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序
咏山涛王戎诗二首 其一 南梁 · 萧统
押寒韵
颜生五君咏不取山涛、王戎。余聊咏之焉。
山公弘识量,早厕竹林欢。
聿来值英主,身游廊庙端。
位隆五教职,才周五品官。
为君翻已易,居臣良不难(○本集二。《诗纪》六十六。)。
先圣庙堂碑 唐 · 田义晊
押齐韵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二十九
大矣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粤若元不代乎苍。故时不阶其用。业方骛乎霸。则政莫繇于理。人之难说也。道之难明也。英华久彫。附枝将坠。会聋而鼓。不陈则行。殷夫子负道遑遑。无所钩用者。曷足病已。夫子孔氏。其先黑帝子。本殷人。迁于鲁。弋尼邱山。取邱讳字焉。以诞弥也。握文履度。连珠含则。衡相月角。河口斗唇。首法紫宫。貌奫黄帝。年十有五而志于学。贫无束脩。谒伯阳。访道德之原。考庙朝之则。金人未毁。览缄口之铭。宥坐斯存。识诲盈之器。易曰。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斯之谓也。三十而立。其道弥尊。盖有不圹山不直地。抠衣而至者。三千馀人矣。求也退而是进。由也兼人而抑。伯鱼问学。喻观苇于污池。端木求知。恐妨生而送死。易曰。君子以教思无穷。斯之谓也。若乃观易两卦。喟然不怡。论诗六章。惕焉知惧。随黄口而罗者。得勉以慎从。亡蓍簪而哭者。哀旌其念旧。欲给则豫。偃也之行得之。独居思仁。绦之行也。由此。易曰。君子以朋友讲习。斯之谓也。四十而不惑。必闻其政。故其参委吏。会计平。掌乘田。牧畜息。中都制法。则诸侯毕师。摄相登庸。则敌国咸惧。七日而诛两观。一言而毁三都。遂返龟阴之田。克殄倡优之乐。易曰。君子以明罚敕法。斯之谓也。若乃麛裘韡带。化未洽而谤流。章甫衮衣。政既行而颂作。弱陪臣而强公室。登泰山而小天下。虽复齐人来遗。仍察政以少留。及夫鲁不致膰。遂拂衣而高逝。易曰。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斯之谓也。五十而知天命。遂能原物之情。呜呼。道之得行也命也。曷吾道之不行。道之将废也命也。固斯文之未丧。乃自卫返鲁。删诗定书。制礼作乐。述易修史。故其温柔敦厚。以极操指之情也。疏通知远。以(阙一字)驰骤之迹也。恭俭庄敬。备周旋揖让之容也。广博易良。明缀兆疾舒之节也。属辞比事。褒贬天人之功也。洁静精微。范围乾坤之化也。用能极乎天而蟠乎地。穷乎性命而通乎鬼神。易曰。君子以反身修德。斯之谓也。六十而耳顺。遂知来物。详夫天殃所及。先陈鲁庙之灾。土怪攸兴。宜识季卿之问。辩防风之巨节。吴使嗟称。稽肃慎之遗砮。陈人悦服。颜回不贰。吾亦食而无疑。商瞿必昌。尔讵劳乎更娶。齐禽大舞。闻备水之谣。赵犊其诛。起回舆之操。月离于毕。既应之犹响。萍触于舟。其食之如蜜。石函金简。岂谓赤雀之符。缥笔单衣。方陈紫麟之典。易曰。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斯之谓也。至于怀胥附之友。感萎兰以滂沲。□禦侮之交。闻震雷而恻怛。重五教而垂范。含万物而化光。人到于今。训其成式。故能酌焉而不竭。注焉而不满。苟非聪明睿哲达天德者。其孰能与于此。易曰。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斯之谓也。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故虚以受物。贵而下人。惜其腐馀。享以仁人之馈。嘉其美味。喜当甂中之食。请长生之诀。引咎于□童。闻官志之名。访学于郯子。易曰。君子以虚受人。斯之谓也。若乃言而不用。莫顾廪邱之封。命则未通。讵免匡人之厄。讳穷久矣。而不免者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者时也。易曰。君子以理历明时。又曰。不可荣以禄。斯之谓也。虽复春居笼兮夏居密。