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序
齐人颂(《诗纪》云。七略作齐语。) 先秦 · 无名氏
《史记》曰:荀卿。赵人。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驺衍术迂大而闳辩。奭也文具难施。淳于髡久与处。时有得善言。故齐人颂曰:
天口骈。谈天衍。
雕龙奭。炙毂过髡(○《史记》孟荀列传。《诗纪前集》三。又《文选》十六别赋注作谚。引谈天衍一句。)。
佹诗 先秦 · 无名氏
《荀子》曰:天下不治。请陈佹诗云云。与愚亦疑。愿闻反辞。其小歌也云云。
天地易位。四时易乡。
列星陨坠。旦暮晦盲。
幽暗登昭。日月下藏。
公正无私。反见纵横。
志爱公利。重楼疏堂。
无私罪人。憼革二兵。
道德纯备。谗口将将。
仁人绌约。敖暴擅强。
天下幽险。恐失世英。
龟龙为蝘蜓。鸱枭为凤凰。
比干见刳。孔子拘匡。
昭昭乎其知之明也。郁郁乎其遇时之不祥也。
拂乎其欲礼义之大行也。暗乎天下之晦盲也。
皓天不复。忧无疆也。
千秋必反。古之常也。
弟子勉学。天不忘也。
圣人共手。时几将矣。
念彼远方。何其塞矣。
仁人绌约。暴人衍矣。
忠臣危殆。谗人般矣。
璇玉瑶珠。不知佩也。
杂布与锦。不知异也。
闾娵子奢。莫之媒也。
嫫母力父。是之喜也。
以盲为明。以聋为聪。
以危为安。以吉为凶。
呜呼上天。曷维其同(○《荀子》赋篇。《诗纪前集》八。又玉烛宝典十二作《荀子》荆楚歌赋。引憘一韵。《类聚》二十四作荀况赋危诗。引乡、冥、藏、横、堂、将、强、殃、皇、匡、明、祥、行、盲、佩、异、媒、喜、聪、凶、同二十一韵。《文选》四十五杨雄《解嘲》注作荀卿《云赋》。引皇一韵。又五十一王褒四子讲德论注引媒、喜二韵。《楚辞》七谏洪氏补注引佩一韵。)。
祷雨辞 先秦 · 无名氏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一
《荀子》曰:汤旱而祷曰云云。何以不雨至斯极也。
政不节与。使民疾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宫室崇与。妇谒盛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苞苴行与。谗夫兴兴。何以不雨。至斯极也(《诗纪》略去此句。○《荀子》大略篇。《诗纪前集》六。)。
风俗通义佚文卷四:氏姓上 其一 东汉 · 应劭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九
《广韵》十二《齐》引《氏姓篇》,《史记·荀卿传》集解引应劭《氏姓》,《困学纪闻》引宋景文说,云《姓氏篇》。今从群书摘出,以四声编次为二卷。
