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序
九歌 其九 山鬼 战国楚国 · 屈原
国语曰:「木石之怪夔、罔两。」岂谓此耶?〇今按:此篇文义最为明白,而说者自汨之。今既章解而句释之矣,又以其托意君臣之间者而言之,则言其被服之芳者,自明其志行之洁也。言其容色之美者,自见其才能之高也。子暮予之善窈窕者,言怀王之始珍己也。折芳馨而遗所思者,言持善道而效之君也。处幽篁而不见天,路险艰又昼晦者,言见弃远而遭障蔽也。欲留灵修而卒不至者,言未有以致君之寤而俗之改也。知公子之思我而然疑作者,又知君之初未忘我,而卒困于谗也。至于思公子而徒离忧,则穷极愁怨,而终不能忘君臣之义也。以是读之,则其它之碎义曲说,无足言矣。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
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石兰兮带杜衡,折兮遗所思:「余处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留灵脩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三秀兮于山间,石蔓蔓
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閒。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
君思我兮然疑作。
兮雨冥冥,猿啾啾夜鸣。
飒飒兮木,思公子兮徒离忧
月沙先生碑铭 明 · 金尚宪
四言诗 出处:月沙先生集附录卷之五
万历戊戌。海寇再逞。神宗皇帝再遣文武大臣征之。功未半中谗。师众震惊。国家被蔑。萃涣之几。视始难尤难。我宣祖拔用延安李公。自下大夫进卿亚副。大臣驰奏之。奏实公所撰也。奏入。天子释然下明旨。谗人以黜。师众以安。邦诬以雪。恢复之业。益固且光矣。于是。延安公之名闻天下。一时士望与上之宠异之者。盖无与两。既卒。赐谥文忠。君子谓乡使谗说得行。则皇朝拯济之恩不终。国家亡所赖。夫安得有今日。昔禦侮奔奏。并兴周家。儒雅文字之力。可以掩汗马折首之功云。谨按。公讳廷龟字圣徵自号月沙。其先有中郎将茂者。唐高宗朝。从苏定方百济。留仕新罗。贯盐城盐城后改延安。子孙遂为延安人。后世为监正判书者累累有焉。至本朝。文康公石亨。以文章致身。历事四朝。官至府院君世称三魁李公。于公为高祖。传子浑。司宪府掌令。赠吏曹判书。传子顺长。不仕。用寿阶二品。及公之考县令公。俱赠领议政。夫人如其爵。三世推恩。皆由公贵。县令讳𡹘。蚤艺善古文辞。荐公车。屡冠多士。卒不偶仕。终三登县令。有贤配。县监光州金彪女。嘉靖甲子生公。如神驹堕地。有千里姿。学语便识文字。六岁。能属辞。每一篇出。传诵惊人。称为神童。稍长。汎滥百家。过目成诵。天得之才。与日而化。十一。遭金夫人忧。毁几不全。犹不废佔毕。服除。升补国学。所试奕奕骏爽。素专场者遇之皆自废。乙酉。中司马。庚寅。擢文科。议政公抚曰。吾结发受书。自谓一第不足取。然困踬至此。今汝能伸吾志。吾复何恨。光大先业。是汝之责也。遂不复就功令。选补承文院权知副正字。荐入史馆。公先在太学。与诸生请留成牛溪先生章出公手。当路嗛未发。至是论削其荐。并及荐公者。壬辰夏日本入寇。上召公卿计边事。以假注书入侍。公英姿秀出。上固已目属之。记注之际。鸣毫飒飒。敏捷可观。上奇之。从香案上。数数下视。御研坠落。墨渍公衣。促命中涓拂拭。人为公荣之。寇深。上西幸。公适有丧未殓。追赴行在。到成川。拜侍讲说书明年。从世子入大朝。复为史官。上急胄筵命还之。亡何。宋经略应昌来驻定州。欲资讲学。请见文学之士。公与黄文敏慎应选。讲大学章句。