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序
升仙太子碑 初唐 · 高宗武皇后
 出处:全唐文卷九十八
朕闻天地权舆。混元黄于元气。阴阳草昧。徵造化于洪炉。万品于是资生。三才以之肇建。然则春荣秋落。四时变寒暑之机。玉兔金乌。两曜递行藏之运。是知乾坤至大。不能无倾之形。日月至明。不能免盈亏之数。岂若混成为质。先二仪以开元。兆道标名。母万物而为称。惟恍惟惚。窈冥超言象之端。无去无来。寥廓出寰区之外。骖鸾驭凤。升八景而戏仙庭。驾月乘云。驱百灵而朝上帝。元都迥辟。玉京为不死之乡。紫府旁开。金阙乃长生之地。吸朝霞而饮甘露。控白鹿而化青龙。鱼腹神符。巳效徵于涓子。管中灵药。方演术于封君。从壶公而见玉堂。召卢敖而赴元阙。炎皇少女。剩往仙家。负局先生。来过吴市。或排烟而长往。或御风而不旋。既化饭以成蜂。亦变枯而生叶。费长房之缩地。目览遐荒。赵子之宾天。亲聆广乐。怀中设馔。许彦之奇方。座上钓鱼。呈左慈之妙技。遥升阁道。远睇平衢。鼓琴瑟而驾辎軿。出西开而游北海。登昆崙而一息。期汗漫于九垓。湘东遗鸟迹之书。济北鱼山之会。拂虹旌于日路。飞羽盖于烟郊。既入无穷之门。遂游无极之野。青虬吐甲。爰披五岳之文。丹凤衔符。式受三皇之诀。濑乡九井。漾德水而澄漪。淮南八仙。著真图而阐秘。自非天姿拔俗。灵骨超凡。岂能访金箓于元门。寻玉皇于碧落者矣。升仙太子者。字子乔周灵王太子也。原夫补天益地之崇基。三分有二之洪业。神宗启冑。先承履帝之祥。圣考兴源。幼表灵髭之相。白鱼于瑞典。赤雀降于祯符。屈叔誉于三穷。锡师旷以四马。谷洛之斗。严父申欲壅之规。而匡救之诚。仙储切犯颜之谏。播臣子之懿范。显图史之芳声。而灵应难窥。冥徵罕测。紫云为盖。见嘉贶于张陵。白蜺成质。遗神丹于崔子。凤笙流响。恒居伊洛之间。鹤驾腾镳。俄陟神仙之路。嵩高岭上。虽藉浮邱之迎。缑氏峰前。终待桓良之告。傍稽素篆。仰叩元经。时将玉帝之游。乍洽琳宫之宴。仙冠岌岌。表嘉称于芙蓉。右弼巍巍。效灵官于桐柏。九丹可挹。仍延寿之诚。千载方传。尚纪仙人之祀。辞青宫而归九府。弃苍震而慕重元。无劳羽翼之功。坐致云霄之赏。虽黄庭众圣。未接于末尘。紫洞群灵。岂骖于后乘。斯乃腾芳万古。擅美千龄。岂与夫松子陶公。同年而语者也。我国家先天纂业。辟地裁基。正八柱于乾纲。纽四维于坤载。山鸣鸑鷟。爰彰受命之祥。洛出图书。式兆兴王之运。廓提封于百亿。声教洽于无垠。被正朔于三千。文轨同于有截。茫茫宇宙。掩沙界以疏坛。眇眇寰区。笼铁围而画境。坐明堂以崇严祀。大礼攸陈。谒清庙而展因心。洪规更文山西峙。上耸于图清。武井东流。下凝于方浊。骈柯连理。恒骋异于彤墀。九穗两岐。每呈祥于翠亩。神芝吐秀。宛成轮盖之形。历草抽英。还司朔望之。山车泽马。充仞于郊畿。瑞表祥图。洋溢于中外。乾坤交泰。阴阳和而风雨调。远肃迩安。兵戈戢而爟烽静。西鹣东鲽。巳告太平之符。鄗黍江茅。屡荐升中之应。而王公卿士。百辟群僚。咸诣阙以披陈。请登封而告禅。敬陈严配之典。用展禋宗之仪。泥金而叶于告成。瘗玉而腾于茂实。千龄盛礼。一旦咸申。尔乃凤辇排虚。既造云霞之路。龙旗拂迥。方驰日月之扃。后殿萦山。先锋蔽野。千乘万骑。钩陈指灵岳之前。谷邃川停。羽驾陟仙坛之所。