万类之中,惟人为贵。《春秋左氏传》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公羊》讥卫灭邢,《论语》贬昭公娶于吴,讳同姓也。盖姓有九:或氏于号,或氏于爵,或氏于国,或氏于官,或氏于字,或氏于居,或氏于事,或氏于职。以号,唐、虞、夏、殷也。以谥,戴、武、宣、穆也。以爵,王、公、侯、伯也。以国,齐、鲁、宋、卫也。以官,司马、司徒、司寇、司空、司城也。以字,伯、仲、叔、季也。以居,城、郭、园、池也。以事,巫、卜、陶、匠也。以职,三乌、五鹿、青牛、白马也(《御览》三百六十二,《广韵》引《氏姓篇序》云:「凡氏之兴九事:一氏于号,唐、虞、夏、殷是也。四氏于国,齐、鲁、宋、卫是也。」又云:「凡氏于谥,戴、武、宣、穆、是也。凡氏于字,伯、仲、叔、季是也。又云氏于事,巫、卜、陶、匠是也。氏于居者,城、郭、园、池是也。氏于职焉,三乌、五鹿是也。」《北史·高构传》引《风俗通》「性有九种,或氏于爵,或氏所居」。)。
乾元殿颂 初唐 · 王勃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八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臣闻鹏霄上廓。琼都开紫帝之庭。鳌纪下清。珍野辟黄灵之馆。兼山配极。照鸾阙于霞标。荐水涵元。湛骊宫于雾壑。斯则神徵语怪。功潜鸟迹之初。理涉非经。道昧鹑居之始。授凤书而稽碧落。仙构罕存。按龟箓而质黄图。金模间起。粤若风移处闇。层巢恢火运之机。业洎向明。上栋括河图之奥。三阶布政。咏匪日于灵台。百堵陈诗。颂斯干于考室。亦有黄轩瞰月。谯门颓九洛之功。璿闼排烟。牧野构三河之酷。御燕台而临北极。缺王度于祈招。列云阁而拒南山。陨皇谟于轵道。然则卑宫丧礼。采椽轻四海之尊。丰屋延灾。柏梁非万乘之有。虽因时立事。奢俭殊流。而宏道在人。兴亡迭运。灵光末造。不窥九室之荣。景福宏规。犹拥三方之衅。瞻风旧史。逮曹马而无讥。观迹故墟。历周隋而未得。自我唐太陵迁构。均五方于鹤几之前。中野凝图。调六气于虬床之下。坐圭台而清俯仰。晷纬齐明。临鼎邑而重威灵。风雷合响。得元功于大壮。其在兹乎。我大唐鸡浑指极。/树神宰而制山河。鹤谶裁仪。辟太虚而有天地。黄精吐瑞。潜龙苞象帝之基。紫气徵祥。鸣凤呈真王之表。高祖太武皇帝虹星湛色。开宝冑于金壶。蛟电凝阴。发皇明于石纽。白蛇宵断。行移海岳之符。苍兕晨驱。坐遘云雷之业。属东邻委驭。扇虐政于丛祠。北拱隳尊。紊皇图于宝极。蜚鸿集野。瞻乌鲜投足之因。青犊啸风。偫鹿无择音之所。天街五裂。截鲸浦而飞芒。地纽三分。触鳌山而按节。元虬在御。扫圻甸而廓星都。黄鸟分麾。动扶摇而骇云阵。镳宫仗龯。跨高陌而登元。辔野韬戈。陟圯坛而拥号。皇图不恃。圣人追卷领之风。神器无私。才子奉褰裳之运。太宗皇帝云房揖契。压麟玺于庭轩。雷渚翔英。扰龙钤于周镐。八能亨运。抗鹓邸而仗朱髦。十乱恢基。临鹤州而拥黄龯。唐云秘族。潜开白水之徵。代景回轮。光践丹邱之运。权舆象纬。削茅社而建琼祧。草昧风云。席萝图而创璿历。紫庭合粹。括宇宙于宸襟。丹扆凝尊。运陶钧于宝思。摛碧霄而鍊石。上清耀魄之宫。诏寰海而捐珠。俯睇阳侯之室。功驱偃伯。顿鹗视于华封。道被来王。静龙吟于武库。元枢上运。卜年开累圣之符。丹灶升遐。遗范敞谋孙之画。皇帝陛下椒庭袭庆。曜璿萼于霞庄。兰殿分休。湛珠衡于月馆。道凝琼镇。下苍掖而照重熙。业峻铜楼。凭紫轩而揖偫后。环四瀛于舜抱。漏蚁覃津。栖十景于尧衿。巢螟荷照。上元开箓。宝龟定皇邑之模。