秋不风兮冬不炀。阅逝川兮若斯。歌颓山兮何及。越哀公六年夏四月己丑。尼父卒。凡享年七十有三。呜呼哀哉。门人追在三之义。尽丧之礼。封为马鬣。葬于泗滨。公西掌其凶事。子贡庐于墓侧。若乃平乡圣迹。金石乃闻。北里神茔。草莱自辟。噫。夫夫子殁而微言绝。七十子终而大义乖。周日陵迟。汉未暇给。是使笾豆簠簋。将涸源而不流。玉戚朱干。若颠木之微蘖。迨乎恭王坏宅。得其藏书。于是乎夫子之道粲然。永锡罔坠者矣。于戏。棐迪有位。示人昭范。典坟之迹。厥济生人。由后之君子。或配其宗名。或崇以宠秩。故孟坚颂汉。述孔相之休。邱明志鲁。传素王之业。又孰知夫是非哉。刘氏以哀成恤允。曹王以宗圣开家。自时厥后。享祀罔绝。陕州孔子庙堂者。后魏恒农太守刘斌之所建也。刘君在郡有政理。故其柏树数株。尚青青焉。我皇唐御历。一百馀年。神武开元。兹惟四载。创则而聿修王度。厉精而恢复帝业。修文阙职。咸秩废典。敷德以柔远。宣慈以和亲。故其神功滂洋。蒙茸陆梁鱼颉而鸟䲳。灵化翕赩。旁魄四塞。刑清而讼息矣。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陕州诸军陕州刺史上柱国金城郡开国公姜师度。惟兑之精。乃台之耀。门传义窟。家有孝声。文章包六气之和。仁言总五行之秀。才优武库。当朝服元凯之名。时号智囊。百代识文强之价。一台归妙。始含香而握兰。独坐生风。更避车而住楫。法河历拜。充牣国泉。咨岳累迁。满羸人望。由左绵而转扇。惑蜀吏之追攀。指分陕以褰帷。见虞童之迎拜。昔河内取给。司徒受委于东京。关中是资。相国转馈于西汉。非夫寄深邦本。功济人天。畴能比庸。允光佥属。且夫陕者阴晋之鄙。宁秦之郊。泛舟而来。控引淮海。漕粟攸务。糇粮军国。又闻□者近盐之邑。鹾人废常。宾祭之用。仍岁靡给。自公戾止。允庶务。用能美利纷积。偫纲备举。上资京师。旁达邻国。矧封略之内。而有不富教者乎。爰初下车。顾谓儒林郎守博士宁修本曰。夫化人成俗者。其必由学乎。若函丈之义不崇。则子衿之咏攸作。彼楹宇之彫毁。当修葺之。修本乃询事考言。庀徒涓日。而梅梁初搆。丹雘塈茨。藻贲坛亭。周列槐杏。双童夹侍。宛然叔仲之容。十哲旁罗。莞尔言游之对。中散大夫守司马黄履顺。通议大夫行长史卢季珣。□大夫行司马赵庆逸。并鸾鹤羽仪。圭璧符彩。比影迭耀。□□别乘。朝议郎行录事参军李瑱司功参军杨淑司仓参军杨宁司兵参军李和仲司□参军扈德思司士参军甄茂成参军事李直萧谊杨绛崔某等。并因陪祭上丁。肃稽洪烈。乃飏言曰。周则甘棠蔽芾。召伯之所存也。魏则茂柏森沈。刘君之所艺也。今则崇庙设象。姜公之所训也。而三贤异日。万古同风。使躅空存。芳名永缺。式瞻真范。猥及庸愚。游夏难言。惕焉兢惧。徒以服勤训迹。二纪于兹。愿备所闻。敢为颂曰。
昔在黑帝。感摇光兮。白蜺贯月。诞幽房兮。惟我皇祖。元禽翔兮。授命天人。降生商兮。猗欤父嘉。五族昌兮。君子万年。必有光兮。固天将圣。不代彰兮。为汉制法。阐文章兮。帝道丧矣。霸道项强兮。乾坤不交。小人长兮。其谁宗予。遂遑遑兮。凤鸟不至。麟亦伤兮。述明六艺。为纪纲兮。身殁道存。名益亨彰兮。永垂代式。谓素王兮。泗滨既葬。水泱泱兮。何壹男子。上吾床兮。我壁有七。张伯藏兮。万代礼乐。惟荐香兮。昔邵分陕。坐甘棠兮。惟刘典郡。建庙堂兮。岁不我与。日毁荒兮。载修载葺。我公姜兮。威仪象设。则平乡兮。髹彤藻绘。既炜煌兮。乃刊贞石。颂芬芳兮。今来古往。永无疆兮。
唐故章敬寺百岩大师碑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一
禅宗长老百岩大师之师。曰大寂禅师。传佛语心法。始自达摩。至于惠能之化。行于南服。流于天下。大抵以五蕴九识十八界皆空。犹镜之明也。虽万象毕呈。而光性无累。心之虚也。虽三际不住。而觉观湛然。得于此者。即凡成圣。不然。一尘瞥起。六入胶固。循环回复于生死之中。风涛火轮。迷忘不息。授受吻合。大师得之。一言宗通。深入无碍。师讳怀晖。姓谢氏。东晋流寓。今为泉州人。孩提秀发。博究书术。一旦慨然曰。我之祖先。今安在耶。四肢百体。视听动用。孰使之然耶。漼然雨泣。改服缁褐。志在楞伽。行在曹溪。得圆明清净之本。去妄想因缘之习。百八句义。照其身心。心离文字。化无方所。