既而驰情烟路。系想元门。遥临松寝之前。近瞰桂岩之下。重峦绝磴。空留落景之晖。复庙连甍。徒见浮云之影。山扉半毁。才睹昔年之规。礀牖全倾。更创今辰之制。乃为子晋重立庙焉。仍改号为升仙太子之庙。方依福地。肇启仙居后之新基。获藏中之古剑。昆吾挺质。巨阙标名。白虹将紫电争锋。飞景共流星竞彩。去夜惊而除众毒。轻百户而却三军。空劳望气之人。自遇象天之宝。岩岩石室。纪五千之文。赫赫灵坛。披碧洞三元之箓。爰于去岁。尝遣内史往祠。虽人祇有路隔之言。而冥契著潜通之兆。遂于此日。频感殊祯。迢递云閒。闻凤笙之度响。徘徊空里。瞻鹤驾之来仪。瑞气氤氲。异香芬馥。钦承景贶。目击休徵。尔其近对缑芩。遥临嵩岭。变维城之往庙。建储后之今祠。穷工匠之奇精。傍临绝壑。建山川之体势。上冠云霓。其地则测景名都。交风胜壤。仰观元纬。星文当太室之邦。俯瞩黄舆。地理处均霜之境。膏腴宇宙。通百越之楼船。穴险山原。控八方之车骑。危峰切汉。德水横川。实天下之枢机。极域中之壮观。于是扪危凿阯。越壑裁基。命般尔而开筵。召公输而缀思。梁瞰迥。近架烟霞。桂栋临虚。上连日月。窗明云母。将曙景而同晖。户挂琉璃。共晴天而合色。曲阁乘九霄之表。重檐架八景之中。湛休水于天池。发祥花于奇树。珠阙据缑峰之外。瑶坛接嵩峤之隈。素女乘云。窥步檐而不逮。青童驾羽。仰层槛而何阶。茂躅郁兮若生。灵仪肃兮如在。昔岘山堕泪。犹见钜平之碑。襄水沈波。尚有当阳之碣。况乎上宾天帝。摇山之风乐不归。下接浮邱洛浦之笙歌斯远。岂可使芳猷懿躅。与岁月而推迁。霞宇星坛。共风烟而歇灭。乃刊碑勒颂。用纪徽音。庶亿载而惟新。齐两仪而配久。方伫乘龙使者。为降还龄之符。驾羽仙人。曲垂驻寿之药。使璇玑叶度。玉烛调时。百谷喜于丰年。兆庶安于泰俗。虔敷短制。乃作铭云。
邈矣元始。悠哉浑成。
傍该万类。仰契三精。
至神不测。大象难名。
出入太素。驱驰上清(其一)
黄庭仙室。丹阙灵台。
银宫雪合。玉树花开。
夕游云路。朝挹霞杯。
霓旌髣髴。羽驾徘徊(其二)
树基创业。迁朝立市。
四险天中。三川地纪。
白鱼呈贶。丹鸟荐祉。
灵骨仙才。芳猷不巳(其三)
遐瞻帝系。仰眷仙储。
遥驰月域。高步烟墟。
名超紫府。职迈玉虚。
飘飖芝盖。容与云车(其四)
远集昆崙。遥期汗漫
金浆玉液。雾宫霞馆。
瑶草扶疏。珠林璀璨。
万劫非久。二仪何算(其五)
栖心大道。托迹长生。
三山可陟。九转方成。
凫飞舄影。凤引歌声。
永升金阙。恒游玉京(其六)
青童素女。浮邱赤松
位称桐柏。冠号芙蓉。
寻真御辩。控鹤乘龙。
高排云雾。轻举遐踪(其七)
岁往年移。天长地久
霄汉为室。烟霞作友。
舞鹤飞盖。歌鸾送酒。
绝迹氛埃。芳名不朽(其八)
粤我大周。上膺元命。
补天立极。重光累圣。
嘉瑞屡臻。殊祥叠映。
归功苍昊。升中表庆(其九)
爰因展礼。途接灵居。
年载超忽。庭宇凋疏。
更安珠敦。重开玉虚。
方依翠壁。敬勒丹书(其十)
新基建趾。古剑腾文。
凤笙飞韵。鹤驾淩云。
休符杂沓。嘉瑞氤氲。
仙仪靡见。逸响空闻(其十一)
仰圣思元。求真怀昔。
霞轩月殿。星宫雾驿。
万岁须臾。千龄朝夕。
纪盛德于芳翰。勒鸿名于贞石(其十二)
上清侍帝晨桐柏真人真图赞 其一 图画周朝宫阙作谷洛二水相合而斗稍毁宫城处人夫负土欲壅此川作太子具冠服立于灵王前谏事赞曰 唐 · 司马承祯