下武崇基。飞龙锡帝台之构。贞明启运。齐玉镜于鸾门。易简成功。偃铜符于鹤仗。怀降尊于襄野。太阶忘七起之劳。念负重于焦原。中席托三危之险。临翠妫而则道。天孕时成。坐元扈而被图。神超物妙。皇后星浔纵淑。曳珠绂于铜皋。云野疏祥。抗琼枝于桂浦。素蟾登庆。六虚充牝马之贞。丹雀衔休。三雅合关雎之好。璿宫夜静。居龙幰而调元。金屋晨开。御鸳阶而缉化。芝庭揖训。远清和凤之仪。兰佩承风。竞峻当熊之节。皇太子承云紫座。翊八柱于乾维。湛粹青衢。揖三枢于地户。黄离踵曜。太阳分铣树之辉。苍震荐音。少海控银河之色。鹤筌飞奏。想丹驾于琼山。鲍俎捐芳。齿元冠于宝序。彤闱问竖。礼崇监抚之威。黼席兴贤。义极君亲之爱。若乃东门恤允。謺仙构于熊山。西苑承家。导灵波于雁沼。桐圭作瑞。凤毛曜丹穴之英。茅壤分维。麟距冠元邱之俊。巽宫延粹。辟朱柱于娥台。兑野流芬。疏紫兰于别馆。频隈毓范。云扃分戚里之驩。覃屿凝规。星阁绝郎官之请。雕龙命职。纵跳泽而骧鳞。翠鴳调司。顺义飙而抚翼。月轩宵伫。虞溪降璿纬之精。震帐晨披。姜水洞金韬之赜。飞鹤书而抽海状。桂壑于是投纶。转麟旆而揖山容。松涧由其削衽。轩图瑞矞。泛花绶于鸡林。农纪祥炎。濯兰缨于凤水。仙台俶务。三圭铨棘序之风。天秩调邦。六府燮槐衢之典。金门献纳。纵麟笔于苔笺。石馆论思。覈龟章于竹椠。淹中访礼。蹲龙摇璧水之波。稷下谈经。飞兔跃环林之秀。词庭吐凤。玩鸟迹于春黉。书帐翻萤。阅虫文于夏阁。杏花千亩。绀辕照磨蜃之功。桑柘三宫。元绂降亲蚕之礼。圆邱上辟。奉苍璧于灵坛。方泽下凝。列黄琮于宝墠。朱弦翠瓒。履霜怀四飨之尊。复霤重檐。涓日正三纲之首。五灵奔庆。冠蛇泽于黄枢。六祀衔欣。飏麟烟于绀席。遗弓积慕。虔深太庙之仪。执豆推恩。道振明堂之礼。瑶山广乐。备逸调于宫悬。洞庭仙奏。纳遗歌于帝府。九韶分唱。后夔清桂序之音。六变同和。飞凤掌梧轩之律。樽俎折旋之数。苞举阴阳。堂庭节奏之规。弥纶宇宙。灵襟索隐。控风伯于词林。睿想钩深。诏天吴于笔海。神穷独照。傍探赤水之珍。思洽几深。回写丹溪之韵。金坛紫露。映银籀而翻华。瑶林白雪。/藻琼章而吐绚。蝉机撮化。铜浑将九圣齐悬。虬箭司更。银漏与三辰合运。爽鸠分职。素云颓马喙之祥。神獬关司。元水照龙颜之则。黄沙鞠草。刬丛棘而迁讹。丹石滋苔。仰甘棠而息讼。融皋再稔。方闻外户之谣。昧谷千箱。坐溢康衢之奏。百城烟峙。望秋露而乘风。千室云开。合宵霆而组化。彤帏独选。熊轓下芦雁之祥。墨绶分贤。犀检降槐鸾之祉。筠骖伫信。髦士剖竹而相寻。苇杖沾仁。鲐叟攀轮而不暇。龙蛇可践。野人丰荷杖之驩。鸡犬相闻。城尉辍鸣桴之响。五云抽润。湛芳气于璿台。六府咸殷。唱丰歌于铜阙。不戒而东户。恩周动植之津。博施而举南风。化偃胎萌之寓。神谋备预。严七萃于丹枢。邃略防微。肃千庐于紫卫。元戎握节。黄公授犀阙之图。帝座闻鼙。元女荐龙庭之策。赪柯捭刃。中权决胜于两阶。白羽俄麾。善阵推亡于四表。朱匡反景之域。削蛇弭于文㮰。黑山明月之乡。委龙琛于武帐。锦轩星骛。控乾络而观风。绣服霞惊。浃坤纮而问俗。川浮没羽。鲸溪静丹浦之虞。陆荐飞毛。熊巘动青云之侦。银关骤雨。望紫陌而趋恩。铁幌驰风。计彤闱而沥思。赤马文猿之宝。丛积乎郊虞。纨牛露犬之贡。满盈乎储邸。青邱画野。/不踰征赋之乡。