经略鹅湖。不许沿袭洛闽。公为著说。力辨同异。多所发明。大被赏誉。剞劂而行之已。经略大会诸将。蟒玉相错。亡敢闯门。而与巡按御史独引二公进之。慰奖甚勤。见者无不啧啧艳称。升司书兵曹佐郎。又改吏曹。屡辟远接使从事以治文书善华语。不许使外。其年冬。议政公卒于官。公闻病谻。倍道疾趋。至半讣至。坠马绝而复苏。徒步奔丧。明年。归葬龙仁。三登吏民送丧者。待险远五百馀里。无一人后者。终为伐材立庐曰。吾感遗爱孝诚也。服除已瘠。徘徊丙舍。无仕宦意。前后六迁皆不赴。丁酉。始还京城。复拜兵曹正郎。兼承文校理、汉学教授。帝命都御史杨镐经理本国。到平壤问军兵城池粮械。令三曹判书来对。朝廷忧之。以公饶才谞。授咨代往还。以从事官随麻提督南征。至全州。又以掌文书召还。大小机宜文字悉委之。改成均馆司艺。兼官如故。又兼侍讲院弼善。尝在直庐。梁按察遽至阙下上将出接。舌官不备。仓卒宣公将命。公不敢辞。目击神会。悟在言前。竟席周旋无失色。按察亟称之。既罢。上喜谓侍臣曰。不意李某才至此也。亡何。命升准职从郎资。一日中超七阶至三品。盖异数也。迁司宪府执义。擢同副承旨。上疏力辞。不许。大臣破格。请兼承文副提调关王庙成。天将请上同祭。驾办始具祭文。上不用当制词臣。而命公制之。公方以该房掌饬卤簿。闻命立就。词甚称旨。即赐䌽币。改兵曹参知。自此眷遇日渥。每有宾礼。公必在御前。天朝冠盖填馆。应接不胜其繁。公入主应对。出专辞命。劬躬鉥心。继以日夜。人所推辞者。至公应之如流。尝移病数日。上问李某何在。特赐厩马马饰。以示褒美。大臣又请兼备边司副提调。俾参机务。盖刱置以才臣。并公廑数人而已。戊戌秋。赞画主事丁应泰诬奏杨御史为修谻地。宣祖为奏白之。应泰恨我移仇。又为恶语诬奏。多有不忍闻者。天子下其书。中朝官杂议之。虞在不测。上避殿席藁。遴使吁冤。特拜鳌城李公恒福为右相充上使。铨曹初以他重臣有名者为价。李公欲得文苑第一流而难其人。请以申公钦为书状。上下教曰。予观李某。长于辞命。其文章。蕴藉典重。且有计虑亡踰此人者。李公白本欲上请。以其官小故不敢。于是升公嘉善大夫曹参判。代副使。公上疏辞谢。上曰。国事甚急。卿毋让。至京纳奏。又诣閤部、省寺、科道。皆有奏记。三十九篇。公悉为之。庭臣覆奏。该国奏文明白洞快。读之涕涔涔欲下。得旨。应泰私忿妄讦。几误大事。着回籍听勘。该部移咨慰谕本国。俾知朕终始字恤德意。复命。上大喜引见。赐臧获田租如功臣。重加一阶。始议奏辨。选词臣数人。各撰奏以进。上竟用公文。就应泰所诬。随辨甚晰。至庙号一款。直云小邦自前世以来。国内臣民。谬为私尊。沿袭未革。事实妄作。意非干犯。首相柳公成龙。谓此大事诛责不小。不可首实。议有异同。上以为君臣犹父子。安有可讳。遂定不改。逮会议。诸议者读奏至此。相顾谓曰。事君无隐。真礼义之邦也。后天将见上。皆举奏本。称好文章。海内远近。争相传以诵云。兼备边司提调。谏伐北胡。所论凿凿中窾。上赐手札。称其智出寻常。料敌胜负如指掌。下大臣议。停之。拜户曹参判。特授艺文馆提学。上接见杨经理。召公备顾问。仍赐䌽币。又兼同知义禁府事。地部缺判书。命大臣会推。被荐者数人。上意先已注公。遂增秩长度支。公屡辞。许递未得代。会遇王妃丧。大臣以为此时非某不可。请还度支。兼提调国葬都监。国无赢蓄。事多趣办。公裁处得宜。大事毋乏。先是。市法无艺。暴敛薄估。下不堪命。公请发诸司公帑。先予后取。束猾胥之弄奸者。而亲自拣阅。一绳平准。事集而省费。人大悦服。兼知经筵事。移礼曹判书。原兼国葬提调亡改。从丧往山陵。是岁庚子十二月二十二日也。葬翌日寅正。夜半。灵幄殿火。侍卫壮士数人。冒死奉椑以出。百官有司奔走喘息。尽失其度。公先令执事者。各执其物以避。火后有罪。一面遣郎官驰启。与总护使告世子入临。趣搆祭文。行慰安诸应。行祭礼以次接行。公又虑事后有口。请于大臣。会六卿三司众官阅视之。大小仪物亡遗缺。于是礼就玄宫。