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序
露台遗基赋 唐 · 孙樵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四
武皇郊天明年。作望仙台于城之南。农事方殷。而兴土工。且有糜于县官也。樵东过骊山。得露台遗基。遂作赋以讽之。
骊横秦原。东走盘连。其土如积。其高逾尺。隐于修冈。屹若环堂。徘徊山下。问于牧者。对曰。惟昔汉文为天下君。守以恭默。民无怨慝。天下大同。帝驾而东。经营相视。兹山之址。乃因其崇。以兴土功。兹台之基。轸于帝思。既命其吏。校之经费。乃下诏曰。朕以凉德。君于万国。唯日兢兢。如蹈春冰。高祖惠宗。肇启我邦墉。作此宫室。庶几无逸。逮夫朕躬。孰敢加隆。矧糜府财。以经此台。周为灵台。成乎子来。文王以升。以考休徵。此台以平。周德惟馨。章华虽高。楚民亦劳。灵王宣骄。诸侯不朝。民既携贰。王遂以死。岂朕不惩。斯役实兴。鸠材集工。以害三农。斯岂文王灵台之不日哉。宣诏有司。亟令罢之。此遗基之所以存者乎。卒歌而去之。且曰。彼通天兮。鞅埃之巍巍。此灵台兮。蔽秋草之离离。已而已而。世无比兮。吾孰知其是非。
贺林同知(守谦)被徵诗 明 · 李承召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三滩先生集卷之七
盖闻圣王之于天下也。为之君以牧之。为之师以教之。是故。修六府以厚其生。敷五教以淑其心。生不厚则奚暇于礼义。心不淑则胥入于禽兽矣。此圣王所以不得不敷教于既庶且富之后也。恭惟。圣上嗣登大宝。首举旷典。耕于籍田。申命后宫。蚕于公桑。躬以率之。俾民知衣食之所自。而悯于作劳。又数幸成均馆。横经问难。色笑以教。浚其化源。而风励四方。民生于是而厚。五品于是而逊矣。上尚念师道之不明。训诲作成之无其方。思得宏儒。畴咨在庭。佥曰。先生学硕而行端。其整容昭物。足以轨范一时。然而退处林丘。不蕲于世。上于是。即下谕书徵先生。先生奉命而至。入对便殿。庬眉皓首。风仪伟如。其所奏对。皆发明天衷民彝之大。上喜且敬重。即拜同知成均馆事。俾专师席。所谓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怀忠信以待举者。予于先生见之矣。吁。世之为人师者。类以耳闻口诵之学。呻其佔毕。多其讯问。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拂。故师生之间。每患戛戛乎其难入。此道之所以不明也。先生之学则不然。其师授有源委。刊落诸家之说。独抱遗经。精研其奥。得之深而积之厚。故发而待问。如撞洪钟。鼓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随机而应。各满其意。垂橐而入。稛载而归者。肩相磨而踵相接也。然则先生虽不得柄用于世。以行其道。他日先生高第弟子出。而尊主庇民。则是亦先生之道之泽也。其化今。其传道。又岂有先后之殊哉。此上之所以望于先生。而先生之所以报于上者也。因作诗以美之。且以勉之。诗曰。
六经在两间,如日悬苍穹。
流传既已久,缺蚀还矇眬。