苍水奉图。未尽堤封之贯。且夫纬武经文。宏业也。含幽育明。至诚也。混齐六合。大功也。规模百代。昌数也。故能袭九空而宁庶物。划千里而统诸侯。休徵象德而动。嘉符触类而至。风扬晷洽。藻乾庆于芳年。司节河清。蔼坤祯于明渚。瑶枝结庆。泉埃荡玉盖之文。琼液浮甘。天酒缀金茎之色。黄麰紫脱。凑仙颖于中畿。翠箑丹蓂。謺灵株于上序。骈眸候日。漾影蒙池。比翰翻风。栖光理木。祥飞井络。震鳞题瑞朔之元。祉绚新郊。枵兽纪和年之序。具灵篇之绝贶。究仙牒之殊休。天人之际交矣。皇帝之道备矣。由是三灵物睹。扣兰禁而栖诚。九服子来。咏蒿宫而骋力。去奢去甚。不矜黄屋之隆。匪朴匪雕。方顺丹墀之请。宸规相宅。考周旧于灵都。睿览思和。获秦馀于正殿。偫臣列陛。奏萧相之遗模。天子临轩。采荀卿之故事。炎洲八桂。簉仙栱于林衡。岱畎五松。委灵材于梓匠。衢宫记范。万机抗九户之尊。海孽移琛。千栾省十家之费。飞廉卷霭。彻烟极而浮薨。屏翳收津。划星墟而置椠。瑶阶百雉。光悬宝露之坛。琼璧万寻。影綷崇霞之阁。拖虹梁而四注。星汉亏于上荣。謺云栋而三休。寒暑隔于中霤。雕楣鹤企。沓势分规。绣桷虬奔。殊形别起。图珰布藻。罄羽璧于狼泉。方镜披莲。孕花机于蜃浦。芝楼对幄。薰传五日之风。芸阁列钱。彩锻三旬之雾。文疏罩迥。阴兔息肩于绮寮。翠幌笼霄。阳乌铩翼于珠网。丰隆按节。下复橑而司阶。列缺施鞭。低丛楹而假道。温房伫幸。煦芳景于佳辰。凉室乘閒。凛徂飙于火序。金铺夕照。若帝圃之耀琼英。宝缀晨悬。类阿房之聚银烛。烟邱碧桂。翊珉陛而披香。雨岫赪筠。夹璿流而飏影。九衢翻翠。杂仙卉于中逵。四照霏红。间灵葩于右墄。神禽率舞。光浮肆夏之轩。瑞鸟相鸣。响叶钧天之乐。钩陈宿列。俨双碣于丹霄。绮徼霞周。辟千门于紫露。尔其左扃嵩镇。申侯降太室之祯。前枕莘郊。伊尹发空桑之秀。揭熊山而北眺。贝阙犹存。睹龟溜而西分。琼台易接。总交中宇。廓川陆而疏畿。竟想善邻。揆风霜而建野。然则因秦构极。祖宗耀金策之符。作洛恢基。我后创璿居之始。援天引圣。隔代重晖。横紫都而可袭。配元宫而非远。故能使神光夜烛。镜麟趾于文除。仙渰晨华。委鸾章于绣础。灵爻密发。八方昭大有之和。宝篆潜开。六合启同人之会。两仪交庆。虚碧墠而翘旌。万宇披欢。指苍车而候跸。虽青蒲颂德。东朝献龙凤之图。而丹极鸣谦。南面动貂羊之诏。百神推策。望璆径而虔诚。三让奉符。顾瑶坛而肃事。龟书吐瑞。按五校而分营。凤策扬辉。翔八鸾而节步。帷宫雾转。列芝盖于中天。帐殿星离。轫蒲轮于大野。紫鳞充馈。若大帝之共临。素鹤翔华。类偫仙之广宴。花开瑞雪。委琼馔而调芳。䌽绚祥云。夹珠旗而曳影。功推三祖。银绳勒东岱之威。业峻一人。金筴奉南山之寿。道既成矣。元符集矣。代既贞矣。元勋缉矣。运三辰而虚玉柄。风兑涣其中孚。悬五礼而偃金科。雷坎光其作解。奔烽举爵。溢仙酒于中衢。謺鼓分肴。浃宸辉于下里。吞九皇而上运。控八圣而遐征。翔赤骥而睇风区。吟翠虬而掩霄甸。隐隐轰轰。雷动天惊。回舆斜盼。而降乎乾元之殿。司宫庀职。肃坁堮而神行。掌舍巡方。焕岩廊而洞启。赫若朱螭。负汉而辉横海之鳞。默若苍鹏。架壑而振垂天之翮。千官晓次。傃银榜而端簪。万户宵披。候琼膏而肃带。灵戈列陛。天官具三揖之仪。云辂充庭。宗伯演九宾之礼。瑶鲸戒响。悬猛𥵂于端闱。铜狄分形。肃严扃于左序。排紫微而立极。宸仪冠明后之三。俯黄道而披轩。仙历用乾元之九。荡荡乎何圣人之无外。巍巍乎而神功之不穷也。臣勃席芳十步。企景三冬。虽承宣室之谈。犹窘灵台之影。仙坛远秘。已多谢于祥鹣。大厦初成。复攀荣于贺雀。慨深梁甫。终乖捧日之欢。恩极甘泉。未动凌云之价。神图不测。固流绚于丹縢。微志可存。庶镌芳于翠琬。敢献颂曰。