漏尚下寅刻而未过正矣。是礼也。虽蒙灵佑。亦由公遇变弗迷。临事果敏之效也。朝廷益推公为通才不可及也。上一日御经筵。公入侍。吾家伯仙源谏垣。极论宫禁王子等事。玉色甚厉。反以不前言折责之。左右为之缩颈。公从容规讽。上意稍解。以是无他谴。兼世子右宾客。承命与诸儒臣。證正经书谚解。寻兼弘文馆、艺文馆提学知成均馆事。屡疏恳辞。优批不许。诏使天峻崔廷楗来。以公为远接使。朝辞。上引见。解所御暖帽以赐之。移拜议政府左参赞。既至龙湾诏使久不来。公以病屡辞。改平壤迎慰使。丑正者教人投匦。谋逐士类。孽臣柳永庆乘时盗秉。朝著大乱。公还朝力辞。解文衡。又解宾客经筵。久之。还宗。并还宾客总管使关北行园。还道枫岳。有父老数十。越疆迎谒。自言歙谷民相公度支。尝活吾邑。不敢忘德。各奉酒叩谢然后去。请立鲁山燕山后。议不行。上遇灾求言。公进封事。饬边备振纪纲。结人心集群策。恢公道修实德。万馀言。无不切中时病。以世子册礼奏请使赴京还。言路受指倖。相劾公擅增带译士。上亦疑之。而示重公不从。然实由该司启请得准。非公擅增带也。公不自明。乞外出为京畿观察使。视篆数月。积案若洗。割俸缮崇义殿。求王氏后复奉其祀如故。修竹州、水原山城。蓄军实以壮储胥。并为记文。毋废后观。时方设局纂东国诗文。尹文敬根寿、李延陵好闵主其事。白上李某虽任藩寄。此局上不可无此人。许令往来参定。传为词苑盛事。秩满。知西枢兼知春秋义禁府事。。掌试发策。取李庆倬崔晛等三十三人。时称得士日本求通使。缚送何人。指称壬辰犯陵贼以诳我。倖相求媚上。自以为功。请告庙百僚贺。公劄论其不可。益侧目视。且欲齮之。公尽解兼官。杜门即闲。久之。还知春秋。复长度支明年戊申宣祖大行。提调国葬都监。治事益练。市民益便之。承命撰大行行状。永庆败。移兵曹判书。光海初立。内多疑忌。宫城警卫久不解。军士暴露怨苦。公陈启。即日罢遣。复兼世子宾客同知经筵成均馆事。山陵毕。进一阶。宁远伯李成梁。阴噬我国。欲踵汉四郡故事。公劄陈筹画。仍请固圉。以备西虏。皆见纳。赐祭敕使熊化来。命公馆伴。相得甚驩。每语必称先生。见公唱和诗曰。字字唐人魄。临别。眷恋不舍。以皇华集叙文见属。后公朝京。熊为御史。闻公至。邀至其。礼甚备。使事多有所济。太监刘用来宣册礼。使户判金晬馆待。而以公之练也。命协伴任。中贵素称无底壑。议行括民竭太仓米。预十万金。公言熊使垂橐以归。度支馀金。亦足需应。方今久旱。沟瘠在前。宜先急荒政。待诏使不必过忧。人或不然。竟如公言。再兼文衡。辞不许。又辞政柄。前后至七告始递。乞暇上冢还。陈救荒之要。纤悉曲尽。下所司行之。民受其赐。以副总裁宣祖实录。复为宗伯。光海欲追尊生母金氏。议举典礼。公以为仲子成风之事。见讥春秋。汉唐以下。大抵不足法。请遵皇朝孝宗追尊纪太后故事。称妃别庙。光海必欲称后。使之覆议。领议政李德馨等皆曰。宜从礼官议。议至三四。而公坚持亡变。光海不听。竟后称。宣祖祔庙。公为礼仪使。上祧迁议。公言馀哀未尽。民生方急。请停歌谣结䌽繁文之事。光海不悦。半用半不用。数更大礼。加崇政大夫。辞不许。移吏曹判书。裁抑侥冒。铨选为清。郑仁弘上劄。诋晦斋退溪二先正。大学诸生仁弘名青衿录。光海怒。禁锢首事者。诸生闻之。捲以出。公诣閤论救。寝不遂止。褫祭酒罢馆官。公又请同谴。不许。尔瞻始用事。与仁弘相表里。结为死党。首引其徒最悍鸷者。欲拟郎。公徐之。乃相与蜚谋敲撼。公力辞去位。还宗监修昌德宫。工讫。加一阶。术者李懿信上疏。请迁都交河。事下礼曹。都民惊惑汹汹。公极言无故欲移国都。此袭妙清遗说。实亡国之言。亟斥妖言。以正君心。光海大怒。下教切责。公再启愈力。会大臣议亦同。事遂寝。癸丑岁。奸臣尔瞻等訹死囚。谋起大狱。先朝大臣名士无能免者。公与申公钦黄公慎等十馀人。俱被逮。光海亲问。事雪既释。国人初闻公等被逮。皆曰。岂其有此。及闻其出。又皆曰。天不可诬也。至有上手下涕者。公伏阙自劾。章六上。温旨慰遣。