于是抵清凉。下幽都。登徂徕。入太行。所至之邦。蒙被法味。止于太行百岩寺。门人因以百岩号焉。元和三年。有诏徵至京师。宴坐于章敬寺。每岁召入麟德殿讲论。后以疾固辞。十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恬然示灭。其年六十。其夏三十五。弟子智朗志操等。以明年正月。起塔于灞陵原。凡一镫所传。一雨所润。入法界者。不可胜书。著法师资传一编。自鸡足山大伽叶而下。至六祖能秀。论次详实。或问心要者。荅曰。心本清净而无境者也。非遗境以会心。非去垢以取净。神妙独立。不与物俱。能悟斯者。不为习气生死幻蕴之所累也。故荐绅先生知道入理者多游焉。尝试言之。以中庸之自诚而明。以尽万物之性。以大易之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则方袍褒衣。其极致一也。向使师与孔圣同时。其颜生闵损之列欤。释尊在代。其大慧纲明之伦欤。至若从师受具之次第。宰臣大官之尊信。诞生入灭之感异。今皆不书。德舆三十年前。尝闻道于大寂。聿来京下。时款师言。顷因哀伤。似获悟入。则知烦恼。不远菩提。虽聚散于此生。期会归于彼岸。铭曰。
西方之教,南宗之妙。
与日并照,百岩得之。
为代导师,颎若琉璃。
结火燔性,爱流溺正。
痴冥奔命,即心是佛。
即色是空,师之通兮。
无来无去,无缚无解。
师之化兮,楬兹灵塔。
丹素周匝,示尘劫兮。
大唐故过少府墓志铭 唐 · 杜去疾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二
公讳讷。字含章。泽州高平人也。曾祖讳庭。大父讳迁。先考讳冥。公志坚松竹。气禀山河。践□□□踪差颜闵之行。十年闭户。命果从人。以大中十二年明经擢第。当守选时。潜修拔萃。虚窗弄笔。研几自愧于雕虫。予夺在心。可否讵由乎甲乙。于咸通四年授棣州蒲台县尉。以博厚御物。清白奉公。执友同寮。罔不仰止。仕优则学。前恳尚坚。秩满辞亲。方希再捷。岂期神理何负。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命。以咸通六年夏四月廿六日。寝疾终于蒲台县之官舍□子春秋卅有九。夫人清河张氏。恨无男嗣。幼女三人。苫庐不施。苴杖序位。噫。蓼莪永诀。俱切痛天。风悲繐帷。月照空室。煢煢在疚。仰诉元穹。声聚秋云。泪滴成血。乃议远日。龟以告从。即以其年冬十一月八日。奉其裳帷归窆于青州永固原就先茔。礼也。铭曰。
惜乎勤勤兮罔不精研。名宦俱就兮寿胡不延。风悲云叆兮星霣游川。孀妻幼女兮号诉穹天。遗命薄葬兮窆节从古。勒石徵志兮依土封埏。永愿明虚兮保宁幽宅。不遐有害兮于万斯年。
四箴 其一 视箴 北宋 · 程颐
四言诗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五七
颜渊问克己复礼之目,夫子曰:“颜渊问克己复礼之目,夫子曰:四者身之用也”四者身之用也,由乎中而应乎外,制于外所以养其中也。颜渊事斯语,所以进于圣人。后之学圣人者,宜服膺而勿失也。因箴以自警。
心兮本虚,应物无迹。
操之有要,视为之则。
蔽交于前,其中则迁。
制之于外,以安其内。
克己复礼,久而诚矣。
先圣先师像赞 其一 先圣 金 · 李奎报
出处: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十九
司直咸君子真。募工画仲尼,颜回像。请予为赞云。
万世之师,德不可名。
如日月之光,更可誉其明。
但默观其像,髣髴乎蒙倛。
有德如天,生不遇时。
噫乎已矣,麟何获兮凤何衰。
瓶有粟 元 · 李孝光
友人张子约名其斋颜乐,余见而讯之,则曰:吾姑以自名,吾乌知所谓颜子渊?彼固不自知而孔子知之。吾又乌知吾之乐?凡吾所为自名,亦以待夫吾知者尔!余于是为之作《瓶有粟》。
瓶有粟兮孰云吾瘦。
居有宫兮孰笑吾(一作余)陋。
御冬有褐兮又乌用夫(一作乎)文绣。
人余哀兮余不(一作莫余)知。
入事父与母兮出从仲尼。
谓蟏蛸兮无罥吾户,吾啸歌兮其下。
沈德潜:“莫道昨非今乃是”,见为儒未必非,为僧未必是也。知其未必是而为之,此何故耶?