紫扃垂耀,黄枢镇野。
银树霜披,珠台月写。
向明立极,横神廓社。
大壮摛爻,斯干韵雅(其一)。(一章)
鹑居化没,狙讹道长。
琼构霞明,璜轩露厂。
弃人崇欲,违天蠹象。
南巢不救,东邻长往(其二)。(二章)
瑶缄考懿,金板藏功。
道凝茅屋,业盛蒿宫。
龙阶察祲,鹓阁调风。
推访华礼,酌俭思冲(其三)。(三章)
悬漦结衅,傅翼生灾。
千薨岭接,万栱星开。
争图绚侈,福极凶来。
风寒碣馆,露惨苏台(其四)。(四章)
十馆营秦,金房砥室。
千间架汉,韬云閟日。
济恶承危,同亡异术。
倾辀未远,遗墟继出(其五)。(五章)
龙川结祸,鹤塞称符。
尘惊八际,雾惨三都。
穹庐宝极,罽幕璿枢。
司宫坠典,掌舍沦图(其六)。(六章)
苍衢毓祉,丹邱表圣。
凤矫仙枢,龙回宝命。
道凝金册,功驰玉镜。
紫气抽华,黄辉謺映(其七)。(七章)
神稽鹤谶,迹播鸡浑。
重光累极,翼子谋孙。
经天纬象,就日提元。
鸾轩湛粹,凤几裁尊(其八)。(八章)
祥抽紫历,业昭彤管。
珍雀朝翻,仙蟾夜满。
丹墟献迹,青台坠卵。
椒阃仪风,芝闺奉款(其九)。(九章)
登三建绪,明两开仪。
龙谯雾郁,鹓禁霞披。
波分璿渚,景峻瑶枝。
黄扉晓列,丹毂宵移(其十)。(十章)
龟文猎彦,麟旌收逸。
桂客攀荣,松宾改律。
紫鹓开纪,丹虬耸秩。
纵壑抟飙,登山捧日(其十一)。(十一章)
功融棘序,道备槐庭。
不仁者远,惟道斯行。
烟摇墨绶,电转朱軿。
境怀春翟,野散秋螟(其十二)。(十二章)
郑竹分科,燕棠辍讽。
铜机化极,珠囊业洞。
礼贵丹虬,乐调朱凤。
珠坰献宝,绵乡委贡(其十三)。(十三章)
龙阙静拆,鹤塞投弦。
歌呈豹尾,舞进鸢肩。
铜铙月斥,铁辋星悬。
绳幽架险,驿雾驰烟(其十四)。(十四章)
雾坛凝紫,河宫湛碧。
翠箑翻飙,丹蓂候魄。
霜均雹散,连珠契璧。
蘤盖笼霏,花衢坠液(其十五)。(十五章)
年和政美,化极风调。
灵台轸咏,考室兴谣。
循图访典,去泰捐雕。
道存南面,让屈东朝(其十六)。(十六章)
望云裁构,笼霄建宇。
方镜星离,图珰月聚。
梓匠倾思,林衡授矩。
画栱栖烟,文轩架雨(其十七)。(十七章)
芝房謺翠,桂庑流丹。
霞张万户,雾葺千栾。
重扃驻燠,洞牖栖寒。
神加有叙,贶入无端(其十八)。(十八章)
帝图临御,皇僚萃止。
电戟挥霜,云旌拒晷。
紫宫可逼,黄街易履。
凤础腾文,麟庭抗礼(其十九)。(十九章)
珠泥畅绩,银绳郁契。
鹤岭云明,龙坛景惠。
道超中古,功推下济。
惟帝惟天,惟天惟帝(其二十)。(二十章)
蚕赋 唐 · 陆龟蒙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荀卿子有蚕赋。杨泉亦为之。皆言蚕有功于世。不斥其祸于民也。余激而赋之。极言其不可。能无意乎。诗人硕鼠之剌。于是乎在。