国舅悌男煞死。朝大妃服丧。公言父子之伦。不可废也。进丧服大妃居西内。不行朝谒。公独以内医提调。率同僚奉慰。奸党请加罪。光海不许。只递宗伯西枢。公辞解文衡。所有本职兼官。次第祈免。久之。差辨诬奏请使。仍授知枢。改刑曹判书。奸党居言路。又举前事请罢。不许。公恳辞获免。亡何。大臣荐。复还度支。公又辞。不许。黾勉出谢。请省浮费停土木。报闻。将设两阙罘罳。计工铸。期以岁年。需费甚钜。公以计市取义州界上。往反廑数月。所省千万。又发伏奸。获隐货累百千。拟代明年半租。未几公去。而竟归乾没。闻者惜之。又差冠服奏请使。及行。中朝镇江守将丘坦心慕公。设䌽棚盛供帐。迓劳道左。所至华人欢迎聚观曰。朝鲜李尚书至矣。京如请。未还。先拜判中枢府事。加辅国崇禄。与三事齐班。复命。即谢病却扫。不迹朝列。奸臣劝光海移宫锢闭西内。适因旱修。故事闭南门。公诣西宫肃谢。见宫门道茀。潸然语同寮曰。不闭开门而开闭门则雨矣。奸党闻之。欲论鞫。有救者获已。初奸臣搆陷诸公。自谓一网打尽。及见原。又百方捃拾。谋遂前计。人情危惧。语涉西宫。无不摇手却走。而公坦然行意。终不改臣子道。公知祸作。扶病访鳌城李公于东冈。赠诗诀别。亡何。废母议发。光海命庭议之。公移病。及尔瞻等胁相孝纯率百僚伏閤。公亦不赴。又命即家取议。会有上疏拟公死律者。公引以为解。竟不议。于是两司合辞请窜远方。公待命江上者二年。越己未秋。中朝有监护我国之议。其实疑我有贰。光海闻之忧甚。下教李某素善辨诬。可差陈奏使。即拜判中枢府事。公屡辞不许。引见慰谕。明年春京获伸。奉敕将还。神宗皇帝崩。公请于礼部。入临大庭。鸿胪引班。工部制服。同千官行礼于武英殿内阁学士皆来观。许以知礼。既归。奸党见公为国再雪诬。为人主所重。益内媢欲加以罪。意犹不足前案。乃言公在北京。刊布私书。漏泄阴事。请廷尉问。光海不许。其所以褒予公者备至。而责台谏排击有功之人。呶呶者遂息。始公留馆。太子谕德汪煇名臣也。求见公文集。谢不应。又求沿途诸作。公重其人。不获终辞。录示纪行诗数十百篇。汪见之甚爱。序其卷而谋锓梓。一时书肆中。纸为之贵。然其书在可见。无他语矣。诏使刘鸿训杨道寅来。初以公为义州迎慰使。误闻刘、杨分行。又以公为远接使。公皆辞不行。拜工曹判书。先是。尔瞻公主文衡。时相有与尔瞻交恶者。欲借重公以倾之。启言李某词翰宿望。宜主辞命。遂有艺文提学之命。尔瞻恨之。嗾其徒以谋立西宫为名。请绝岛围置。光海留不下。凶弹毒疏。互起连发。殆未易算。壬戌监军使梁之垣来。时相又言今日傧才。直莫如李某。光海批下前所不下者峻斥之。即命公为接伴使。趣行指意。似觉奸臣陷人情状。中外稍快之。公辞不获。监军待之有加礼。归到安州久滞。重公耆德。移书朝令公先还。而留副使以伴。自办一筵为寿。致慇勤焉。癸亥三月。今上反正。是夜。使者三辈来趣之。家人进酒。涕泣却肉曰。吾不知旧君之处也。先以书送于大将李贵。劝以行事得体。徐徐进阙下。奉旨诣西宫。请大妃复位。然后会百寮即位。遣大臣告祠太庙。于是以公为宗伯。寻兼知经筵判义禁府事。又议告祠私庙。公议略曰。今上继宣祖之后。入承大统。本生封号。自有先朝故事。惟其以孙继祖。考位阙焉。属称与宋朝濮议有异。汉宣帝追尊悼皇考。颇为相近。而当时不免过隆。见非后世。今宜称考而不加皇字。称子而不加孝字。别立支子。以主其祀。则其于重宗统报本生之道。庶几两尽矣。请大臣。领议政李元翼等。皆以为该曹议是。上从之。元子就傅。选置辅养官。公与焉。大妃下书。数罪光海。令奏请诛之。公与李公元翼申公钦请对。极陈不可。得回慈听。废妃柳氏病卒。请遣礼官及其亲属护丧。用王子夫人葬礼。其反哭也。自往迎之。人多公有礼。请建储贰。以系人心。先行冠礼。以便行事。皆从之。李适叛。上将去邠。公请守都城。涕泣极谏。上意感动。诸功臣争劝出避。公不能止。初命公随三宫往江都。公自请扈驾。上慰勉。不许。翌日变计。同幸湖西。水原。请下慈教谕诸道。