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序
和曾双溪南园唱和谣二首 其一 唱 明 · 王佐(汝学)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双溪名喜,字光启。为人口吃,讷讷不能言,人少知者。然颇有诗趣。此盖自伤老无知己,恐终淹淹没世也,欲托故旧当路相知,或能荐者。一言而难于自求,故托寓言以然。士女唱和之谣,盖以花老自喻,而以寻芳喻求访人才者。所唱答凡四段八首,皆此意。仅和其中一段二首,观双溪平昔寄丘文庄公一诗结句,可见此意。诗云:“东坡返化五百载,此日人中惊见之。人在玉堂天子识,花香琼苑小儿知。海南一佛初出世,天上五星重聚奎。同学故人今老矣,古灵存福莫相追。”
花落香残恐后时,寻芳何事苦来迟(芳、事,明正德《琼台志》卷三七作“春、是”。
)。
春风独有花心苦,尽说当年杜牧知(尽,明正德《琼台志》卷三七作“盍”。)。
波罗蜜 明 · 王佐(汝学)
《隋书·四夷传》:“百济有异树,名波罗婆。”《酉阳杂俎》,段成式著。《异木篇》云:“婆罗婆树,其实如瓮。”又云:“出波斯国,亦出佛林国,呼为阿苦亸树(苦,明正德《琼台志》卷八作“菩”。
)。长五六丈,皮色青绿。叶极光净,冬夏不凋。无花,结实从树茎出,有壳裹之,壳上有刺。瓤至甘甜,可食。核大如枣,一壳里中有数百枚。核中仁如栗,炒黄,食甚美。”此其书之所云,与今之所见无异。然且咸以为异树,则是树自古未有种于中国也。国初时,始产临高,邻邑父老曾有未之识者。佐少时亲见其然。及今方五六十年,邻邑大半有之。则是此种传来未久,当在元中叶时也。
大易称硕果,此物无与友。
重大难著枝,一一树腰吐。
造化妒全美,命形有好丑。
好者如圆瓮,丑者如缺缶。
周壳刺森森,乍见惊触手。
秋来腹酿蜜,好丑无不有。
簇簇黄金胞,十百聚一母(叶某。)。
胞胞崖蜜满,蜜霜堪比偶(霜,明正德《琼台志》卷八作“唧”。
)。
异香谢龙脑,慎摘敢轻剖。
置之密室中,香风穿户牖。
霜刀分黄金,入口来聚首。
老稚各满量,弃核收升斗。
濯香炒其核(其,明正德《琼台志》卷八作“弃”。),比栗犹可口。
下惠食饴美,思以养黄耇。
我心亦似之,食此忍下脰。
忆昔博望侯,空遍西域走。
波斯佛林产,武帝曾识否。
寥寥千载下,识者属谁某。
怪哉段成式,秘检搜二酉。
著此异木篇,其传亦已久。
何时来琼海,名称小变旧。
无乃西海舶,世远不可究。
在昔岁丙辰,尤物为民咎。
谁俾死复生,女中尧舜后。
遗泽万万年,每食祝万寿。
咏唐时回铜器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八十九
山庄旧藏古铜器一似豆而短足初以为三代青绿耳迫视之形不饕餮铭不乙丁金银错其文则似回字令吐鲁番哈密回子等识之惟识噶爱两字其馀皆不辨盖彼经文亦有今古之异人不能尽晓也尝考回鹘唐时始通中国史称其先丐奴丐奴与今之蒙古相类则回回并非蒙古且殊教也元史始有回回国之名或称其为大食国种大食在西域此稍近之明邱浚以为陈隋间始入中国在在有之在在有之者亦云其繁滋汉土者耳其的𣲖固不离西域也今平定叶尔奇木哈什哈尔此实开辟以来不异之回地回人若布鲁特若哈萨克皆其蔓延繁滋或杂蒙古种者有之若唐史回鹘传所称善骑射喜盗钞者实近厄鲁特之习而非回人所能徒以回鹘音近回回因属之缠头之类耳䆒之耳食舌传鱼鲁千里将以馀暇博考此姑俟之所喜者适获此器于平定回城之时歼厥渠魁系以白练兆在斯乎兆在斯乎故从而为之辞