宣圣重删修,昭然揭大中。
斯文不坠地,万古开盲聋。
烝哉我圣后,建极明民衷。
表章古圣经,大振吾儒风。
先生首应聘,师席擅芹宫。
便便五经腹,学海深冲瀜。
吐辞即为训,谆谆事击蒙。
成就各因材,争如造化工。
祝君寿而康,为我儒林宗。
祝君作多士,佐我圣治隆。
他年柱下史,特笔垂无穷。
后唐四主(朱邪赐姓于唐,至存勖,以癸未称帝,是年灭梁。晋王克用之子、昌国之孙也。即位四年,伶人郭从谦弑之。明宗名嗣源,克用养子也;在位七年。子从厚立,是为闵帝,甫三月,出奔。潞王从珂弑之自立,明宗养子也,本姓王,在位三年。丙申,石敬瑭兵至,自焚。共十四年) 明末清初 · 郭之奇
押寘韵
李克用以振武节度之子,勇冠三军。大同军乱,推留后。其父昌国上言“终不爱一子以负国家”。及大同违命,并走沙碛。尝曰:“吾得罪天子,愿效忠而不得。”既而克用以墨敕应召,灭巢趋汴,功居第一。乃为降贼所图,讼之于朝,厥怨不伸。虽有愤愤逼京之举,缘全忠扼之于外,令孜扼之于内也。三镇称乱,克用举兵,克邠州,诛行瑜。使其乘胜遂取,李韩十六宅之杀劫,天子之贼,胡为乎来哉!汴贼势成,当时之不奉梁朔者请各帝一方,而拒蜀之书曰:“誓于此生,靡敢失节。”教子之言曰:“吾家世忠孝,他日务以复唐为心。”嗟夫!此心此节,真可凌日星而贯金石。三矢遗恨,百战河壖。观其摧夹寨之凶焰,动柏乡之嚣声;十年而问燕鼎,信宿而倾大梁;可不谓志气远大、吾事必成乎!独惜其忘列圣之深雠,俾老奴之恸哭忽效此曹为,殊非征伐意。是以功臣疏斥,十指徒矜;倡优自为,三年殒祚。生批颊于新磨,死灰骨于善友。有初鲜终,此之谓矣。明宗不改国号,犹以宗属为一家,乃能焚香祝圣,求生民主之早生,何所见之卓也!然而储嗣讳言,以致从荣欲速,父子祖孙一日而绝,岂非胡人目不知书之故欤?闵帝幼弱,朱、冯为政。王氏之子,废而弑之。敬瑭表至,从珂胆裂。诸将飞迎,玄武自焚。以爱婿易养子,自明宗视之一閒耳。而武皇先帝,遂为路人。山前山后,胥沦非类也。悲夫!
沙陀父子初不利,欲向朝廷输夙志。
墨敕朝传起雁门,收复长安功靡二。
每抱孤忠辄受疑,此生此节终难弃。
吾家勿效此曹为,馀恨独留三矢畀。
远大儿成燕鼎移,画日臣来僧宝至。
梁首未函窃帝名,老奴漫洒为唐泪。
百战多年始渡河,自矜十指何容易。
李天下优名可为,敬新磨批颊谁忌。
发陵无罪有伶官,平蜀遭屠繇阉寺。
石桥悲涕空彷徨,兴教灰肌凭乐器。
河北令公闻难入,同家尚许国无异。
每夕焚香祝圣人,不谓胡入明此意。
可怜鹰视复称兵,遂使螟蛉终覆嗣。
民间徒敛背胸财,卿辈勿言心胆坠。
玄武楼中避石郎,山前山后归夷地。
附吴四主(杨行密以唐僖宗光启三年丁未入广陵,称淮南留后,壬子诏为节度使,壬戌封吴王,在位四年,谥武忠,追尊武皇帝。子渥嗣,三年,被弑,追尊景皇帝。弟隆演立,十二年,追尊宣皇帝。弟溥立,丁亥称帝,丁酉禅于徐知诰,尊为让皇,后晋天福二年也,在位共十七年,称帝十一年。合四主,自丁未入杨,五十一年。自壬戌封王,实三十六年) 明末清初 · 郭之奇
押词韵第一部