晓以逆顺。天安捷闻。俄有讹言。行在戒严。公曰。妄也。贼已败。敢复来。已而果然。命公先往公州相视。然后进驻。上御行宫受贺。庶事苍黄。掌故吏无一人者。手草仪注。口占露布。赞相庙礼。设科取士。皆于公乎靠行。上还。公又奉庙主先入都。世子元服。公以宾客行赞冠。世子受册。诸讲官并加官阶。以公极品无可加。近亲一人。命迁右职。寻拜左赞成。兼世子贰师。册封诏使王胡二中来。命公馆伴。累辞不许。只递金吾剧务。上奉母大院夫人居同宫。意欲及生时尊崇。未伸而卒。又欲行三年丧。大臣以下力争降服。迫于公议。强从之。时事多变礼。上下相违。礼官不得安其职。乃以公判中枢礼曹判书。辞不许。公与大臣。酌议丧礼。上疑太简。亟下峻教。公惶恐具劄待罪。上意稍解。不得已复出供职。天启丙寅诏使姜曰广王梦尹来。公又馆伴。诏使素闻公名。先以书致意。以得公为喜。及还。中朝称扬于诸公间。遇便寄声。情辞溢函。公承命叙皇华集。记文宣王碑。定太庙乐章。寻还。赞成仍兼礼判。皆出特命。明年正月。西虏数万骑入寇。平山。命移公兼兵判。扈驾入江都。虏屡书请盟。上召大臣问计。皆曰事急宜听。于是虏使刘海等来馆江都。命公往会。副以下使自择。公请与金荩国张维俱行论约。等请绝南朝。公曰。大明。我父母国。不可背也。争之二日。终不挠。意沮。忽拱手曰。国危如此。犹守信义。可敬可敬。又索岁弊。畜产甚多。公争不许。只许犒军资约定。请上涖盟。上欲从之。公力陈不可。只与数三臣及等盟于西郊。虏乃解去。公前在本兵。建设营将。无事则听操。有变则赴敌。中颇废弛。是又言贼虽退。不可忘备。请申明营将之法。下所司行之。扈驾还都。以病屡辞。不许。遣御医赐内剂。世子亦屡遣宫官问疾。刘海等又来。时义州胡兵尚未尽撤。公承命往谕。即许撤。明年七月。拜右议政。属寮相有故。事多待公以决。公首启。虚心听纳。振举。以救时弊。马岛倭坚求上京国汗书有慢语。公上劄倭不当违约。顾彼情我势。寔异曩时。宜以特召为名。毋再援例。简使捐币。报书虏主。善辞镌责。俾自知悔。仍论敌国启侮。以我无备也。今日急务。莫先养兵。议者多言岁饥民困。然民困孰如国亡。贼来岂待丰年。其恳至如此。皆为后来蓍龟。又于经筵。请明教化正风俗崇儒术养贤才。召致鸿硕。收功康庄。益进圣学。务祛病痛。上嘉纳。刘兴主将。据椵岛以叛。国家为中朝出兵问罪。公度其内自相图。先言勿击。观衅卒验。穆陵改卜上服议。追崇议久未定。一二臣从臾赞成。终入宗庙序昭穆。公或联启。或独启。引经据礼。辞婉理明。虽遭震薄。可言辄言。言不入辄。自劾求去。大司宪姜硕期司谏赵廷虎副提学金光炫等数十人。皆以论礼忤旨谴黜。公一力伸救。犯雷霆批逆鳞。不计也。因灾异乞免。不许。左议政世子傅。仁穆王后丧。公为总护使。至山陵疾亟。还第。医问交道。数请急章二十上。遣近臣谕旨。递授判中枢府事。疾少已。雷震仁政殿。公登对。极陈应变弭灾之道。在人主一心。本原澄澈。事事诚实。则天意可感矣。已而。先祖文康公所著大学衍义辑略。推衍其说。陈崇敬畏戒逸欲严内治察民情四条。皆因病投药。以致终始眷眷辅翼之。上手札褒答。赐毳具。公尝取宋韩魏公语。名其亭曰保晚。以寓戒焉。自壬申。恒病少瘳。不获究所蕴。然国有疑事。必悉心以对。未尝推病。闻朝有过举。忧形于色。寝食为损。有嘉谟善策。必喜而归美于上。乙亥四月二十九日。告终于城东正寝。春秋七十有二。是夕。无云而电。赤气竟天弥夜。讣闻。上震悼辍朝。素食三日。再遣近臣礼官吊祭。加赐赙物。官庀葬事。世子亲临吊丧。士大夫哭之如亲戚。下逮舆儓贱隶。无不赍咨涕洟。馆学儒生。亦相率来吊。远近奔波数千人。巷为之隘。用其年某月某日。葬于龙仁先兆。后几年某岁月日。移葬加平郡朝宗县某向之原。从卜师言也。公天资豪爽特达。不喜亢厉。不事矫饰。和易之中。务以正大为体。好善乐士。出于。一艺一能。犹恐或蔽。人之向之若春阳。而亦无敢以狎者。所与交尽名人。世所称楷模。而郑文肃晔。每论当世人物。举公寘前。