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序
神龙赞 清 · 李时善
四言诗 出处:松月斋先生集卷之四荷华编
虫莫神于龙者。以其能变化也。鲜采而奇颜。明甲而颔珠。逆鳞经尺在喉之下。而鳞有九九之数。双角峥嵘。角下有耳。或曰龙之以角听。如牛听以鼻蛇听以眼也。亦有无鳞无角之种。此龙之姿也。云以从之。气以瑞之。己为灵异。而身都江海玉渊。手擅雷雨云雾。从意丰约。随时潜飞者。龙之为也。选间神立。风云霹雳。应若景响。涵天地晦六合而易陵谷绽沟洫。欲小则如蚕蠋而伏泉。其亦秉造化之权而能大能小。灵变可畏。物不得触者也。而及云罢雾霁。失其所乘。不能用事。反为小虫之所侮也。古者畜龙。故国有豢龙御龙二氏。及有飂叔安之裔子董父者甚好龙。能求其嗜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扰畜龙以服事帝舜。而夏孔甲之世刘累者亦学扰龙。其后水官弃之。故龙不生得。易有潜龙见龙飞龙亢龙群龙龙战。若不朝昔见。谁能物之。龙之出没。在春秋之分。而其为物也。被五色而有三停九似。远别于恒物而为灵怪焉。宜人之不易近。而得尽其性者可狎扰而骑也。神物之难近尚能合。况于人之与人。同其德者乎。舍龙而求之龙。龙亦有一大贤得君之象也。在下之潜龙。有利物之道。而权轻位卑。不能达其远抱。龙不为龙。故龙之神亦渊潜而简出。无所为。及天清地定。毒兽不作。飞鸟不骇。入薄食荐。噆味含甘。步不出坎亩之区。而蛇鳝轻之。以为不能与之争于江海之中。无其自负之资。而骄稚于守静之神物。盛气自多。羞与为友。若乃至于云雾之盛浓。龙以材美能乘游。而威动天地。声震海内。而蛇鳝无材美。故虽遇其时。著泥百仞之中。不能乘游。乃始自知其小。不及于龙之远。愧恨欲死。方龙乘游彼丘山巉岩。虎豹袭穴而不敢咆。猿狖颠蹶而失木枝。不足怪矣。夫跅弛之士。神明内腴而特立异众。有负俗之累。被讟之过实而不克多享人。以其小恶忘大美。人主所以失天下之士也。故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谚曰一犬吠形。百犬吠声。吠声之乱而不察其实。举错多失。使畎亩佚民山谷隐士。囊括自晦。故贤愚共贯则能士匿谋。真伪相错则正士结舌。所以人有皆寐则盲者不知。皆嘿则喑者不知。觉而使之视。问而使之对。则喑盲者穷矣。不听其言也。则无术者不知。不任其身也则不肖者不知。听其言而求其当。任其身而责其功。则无术不肖者穷矣。夫欲得力士而听其自言。虽庸人与乌获不可别也。授之以鼎俎则罢健较矣。故官职者。能士之鼎俎也。任之以事而愚智分矣。于此遵养之时。修士与世主。道合甚危。故为士者虚夸之学不谈。矜诬之行不饰。而九五之飞龙。寤寐风云。去取辨明。舍此喑盲。必起卧龙之勿用。使有虎豹之变。其道合而相得也。不翅如豢龙氏之于龙也。则以国位为车。以势为马。以号令为辔。以刑罚为鞭筴。而马良车固。日取千里。可以调阴阳而时风雨。可以建中和而成位育。乃大有得也。其或可以退而不退。而欲保其身。将顺其恶。则龙失其德。而无以为风云之会矣。人亦有言。龙实不知。此谓凡龙之有欲而见诱于饵者也。神龙异于潜困土蛰毒㜸之属。而头有尺木。能升天能成雨泽而利物。诚可类于辉世之凤。德不可配称于常鳞也。然龙之蛰。可以存身。蛰亦有美于群阴之际。信知龙者君子之象也。赞曰。
袭渊正阳,沈沈其庐。
匝以翠渚,沕若潜鱼。
敛此奇变,盘栖守约。
隐其文章,惟主淡泊。
穷同跛鳖,志犹寥廓。
危独寡友,蛇鳝调谑。
时维未届,受诎俛首。
及得云雨,高下自剖。
龙独乘游,玄冥徘徊。
岳渎献雾,天神乞雷。
助以紫电,褷以飒飒。
一怒可威,磨剥六合。
冥幕蔽霖,或然降伐。
呼嘘阴阳,神化翕忽。
五采燀赫,冲融怪气。
轮囷沸腾,秀丽经纬。
泥蟠天飞,蛇乃变容。
孰图其极,心駴若舂。
有龙在下,匪龙为龙。
甘茶纬艾,架学区中。
尸居怀宝,好古休风。
踠迹失阶,有何求通。
谁知其异,取笑方殷。
众实胜寡,恶隽疵文。
利见何日,身名夭阏。
精若有感,筌宰相达。
端流平衡,踵武周乱。
旁魂四表,大邦维翰。
始知龙德,隐见有时。
隐而不见,是谁之为。
戎何有病,文明之啬。
御圆所惜,胡不梦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