不是辛尊与启匜,考时应入李唐时。
缠头回鹘人斯用,喂肉葡萄宫所遗。
噶(读作平声)爱旁行粗可识,冰斯古籀岂咸知。
迁其重器兹先兆,伫待俘来罢远师。
石岩寺述志十韵(并记) 清 · 李森焕
五言排律 押文韵 出处:少眉山房藏卷之二
呜乎。我从祖星湖先生八十年讲道。著书满家。天人性命之辨。扶正辟邪之辞。仁礼克复之训。高明广博。地负海涵。又于六经四子心经近思录小学家礼等书。具有疾书诸编。使古今群圣贤之微言奥旨灿然复明。无毫发憾。优优大哉。不可尚已。第其编帙繁浩。未克脱藁。盖当时及门高足诸公。已尽凋丧。后辈浅学。卒无能任其责者。吾友丁君美庸(若镛)适自银台出补金井驿丞。慨然以修整为己任。以书来曰。使先生遗文尚至今泯焉无传。后学之咎也。不有作始。曷底于成。遂约会温阳之凤谷寺。时远近士友之闻风会者亦众。始自家礼疾书雠校。次序之紊乱者正之。字画之讹误者改之。发凡起例。纲举目张。成一部完书。他馀诸书。期以明岁卒业。甚盛举也。呜乎。天未丧斯文。使先生之学他日大明于世。安知今日之役不为之兆也。余于是属美庸序其事。又各赋述志十韵。作来后徵信。同会者。韩山李广教文达。晋山姜履寅士宾。履中用民。履五伯徽。咸平李儒锡汝昂。青松沈潞仲深。福川吴国镇孟华。安东权夔尧臣。吾弟鸣焕佩谦,侄载威虞成,甥密阳朴孝兢嗣玉。
稷下传经礼,彬彬盛质文。
寸心千古合,要道片言分。
俊杰今相见,风流旧已闻。
夜深孤寺雨,地绝乱山云。
樽酒经旬会,膏油继晷焚。
同门投末契,异地忆离群。
学不求温饱,穷能外戚欣。
真交无貌敬,实业在诚勤。
奥妙由心得,清闲远俗纷。
诸君同此志,软语竟朝曛。
浮粟泉(并序。) 清 · 翁方纲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四药洲集三、复初斋诗集卷四
苏文忠《泂酌亭诗引》,双泉在城东北隅,初无浮粟之说。《广东通志》:「琼有三泉,城东北者曰双泉,一甘一咸,曰泂酌;其在北郭者曰粟泉,泉底多银沙星,时时浮出粟米,啖之香美,子瞻名粟泉。」始以粟泉为苏所名。《琼州志》云:「双泉在城东北隅,久堙。邱文庄有『双泉湮没不可见』之叹。父老传一泉在坡公时,有双龙白如玉常出见,又一泉金粟常浮。」近志以城内者为双泉,误也。明万历壬子,郡守仁和翁汝遇重建金粟亭于此,掘地得古砖,上有东坡行草。汝遇携其砖去。今泉上亭有碑勒「浮粟泉」三字,相传是苏书,并石刻公像云。
石泉尝照金粟身,饮泉鉴面公所云。
此泉名粟乃真粟,细茎玉粒蒸黄云。
壬公丁女本隐语,况以江海喻使君。
树胁诗还惠洪记,古砖字漫翁守闻。
人言浮粟即泂酌,拓碑就我辨伪真。
嗟我岂识公笔法,但掬雪乳看沙纹。
和朱子斋居感兴二十首(并序。) 其一 清 · 翁方纲
押养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七药洲集六、复初斋诗集卷七
方纲三至琼,始得明成化癸巳丰城涂副使棐八分书朱子《感兴》诗方石柱于学官后墙下而敬和焉。时将迁学,是日周视廊庑堂舍,拜苏文忠、邱文庄、海忠介三祠,循柱读之,故韵非原次。乾隆庚寅四月一日。
炎精宅南离,大海控交广。
问津七寒暑,校士三还往。
敢为今人师,缅焉前哲仰。
观海观圣门,大路本昭朗。
一十四庠序,璧和珠象罔。
登高一以揽,百峒平如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