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序
赠七松居士 其一 明 · 宋寅
五言绝句 押宥韵 出处:颐庵先生遗稿卷之二
居士李姓。名领。字领之。本鸡林茂族。簪笏蝉联。其先世居湖南之宝城郡。后移于清州。亦累代矣。居士幼丧父母。无所依归。稍长志学。习举子业。不遂。乃放意寻山水之胜。遍历东土。喜从高僧。栖息绝境。晚结庐于清州之清川县东三十里葩串山之仙游洞口。绕屋有七大松。以七松目之。常骑黄犊往来林野间。以适其兴。故亦号为骑牛子。居士生于正德甲戌。今年五十有六而无子。每以信命谕其妻。妻亦安焉。盖裘羯饘粥。犹或不继。而未尝经于怀。而寒暑亦不能侵也。耕田锄圃之外。钧鱼采药之馀。或吟诗。或放歌。唯以溪风山月为知音。朴守庵君实适寓欢喜寺。相遌而悦之。遂托岁晚之契。累有诗赠。又以傍近诸胜。列为八景。而尚德辛校理君望就以咏之。又和守庵诗以赠焉。居士今来见访。余留之作三日话。且取所藏毡方冠赠之。居士曰。吾尝欲以桦皮为冠。今得此。亦奇哉。余复为造桦皮方山冠。以成其志。昔苏东坡为陈季常作方山子传。以其好着方山冠故云。今居士亦合称为桦冠翁也。居士恐仙游之胜。后人或昧焉。惓惓然不惮其跋涉。图所以表章之者。可谓奇事。而桦皮冠。亦可谓奇服矣。所恨。余未有奇文以发挥之耳。因介于高峦李典翰汝受栗谷李校理叔献。请发一语。两学士欣接而乐道之。居士怀玉于褐。意满而归。玆叙首末。使他日相遇者。便知为非凡人也。
人言居士贫,我谓居士富。
心无不足时,短褐哂纹绣。
书示吴(允谦)黄(慎)两生。二首(并序○丁亥八月) 其一 明 · 成浑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牛溪先生集卷之一
十年前栗谷访余。同宿溪庐。时当中秋。窗外蛩声唧唧。十百为群。争鸣而竞吟。无暂时停息。及到晓钟。其声益盛。有自乐其乐而不知其勤苦者。余叹曰。微物尚能尽其职分至于此哉。栗谷又叹曰。知觉多者。深于利害。择利而就安。怠惰而日偷。所以人不能尽性。而天机自动。不假修为。尽其天职。乃出于微物也。余喜其超诣之见。未尝忘也。今夜侵晨。感怀无寐。虫吟四起。宛然昔年之秋。自念残生未死。而栗谷已为古人。余之贸贸。此志未就。日益昧陋。则其有愧于微物深矣。昔朱夫子宿筼筜铺。见壁上诗煌煌灵芝。一年三秀。子独何为。有志未就。深自感叹。题诗而去。(诗云。鼎鼎百年能几时。灵芝三秀欲何为。金耳岁晚无消息。空叹筼筜壁上诗。)呜呼。余于今日其有感于古人。而有愧于虫声。可胜言耶。因书拙句。奉似两贤求和。一以请言志之方。一以希相发之意焉。此虽闲说。善学者观物而察己。近取而自养。则未必无助于感厉之功也。
草根风露冷侵身,勤苦声声夜向晨。
感尔微虫能尽性,白头重愧最灵人。
诗帖付圣节使。呈中朝王给事中 明 · 李珥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出处:栗谷先生全书卷之二
儆吾王先生奉帝命来宣德音。珥叨远接之任。迎送于境上。穆然袭乎春风者一月有馀。先生不鄙夷之。沿路寓兴之作。必投虚牝。堆金叠玉。灿烂盈眼。珥荷盛意。亦抽肝贤。仰博一哂。先生不使漫瓿。反加奖劝。令作帖以写。珥之恶诗。传笑中华。虽可愧。而其获一言之誉于先生。则其荣幸至矣。玆不敢固辞。时万历十年季冬也。
猗兰播庆德音昭,渺渺重霄下使轺。
傧馆翱翔樽俎盛,塞门迎送旆旌遥。
江山入笔留仙迹,礼义成邦慕圣朝。
共事群贤终不忘,眼明高阁挂霜绡。
赠金景严(戣○并序) 明 · 李珥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栗谷先生全书卷之二
乐幽閒而爱泉石。通人素心。而每患不遂者。宦为之祟也。宦之道有二。为亲也。为民也。如斯而已。亦有不为亲不为民。而惟印绶是事者。此所以山亭水榭。多闲空宇。以资巢禽伏蛇者也。金景严累岁求閒居之所。近者始卜于交河深岳山之东峰下。构屋数閒。引岩泉注方塘。种以净友。植松菊梅竹。以挟小蹊。既饱幽趣。而凭窗纵目。则大野弥望。禾稼连云。烟岑缭绕。閒以长江帆樯隐映。岛屿微茫。旷如奥如。两得其美。其惬素心可知。而景严不得朝夕于此者。岂非腰閒铜印为之祟乎。景严之圣善年高。而其为邑。廉勤尽情。民获其所。其宦之为亲为民也明矣。此岂终于印绶者乎。他日归来。与珥居相近。可以相从。故赋一诗为信。而先之以序。
故人卜新居,潇洒适野性。
寒岩细泉鸣,方沼荷花净。
黄云远郊平,碧霭遥岑暝。
江湖浩满眼,欸乃卧可听。
胡为未归来,坐忧千室病。
俸钱具甘旨,婉受慈闱命。
傥许以善养,山阿有谁竞。
我家枕临津,可浴亦可咏。
两地不宿舂,追随岂待请。
伫君辞五马,同游松菊径。
献纳李公墓碣铭 明 · 李珥
出处: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七
明庙冲年。群凶罔圣。大鏺士林。乙巳以来无宁岁。搢绅以知名死者。肩相比。故献纳李公。其一也。公讳致。字可远。年十九。选入太学。嘉靖庚子。释褐。由成均馆学谕。迁至博士。升户曹佐郎。时仁庙初陟。诏使临境。调度丝棼难算。公照数无铢两差。吏不敢售奸。大为判书所服。历兵曹佐郎,咸镜道都事。拜司谏院献纳。时戊申岁也。公素愤憸人得志。抗言无顾忌。入对启事。闻者悚然。已而两司共劾李芑之罪。公持论尤力。又言外戚不当与政。芑与尹元衡闻之衔甚。未久递礼,兵二曹正郎。己酉。忠州狱起。革州为维新县。铨曹希芑,元衡旨。托选良吏。左授公本县。将瞯其为。李洪男丧中既害同气。欲占还籍官之财。曳衰麻日来争辨。公严辞却之。邑人经变。常告讦。有奸民造飞语。将挤所嗛于不测。公与观察使李瀣。恐蔓祸无辜。平反其狱。洪男诉于芑以故纵。芑等始得閒。嗾两司诬启公及李观察罪。下禁府。公时持母服。守庐被收。色不动。无一言及家事。元衡治狱。必欲毙诸杖下。狱中有疏。拒不达。公久系无变辞。明庙命减死照律。而公已气尽不复苏。时庚戌八月十日也。春秋四十七。九月初旬。葬于长湍府弘陵洞。从先垄也。公资俊貌伟。望之毅然。可想其有守。孝友直谅。家行无缺。才周不滞。自推步星历。下至百工技艺。率皆通晓。善饮酒。能多而不乱。居官秉正无回挠。惟其刚严嫉恶。不能容人之过。故终罹非命。公惩于乙巳。欲弃官归仁川别墅。以母老不决。此亦天也。高祖讳边。领中枢府事。久典文衡。名播中华。曾祖讳孝宗。黄州判官。祖讳璨。成均生员。考讳自夏。积城县监。妣全义李氏。嘉靖大夫江原道观察使继福之女。公娶李佥正麟寿女。是星山府院君稷之后也。李氏性度端方。女则修备。公殁。持家业无少替。万历乙亥正月十五日。以疾终。年七十一。是年三月。祔于公墓。有二男三女。男长曰师圣。登文科。卒官司饔院正。次曰景圣。婿曰权俶,李慎言,郑锡禧。皆士人。孙男曰廉,序,度,广,庠。是师圣五子。景圣之男女。皆幼。公之嗣孙。因公弟都事𢠳。求铭于李珥。辞固而请愈切。珥念与公同是德水人。同祖高丽三司使府君。且公死有馀烈。不可无铭。遂铭曰。