古民之衣。或羽或皮。无得无丧。其游熙熙。艺麻缉纑。官初喜窥。十夺四五。民心乃离。逮蚕之生。茧厚丝美。机杼经纬。龙鸾葩卉。官涎益馋。尽取后已。呜呼。既豢而烹。蚕实病此。伐桑灭蚕。民不冻死。
广废庄论 晚唐 · 李溪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三
王坦之作废庄论一篇。非庄周之书欲废之。其旨意固佳矣。而文理未甚工也。且秖言其坏名教。颓风俗。而未能屈其辞。折其辨。是直诟之而已。庄周复生。肯伏之乎。其终篇又同其均彼我之说。斯鲁卫也。然则庄生之书。古今皆知其说诡于圣人。而未有能破之者。何哉。则圣人果非。而庄周果是矣。既庄生云非。圣人云是。是何为不能胜非哉。余甚憎之。或有曲为之说。使两合于六经者。或有称名实学与元奥不同。欲两存者。皆妄也。故荀卿曰。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则异术必宜废矣。余既悟荀卿言。嘉王生之用心。而怜其未尽。故为广之云。
世多以庄子为元奥。吾独以为粗见理而未尽耳。汪洋七万馀言。然撮其大旨。举类而證。其得失可见矣。且观其体虚无。而不知虚无之妙也。研几于天命。而未及天命之源也。乐言因任。而未知因任之本也。穷极性情。而未尽性情之变也。何以知之。夫虚无用之心也。必凭于有者也。有之得行也。必存于虚也。是以有无相资。而后功立。独贵无贱有。固已疏矣。且所谓无者。特未明也。惠子以其言之无用。而应之曰。知无用。始可与言用矣。今夫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侧足而垫之至黄泉。人尚有用乎。此言假四旁之无用也。以自喻其虚。辞则敏矣。然无用之说有三。不可混而同一。有虚无之无用者。有有馀之无用者。有不可用之无用者。虚无之无用者。则老子埏埴凿户之说。其用在所无也。有馀之无用者。则侧足之喻。其用必假于馀也。不可用之无用者。苗之莠粟之秕也。今庄之坏法乱伦。是秕莠之无用矣。而自同于有馀之无用。不亦谬乎。此所谓体虚无而未知虚无之妙也。称屠牛而善刀。牧羊而鞭其后。指穷于为薪。皆在生得纳养之和寿矣。故讥灭裂卤莽者。责衽席之上。设食之间。而不知灭者。然而卫灵公石椁之铭。修短必有天数矣。岂在鞭与不鞭。养与不养哉。其理自乖舛。此所谓研几于天命乃未及天命之源也。夫因任者。因偫才可任而任之耳。而庄生欲天下而不理。曰闻在宥天下。不闻理天下也。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树木固有立矣。禽兽固有偫矣。以为上古至德。同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而人性得矣。自悬仁义礼乐。而人好知。争归于利也。斯甚不然。夫天地日月树木禽兽。不假理者也。人则假理者也。人生必有欲。有欲之心。发于自然。欲不能无求。求不能无争。争不能无乱。故圣人立仁以和之。陈义以禁之。而反以为害之者。则今戎狄之相劫杀。鱼鳖之相啖食。孰行仁义礼乐于戎狄鱼鳖之间哉。含气之类。莫灵于人。物有知也。有欲也。而人反无之。何如。