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序
游净居寺 北宋 · 苏轼
押微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净居寺
净居寺,在光山县南四十里大苏山之南、小苏山之北。寺僧居仁为余言:齐天保中,僧惠思过此,见父老,问其姓,曰苏氏,又得二山名。乃叹曰:吾师告我,遇三苏则住。遂留结庵。而父老竟无有,盖山神也。其后僧智顗见思于此山而得法焉,则世所谓思大和尚智者大师是也。唐神龙中,道岸禅师始建寺于其地。广明庚子之乱,寺废于兵火,至乾兴中乃复,而赐名曰梵天云。
十载游名山,自制山中衣。
愿言毕婚嫁,携手老翠微。
不悟俗缘在,失身蹈危机。
刑名非夙学,陷阱损积威。
遂恐生死隔,永与云山违。
今日复何日,芒鞋自轻飞。
稽首两足尊,举头双涕挥。
灵山会未散,八部犹光辉。
愿从二圣往,一洗千劫非。
徘徊竹溪月,空翠摇烟霏。
钟声自送客,出谷犹依依。
回首吾家山,岁晚将焉归?
浣溪沙 宋 · 向子諲
押词韵第四部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
荆公除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争插新桃换旧符。”东坡诗云:“老去怕看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古今绝唱也。吕居仁诗有“画角声中一岁除。平明更饮屠苏酒”之句,政用以为故事耳。芗林退居之士年,戏集两公诗,辄以鄙意足成浣溪沙,因书以遗灵照
爆竹声中一岁除。
东风送暖入屠苏。
曈曈晓色上林庐。
老去怕看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
青春不染白髭须。
满江红 其六 南宋 · 吴潜
押词韵第三部
景回计院行有日,约同官数公,酌酒说西园,取吕居仁满江红词“对一川平野,数间茅屋”九字分韵,以饯行色,盖反骚也。余得对字,就赋。
把手西园,有山色、波光相对。
金马客,明朝飞棹,水肥帆驶。
问我年华旬并七,异乡时景春巴二。
最堪怜、游子送行人,垂杨外。
聊小小,旌旗队。
聊且且,笙歌载。
正冥濛烟雨,许多情态。
南北枝头犹点缀,东西玉畔休辞避。
待莼鲈、归思动西风,相携未。
重阳吟五首 其一 宋末元初 · 方回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兴有不同,而皆极天下之感,君子以之冥心焉。陶渊明曰「閒居爱重九之名」,此閒寂之极感也。苏长翁曰「菊花开时即重阳」,此旷达之极感也。潘邠老曰「满城风雨近重阳」,此衰谢之极感也。吕居仁曰「乱山深处过重阳」,此羁旅之极感也。予不肖,何足以跂前人,尝有诗曰「干戈丛里见重阳」,此亦乱离之极感也。世人徒赏邠老之句,窃意其未必得斯句之意,姑随声附和耳。予癸未之岁,适遇闲居重九,私念平生,五感俱集,遂吟为五解而吊影以歌之。重九前五日,方回序。
射蛇戏马老刘郎,不为乾坤减战场。
三径寒华空怅望,閒居无酒对重阳。
赋雪。次道泉李注书(章垕)韵(并小引) 其一 清 · 李明五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出处:泊翁诗钞卷之四
今年元月二十六日雪中。道泉贻书。盛说近作雪诗四叠。显允堂亦大加称赏云。忽作夸诩之语。盖欲起余之懒而催余之诗也。阶上映山红一树数尺许。时雪又大作。览书之顷。才见树杪山鸟拍拍。檐间瓮醪浮白。冬菹酸绿。道泉有心人。真能会人作诗境界也。余亦心閒无事。顾影独吟。遂得三十馀叠。忽忆旧游。飞觥对垒。酬白傅之韵。醉黄公之垆。十年之间。零落殆尽。此事便废。今日率尔牵强。风气沓拖。沙砾未汰。粗涂乱抹。如小儿之狂走雪中。无一善迹。不足观矣。或有人嗤点我诗为宋调。是不然。我诗自我诗。胸中有可悲可喜者。遇物而起。冲口而发。自哭其悲。自笑其喜而已。顾何有于宋哉。世人以奇才妙手。画唐人之眉而强笑。借唐人之面而强哭。余何可及哉。但恐其哭善而不足悲矣。其笑巧而不足善矣。胸中无故而随人悲喜者也。古人曰诸物色之中。赋雪为难。如坡翁之奇杰。山谷之险怪。荆公之幽眇。放翁之豪健。后山之沉着。简斋之遒放。何可模画其妙哉。曾茶山最为清劲。南渡以后。恐未多见。金松园季谨入燕时。闻翰苑人语。茶山诗今始入梓云。宋人文集中放翁集最为晚出。而茶山学诗于山谷。得三昧法。吕东莱其外孙。放翁其门人。自南渡至乾隆末年。迨近五百年。其集始为刊行。何太晚也。文章之显晦。大关气数者。亦可悲矣。未知后五百年。或有见赏我诗。如我今日之爱诵笠重归来竹院僧之句者耶。此茶山雪中诗。癸亥元月二十八日雪夜。偶题于清水洞书娱轩。
雪里书来眼不昏,故人情以忆为根。
嵯峨回望重峰洞,淡泊逾知清水村。
素发联华移蜡屐,蓝袍出色照柴门。
莫教险韵来撩我,吟到苏公便失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