懿其质秀其才,天何厚哉。
富于正陨于邪,天胡薄耶。
厚薄在天,公何与焉。
生未始非辱,死未始非荣。
一片嵌石,千古留馨。
奉教李君墓碣铭 明 · 李珥
出处: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七
李君名嵘。字仲高。系出国氏。太祖大王第三子益安大君讳芳毅七代孙也。曾王考。副护军讳益蕃。王考。户曹佐郎讳璋。考。司仆寺正讳彦怡。妣德水李氏。承义副尉讳元祯之女。左议政讳荇之孙也。君生于嘉靖庚申九月某甲。殁于万历壬午五月某甲年二十三。越某月某甲。葬于某地。娶主簿尹世亨女。生一子。幼。君生而颖悟。学不勤师。弱冠。已通经传大义。十六岁。厥考疾革。君龥天闷绝。斫断指骨为药。创重几死。居丧尽礼。事母诚文俱至。事兄得弟道。孝友禀于天者如此。二十一岁。擢第。明年。选入艺文馆。例升至奉教。君识度夙成。发轫趋正。众论胶扰。必主乎善。朋侪推重。咸叹不如也。秉笔入侍。因事敷奏明辨。上材之。曾从珥及成徵君浑。有所质问。操戈入室。珥与成君乐其相长。且才堪壮行。期以远器。呜呼。短命死矣。士林固惜悼。而余二人之恸。尤深矣。铭曰。
锡之以英才,畀之以彝行。
若将栽培,胡一朝之不幸。
我衣无华,我佩无光。
九原有人,君孰与之翱翔。
一丘幽宅,四尺其崇。
有骨不朽,赤气射乎秋穹。
淑人宋氏墓碣铭 明 · 李珥
押真韵 出处: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七
故金堤郡守郑侯讳承周妻淑人宋氏。籍恩津。高丽正顺大夫版图判书詝之后也。曾王考讳有礼。王考训鍊院参军讳元商。考保功将军司果讳文夏。家在公州。淑人才笄。归同乡郑家。承舅姑事君子。有闺范天质温美。不待学而暗践迹焉。郡守之殁。卜兆丘宅。日瞻望号恸。制终。犹奉主如初丧。亲具奠。朝夕上食。如是者三十年。衣素表哀。终身不变。姑崔氏从长子进士居周在水原。淑人躬备寒暑衣服。节物异味。以忠养无异在侧。其孝烈如此。生于弘治甲寅。殁于万历丙子。享年八十三。越三月十三日。克襄于鸡龙山大草洞。与郡守同丘异穴。有子男三女一。男曰长生,季生,晋生。皆事儒学。惟晋生得升上庠。长生生一男。曰云。季生生五男一女。男曰霖,霫,霔,霢,霂。晋生生二男二女。男曰■。一幼。婿士人李震。生一女。内外孙凡三十馀人。晋生与珥同年。具志文。求小碣阴记。珥谢不敢。请累年不懈益勤。庚辰季秋。珥在坡江。晋生徒步远来。吐辞益悲。珥不忍拒。因其志檃括。系以铭曰。
惟资之粹得诸天,惟行之懿格诸神。
丰于积啬于施,以贻后人。
同知敦宁府事沈公墓志铭 明 · 李珥
出处: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公讳逢源。字希容。青松沈氏。议政府舍人赠领议政讳顺门之子。内资寺判官赠左赞成讳湲之孙。左议政青松府院君恭肃公讳浍之曾孙。左政丞青松伯讳德符之五代孙也。公兄弟四人。长曰连源。是我仁顺王后之皇祖考。相明庙。雅望著于儒绅。公居第三。幼异凡儿。重迟不好弄。议政公以忠见戮于燕山。公早丁家祸。不能就外傅。母夫人授以小学等书。略通大义。闇然而章。年十四五。能治古文。为诗章。弱冠选登上庠。三十而婴疾。作废人者近十年。嘉靖丁酉。始登上第。明年。又捷擢英科。初授成均馆学谕。例升至典籍。历刑礼户三曹郎,司谏院正言献纳司谏,司宪府掌令,议政府舍人,通礼院右通礼,司䆃军器宗簿尚衣四寺正,弘文馆副校理典翰等职。癸丑。由直提学。进爵通政大夫,承政院同副承旨。病未夙夜。谢恩则已。累迁户,礼二曹参议。皆以疾免。安于散班。癸亥。明庙念年资最久。特加嘉善大夫,同知敦宁府事。积十二年。至万历甲戌十月二十一日壬戌。卒于家。讣闻。吊赙祭如仪。生于弘治丁巳。至是春秋七十有八矣。公质悫无机关。仓卒不形惊遽之色。虽童仆。鲜遭诟詈。常慕卓子,康,刘文饶之为人。自以受气不厚。省嗜欲定心气。务养真元。衣必称两。食必计匕。动息节宣。各有常度。死生忧患。不以伤和。执之固。能致勿药有喜。季年神气。胜于中年。其聪明。能记少日所读书不差。恬于势利芬华。筑室华山之麓。寓兴花卉。尤爱老松。扁其堂曰友松。日啸傲其中。杜门谢客。人罕见其面。若亲党至。则一琴一歌。未尝不娱。虽不能食酒。必饮一杯。取醺以为适。有时杖屦苔阶竹径閒。白须苍颜。颀然其形。宛若山泽之臞焉。家贫。仰哺于禄。每惭无事而食。言及若无所容。尝自号晓窗老人。著说深得理趣。虽自谓废学。其静养之效。亦不诬也。居家奉先以诚。与兄弟恭而友。与人交。虽不喜翕。翕亦能尽己之情。郭司谏珣。死直于乙巳。僚友畏累无顾者。公脱衣以襚。谈者义之。妻贞夫人金氏。鸡林著姓。父曰刑曹正郎显祖。祖曰侍讲院辅德琠。先公二十一年而卒。葬在高阳大宛里。公卒之年十二月十六日。以治命就合其封。一男三女。男曰键。以文科官承文院正字。早殁。娶李校理延庆之女。生子曰喜寿,昌寿。喜寿亦文科。权知承文院副正字。公之长女。未行而夭。次二婿。曰判官尹庆福。县监曹胤申。二女亦先逝。嗣孙喜寿血泣具书与状。请墓记于德水李珥。珥曰。公之显妣平山申氏。是高丽忠臣壮节公崇谦之后。司宪府监察永锡之女。于珥先祖妣洪氏。为从母。监察夫人许氏。享年百有二岁。及见曾玄孙疏属。生于膝下。故监察内外诸孙。睦姻殊伦。珥祖妣与为姨兄弟。而亲若同气。珥闻诸祖妣。则公妣申夫人。于公慈爱尤笃。公病。夫人勤劳如护襁褓儿。微夫人。公几不救。公未及痊。夫人即世。不能见公立朝显亲。公以此终身衔恤云。珥自少出入公家。不可谓不知公者。是为志。铭曰。