且果无知也。果无欲也。则凡是非好恶。分别贤不肖。宜皆起于人也。而称厉之人夜半生子。遽然取火而视之。汲汲然恐其似已者。言人皆欲好善而恶恶。故可放之而自理也。夫厉之有是心也。岂非圣人之分别驱动使之然乎。安可放之耶。如曰天机非由于圣人。则人固自有知有欲矣。仁义礼乐何罪哉。此所谓乐言因任而未知因任之本也。自生人以来。莫不有争上好胜之心。未为之法。则争归于义。先王知其然也。故高为之法训而峻为之行。而人竞学之。亦是争胜已而争胜之循道也。犹火之燎上也。因为之灶以炀之。水之趋下也。因凿之沟以注之。是亦燎注之得宜也。燎与注者得宜。则无焚溺之忧矣。争与上者循理。则无暴乱之祸矣。由知其本而顺理之也。然则无灶焉。火固自燎矣。无沟焉。水固自流矣。将坏灶以绝燎。毁沟以息注。势必不可也。徒使燎与流者失宜耳。无贤圣焉。人固有所希慕矣。不尚贤。殚圣法。削曾史之行。以绝人之好慕。果不可绝。徒使所慕所好在于非理耳。由不知其本而逆施之。庄生徒知好高慕上之离其本。而不知好慕之心发于天机。欲绝圣贤。使天下各止其知。安其分而无所慕。何异于毁沟坏灶。以止水火者乎。其术一何迂。此所谓穷极性情而未尽性情之变也。用是以观。彼于虚无焉。天命焉。因任焉。性情焉。譊譊然道之。而无一洞明者。不知元奥者固如是乎。故曰粗见理而未尽者也。虽根源老氏。而诡圣败法尤深。王生欲废之宜哉。或曰。庄子皆寄言尔。以名实按之。不亦疏乎。夫寄言者。若大鹏斥鴳肩吾连叔云将鸿濛渔父盗蹠。求其理者不可责以事也。诫惠子以嗜鼠。曹商以舐痔。违其趋者可谓之忿也。如是吾岂不鍊哉。若理之所塞。趋之所壅。则托以寄言而免也。至于称至人得酿气之守。潜行万物而不空。得道者挈天地骑列星。外死生而色若孺子者。公为虚诞。无足诘焉。
沁园春 其二 南宋 · 辛弃疾
押词韵第三部 创作地点:江西省上饶市期思桥
期思旧呼奇狮,或云棋师,皆非也。余考之荀卿书云:孙叔敖,期思之鄙人也。期思属弋阳郡,此地旧属弋阳县。虽古之弋阳、期思,见之图记者不同,然有弋阳则有期思也。桥坏复成,父老请余赋,作沁园春以证之
有美人兮,玉佩琼琚,吾梦见之。
问斜阳犹照,渔樵故里,长桥谁记,今古期思。
物化苍茫,神游彷佛,春与猿吟秋鹤飞。
还惊笑,向晴波忽见,千丈虹霓。
觉来西望崔嵬。
更上有青枫下有溪。
待空山自荐,寒泉秋菊,中流却送,桂棹兰旗。
万事长嗟,百年双鬓,吾非斯人谁与归。
凭阑久,正清愁未了,醉墨休题。
秋宵七恨 其一 风 元末明初 · 李昱
押东韵
荀卿《赋篇》于知、云、箴之辞,始隐而终露,又叠以应之,予尝爱其异。偶值秋宵,不堪旅次,韵成七恨,以为一代之新体云。
青蘋叶底声蓬蓬,当年曾号襄王雄。
秋高八月势转急,忽来吹我茅屋东。
令我夜坐难秉烛,使我发白成老翁,吁嗟恨尔之秋风。
题斜川庄帖 明 · 柳根
押尤韵 出处:西坰诗集卷之一