四言诗 押东韵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四
夫得道成真。有隐有显。跻神化质。多术多途。大茅君辞亲入。仙业备而归来。坐致旌舆。白日轻举。高邱子解形避世。丹药就而不返。行驭龙鹤。遁景潜升。见灵妙者。以奖诸道学之勤。混⿰(攴冬)⿰(攴卒)者。以息其生离之望。或命分有照冥之异。事不可违。或性乐有语默之殊。理从自适。古仙出处。兼此显晦。时人记传。罕能详测。故迹有再三。述有前后。会通机变。方知至妙焉。桐柏真人王君。即周灵王太子子晋也。按史记云。太子圣而早卒。据列仙传曰。隐而登仙。两说不同。盖有由矣。司马公述乎国史。刘子政验以道书。国史载其前卒之踪。道书著其后仙之事。真仙相反。尚见异于同时。彼我相违。况与悬于数纪。且其特禀灵气。已积习于前生。假孕人胎。暂应身于此世。幼而通圣。是习性之久也。诞而有髭。是身貌之昔也。鍊神入微。谪仙促限。知宾帝之一举。期师旷三载。说宾帝乃冲形之旨。岂肯沈魂。诫师旷慎。不寿之言。明知弗夭。良以早毙人间。遽还仙境。轻此储位。重彼真仙。游洛川以伫怀。畅笙歌之逸韵。感浮邱而降接。传出世之奇方。故能蜕形示终。隐山学道。振羽之日。谢时冲天。其初卒后仙。亦不足疑怪也。是以京陵之墓。经古启而剑飞。缑氏之祠。迄今立而神在。化升之致。事理昭然。承祯早处嵩岳。慕山林之抗迹。每谒堂庙。钦影响之馀灵。对风景而虚心。怀七日之如昨。瞻云天而悠思。仰三清之又元。复以玉晨策命。当侍弼之荣秩。金庭宰职。赴桐柏之名山。五岳是司。偫神所奉。八洞交会。诸仙游集。周紫阳受素奏之符。夏明晨黄水之法。密契者传秘诀于同道。归诚者告幽遁之殊庭。灵墟信奇。丹水济成神之域。福地旌异。黄云霭不死之乡。林宇岩房。存诸栖憩。石梁峰阙。纪其登游。所以负笈幽寻。为室静处。希夷尚閟。视听罕通。乃观仙传。追伊洛之发迹。复披真诰。慕华阳之降形。轻运丹青。敬载图象。敢为赞。庶表诚心。方以焚香启玩。窥天洞于素牒。听气内思。奉光仪于绛府。自以在世。迄于升真。凡有一十一图。纂成一卷。
禀神幼圣,继明英聪。
咨谏壅水,切争饰宫。
如何不纳,更事修崇。
预言祸败,果致卑穷。
丞相尚书左仆射太尉太原王公神道碑铭 唐 · 李宗闵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十四
上即位五年正月丞相左仆射太原王公以癸已发疾。其明日。遂薨于位。天子震悼慜恻。遽命内谒者诣其室。索其所以饮食寝作之端。既详其无他状。遂赠布帛菽粟。率用峻等。既又不塞痛轸之意。加内府之绢千匹以锡之。为之罢朝三日。命兵部侍郎一人。持节驾驷马。箫鼓出自正殿。直抵柩前。册公为太尉。葬有日。官给秘器。及就途。遣王人亟临视之。命羽葆旂常辂车之饰皆及墓。俟其返虞。鼓声四节于里第而还。示不与常制等也。其子镇。以宗闵晚陪公于相位之末。稍窥公之行。请铭其烈。以垂于后。且不宜拒。遂铺其荦荦所能言者于金石云。公讳播。字明扬太原人周灵王太子晋之后。以历世为王。因而受氏。高祖满。汾州长史。生大琎。嘉州司马给事中司马生升。咸阳县太子少师少师生恕。杨州仓曹参军尚书左仆射。公仆射元子也。忠敬而本仁。