古人有言,入火不焦,入水不溺。
非谓形不受伤,乃指神无所毒。
研斯言以求公,庶几焉。
奇痾险衅,迭侵目前。
公保冲和,事过晏然。
傥来之物,人所汲汲。
簪笏而隐,支离其德。
我作此铭,光昭玄宅。
习读官权公墓志铭 明 · 李珥
押东韵 出处: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君。权氏。系出安东。家在江陵。讳和。字希惠。生于正德戊寅。以嘉靖己亥。作赘于同乡申氏。申氏。平山望也。室人是珥外祖考进士讳命和女也。珥年四岁。犹记其时事。辛丑。珥随亲入汉中。戊申。归觐外祖妣李氏。则君已克家。内外完美。喜宾客。设酒食无虚日。厥后。珥往来不辍。以君宏丽其舍。平临迥。野可以荡烦。故夜宿所寓。昼必诣君舍。乡人屡大会。君不惜其费以为乐。隆庆己巳冬。珥丧外祖妣。庚午。服毕。与君别于大关岭下。壬申。君以事来京。珥会君于阳德坊。胥叹后期之难。万历癸酉春。君游枫岳山。道中疾作。徂夏竟不救。享年五十六。珥闻讣。陪仲氏哭于坡山花石亭。君少业文。一中乡举。既壮去之。试补习读官。又弃之。为人严直。径情而行。发言处事。无卑屈态。闻善士之名。则必起歆慕。是可取也。君曾祖考讳纶。观察使。祖考讳悚。参奉。所后考讳璲。忠顺卫。妣。某邑某氏。所生考讳琏。进士。以文名世。妣安城李氏。生员讳硕珍之女也。申氏先君逝。卜葬于助山。今十八年。就而同域焉。有一男五女。男曰处均。学儒。女长适沈添寿。次适朴爰。次适奉教崔云溥。次适进士崔承安。季女未归。内外孙皆幼。云溥妻在京。闻君疾革。沐浴断指祷天。尤使人悲也。铭曰。
颀其形,劲其中。
岂云无艺,不试以终。
郁郁兮助山,是君之幽宫。
平海郡守申公墓碣铭 明 · 李珥
出处:栗谷先生全书拾遗卷之六
珥幼长于汉城寿进坊。里有申公。是先君异姓疏属。年兄弟行祖孙。故待先君颇恪。珥时以童子陪杖屦。见公仪严行质。统家有法。奉死生以诚。珥虽騃无见识。心乎长者之。珥迁舍虽久。傥邂逅一拜。未尝不欢如平昔。岁万历庚辰腊月。珥承召命入京。复寓旧里。则公于是月癸丑。已谢世。珥哭于殡。既克襄。胤子湍。求碣铭于珥。珥欲辞以不文。情有所不忍。未几。告石已具。乃不敢辞。谨按。申氏是高灵世家。显自前朝。入我朝。有领议政文忠公讳叔舟。翊戴光庙。事业大彰。于公为高王考。高阳府院君昭安公讳浚。策靖国勋。于公为曾王考。子工曹参议讳复淳。孙司宪府监察讳泳。是公祖祢也。妣宗室李氏。平皋副正信之女。正德丙寅五月甲午生公。讳硕汀。字巨源。少习贡士业不就。以荫补典设司别提。升监察。出宰和顺县。守宁远,平海二郡。皆举职。季年。筑室杨州之松山先茔侧近地。四节亲祀。老不惮劳。时往来京第。亦不干人进取。卒时年七十五。遗戒勿厚葬。先室锦城朴氏。左议政訔之后。忠义卫绅之女。妙年归公家。承始顺宜。兄弟笃。不私其财。一门贤之。先公三十年以喜靖辛亥殁。年四十五。只一男。是湍也。后室。宗室昌原君潓之女。无子。公葬卜日。得明年辛巳三月庚申。卜地得先垄。与朴氏同域。湍今以麻田郡守遭忧。娶温阳郑氏。生三男二女。男长曰景淇。察访。先公夭。次景海,景洛。皆业文。女适宋大立,沈大有。皆士人。孽子曰景泽,景沼。公之内外曾孙十五人。铭曰。
不恰恰用心,不汲汲求名。
行无畦畛,制以衷情。
厥或命达,乃公乃卿。
谁之不如,困于积薪。
我撮幽光,以诏后人。
东部主簿安侯墓碣铭(不用) 明 · 李珥
出处:栗谷先生全书拾遗卷之六
珥乡长安君景说。谓珥曰。为先考墓具石。而文未具。愿得子笔。先考讳世熙。字子雍。系出竹山。高丽延兴府院君讳汉平后也。赠右议政,行咸吉道都观察黜陟使讳望之之曾孙。司宪府监察讳季聃。是其祖考。礼宾寺参奉讳奉祖。是其考。知中枢府事许公讳亨孙女孺人。是其妣也。以成化辛丑生先考。少业儒名不就。嘉靖甲申。以门荫补禁火司别提。辛卯。升济用监直长。癸巳。升东部主簿。越明年甲午正月。以疾终。享年五十四。越三月。葬于坡州七井里雁飞山之阳。从先兆也。先妣则宜人卢氏。是坡州牧使讳熙淑女也。后先考十八年而终。岁辛亥也。祔葬于墓左。先考平日。事母得子道。荫官非其所乐。为养不能止。遭姊服。过哀致疾。此其天分之笃也。但不克终孝于祖妣。先殁。此不肖之孤所以抱终天之恸也。吾兄弟姊妹凡四人。吾兄生员景尹。娶引仪卢彦福女。生一子。曰名佐。名佐娶汉城参军尹威女。生四男一女。吾娶忠义卫申彦辅女。生一女。适金顺命。吾妾子□人。姊适江东县监李敏得。生四男一女。男长曰迪春。今为延恩殿参奉。次遭春。次回春。次进春。女适县监元景谌。妹适忠义卫李义秀。生三男一女。男曰希善,惟善,明善。女适金缙。世谱行迹。大略如斯。子其笔削之。珥辞不获已。乃叙其言。系以铭曰。
有粹而不克厚,有清而不克完。
游气杂糅,孰司命乎其间。
裕母蛊而愉愉,子职之修也。
泣女媭而婴痾,友爱之深也。
岂弟斯人,蕴美于心。
中年抱关,不曰其潜。
立石发幽,不耀以文。
天道可谌,繄有望于后昆。
大司宪成公神道碑铭 明 · 李珥
四言诗 出处: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七
中庙之九年。司宪府大司宪成公卒。赐谥曰思肃。卒后六十八年。公孙徵君浑。请铭于其友德水李珥曰。先君具石。求文之直而不华者。迄未就。子其笔以实。俾无负先志。珥辞不获已。谨按行状以叙曰。公讳世纯。字太纯。昌宁人。昌宁之成。载族姓书。国初领议政讳汝完。生礼曹判书讳石珚。判书生左赞成讳抑。赞成生汉城府尹讳得识。于公为王考。自议政至府尹。世袭大官。惟公显考讳忠达。卒金浦县令。显妣赵氏。白川大姓。复兴君胖之后。佥知中枢府事元寿之女也。公生于天顺癸未。幼有远志。自力于学。由甲科发身。再转汉城府参军。治剧举职。大为朴判尹楗所器。不敢待以郎属。历侍讲院司书,刑曹佐郎。选入弘文馆为副校理。累升至直提学。以内忧去位。服阕。还拜典翰。居经閤前后六年。善讲说。多所启沃。时论推重。升承政院同副承旨。累迁右承旨。辞以疾。迁工曹参议。拜司谏院大司谏。俄升嘉善。时燕山刻刑。滥及非辜。一日将戮沈顺门。适赐群臣宴阙庭。公顾四座曰。谏官可无言乎。两司皆缩颈。