昔司马长卿慕蔺相如。名相如。顾元叹慕蔡邕。名雍。后汉有朱张者字孙卿。许暹字颜回。夫以前人名若字为己名字。斯岂非见慕之深而然耶。晋之谢太傅。字曰安石。宋之王荆公。名即安石。谢傅于金陵有墩。曰谢公墩。荆公尝有诗曰。公去我来墩属我。不应墩姓尚随公。议者遂以争墩病荆公。无乃过乎。荆公生虽晚。自处甚高。初未必心慕谢傅。而以其字自为名也。其曰我名公字偶相同则可见矣。以今观之。身老还乡。闲中有诗。殆出于漫兴。未知果与谢公争名于数百载之上乎。徒以荆公执偏见。乃与元祐诸贤争新法。世以公为喜争。读其诗者曰。君子无所争。今曰墩属我。非争也欤。其亦自取之也耶。噫。古人尚有以他人名字为己名字者。况吾所居之地。适与昔贤所游之地同其名。而地之相去。不啻万里。人之相望。又过千载。则慕古人而不可见。和古人卷中之诗以寓遐想。诚有不能已。又何以半山争墩之故。而遂辍我平生景仰之心哉。李君景严字子陵。是固慕古人之为者也。今有斜川庄八景图。录陶靖节集中游斜川序若诗。白其大人五峰公和其诗。并为序识其实。李君持是帖要余续貂。余老矣。诚未能出一言以塞盛意。第念余于湖西有一丘。曰孤山。诏使兰嵎朱公南海粱公暨极峰熊公。为余皆有诗有记。至比西湖之孤山。余固有愧于林和靖多矣。今寓目斯图。不得不兴怀。遂略书所感者而和其诗。诗曰。
劳生为物役,抵死无时休。
名山谁图画,雅意在卧游。
君居龙门洞,俯瞰斜川流。
寻壑伴青松,沿江随白鸥。
四时饶佳兴,万象来林丘。
选胜虽止八,何物非吾俦。
鱼乐真相忘,鸟鸣若交酬。
昔贤游赏地,风烟似此不。
三径聊自适,一瓢宁足忧。
惟当乐天命,此外宜无求。
虫诗十二章读嘉禾谭梁生雕虫赋而作 其一 蜘蛛 明末清初 · 钱谦益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牧斋初学集卷第二十下
(并序)禾髯进士谭埽著虫赋三十七篇援据古今极命物理自称原本于庄子虫天之道及其远祖景升化书而吾窃窥其指意盖亦荀卿子请陈佹诗之意有托而云者也元微之司马通州赋七虫诗二十一章其自序以为备璅细之形状而尽药石之所宜庶亦叔敖之意传称禹铸九鼎使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仁人君子之用心古今一也余读禾髯之赋忾然叹息作虫诗十二章以诒之微之固云蛇之毒百虫之辈亦百而赋止于七虫禾髯之赋虫亦以百计而余诗止于十二虫余之意即微之之意亦即禾髯之意也夫癸未三月十六日
著物横丝巧,谋身长踦周。
螫人惟果腹,送喜又当头。
映日文偏著,漫天网不收。
禁持凭鼠妇,吞噬莫相尤。
书东溪从弟文锡诗卷 清 · 李是远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出处:沙矶集册一
老杜警句。多在爱君忧国忆弟训子。于朋友。尤缱绻。于最穷之李白,郑虔,王维。吾家文学名世。若其本之。以实行阨困而益励。人未知也。文锡五十年山中布衣。睽离兄弟。隔绝亲朋。终年搰搰于农圃。以自救其饿而不得也。迹其用心。非以饿为大也。如是然后无求于外。而方始内重。故足迹罕出门。而礼乐文物。自足于衡宇之下。妇敬馌。儿勤读。其诗即击壤荷锄。自歌其劳。而夷旷而无嗟怨。笃挚而有节槩。深得吾家本色。若得一命如老杜之青袍。则其情见于忠爱。当不止是也。荀卿有言。弟子勉学。天不忘也。援笔志喜。且以勉之。
我爱东溪弟,隐居亦用文。
且传儿诵读,非为世知闻。
落日锄歌倦,新秋社酒曛。
桑麻一川曲,那得共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