孝友过人。尝奉亲阻寇山谷无人处。数日不得食。公出见一老父坐岩石上。就告之故。解箪食以馈。公让其半。不顾而去。归以奉议政公。得免于饿。亲命省姊。贼垒。遇贼发三丸。皆穿衣笠以过。不及身。卒与姊相见归报。人以为神明感佑。五代祖墓。香火久绝。公定祭式。子孙轮行。文康公神道阙铭。自撰立碑。又无祠宇。公为重建。以畀主祀者。寡姊比屋而居。日必往候。风雨寒暑。职事鞅掌不废。宗族无亲疏遇之。曲有恩意。待子弟御僮仆。不施呵詈。使各循轨。闺门之内。雍雍如也。所历大官。其为德与美政。既屡书。而为宗伯。请并建东南学如旧制。以待游学之士。爵箕子后。世袭崇报之礼。可行不行者悉举之。修鲁山墓。立祠宇。并祭夫人。正孝、敬奉慈两殿祭礼之非。广举忠孝节义旌表之典。考金匮秘史类。纂五礼以徵文献。在本兵请加设武职。疏通其积滞者。除一朔禁军之苦。国葬舆士。调京城坊里。天使帮子收布雇立。勿动远方民。并著挈令。金吾断谳。务从宽平。泮璧之狱。赖以解释。此亦其表表者也。事关斯文。必尽力为之。如龙仁倡起圃隐书院。请赐额。请致祭不称名。请从五贤从祀之请栗谷。请赠谥牛溪。请剔诬复官。又请赠谥。请禁南冥书院毁撤者。皆行之。立朝四十年。田园不增。不治垣屋。世子临吊。归语寮属曰。李傅三公。居第甚陋。其俭约可尚也。七岁。同里奇自献欲结好。赠锦带。恶其不正。固还之。毁龀之年。不苟辞受已如此。公既盛年高位。文采映发。出入朝行。望之若神仙焉。不以才能显贵加人。虚襟接物。雅俗并容。杯觞谈笑之际。尤使人心醉。亹亹不知其倦也。九长春官。再典文。礼乐典章仪式。多所润色。凡有文事。必命公。最被恩遇。其赐若重锦上驷丰貂珍剂兽樽鲜肥之物。不可胜纪。四方造请碑志序记庆寿哀挽送行亭馆之咏者。踵错于门。公挥洒应之。若不经意。而华赡鸿鬯。洋洋乎言之也。所著遗集二十五卷行于世。公之学。祖于六经。其诗文。错得之唐宋。诗溯而至于江左建安西京。文溯而至于史汉、素臣、漆园。无不含英咀华。发囊胠箧。为己物也。初母夫人娠公。当娩。有虎来伏户外。人不敢逐。既娩乃去。邻里共惊异之。至公贵显。咸谓文章炳蔚之徵。公蚤以文艺自见。及其施措益彰。人人称其政术。而当国家大事。常附以公议。无心于其间。人主深知其心。而累朝倚毗之重若一。又以精诚感动中国。事有急难了者。不得不需。公终能为君父解忧而销患于未成。久已信于上下。故虽中罹否运。处昏乱之朝。奸谗不得以抵其巇。昭融显明。寿考令终。哀荣极备。庆流子孙。后进尊而不敢以官。称曰月沙里巷妇孺草野人士皆效之。遂以号行。有文学而兼享福禄功名之盛。世比之高丽李益斋云。夫人东权氏。礼曹判书克智之女。少公五岁。判书文雅自饬。教夫人以礼。女红之暇。尽习内则诸书。通义理有士行。为子为妇。咸得其道。性慈仁喜施。亲戚之无资者。仰如乳哺。公于祭祀宾客之礼。无不如意。而忘内顾者。夫人之助也。壬辰之乱。一行虚警。夫人临绝壑自坠。天幸获全。后渡江舟覆。同舟尽没。独夫人与长子俱活。人归之善报。丙子。往江都。事急。诸子欲奉避。夫人曰。吾家大族。不可先动以为民望。既迫一门死。死者三人。夫人竟悲伤。丁丑二月十日。卒于乔桐旅舍。公之移朝宗。始合祔焉。有二男二女。明汉。观察使。昭汉。兵曹参知。女参判洪霙。士人郑玄源。观察锦溪朴东亮女。生四男一女。一相修撰。嘉相及。次万相、端相。女幼。参知赞成李尚毅女。生四男四女。殷相。弘相进士。次有相、翊。女幼。参判生五男四女。柱元。承宣祖贞明公主。封永安尉。柱后。进士。次柱臣、柱柱国。女学谕李俊耇。进士李时术。士人李恒镇。馀幼。郑玄源三男皆幼。内外孙总若而人。呜呼。公殁而世事逾变。公之侪友。皆已不在。惟某为后死。观察君昆弟强授之状。勖以旧谊。某以眊病罪辞。书三反不获。遂应之。然公自立二次。几于太上不朽之业。固无待于外。世虽有加某十倍者。又安能以文字重公也。特纪其人所共知而有关于世道者。而系诗以为铭。铭曰。
国朝百年,文道大辟。