明而有制。内显而敏。外肃而和。贞元十年进士第。是岁策贤良。以直言校书集贤殿。其言平戎经国之术。粲然可举。调尉盩厔。断狱首出。御史中丞李汶爱之。奏为监察御史。按云阳丞源咸季以赃免。用(疑)文不宜调而调。因谒于台。遂捕劾之。追奸胥。穷律旨。奏流咸季。刑曹郎罢所居官。给事中以省诏非是夺俸。缘而坐罪者甚众。自是风声不可遏矣。为侍御史时。京兆尹李实文皇宠委。能祸福卿士。凡其荣衰。系所附背。举朝迎避其锋。公在途而来揖。公移文诋之。其词可羞。实遂奏公为三原。求其不足于礼以持之。公至尹署洎郡吏之馆还其邑。敬府之礼无不具。既出其算。反加畏焉。县之编于户者。多中贵人。前令率不能自为其政。弛张牵之。公悉召所谓贵人者。入坐堂上。拜曰。敬桑梓宜如是也。邑人大骇。从其所指。为长安。朝廷方恩于頔。而以帝女嫁其子。民有与于氏苍头同盗人马者。前令捕民而纵其苍头。公始至县。即立取其奴。与民均其法。知御史杂事京师饥。谷起价。京西诸侯。相率闭。公移之书。徵秦晋泛舟之说。西镇惴惴收去条令。流于元和四年御史中丞。岁中知京兆尹六年刑部侍郎。充盐铁转运使。上言流人会赦而归。独配囚为隔。遂无还者。请率以七岁为竟。至今用之。寻加礼部尚书。益以御史大夫。又以户部尚书节度西蜀长庆初穆宗。言中外之事。遂留为刑部尚书。复斡盐铁。中书侍郎平章事。仍其职。匡维激发。始以进贤为急。上方有意河朔。以财赋始出于方土。二年。公用相印为淮南节度使。以其职随之。四年。言事者谓盐运之设。宜留京师。用制方土。加检校司空。去其使。未几。上念公成法。又以使属公。加司徒。今上践祚。急召徵公。至即拜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其使。寻兼太清宫使。累进爵至太原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进阶至金紫光禄大夫。年七十二而薨。公入官三十二政。逮事六帝。出统楚蜀之师。入极台宰之尊。前后三总盐铁。既出又复。几二十年。天之所覆。地之所载。宁有独私于公耶。必有以当其然也。一署吏。苟不犯。无能夺其任者。岁时奏课。上于策太史。胥次迁亦如之。故人用安其为善。莫有欺公者。虽远至海裔。若总辔笞捶。
穷年不死一吏贬一职。
而群务自济。
凡朝廷平淮取郓。
屠汴下沧景。
干戈不息者十五六年。
馈饷资费。
随其缓急而立办。
沛然若神给。
其间沟琵琶。
导颍河。
以漕轻舟。
师人坐受其饱。
三门
挽沉石。
以济巨舻。
关中遂忘其饥。
皇甫镈之强敏。
反短公于上。
公犹不知。
上谓其长者。
论景宗信矫制释逗挠之将。
期必抵于罪。
时服其敢为。
深涉徐境。
导龃龉而为忠槩。
人曰真宰相器也。
权征之外有杂缗。
贡内帑
号为羡进
贞元中
岁不过十二万缗。
及公岁贡百万缗。
凡国有大征伐。
不虑其费之有无。
丞相晋公专征讨之事。
兵食之给。
悉出于公。
公方从容以赞其成。
及沧景平。
公有叶力之助。
御史中丞京兆尹总赋秉政。
未尝书笏为记。
善于启奏。
天子不能自守其喜怒。
公以专志持务。
密匡于上。
行已寡徒。
不喜伐露。
由是数帝任遇。
多被恩泽。
权利去留。
如在诸已。
人多意公能诡合于时。
及公再持相印。