瓶有粟 元 · 李孝光
出处:五峰集卷二
友人张子约名其斋曰颜乐予见而讯之则曰吾姑以自名吾乌知所谓颜子渊彼固不自知而孔子知之吾又乌知吾之乐凡吾所自名亦待夫吾知者尔予于是为之作瓶有粟
瓶有粟兮,孰知予瘦。
居有宫兮,孰笑予陋。
御冬有褐兮,又焉用夫文绣。
予哀兮,予不知。
入事父与母兮,出从仲尼。
谓蟏蛸兮,无罥我户。
吾啸歌兮,其下。
咏归操 元末明初 · 陈基
出处:吴都文粹续集卷四十九
吴兴沈仲说筑室吴江之曲养其祖母又凿池构亭室之西偏曰咏归每服田事亲之暇辄挟琴书弦歌其中仲说之言曰昔者孔子感凤鸟之不至慨图书之不出退而修诗书礼乐之教于洙泗间其徒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孟轲氏曰孔子贤于尧舜又曰禹稷颜回同道嗟乎使孔子得圣人之位其徒固有宅百揆如禹播五谷如弃敷教如契为士如咎繇典礼乐如伯夷如夔其所试将不止子冉求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公西赤之为小相而致治之效又不止于仲由之所谓三年有勇者已周末造知德者鲜临河之叹君子盖知道之不行矣于斯时也侍坐之顷乃有如曾点者虽或行有所不掩其所志顾能合于圣人而异于三子者拘拘焉思欲用人之国而其所以浩然与天地上下同流于万物之表者曾不过即其所居之位乐其日用之常而已一时动静雍容见于铿尔舍瑟之际千载而下尚能使人想象兴起宛如衣春服从童冠而风于舞雩之下则夫夫子所以深与之者又讵可以言语形容哉方今圣神御极丕阐人文本诗书而施教原礼乐而敷治必德如颜渊位之辅相勇如季路任之将帅辩如子贡使使诸侯艺如冉有俾居官尹其下亦且为方岳为百执事由是群生异类囿形两间者并沐仁义之泽可谓盛矣故走也藐焉一介栖迟垄亩获于事育之馀自记狂獧之末咏歌孔子于熙洽之世尚志曾点于咏歌之所其得于天者亦厚矣尚何所愿于外乎临安陈基闻其言而韪之乃为咏归操
我朝于田,我暮于室。
曷以自娱,有琴有瑟。
我服惟春,我乐惟亲。
我欲浴乎沂濆,匪舟兮孰先我津。
我欲风乎舞雩,匪若人兮孰为我徒。
我葺我庐,我读我书。
我啜有菽,我食有蔬。
我非悦此新构,我咏归兮匪夕伊昼。
我非爱彼流水,我搴衣兮欲沿其沚。
圣如可作兮,我从夫子。
白发 明 · 权五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出处:睡轩集卷之一 关东录
昔昌黎。年四十而发白。李冲。年四十而鬓发斑白。颜回。年二十九而发尽白。范镇。四十日之间。鬓发致白。我年未及数君子。而又无数君子好学之癖。忧时之愤。而发之黑者日益白。无奈离亲去国。长年作客。困穷拂郁。有动于心。催我早白。如古人所谓白发欺人故故生者耶。
白发欺人故故生,千愁万恨若为情。
不堪看镜呵呵笑,一首新诗写不平。
题斜川庄帖 明 · 柳根
押尤韵 出处:西坰诗集卷之一
昔司马长卿慕蔺相如。名相如。顾元叹慕蔡邕。名雍。后汉有朱张者字孙卿。许暹字颜回。夫以前人名若字为己名字。斯岂非见慕之深而然耶。晋之谢太傅。字曰安石。宋之王荆公。名即安石。谢傅于金陵有墩。曰谢公墩。荆公尝有诗曰。公去我来墩属我。不应墩姓尚随公。议者遂以争墩病荆公。无乃过乎。荆公生虽晚。自处甚高。初未必心慕谢傅。而以其字自为名也。其曰我名公字偶相同则可见矣。以今观之。身老还乡。闲中有诗。殆出于漫兴。未知果与谢公争名于数百载之上乎。徒以荆公执偏见。