唐之末叶,真盗区矣。得国以礼,事君以忠。杨氏之子,其庶乎。当高骈之蔽诸邪也,铜匕献而白云高居,巡察置而闾阎重足,莫邪募而宿将寒心。师铎起兵,神剑奋议。舒己之怒,既不能握刀头以事妖物;因民之心,自当呙数贼以谢淮海。何乃延盗众而屠吾民,信妖尼而戕故主,俾宣军掠肆人如豕羊?匡时杀骈,家无少长。毕、秦之逆焰,不更浮于吕、张乎?吕用之、张守一同蛊骈,毕师铎、秦彦同杀骈。善夫!袁袭之说行密曰:“高公昏惑,用之奸邪,师铎悖逆,凶德参会,而求兵于我,此天以淮南授也。”行密本庐州刺史,乃悉发州兵合围广陵,为骈缟素,向城哭临,其义声固足奔走近远矣。既而秦、毕败奔,吕、张次诛,民怨差泄,因选择守令劝课农桑。数年之间,仓库实而陇亩充,视前之扫地千里、积骸满坊者有间矣。是以孙儒十倍之众,擒于晦暝;庞、葛西壁之师,尽于淮水。庞思古、葛从周,俱全忠将。杨常失而终得,寿宿危而复安。亦足以见其宽简得众,知人善任也。迨夫李俨,谕使亲赍御衣都统吴王,专讨朱逆。紫宫悬像,敕院陈书。观其报全忠之言曰:“俟天子还长安,然后罢兵收好。”当天下无王之日,犹能声执大义,动不忘君,可不谓难乎?独惜其报国有心,承家靡继。四九英雄,所存皆外。左右牙将,定策居中。刘威、陶雅之徒,号同起三十六雄。牙将,张灏、徐温也。毬击方酣,兵谏突至。寝室暴终,堂中列刃。隆演既立,逆灏继诛。大事已定,善政方行。不战而冒功臣之赏,同逆而避弑主之名,甚矣!夫温之谲逾马懿,而智过陈常也。至于知训秉政,与王为优,俾作苍鹘。虽国号方新,孰遮总角弊衣之辱?又如知诰平章,丹阳初帝,旋称让皇。虽舆服如故,徒得仙宫羽服之荣。噫嘻!重厚如演,沉潜如溥,岂宣州轻易之比?然吴祚既终,宁关人事?建国虚美,卒与愿违。受禅老臣,犹有拜稽。上号之事,意者得国。以礼事君,以忠尚食,报于此乎?老臣者何?知诰也。知诰者何?李荣之子。行密收养,赐温为子。温阴谋一生,冀有吴者必己胤,假势捷取,反出螟虫。不自笑负蜾之愚,问鼎之拙哉!
函匕惟堪诳瞽聋,握刀谁肯事妖凶。
昏惑高骈应坎瘗,幻邪张吕自亡躬。
虽呙数魔谢淮海,已教锋镝尽疲癃。
沟渎横尸朝岸黑,市坊流血午街红。
庐州刺史杨行密,摧毕驱秦若转蓬。
缟素兴哀师壮直,广陵安坐挫群雄。
孙儒十倍销冥雨,庞葛馀骑化冷风。
珍重御衣劳谕使,独资都统讨全忠。
罢兵必俟长安返,制敕时依紫极同。
国憝未除身乃逝,传家无子恨奚穷。
三十六英能遗几,左右双牙总伏戎。
始闻铁挝称兵谏,卒令毬场坠冶弓。
逆名反令他人受,军府仍归一手中。
可怜执帽烦苍鹘,漫许仙衣入让宫。
称制改元非本意,思玄传位岂繇衷。
毕竟杨花飘李下,空馀义祖属徐翁。
受禅老臣真异质,当年何因养螟虫。
法云寺银杏诗 清 · 厉鹗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樊榭山房集卷第七
寺在扬州市阛閒极卑隘访谢公手植双桧已不存阶前有银杏一本其大蔽牛腹穿裂呀然窥天秃枝攫拿荣悴相半殆唐宋来近千年物也此寺唐末杨行密曾屯兵宋又为吕惠卿宅行密群盗之雄固不足道惠卿以熙宁法祸天下其人不中与谢公为役亦树之辱也
不见龙鳞近佛香,犹存鸭脚覆僧廊。
十围空洞潜魈魅,双干生枯饱雪霜。
影小吴王曾緤马,凉多吉甫定移床。
孤根已是千年后,怊怅无人比召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