独献纳金克成,正言李世应奋辞应公。公笑曰。事若不测。吾三人当之。诸公色怍不敢违。遂抗章论救。虽不见省。士议伟之。未几。观察全罗道。入拜户曹参判。正德丙寅。如京师贺圣节。是年。中庙即阼。拜汉城府左尹。历大司宪,刑曹参判。出按忠清道。弊政虽革。凋瘵未稣。公抑痛爬痒。民获宁愒。召拜守知中枢府事。秩视六卿。遂赠公考县令公资宪大夫吏曹判书。盖异数也。移参判吏曹。复拜大司宪。引大体持威重。识者多之。甲戌正月。得疾。上命内医诊视。二十七日。疾革移箦。卒于正寝。享年五十二。讣闻。辍朝一日。吊赙之礼有加。公资敏而有局度。造次无遽色。遇事明果。直情而行。待人信。与兄弟友。律身居官。内外斩斩。峻洁少许可。且不肯随俗俯仰。所与交惟郑公光弼,申公用溉辈数人而已。权政丞匀性倨。客至不时见。若闻公来。必倒踪而出。其取敬于名流如此。又不喜声色。家无妾媵。卜宅白岳峰下。公退。啸咏泉石閒。萧然若无爵者。教诸子能以正。有致大名者。本于庭训云。以其年四月。葬于坡州向阳里居愚之原。配贞夫人光州金氏。司仆寺正克怩之女。左议政国光之孙也。和顺庄重。公在。匹美无违礼。公殁。善持家。闺门肃穆。后公三十九年。以嘉靖壬子十月十二日。卒于坡州牛溪村舍。年八十七。明年闰三月。祔公墓。男四人。长曰守瑾。昌陵参奉。次曰守琛。有高识。负抱不衒。德望盖一世。卒赠司宪府执义。墓铭是退溪先生之作。次曰守琮。英特拔俗。游赵静庵之门。尝及第。被党累削名。殁后还给科牒。金慕斋表其墓。次曰守瑛。缮工监副正。女一人。适郡守李殷雨。先逝无子。参奉有一男五女。男曰濯。直长。女长适判书慎喜复。次适进士姜瑞。次适士人洪胤藩。次适别坐李纯臣。次适士人金澹。执义有一男一女。男曰浑。守先人业。养病林下。屡徵以宪官。固辞。今为典设司守。亦不拜。女适直讲闵忠(一作思)道。浑有男曰文浚。女二。皆幼。及第有一男曰耳。见为县监。有男曰文溉。副正有三女。长适士人赵纯善。次适及第李彦忠。次适士人赵禧。男曰汲。庶出也。铭曰。
刚不亢急,温而树立。
技经肯綮,迎刃解体。
遭时孔燬,批逆售忠。
王明受知,祛衔有期。
寿不视德,天夺何速。
媲以女士,胚贤引祉。
嗟躬之劬,惟后之焘。
事远或昧,镵坚是告。
刑曹参判崔公神道碑铭 明 · 李珥
四言诗 出处: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七
嘉靖甲子冬。珥省外王母在临瀛。崔公寿峥谓珥曰。墓有碑。古也。叔父参判公。曾为祖考求铭于晋山姜浑。亲刻于石。功未半而殁。文又失火。祖考卜兆迨六十年。神道有缺。吾死且不瞑。子亦裔孙。今以属子。非文之尚。愿志其实。珥辞不获免。谨按。崔氏寔江陵大姓。公讳应贤。字宝臣。高丽重大匡庆兴府院君必达之后也。元世祖以高丽征日本也。有讳汉柱。从军泛洋。值飓风。铁碇拘于海底岩罅。风缆欲绝。舟人气熄。汉柱焚香告天。愿以一身赎众命。祷毕。持锤及钉。沈于不测。擘岩拔其碇。遂耸身以上。则舟已不知所之。有漂板得不死。或传乘鳌背出陆云。乡人立石纪事。今在蔚珍县。崔氏之显始此。公其五代孙也。曾祖讳元亮。官至三司左尹。赠吏曹参议。祖讳安麟。赠兵曹参判。考讳致云。以宰相材遇知于英陵。未及大用。以吏曹参判卒。妣贞夫人咸氏。三司左尹讳承祐之孙。县令讳华之女。以宣德戊申四月三日生公。生而聪慧。早知读书。不好戏嬉。崭然异群儿。正统庚申。公年十三。丁外忧。哀毁尽礼。亲执奠馔。乡党称孝。服阕。一意向学。戊辰。中司马两试。景泰甲戌擢乙科一人。补承文院副正字。公以大夫人在乡。不就京职。常补江陵训导。例升著作博士成均馆典籍。皆谢恩即还。求补教授。屡徵不赴。壬午。拜江原道都事。周年乞郡养亲。历高城,宁越二郡守。多惠政。宁越民愿借者一年。秩满还乡。拜成均司成。又不就。成化庚子。丁内忧。庐墓三年。一不到家。过哀柴毁。几至灭性。服将阕。大臣咸荐其贤。癸卯。擢拜司宪府执义。公固辞。改司成。未几。还拜执义。历礼宾,奉常两寺正。松都有疑狱。久不决。特遣公推问。剖析明决。成庙嘉之。赐鞍马。丁未冬。湖南捕水贼九十馀人。又遣公治之。咸得其情。升拜吏曹参议。戊申。拜同副承旨。迁礼曹参议。擢拜忠清道观察使。教曰。古语云。求忠臣于孝子之门。惟卿种学蓄材。不求荣进。惓惓爱日。回翔郡寄者垂二十年。既能尽孝。其不能尽忠乎。玆予眷卿。有加无替。卿宜体予。悉心图报。己酉。拜大司宪。辛亥。迁同知中枢府事。俄拜庆州府尹。甲寅。拜同知事。历汉城府左尹。丁巳。复拜大司宪。戊午。(燕山四年)以忤旨罢归乡里。庚申。还拜右尹。历大司宪,工兵二曹参判。乙丑。拜江原道观察使。辞以老。改刑曹参判兼同知成均馆事,五卫都总府副总管。丁卯(中宗二年)闰正月初五日。以疾卒于第。享年八十。四月。葬于江陵助山某坐某向之原。从先兆也。公质美而文。居家孝友。莅事精明。清俭自律。家无长物。事母夫人。须臾不忍离侧。甘旨必经于手。人以为难。公娶成均生员南薖女。生五男六女。男长曰世忠。县令。次曰世孝。生员。曰世节。擢魁科。户曹参判。曰世德。县监。曰世道。生员。女长适崔孝良。次适生员李思温。次适佥知中枢府事慎敦义。次适参奉李漹。次适参军申守礼。次适直长柳世卿。世忠娶银溪道察访金石坚女。生三男。曰寿嵣。副司直。曰寿峥。老职嘉善大夫。曰寿嵱。副司直。世孝娶直讲崔铁关女。生四男二女。男长曰寿峸。曰寿崵。曰寿㠓。曰寿𡺡。女适主簿申世熙。次适参奉元浑。世节娶判官申淑浍女。生二男一女。男曰寿嶒。郡守。曰寿巘。参奉。女适申浑。世德娶生员朴元温女。生一男二女。曰寿■。女适李孝贞。次适柳宗仁。世道娶金匡弼女。生三男。曰寿岷。曰寿■。曰寿崙。孝良生三男三女。男曰舜龄。曰春龄。曰松龄。皆忠顺卫。女适生员朴有文。次适忠顺卫庆绩。次适生员朴彦忠。思温生一女。适进士申命和。敦义生三男二女。男曰希崇。万户。曰希璟。曰希晟。万户。女适金沃卿。次适申德应。漹生一男一女。男曰达亨。别坐。女适申诚美。守礼生四女。长适县监成子闰。次适引仪蔡舜年。次适庆秀才。次适判官崔浚仁。世卿生四男一女。男曰安江。曰安淮。参奉。曰安河。曰安渭。皆忠顺卫。女适李仁寿。公之内外曾玄孙。今见存者。无虑百馀人。珥则申进士外孙也。铭曰。
维天畀人,曰孝与忠。
孰念厥初,帝则是从。
烝烝我公,奉以周旋。
干母之蛊,爱日知年。