乃与元祐诸贤争新法。世以公为喜争。读其诗者曰。君子无所争。今曰墩属我。非争也欤。其亦自取之也耶。噫。古人尚有以他人名字为己名字者。况吾所居之地。适与昔贤所游之地同其名。而地之相去。不啻万里。人之相望。又过千载。则慕古人而不可见。和古人卷中之诗以寓遐想。诚有不能已。又何以半山争墩之故。而遂辍我平生景仰之心哉。李君景严字子陵。是固慕古人之为者也。今有斜川庄八景图。录陶靖节集中游斜川序若诗。白其大人五峰公和其诗。并为序识其实。李君持是帖要余续貂。余老矣。诚未能出一言以塞盛意。第念余于湖西有一丘。曰孤山。诏使兰嵎朱公南海粱公暨极峰熊公。为余皆有诗有记。至比西湖之孤山。余固有愧于林和靖多矣。今寓目斯图。不得不兴怀。遂略书所感者而和其诗。诗曰。
劳生为物役,抵死无时休。
名山谁图画,雅意在卧游。
君居龙门洞,俯瞰斜川流。
寻壑伴青松,沿江随白鸥。
四时饶佳兴,万象来林丘。
选胜虽止八,何物非吾俦。
鱼乐真相忘,鸟鸣若交酬。
昔贤游赏地,风烟似此不。
三径聊自适,一瓢宁足忧。
惟当乐天命,此外宜无求。
病榻自宽吟十四首 其一 郑圃居(列子禦寇好游,壶丘子林谓之曰:「子务外游,不知务内观。外游者求备于物,内观者取足于身。取足于身,游之主也。未备于物,游之不至也。」于是列子不出,居郑圃者四十年。) 现当代 · 邵祖平
出处:培风楼诗卷之七
予二十年来,素无疴痒,去夏始患足痹症,冬腊又增脊痛之疾。病榻高卧,百事俱废,自惟未尝断酒,不能避色,既好远游,复思乡里。心若夷齐,迹迩市井,乐知孔颜,学乃为人。丛诸舛谬,辄生纷扰,忧患之馀,能无病乎?昔年治诗,深知诗教功用之大,可忘富贵,可安贫贱,可游身虚无,可狎荡万有,君子自得而无闷者,殆指真能事诗者言。病馀自宽,因刺取旧籍说部故事,播之新篇,凡十四首。一曰郑圃居,务内观也。二曰中国饶土,止乡思也。三曰新丰市,富有所苦也。四曰射鸟儿,贵者有受辱也。五曰思香媚寝,戒殉色也。六曰倒龙佩,侈靡足杀身也。七曰夺牛翁,逃名宜急也。八曰鸡肋人,窒忿怒也。九曰苕华吟,慕道不慕俗也。十曰怀砖民,世途多险诈也。十一曰胡人头,求年必变形也。十二曰唐鼠叹,贪污不得为人物也。十三曰千日醉,可忘斯世也。十四曰烂柯山,可忘亲属也。凡此十四篇,讽多于劝,盖丽则之用心,罕譬而喻。在安诗之博依,读之者岂不胜于《汉书》下酒、《左》癖胜钱矣乎?嗟乎,老氏有言,常有欲以观其徼,常无欲以观其妙,故自患有身,而复乐于小国寡民。庄生有喻,樗以臃肿,不蒙匠石之顾,雁以能鸣,获逃鼎俎之烹,故将处于才与不才之间。此其微秘,实戚戚于我心焉。又尝览释子书,病从心生,身从业生,业又从心生。则吾人有涯之生,应无尽之业,将如贫汉负重逋,早夜求脱身不得,又安得不速为虚无空心之学乎?昔了元诏东坡云:「一生聪明,要做甚么,刺根钝根,终归一失。」辄又未尝不憬然嗒然,莫知所措。求之二氏乎?返之六经乎?宇宙茫茫,今世无告语之人矣。予之以诗自宽,又岂得已哉?
游有乐,玩无故,山林皋壤欣所遇。
春丛草芳莺乱飞,秋水烟清雁微度。
众人之游观所见,禦寇御风观所变。
桑海陵谷讵有穷,锦绣荒榛递流换。
一朝得闻壶丘言,裹足幽居务内观。
求备于物常不足,取资于身差少欲。
至人无江海而閒,繄我何必逃空谷。
郑圃一居四十年,返照内视神明全。
闭门味道不交世,鹏鴳逍遥各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