晋国洎一二公同辅于上。
趋向甚直。
雅符于道。
苟所举公是。
公必扶之。
即非是。
公遂嘿嘿不和。
由是上知公厚重。
而同列亦耸待之。
乃见公之所为。
与向之所知者期公。
盖甚戾也。
公既屈于名而伸于富贵。
岂非盛德君子神明之所祐耶。
故夫人清河崔氏。
给事中锐之女。
嗣子式。
秘书丞
砥服名教。
不以丞相子自居其身。
次曰冰。
始授京兆府参军事
器度宏远。
公之仲弟曰炎。
季曰起。
与公三人俱用文学奋于江左
西游长安
七中甲乙。
时议伟之。
公殁不几日。
而起以户部尚书司国之计。
门闼之士。
咸来哭贺。
郡吏之执籍繁夥。
一如公之时其亦于世难求也。
从事相国程公异今荆州相国段公文昌
其他分居中外罗诸台阁者。
不啻三十人。
铭曰。
在岁太和。
惟帝圣神。
图任旧臣。
乃相太原
惟是太原
福祥其奔。
再持化权。
枢揆联联。
两统剧藩。
楚淮蜀坤。
始自元和。
公秉货泉。
宪穆敬文。
洎兹圣君。
四帝财征。
去公孰亲。
惟煮惟铸。
惟范惟聚。
东扫北殄。
上之所怒。
带甲百万。
糇食惟巨。
俾公尸之。
不劳而具。
变通以时。
物无滞遗。
纲条一施。
莫越其规。
御众以仁。
中控其机。
信行恩驰。
罔有诈欺。
公之惟扬。
漕务其将。
公之留庭。
职与公并。
首尾贯联。
几二十年。
相府使符。
随其兴殂。
公之敏智。
显爵自至。
不纷其外。
姑直其里。
始承其风。
畏公之邃。
及与之同。
泳公之义。
仁人之迹。
殁而乃炽。
揭于兹碑。
不仆不倚。
大周相州安阳灵泉寺寺主大德智□师像塔铭 五代 · 于兢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四十一
法师讳朗字□智俗姓王氏。其先周灵王子□□□□邺城生也□祖惟祢芬馥旃禅师生□神□□□尘浊年七岁投大慈寺。主大德起法师□□□诵维经□□□至年十二属大唐太宗武圣皇帝广辟度门。□蒙□□□□弱冠□□□支依本寺昙源律师习毗□业业□之后又□慈润寺主大德智神论师学□□云□复进学□摩金刚般若并中观等三经二论□□源流□□激扬或研精默识。加以纯之□一分□温于□易焰元文方同三绝老庄素问博泛偫□持金刚般若及尊胜咒等各二万遍。文梵音转□首出缁□春秋六十有八夏踰卌□□讫于□安二年六月五日蜕迁识盖□大□云逝孰不悲伤。门徒大云寺僧元果灵泉寺僧元晤元晖等。攀慕慈诲。思报莫由。遂于州西南六十馀里本寺□悬壁山之阳。起塔供养。粤以三年十月廿五日□□永毕塔内便造以弥勒像一铺。图形奉侍□□事□□□以迹宣敬托彫刊。乃为铭曰。
子晋之后。
命氏为王。
风流远派。
爰宅真章。
父功祖德。
令闻令望。
降生才子。
玉质金相
而树来白。
而花绣黄。
□夙被。
檀□早芳。
经泉折玉。
戒海浮香。
迦旃妙教。
罗革鸣庄。
严坛□顶。
舍筏金刚。
于讲于诵。
无怠无荒。
积诚□□□心自彊。
中宗悬解。
法通方。
歌呗特妙。
唱导尤长。
以□□□南北宏扬。
胚胎有裕。
利乐无□鞅□早□轮脱辐消殿推□粤有子尚□师刚披山建□剖石开堂。
敬□来圣。
勒⿰(庙傍)
身命有□供侍无忘。
安厝既毕。
铭颂攸彰。
裨同遵于大道。
庶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