无人倚闾,委身官家。
声闻于天,宠光有加。
孝既无憾,忠亦尽职。
绵绵瓜瓞,景命有仆。
瞻彼助山,是焉幽宅。
孝孙有庆,螭头是矗。
本厚源深,未艾其福。
稳城府使赠判书瑞原君尹公神道碑铭 明 · 李珥
四言诗 出处: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七
公讳士贞。字贞之。坡平人。始祖讳莘达。起家佐高丽太祖。为壁上功臣。至玄孙瓘。逖戎立功。官至门下侍中。铃平县开国伯。谥文肃公。在我朝。讳就官至知密直司事,集贤殿大提学。是文肃九代孙。于公为高王考。曾王考讳救。通训大夫。原平府使。王考讳洪。通训大夫。瑞兴府使。考讳恭。通训大夫,行咸悦县监。以公功追赠纯忠补祚功臣,资宪大夫,工曹判书兼知义禁府事。妣南阳洪氏。嘉靖大夫。知中枢府事讳任之女也。公生于成化己亥正月十七日。登弘治甲子武科。正德丙寅。以军器寺奉事。参中庙靖国之勋。超拜内赡寺主簿。戊辰。移主司仆寺簿。升平市署令。己巳。拜晋州判官。庚午。御倭寇有功。起三资。壬申。丁外忧。甲戌。拜茂长县监。二年罢归。己卯。拜内赡寺判官。迁刑曹正郎。俄拜平安虞候。庚辰。拜端川郡守。嘉靖壬午。拜世子翊卫司右翊卫。迁训鍊院佥正兼内乘。乙酉。拜文川郡守。丙戌。升通政。授稳城府使。丁亥夏。遘疾。以五月二十五日卒官。享年四十九。以功例赠资宪大夫,兵曹判书,瑞原君。赐吊祭。以其年九月。礼葬于广州治北拘(一作狗)迁里先茔之侧。公天资轩轾异常。自守简而莅众严。倅晋州三年。吏与妓莫敢仰视。迄公去。无知公面者。雅好儒学。迎馆一文士。衙罢。必讲读。夜分乃寝。未尝以事剧少止。端川产银。守郡者鲜脱污名。公在郡数年。不造一指环。累宰列城。所驮惟书籍而已。有屋于西湖。活计萧然。其始筑室也。公悠然啸傲。不事检督。木工至与役徒设博戏。而公亦不呵禁也。尝与妻兄弟分财。终日醉睡。不发一言。券成。只押署而归。其无意于生产如此。第以恬于势利。拙于求名。故宦途多阻。位不称才。公前娶申氏。县监永绥之女也。早世。后娶李氏。宗室茂丰都正总之女也。夫人早遭门祸。茂丰被谪燕山朝。不得令终。夫人奉王母致孝。每得父母手简。必谨藏于怀中。时有飞书之变。得罪之家。不敢留只字。恐为祸祟。王母知夫人怀书。迫令付烬。夫人掘坎将瘗。竟不忍舍。平居抚览悲恸。子孙奉旨。既殁。纳于棺中。其配公也。得妇道甚。训子女有方。视前室子。无异己出。睦宗族。抚婢仆。交邻里。恤贫乏。咸得其宜。勤身节用。以赡家业。至老不倦。俗尚淫祀。夫人深恶之。巫觋绝迹于门庭。惟尽诚追远。虽遇疠疫。不废祀事。既老。每令诸孙读内训。听而取则焉。公曾以良家女为妾。妾之父将死。有寄托之语。厥后。失公意。公将遣归。夫人谏曰。受人之托。弃之不祥。且夫妇之义。无閒嫡妾。今必去之。妾亦不敢自安。公感其言。不去。及公卒。同庐墓侧。有终焉之志。数年岁饥盗兴。族党恐被劫强。请还京。终于万历癸酉七月二十八日。享年八十七。其葬与公同茔异室。前夫人生三男。曰轼,辐,辏。辏登武科。后夫人生二男一女。曰辙。武科县监。曰辕。前县监。女适前参奉朴世雄。轼无子。辐只有一女及妾子。辏生二男一女。男曰天寿。武科。今为佥使。曰永寿。以永寿后轼。奉宗祀。辐之婿曰朴玉。妾子曰大生。辏之婿曰李群玉。辙生三男。曰渭,溟,涉。有妾子曰微生。涉今为佥使。辕生二男二女。男曰惟善。早死。曰明善。生员。婿曰李硉,申橚。有妾子曰枝生。朴世雄生一男三女。男曰益。婿曰元膂。文科直长。曰柳希津。察访。曰朴沪。内外曾玄孙见在者五十馀人。公殁后五十年。子辕求碑铭于李珥。公孙涉娶珥姊为妻。通家。珥略知公及夫人行迹梗概。故敢为铭。铭曰。
文昧韬略,武困面墙。
艺用不全,短掩厥长。
矫矫维公,靡安一曲。
猿臂发身,挟策进学。
简以从政,清以律身。
勋昭太常,爱遗齐民。
令配善承,善积家庭。
谓公遐到,乃止中龄。
有种必穫,于后毓英。
诞告云仍,宜视刻铭。
正言赠都承旨金公神道碑铭 明 · 李珥
四言诗 出处: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七
隆庆庚午春。金公启出按黄海。以例赠厥显祖考佥正府君都承旨。祖妣尹氏淑夫人。爰树神道之碑。以表恩命。求铭于德水李珥。其求也不以文。异乎人之求也。故辞不获已。谨按行状。金氏为扶宁著姓。高丽平章事,宝文阁大学士文定公丘之四代孙。知古阜郡事讳光叙(一作叔)。以丽朝世家。丽亡。大归贯乡。子孙仍家焉。郡守生大护军讳珰。护军生司酝署直长讳怀允。直长娶延安望族县监宋光善之女。生讳直孙。字子胤。是承旨公也。正统丁巳。为初度之载。幼有局度。长通经史。中癸未司马,己丑文科。由承文院。选入艺文馆。历官弘文馆博士,司宪府监察,司谏院正言,兵曹佐郎正郎。出外通判庆州。守韩山郡。为养慈亲也。还朝。拜司䆃寺佥正以卒。寿五十七。时弘治癸丑十一月六日也。葬于席洞山先茔之侧。公端悫方直。悃愊无华。持身清白。一毫不妄取与。治邑以简。吏畏民怀。见义果决。人不可夺。庆州时。以罪笞府人。因病而毙。公曰。古人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者。吾安可一日苟居。即自坐所。翩然弃归。其无系累如此。时去丽季未远。丧纪紊废。虽士大夫。鲜克由礼。乡人尤甚。公前后居丧。考證典礼。一遵古仪。情文俱尽。乡人多效之。配尹氏。系海平府院君硕之后。吏曹参判思永之孙。司宪府监察登峻之女也。性严。治家循蹈规矩。教子女有方。养姑致孝。承君子以顺。助成清德。嘉靖乙酉二月三日。以疾终。寿八十。合葬于席洞山。有二男一女。男长曰锡弘。以进士荐遗逸。官至郡守。次曰锡沃。癸酉生员。女适进士权士衡。锡弘有五男。曰瑞云。县监。曰瑞星。擢文科。阶通政。曰瑞辰,瑞奎,瑞璧。锡沃之季子乃启也。以贵荣厥先人。有兄三人。曰喜,善,坫。铭曰。
赋才司命,不二其机。
才丰命啬,莫研厥几。
人众虽胜,天定孔微。
有种于初,必穫于终。
扶安维金,累善积功。
显显清誉,秩秩家法。
祥发孝孙,恩自天锡。
蓄厚施轻,未艾厥福。
内资寺佥正申公墓碣铭 明 · 李珥
四言诗 出处: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七