赫赫李公,厥美天锡。
文康遗业,公实接之。
遘我明辟,乃荐厥辞。
乃动天子,国诬乃伸。
才猷既显,眷遇日新。
晋陟地部,春官正卿。
遇灾弗迷,神识益彰。
盛之文苑,俾提其衡。
衿绅归仰,典册煌煌。
有客我享,鸣玉以相。
黼黻圭璋,为国之光。
日入明夷,何事不有。
君子何伤,履贞无咎。
翔阳丽霄,品汇昭晰。
首急求旧,践以煖席。
大讧奔波,国命丝发。
义辩峥嵘,虏气自折。
从容六官,出入贰极。
加额之望,众以为迟。
晚始论道,公所优为。
守志秉礼,匪石可移。
昔公南曹,青阳载华。
暨公东閤,黄发皤皤。
原公所尝,九甜十辛。
华夏夷人,罔不尊亲。
有书满家,有惠寄民。
播之穹壤,结为清芬。
金石或泐,公名不朽。
余铭之托,与公俱寿。
维东有阜十章 明末 · 钟惺
四言诗 出处:隐秀轩集
壬子闰十有一月,予与商子之燕,谭子送之以诗,予作此答别谭子也。
维东有阜,维南有湖。
阜则我宅,湖则我居。
子无所往,我无所徂。
我室子室,子庐我庐。(一章)

予归自官,子南斯行。
子归自客,予北斯征。
聚散无言,舟车有声。
维此舟车,尔独何情。(二章)

自南尔归,有怀不一。
子三适我,我不子即。
子之适矣,如予之即矣。(三章)

自南尔归,有言不同。
子三逢我,我不子从。
子之逢矣,如予之从矣。(四章)

驾我四牡,肃我衣裳。
彼其之子,不与我偕行。
惠我良朋,共此雪霜。
维子心则臧。(五章)

肃我衣裳,驾我四骆。
彼其之子,不与我偕作。
惠我良朋,共此饥渴。
维子心则若。(六章)

我之云迈,念子无俦,亦莫我留。
昔子之南,予其敢曰无俦,挽子之舟。(七章)

我之云迈,念子无依,亦莫我追。
昔子之南,予其敢曰无依,反子之绥。(八章)

自南自北,莫同匪天。
各处其末,中有山川。
山川何有,苍苍渊渊。
瞻言共之,心目其间。(九章)

勿曰我出,勿曰子处。
各有朋友,各有言语。
及彼威仪,爰各有所。
庶几夙夜,惟予与女。(十章)
祁湘君催妆 其一 明末清初 · 毛奇龄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出处:西河集卷一百七十五
夫易占乘马戒其盘桓诗咏集鷮遽如饥渴则唐女惜三星之迟韩姞惊八鸾之快是无故捲帘当勤去扇宜速也在昔云安下降诏作催妆安乐成婚赋将移烛故凤台教北府频迎鹊路怕东方渐晓虽复怀中石子种待踰年亦且池面冰花泮诸一旦矧嬴娘仙早容易将翔卫玠官高较难久立固宜褰帷拂娇女之眉却障索才人之咏矣夫祁湘君祁中丞之细女亦沈大行之少媳也祁云烂然不需韩乐沈郎去愿赘齐庭当夫西施江畔紫炬星飞梅尉山头绿屏雾捲牛女耀东书之壁(中丞左厢名东书堂)凤凰迓西里之宾乘龙载见琼蕊旋开捧雁来游秾桃预启则有贵家上戚宝马珠缨故第名姻玳筵绮席叔隗公子之亲孙子以护军为戏加之中郎阿大执烛调花顾妇谢家弄觞承卺则亦有东京才子洛城丽人随䌽骑以愿观觏祥云而远届看施红粉还陪画额之夫私抱青刍竟秣雕蹄之马既已输翡翠于横陈效乌鸢之切噪然而天上光遥人间夜短金茎垂素手露溢铜卮红藕咽青鳞水浮银箭曩者甡选越诗末延闺秀曾誇甲于海内自忠悯擅太傅之声夫人作京陵之范闺中三妇博学高才庭下九嫔寻章摘句楚纕赵璧(奕庆奕喜配)援妇诫以著书□英修嫣(湘君姊)乐诸兄之同砚固已轶大家之汉史驾伏女而传经况湘君者貌拟桃夭才逾柳絮怨诗思父迈等吹笳秋月贻姑比之顾菟(怨诗秋月皆湘君诗)及升笄之妙年临结缡之胜事群相乐欢甡沗嘉与其忍令青铜镜里久伫芙蓉碧玉楼头尚弛琴瑟则是吉甫乏迎蹶之章召公无嫁姬之诵也尔乃介尔奕喜索我催妆仍示湘君因之启帐维时上官怀巨秤云有当于考功之褒陆畅谢伽瓶畴则加以内人之诮
中丞爱女早乘龙,徐着铢衣下碧峰。
红粉久调金菡萏,青铜时对玉芙蓉
屏高喜见花双树,扇底愁遮山万重。
莫厌催妆徒聒耳,汉宫待诏重吴侬。
亡剑篇哭姜坦 明末清初 · 毛奇龄
五言排律 押麻韵 出处:西河集卷一百五十一
