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序
附后蜀二主(孟知祥以后唐明宗天成元年丙戌为西川节度,癸巳封蜀王,甲午称帝,是年殂,号高祖。子仁赞立,更名昶。宋太祖乾德三年乙丑灭蜀,归降,在位三十一年。合二主,三十二年) 明末清初 · 郭之奇
押词韵第七部
知祥初为北都留守。郭崇韬将伐蜀,言于庄宗,谓其信厚有谋,得川求帅,无踰此人。韬既平蜀,董璋在幕,呫嗫其门,竟得东府。韬既冤死,河东兵变,知祥乘传,遂握西节。李严自恃恩旧,来监其军。知祥谓曰:“而前奉使王衍,归请伐蜀,遂致两国皆亡。今而复来蜀,人惧矣。”揖而斩之。夫祥始繇韬引,复诛李使。朝廷不疑其心,复置其罪,则以国之姻戚,亦会时当嚣动,务存姑息耳。董璋效之,诟李仁矩于阶下,泣拜得免。既镇阆州,饰奏于朝,北军将发,璋与知祥争盐开隙,闻而通好,连兵守剑。璋既破阆,而族仁矩;祥亦陷遂,而枭鲁奇。迨夫重诲中止,敬瑭北归,嚣述可安兔窟。岂意孟戚皆完,董宗独殄耳。馀复竞犬牙,李陵绝归汉之心,彭宠婴子密之祸。璋之拊膺涕泣,死有馀辜。知祥因而据有全蜀,则始终有天幸矣。其始终有天幸者何?韬平蜀而祥居川,浚井者一人,汲井者一人也。璋得罪而祥叨功,驱鱼者一人,收渔者一人也。当时庙议,谓西川并于一贼,抚众守险,取之益难;于是密窥进取。未几璋败,屈意抚之。是以墨制方行,礼使遽至。蜀王册而明宗殂,潞王立而成都帝。三时黄幄,五夜素帷。处回之涕空潸,仁罕之备方设。六臣受遗,惟季良差不负夙昔也。然祥之负君负友,诚非一事,可概责其臣乎?自此而阻固河山,竞作奇巧。保三蜀之长策,职贡罔闻;通北汉之蜡书,内谍已献。宋师自发汴至受降,凡六十六日。孟氏自王蜀至国亡,凡三十三年耳。然而太祖以解貂泣众,全斌以黩货蒙贬,曹彬以图书受褒。君臣若斯,其成功非速也。若夫孟昶,饰宝溺之器,昭远侈如意之言。李昊脩世降之表,上下若此。其延祚三纪,始终天幸。是欤,非欤?
蜀山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年。
丛蚕已逝俾明死,力士初通秦塞烟。
石门剑阁天虽险,栈道钩梯地可连。
刘禅早失阴平路,李势葭萌复自颠。
画红楼下非前府,濯锦江头变雪鋋。
碎首元功馀血洒,号呼士卒万声喧。
呫嗫门人终节度,多谋国婿始乘传。
谁使知祥成翼虎,亦繇董氏作丛鹯。
进奏官还陈腹诏,董门既族孟门全。
一般逆罪分刑典,东西从此怨雠缠。
鸡踪反戟狐狼灭,马捶遥挥兔窟全。
牙兵尽作诸冲队,墨制新从五镇宣。
九旒殊锡何须赐,半载虚称谬握乾。
六臣受遗谁堪倚,七宝妆成百器奸。
北汉蜡丸书已漏,李家降表墨犹鲜。
自方诸葛人何在,望帝终教作杜鹃。
附辽九主(契丹耶律德光,以梁末帝贞明三年丁丑围幽州,丙申同石晋灭后唐,丙午入梁执晋主,丁未改号辽,北归死于道,计三十一年。穆宗璟,二十一年。景宗贤,十四年。子圣宗隆绪,四十九年,复号契丹。子兴宗宗真,二十四年。子道宗洪基,四十五年,复号辽。孙延禧,十年,天祚保大二年壬寅,为金所袭,走夹山。耶律淳僭号,一年,死。乙巳,金人执天祚于应州。共二百九年) 明末清初 · 郭之奇
押侵韵
契丹自后梁初围幽州,复寇幽、蔚州,渐有燎原之势。及桑维翰导敬瑭称臣割地,遂倾国赴援,灭唐立晋,中原之祸已成。不数年而入大梁,执晋主。纵骑四出,分番剽掠。以东方群盗大起,始逼文武诸司数千人尽倾晋宝以行,建国为辽。天厌其德,德光死于杀。胡林剖腹,实盐载之。北去帝羓之名,差足泄中原怨愤耳。周世宗自将以伐,关南悉定,而大功未就,有疾乃还。天果厌胡,何夺世宗之速也?周既为宋,宋祖终不能有加于耶律璟。璟子嗣立,犹知遣使会葬永陵。太宗不量力,驴车仅免,辽好遂绝。瓦桥继围,莫州远遁。耶律贤之藐宋,始于此矣。隆绪虽冲主,而国势方张。卒败曹彬于岐沟,殒杨业于陈谷,大举入寇,残瀛、雄,掠深、德。向非张齐贤知代州,南燃刍土镫掩袭,能遽令其北走耶?易州再入,而尹继伦从后急击,挫屡胜之休哥,自是边兵少息。非黑面大王,有以夺其气乎?澶州之役,宋真宗渡河以禦,乃定兄弟之约,岁输银币三十万,而南北弭兵。至于宗真,乘宋有夏忧,来言关南地。郑公报聘,增岁币为五十万,和好复定。洪基继之,四十五年中边烽不起,诚不愧于清宁咸雍之号。自延禧伐女真,败绩于混同江,繇斯每战辄北。天祚遂为金人所袭,走于夹山。耶律淳僭号数月而死,燕京继陷。应州城东天祚获而辽亡矣。夫辽以宾铁为号,取其坚也。宾铁虽坚,卒坏于金。彼犬牙之相劘,岂人力之所及?而宋人犹觊燕京六州之空城以基,实祸也。悲夫!
契丹始自幽州侵,石晋称臣祸古今。
孙饭未知何所啖,帝羓已在杀胡林。
周宗薄伐关南复,宋祖销兵燕蓟沉。
景贤相继开辽国,隆绪长驱向德深。
澶盟全倚寇莱力,报聘重烦富郑心。
南北休肩逾百载,重熙清宁果嗣音(重熙,契丹兴宗年号。清宁,道宗年号。)。
延僖不竞辽乃蹙,女真满万孰能禁。
夹山天祚亡宾铁,黑水完颜号白金。
纵使六州归宋室,空城惟见绿云阴(西辽耶律大石,以宋徽乙巳称王,为德宗,在位十一年。感天后萧氏称制六年。仁宗夷烈,十二年。承天后耶律氏称制十四年,亡,宋宁宗之辛酉也。共七十七年)。
按:贞明三年,底本原误作“二年”。璟,底本原作“景”。此首下文中之“璟”,底本皆作“景”。保大二年,底本原误作“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