公讳汝梁。字士干。姓申氏。高灵人。高祖文忠公讳叔舟。相光庙。勋业载国乘。曾祖讳㴐。以咸吉道观察使。死于李施爱之乱。朝廷褒其忠。祖文景公讳用溉。相中庙。以英才文艺名。考判决事讳瀚。吏才绝伦。娶丰川任氏佥知孟瑛之女。以弘治乙丑二月六日。生公于京第。判决公之兄参奉讳淙无子。以公为后。参奉公娶安东权氏。奉事操之女也。公以权氏为妣。公业儒不第。嘉靖己丑。以荫拜英陵参奉。累迁内资寺直长。丁酉。中进士试。是年。升主宗簿寺簿。历司评。出监阳城县。庚子。丁权氏忧。癸卯。拜监察。升军器寺判官。迁司议。丁判决公忧。厥后。拜都总府都事。升经历。历汉城判官,中枢都事,长兴宗庙等令,顺川通川麻田德川载宁五郡守。最后。拜内资佥正。万历庚辰七月壬辰。以疾卒于正寝。享年七十六。公先娶东莱郑氏主簿劳谦之女。文翼公光弼之孙也。生一男三女。男曰栻。义禁府都事。女长适李复庆。次适郡守郑得。次适徵君成浑。再娶光州金氏从仕郎纯之女。文敬公礼蒙之曾孙也。生二男三女。男曰橚,朴。皆业文。女适学谕姜宗庆。次适别坐李毂。次适郑之升。栻娶判官成子清女。生二女。长适检阅俞大进。次适进士柳梦寅。侧室男女各二。男曰应梧,应槚。皆幼。橚出后再从父司艺汝楫。娶县监尹辕之女。朴娶县令安士钦女。生男曰应桓。李复庆早卒。郑得妻无子而夭。成浑有一男二女。男曰文浚。女长适南宫蓂。一幼。姜宗庆生三男三女。男长曰晋晖。馀幼。李毂生一男二女。男曰光后。女幼。郑之升生二男。曰㚡。曰并。姜,郑妻皆先公卒。其年九月乙未。葬公于杨州金村里。与郑令人同茔异室。郑令人卒于甲午三月。享年二十九。金令人卒于壬午正月。享年六十六。祔葬如礼。成徵君自志公墓。求碣铭于其友德水李珥曰。外舅少文多质。喜怒不遽。居家简俭。只守世业。不营生产。家人亦耻规利。在官廉慎。务损上益下。节用裕财。民多有去后思。恬于势利。不肯为趋承之态。于废兴荣辱。非所汲汲。此可应铭法。珥曾按海西。公宰载宁。见其仪朴而事勤。固赏其为长者。徵君不我欺也。铭曰。
克济其美,克守厥家。
年踰于爵,实浮于华。
徵士作赘,有言不阿。
载镵于坚,百世无讹。
宣务郎朴公墓碣铭 明 · 李珥
四言诗 出处: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七
珥友成徵君浑。状竹山朴君之行。求碣铭于珥。珥曾知朴君长者。轩豁无拘碍。好善慕义。出入听松先生门下甚密。重然诺。喜周急。法宜得铭。谨按。朴氏为著姓。有讳奇悟。始显于高丽。有三韩功臣三重大匡者。其十八代孙也。曾王考讳晏。行价川郡守。王考讳松。秀龙骧卫护军。赠通政大夫东莱县令。考讳绩。武科。庆州判官。娶庆兴府使王懋女。以正德壬申闰五月甲戌朔。生君于京第。君讳宗文。字奎甫。因父绪学武。天资孝友。十七。丁内忧。致哀过人。判官公晚岁休官。就坡江石壁别业老焉。君侍养不离跬步。遂废举业。嘉靖丙午。丧考。号绝水浆不入口三日。庐墓侧。躬馔具。啜粥三年。以宅兆占高峻。忧其圮。运石成丘。手栽梓树。锄垄草。朔望必荐鲜肉。将练祭之夜。虎置獐庐后。人称孝感。与二女弟分产。只取墓下田。馀悉与女弟。遂居墓下终身。堂内设考妣位。事之如生。祭不许女弟轮设。悯女弟之穷。每岁中秋。躬诣京迎归。群甥毕至。渔猎共饱。雍雍一堂至冬。躬送还京以为常。经理女弟家务。不翅己事。得一美味。必走僮分遗。恩爱之笃。人叹其不可及。与人无忤。虽对细民。色温言慈。强暴者亦服。居有江湖树林之趣。君自娱其閒。无一点尘俗态。客至。不问有无。设酒食。谈谑为乐。而其中有守。视人乾没利途者。藐如也。同处者不敢以鄙事相示。君既不求闻于世。人亦鲜知者。不沾一命。只以考荫阶至宣务郎。乙丑正月丁巳。以疾终。享年五十四。越三月己未。葬于其居之东二里许坡平山麓乙坐辛向之原。先茔在西百馀步。君娶珍山副守伦之女。后君十四年而殁。就君茔合葬。君无谪子。有孽子男三女二。男曰信,佑,佶。信母贱。不得嗣家。佑,佶即良家徐氏出也。女适惠民署前衔赵梦男。一女未行。信与成君及珥。同里情熟。殚力具石。将表墓道。故文出于吾二人之手。铭曰。
学由乎人,资出于天。
人鲜琢磨,天不变迁。
嗟君孝友,得之自然。
峨峨章甫,莫追下风。
人亦有言,学问无功。
不耘求秋,咎岂在耕。
傥以君资,钻仰孔庭。
天人匹休,孰敢与京。
幽馨恐沈,砻石镵铭。
静庵赵先生墓志铭 明 · 李珥
四言诗 出处: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正德己卯冬十二月二十日。静庵先生赵公。效于绫城谪所。明年。归葬龙仁深谷里。从先兆。嘉请丁巳十二月二十四日。改卜其西数百步许。以夫人李氏祔。万历庚辰。大学诸生一口飏言曰。惟先生泽不斩。士于今受其赐。崇德报功。宜极盛典。今玆神道无碑。幽堂不志。无以昭虔揭烈。以耀无穷。乃相与裒财俶役。募工砻石。朝绅上自庙堂。下至一命。以及穷阎之士。苟闻先生之风者。举竞相助。不劳而事集。使求志铭于德水李珥。珥谢非其人。不获辞。仰惟先生道德事业。焯载国乘。退溪李先生状其行。稣斋卢相公铭其碑。岂有馀辞可赘。顾既应撰。不可无言。乃略叙世系践历资质学行设施嗣息。并论善恶祸福天命否泰。而足以铭。其叙曰。呜呼。先生讳光祖。字孝直。静庵是自号也。赵氏为汉阳著姓。高丽总管良琪。以军功受元朝袍带之赐。是先生七代祖也。总管曾孙讳温。佐我太祖。录开国勋。封汉川府院君。谥良节。于先生为高祖。良节生义盈库使讳育。赠吏曹参判。参判生成均馆司艺讳衷孙。赠吏曹判书。判书生讳元纲。官至司宪府监察。赠吏曹参判。是为先生显考。妣骊兴闵氏。县监谊之女。以成化壬寅八月十日生先生。呜呼。先生年十九而孤。正德庚午。试进士。冠其榜。辛未。丁内艰。乙亥。举孝廉。拜造纸署司纸。是年秋。中庙拜先圣试士。先生应其科。擢乙科第一人。授成均馆典籍。俄迁司宪府监察,司谏院正言。丙子。历户,礼,工三曹佐郎。选入弘文馆为副修撰。升修撰。丁丑。以副校理赐暇读书。超资拜应教。升典翰,直提学。戊寅。升秩通政大夫。拜副提学。迁承政院同副承旨。以先生宜养君德。还长玉堂。未几。进秩嘉善。兼同知成均馆事。俄迁司宪府大司宪。例兼成均。己卯春。拜副提学。夏。还拜大司宪。冬。用告密者言。下禁府。事叵测。领议政郑公光弼力救。