姜公子尧买两剑牝牡以一佩弟坦比神物也予出游公子尧携宝刀并一西入晋阳坦年少为天帝召去悲乎哉莫邪安在耶予伤公子之死有似亡剑二月初九日泊舟南昌府丰城城下感华事即伤公子之佩一剑以死亡铁英也著亡剑篇
越国有神物,干将莫邪
霜锋飞毳羽,宝锷泛莲花
龟缦争三楚,龙阿聚一家。
阴阳分日月,水陆断蛟蛇。
坐见飘扬近,行随拂拭加。
百年开地气,一剑失天涯。
薛烛临垆恸,风胡抱器嗟。
铁英伤魍魉,玉柙掩泥沙。
渔父江流远,徐君墓木赊。
清霄思蜒蜿,终夜哭蒹椴。
函石销牛斗,溪铜涸若耶。
丰城投泊里,何处问张华
题画庚辰二月二十八日 清 · 袁枚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小仓山房诗集补遗卷二
庚辰二月二十八日,唁东阳子之丧,代检所藏书画,得余旧赠补萝高克明神骏一幅。未及十年,哭及两世,不禁人琴之痛,为题数语,仍付童孙梦兰收之。
记赠东阳画,星霜未十年。
今朝重过眼,两世已黄泉。
题墨痕犹湿,知音客尽捐。
郎君才九岁,交付倍凄然。
题还珠图卷后 其一 甲辰 清 · 申纬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警修堂全藁册二十九覆瓿集十一
听鹂馆赘婿小山公子美如冠玉馆主侍儿杨庆娘年未及笄。如天孙之有梁玉清也。公子与娘情义甚笃。曾未数月。而馆主受聘金。付媒氏他嫁。娘誓不他适。媒氏询知其故。嘉其志。送归而请返金。馆主既不与金。又不纳庆娘。公子亟思赎之而计无所出。华阳君力任其事。鸠合晚香居士辈。醵金往赎。画眉才子建拔帜立帜之谋。遂使明珠重还合浦。自此两美一心共事公子。非公子之情之笃。娘之守之坚。乌能使诸君勇于为义若是。藕花居士有还珠图。徵诗启。又有庆娘小传。长洲王子梅。以此卷属藕船。徵诗于余。故为题三绝句。
杨家有女性贞坚,肯抱琵琶过别船。
蓦地妒花花不落,无情风雨有情天。
杨忠烈公尺牍家书卷丁巳 清 · 何绍基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十九
应山杨忠烈公天启五年乙丑七月死诏狱。越九年癸酉,为崇祯六年公子之易收录遗文,经郑鄤游士任先后编订付梓,是为初刻。至我朝道光十四年甲午,八世孙博平令祖宪重付手民,盖距公之死二百十年。文集十卷,整比如新。信鬼神呵护之灵,而后世矜式景仰者之幸也。兹卷中尺牍,两番皆不载于文集。笺简往来,固不尽存稿。且珰祸方烈,多从毁削。然使得而读之者,又拾奇珍于寻常耳目之外,其悲且快何如乎?两札中推重甚至,又有勉作神仙及子房赤松等语,与集中《致王轩箓书》相近,是皆与轩箓札矣。古未有不尘视轩冕而能甘蹈艰危者,颜鲁公好道家言,忠烈其同此微尚乎?最后一纸,乃狱中临危寄子书,与集中互有详略。盖恐死后为珰党所弃匿,故一再书之,致有参差,其镇定周密,临危不乱如此,而不意其两存也。咸丰丁巳秋八月十九日,余晨过虎坊桥湖广会馆,于桉头见公文集,凉风飒然,静无尘轨,绰略阅竟。晡过榨子桥,至松筠庵,坐谏草堂茶话,心泉上人忽出此卷相示。一日两逢,不胜感异。谏草堂者,余所篆,心泉昔年刻杨忠悯公疏稿嵌石于壁处也。忠烈此迹,理宜并寿。心泉虽逃白业,而钦重前贤,为朝绅所䍐逮。贞珉之勒,其有意乎?吾愿襄事焉。既为篆其卷首,复诗以声之。
朝读忠烈集,暮见忠烈字。
使我心骨惊,疑有英灵寄。
壁上劾奸奏,卷中被逮书。
忠肝正气合,互峙华嵩如。
雅尚托神仙,同心狎云水。
脱屣富贵中,致身汤火里。
绝笔谢亲友,盖示与骈。
完得一身事,心并三忠悬。
乌乎两杨公,遗墨来先后。
几时付鹤,同堂寿琼玖。
诏狱血影石,柴市典刑刀。
见者不敢玩,矧此亲挥毫。
自古有贞臣,不尽工藻翰。
郁郁松筠庵,星光腾夜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