,枯衔鱼索。雪与麻衣争白,沙皆血泪染红。于是作《龙沙罔极图》焉。盖仲虞先生与申包胥之哭秦庭酷似,而河帅与丁令威之归辽海相同。河帅则牧羊之苏武与化鹤之苏耽合为一人,仲虞先生则叱驭之王尊与卧鲤之王祥合为一人也。先生文孙建初,曾孙致和,克绍家声,属题图卷。用缀二律,聊以表章盛美,杨搉清芬云尔。
比他九折坂还艰,马后桃花送出关。
臣罪岂知因雪水,主恩正复等冰山。
王尊叱驭堪相并,苏武看羊竟不还。
始识贤愚与生死,只争一步刹那间。
夏日登未雨亭晚眺有感 清末至民国 · 范天烈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未雨亭在龙江府治西偏,去园不百步,为天门中丞初莅江时所建。高可数丈,而四围旷莽,林木阴翳,左瞰江流,古俯城郭,慨然有德裕筹边,仁愿受降之意。登斯亭若徒恃游目骋怀,把酒赋诗,以为登临适外之所,则犹未免自拘于墟耳。
一上新亭百感深,绸缪未雨老臣心。
天开荒徼通欧亚,地控强胡自古今。
大好河山斜照瞑,多愁身世晚凉侵。
等闲不识筹边略,空赏甘棠万亩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