用次律被窜。竟赐自尽。年三十八。呜呼。先生禀受绝人。玉润金精。相表清秀。兰滋月朗。容止可观。凤仪鸾翔。孝友忠直。英睿刚果。幼不好弄。已具成人模范。忼慨有大志。兴慕圣贤。必欲追踵绝轨。世俗所屑。虽千驷万钟。一不以介意。乐善疾恶。见人非违。若将浼焉。呜呼。先生少时。参判公作察访鱼川。寒暄先生金文敬公得谴燕山。谪比邑熙川。先生素闻文敬学有渊源。因趋庭得往受业。时师道废久。人多指笑。先生不较不沮。始闻为学之大方。自是益自刻厉。课程严苦。笃信小学及近思录,四子六经。平居。夙夜整饬。高拱危坐。齐明俨恪。威仪折中。进退翼如。尝入天磨龙门两山。讲习之暇。潜心对越。或竟晷兀然渊默。夜分乃寝。五更必起。山人习禅者。皆叹其不可及。其在家。事亲色养。极其诚。慎终追远。情文备至。家庙在别所。日必一往。虽公务鞅掌。大风雨雪。祁寒溽暑。不少废。谨守法度。以闲有家。内外斩斩。正伦理笃恩义。远声色戒曲蘖。奖进后生。各因其材。黜俗论排异端。凡持身处家。应事接人。一稽古训。惟书礼为则。若涉毫发非礼。其心不安。若冠冕佩玉。坐于泥涂也。天分既异。充养有道。英华发外。耸服一世。望之者咸咨嗟叹息。以至市里蚩氓。每值其出。罗拜马前。仰首歆赞。噫。此先生柔嘉令仪所致。岂知反以此胎祸哉。呜呼。先生受命世之才。抱适用之学。格君安民。此固素心。耻于衒玉。潜居若无意者。声誉蔼郁。朝臣争荐。其除司纸也。先生不乐曰。用虚誉得官。不如应举。以通行道之路。既除之后。被知于中庙。月荐岁升。不数年。长论思主风宪。上雅尚儒术。锐意文治。倚先生甚重。先生感不世之遇。便以尧舜君民。兴起斯文为己任。每将入对。必宿斋戒积诚敬。其进侍也。一心肃虑。如对神明。知无不言。言无不谠。其言若曰。人之一心。天理本全。其大无外。其运不息。良由气局欲蔽。大者或小。运者或閒。在常人。其害犹难救。况人君势位高亢。骄溢易生。声色媚悦之攻。非匹夫比。心一不正。气一不顺。则生于事害于政。伤和召沴。彝伦斁而万物不遂矣。主上所以存心事天。以致中和极功者。其可少忽乎。至于义利王霸之辨。古今治乱之几。君子小人进退消长之象。无不罄蕴极论。或至日昃。上必虚心倾听。朝议将潜师袭野人速古乃。临遣将。将相环侍。询谋已同。先生自外进曰。此事类狙谲。非王者御戎之道。堂堂国家。行盗贼之术。臣窃耻之。上乃却众议。从先生言。将相群争。竟不入。先生之得君。其可谓不至乎。肆与并时名流。协力赞襄。奋庸熙载。设荐举科。以龥俊乂。罢昭格署。以正祀典。训小学以育英才。宿弊渐革。古制渐兴。百僚悚励。四方风动。第士论或失于欲速。太露锋颖。建白不度时宜。閒有喜事者。未免投合时好。先生以为忧。而旧臣拂清议。因事见挤者。怨入骨髓。磨牙伺隙。先生喟然知王道不可遽行。大猷不可遽升。于是。稍调剂秉中。以镇浮躁。而矫激之论。反诋先生为色庄。至欲弹劾。先生料时事必败。求退不得命。适廷论欲追削靖国勋籍之滥者。先生既不能退。则把纲纪塞利原。职耳。不得不同其议。伏閤争累月。得允。群臣入侍榻前。将功券定与夺。时己卯十一月十五日也。俞咈甫已。骇机发于其夜。南衮沈贞,洪景舟等。潜开阙门入便殿。语秘不传。先生之下吏也。馆学诸生。坌哭阙庭。争诣狱请囚。其谪也。上使近侍谕以非私罪。姑从廷论示谴之意。先生拜谢以辞。其受后命也。先生沐浴更衣。请闻罪名。使者无应。先生临结缨。贻亲旧书有曰。爱君如爱父。天日照丹衷。闻者恸之。呜呼。先生内子。佥使李允泂之女。生二男。曰定。娶县监权恰女。无后早殁。曰容。以荫补官至文川郡守。娶大护军李镜女。只生二女。无嗣。取堂弟希颜子舜男为后。尚幼。女长适佐郎许鉴。生一男曰昀。次适进士洪远。生二女。皆幼。夫人后先生三十八年而卒。呜呼。上天阴骘。于善必栽培。于恶必倾覆。祸福之理。固昭昭也。今先生以蹇蹇之节。扬于王庭。启赤心批逆鳞。知有君父。不知有其身。律己清苦。阙节不通。驺直不纳。公退。不问家事。早夜所思虑。惟在政疹民隐。惓惓无须臾宁。卒之身触谗锋。不能考终。福善之理安在。彼泄泄沓沓。重人爵轻天叙。偷时射利。屋润身肥。国家安危。邈如胡视越病。不拔一毛。雍容顾眄。自拟圣于涉世。反笑先生。斥以少不解事。挑生厉阶。甚者或至戕贤贼能。以植固其势。此辈类得于君。安享禄位。老死牖下。所谓祸淫者。亦昧矣。是故。人之言曰。谋身密者。其毂朱。谋国忠者。其族赤。父戒其子。兄勖其弟。以摸棱为明哲。以匪躬为浮薄。士习以偷。世道以污。悲夫。虽然。人心本公。天定靡忒。阴翳才消。太阳回光。中庙晚年。德音每称无罪。固有涣恩之渐。仁庙继明。因庙堂申论。馆学龥天。聿追先志。命复先生职秩。逮今上初服。清论益张。乾心洞契。命赠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兼领经筵弘文馆艺文馆春秋馆观象监事。是隆庆戊辰也。越明年己巳。赐谥文正。于是。先生耿光。彰彻上下。多士若仰乔岳北斗。立庙明禋非一所。式至今日。甲子已周。追慕如昨。达国儒林。齐心一力。竖外瘗中。以贲饰墓道。此诚古今所未闻睹。元祀之尊。将亘万世矣。顾视富贵蔑闻者。一时宠乐。六骥过隙。骨肉与草卉同朽。无异蚊虻起灭秽壤閒。若其开毒喙芟良善。以断国脉者。则罔之生。幸逋鈇钺。而鬼诛人戮。愈久益严。三尺童子。亦知唾骂。九泉之刑。穷天地而罔赦矣。此固不足比论荣辱。惟后人其知所以劝戒哉。呜呼。天笃生贤。必使有为。进则济斯民。退则立其言。今先生进不克卒行其道。退未及垂训于后。日彰之学。未就大成。微言之绪。罔由寻考。况我东箕子以后。未闻以仁义治世者。周经孔谟。只资空言。先生一倡。庶几复古。先生旋败。士林瓦裂。王道之说。为世大讳。皆诿以非其时。夫如是则古道终不可复欤。天生贤者而中折之。其命终不可谌欤。其然。岂其然乎。时者。在上者所造也。只是无人。岂云无时。思皇我王。奖美先生既崇极。而尊儒尚道。以明一统。学者仰恃。发舒无逊言。先生明天理淑人心之功。于玆普发。使斯人举晓王醇霸疵。敬为主礼为防。安宅不可旷。正路不可舍。则先生之道。否短泰长。绰乎为后王开太平。而天不虚生。命乃可谌矣。后先生而作者。其母患莫己庸。思自尽乎所以致用哉。其铭曰。
青㙨有学,肇殷父师。
化逖言泯,坠绪罔追。
猗嗟寒暄,孤倡浊时。
刻羽绝和,始然就微。
天不椓文,笃降先生。
先生閒气,汉岳钟精。
一片昆璧,莹绝纤瑕。
夙抱高识,求道靡他。
拨机寻师,入室操戈。
爰启正轫,任大道遐。
既切既磋,亦琢亦磨。
动容周旋,规圆矩方。
吾斯未信,韫椟而藏。
猗兰播芬,欲掩弥彰。
观国之光,乃宾于王。
契孚鱼水,委身徇国。
志撑宇宙,忠贯日月。
矢回淳风,以敦淆俗。
禹鼎漏妖,河麋逞慝。
参天豫章,一斫斯倒。
三光失晶,四民齐悼。
天启圣衷,廓开氛祲。
历世加褒,伸枉起歆。
士诵其语,人服其化。
茅开蹊径,烛揭昏夜。
郁郁驹城,山纡水长。
有斐令德,没世不忘。
左赞成吴公墓志铭 明 · 李珥
四言诗 出处: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万历壬午三月九日丁卯。左赞成锦阳君吴公。卒于罗州广山之第。讣闻。辍朝。致吊祭赙。越三月仲夏十五日壬申。礼葬于涌珍山先茔之侧。其原坐艮面坤。先葬。公之外甥礼曹参议慎公喜男。以行状示德水李珥。求幽堂之铭。珥重之不敢诺。则曰。子典文衡。职不可辞。卜得日促曰。志不具。无以掩。珥乃因状以叙曰。公讳谦。字敬夫。系出罗州。远祖季真。是高丽中郎将进士赠纯忠积德补祚功臣,嘉善大夫,吏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事,锦城君讳慎中。是公曾王考。精忠出气敌忾功臣。嘉善大夫。罗城君。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知义禁府事,襄平公讳自治。是公王考。富平都护府使。赠崇政大夫,议政府左赞成兼判义禁府事,罗原君讳世勋。是公考。平山申氏。黄海道观察使讳自准之孙。宗亲府典签赠议政府左参赞讳末平之女。赠贞敬夫人。是公妣。考妣之赠。以公贵也。罗原前娶金氏。亦赠贞敬夫人。公于弘治丙辰九月甲辰。生于京都好贤坊第。幼而颖悟。材气夙成。受业于柳君藕。藕于斯文。推为长者。公舅申判书鋿。才公之质。亟称许焉。公年二十七。中嘉靖壬午进士。以胃疾不能居泮。申公惧不第。乃于乙酉。荐授瓦署别提。数年例升主东部簿。即迁司宪府监察。出监南平县。莅事明果。强畏弱怀。壬辰冬。擢文科第二名。仍治南平。越三年。辞疾解绶。明年。授宜宁县监。邑甚弊。赖公经画。得复稣。久之坐法罢。庚子。拜礼曹佐郎。旋升刑曹正郎。俄拜司谏院献纳。始参从臣之列。自是历侍讲院文学弼善,司宪府持平掌令,弘文馆校理副应教。累扬清秩。壬寅。以内赡寺佥正。挈眷归养母夫人于罗州。明年。授南原府使。甲辰。监司宋公麟寿。上其治行之最。升通政。丙午。入拜兵曹参知。丁未。尹全州府。是岁。参仲朔功臣宴。以恩例升嘉善封君。以亲老常乞补外。历潭阳府使,光州牧使。甲寅。丁内忧。丙辰。服阕。以户曹参判被召。转兵曹参判,大司宪。俄还兵亚兼同知春秋馆事。戊午。出按岭南。冬。引疾归乡。己未。特升资宪。判礼曹。历大司宪,户刑兵吏四曹判书 兼世子宾客 知经筵事 都总府都总管。辛酉。加正宪。拜左参赞。甲子。升崇政。判中枢府事。厥后。再判兵,吏曹。三拜赞成。兼判义禁府事。隆庆庚午秋。以左赞成谢病乞假。南归旧业。遂不复还朝。公天资温雅。处事详慎。中外所历多举职。长于吏才。剖决如流。平生不喜发人过失。謇谔虽不外形。内有所守。大被尹元衡所忌。累欲中而不售。则其不阿权贵可见。第于丁巳作都宪也。同僚有诬挤士林者。公不克抑。以此清望少减。至于人相被劾。然知公者。谓公心事无他。必有能辨之者。家食颐神。闭户看书。客至。多不得见。自以多疾。博涉医方。顿悟摄生之要。常以简静自乐。饮食起处。皆中节宣。居乡与物无忤。闾里敛衽无閒然者。主上累令本道监司。赐以优老之资。享清閒之福者。十有三年。寿八十七。考终于正寝。官庀葬具。终始哀荣。死生无憾焉。公娶竹山安氏。安氏之考慥。是牧使子诚之子。参判迢之孙也。夫人与公同年生。先公二十九年而殁。赠贞敬夫人。今公之墓。占夫人墓西。生一男五女。男彦厚。以荫补官。历典稷山,临陂。今以南平县监遭艰。婿长即慎参议。次郑师尹。归厚署别提。曰权大勋。振威县令。曰尹霙。曰柳亨进。典狱署奉事。孽子曰彦宽。女适宗室凤林令彦璘。县监娶契氏。只有一女。适士人李活。参议生四男一女。男长馀庆。今宰镇安县。次彦庆。文科。黄海都事。次重庆,介庆。俱业文。女适士人玄德亨。别提生一男一女。男暹。汉城府参军。女适士人郑瓒。县令生一男四女。男曰鹍。女适金光彧,申应矩,闵恪。皆士人。而应矩是上舍生。一女幼。尹霙。夫妻皆夭。无后。亨进生男女七人。男长瑛。馀幼。铭曰。
士有登仕,式官为家。
白首执板,孰遁是嘉。
公跻贰公,来去重轻。
引年勇退,弊踪簪缨。
优游桑梓,抱澹肥贞。
乡推达尊,朝远令仪。
舍车趾贲,恋主心违。
北方之人,议公是非。
公岂愠闷,断乎自谌。
玄室有刻,用昭厥潜。
敦宁府正郑公墓志铭 明 · 李珥
四言诗 出处: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八
珥谢事荒野。疏于藻翰。不能作人墓道文字。有请辄辞。门党有沈君礼谦。求厥外舅郑侯潚志铭。珥辞以不文。且昧平生。珥友成君浑曰。郑侯。长者。与朋友信。白首不渝。少也与浑叔父为深交。叔父妻孀居病笃。浑观其门。日必躬问。剂药饵不绝者。惟郑侯也。此事不可失传。沈君曰。此一事也。礼谦扬其隐德。岂敢阿所私。外舅生固有异质。姿容俊伟。器宇敦厚。事亲甚孝。未冠丧恃。哀毁尽礼。考正郎公夙婴羸疾。早夜侍药。起居必随。以此废科业。己卯祸作。正郎公谪玄风。外舅奉养备至。顿无羁寓之苦。暨辛巳丧孝。奉旅榇还先垄。遑遑颠沛之际。丧礼一遵朱文公家礼。服阕閒居。无干禄意。以王母命应举。戊子。中选补上庠。辛卯。廷议表用贤者之后。因此阶宦路。非初心也。追远以诚。如得美味。必手藏膳阁。以待荐享。国法禁宰牛。俗习未革。外舅未尝以牛肉充庶羞曰。不可以非法奉先。祀必躬行不摄。既耋尚然。出入必告祠堂。虽当仓卒。不少废。其宰安山也。乡人有效之者。其妻怪问其由。答曰。吾化于土主也。少年之交。多知名士。听松成先生及其弟叔玉及李涵,元恺辈。皆同志也。猿亭崔寿峸。一世奇男子也。一见定为莫逆友。相砺以刻苦。携手徒步数百里。同栖山室读书。成叔玉常曰。郑某气象。夷险可一节也。其见许如此。性喜俭素。屏去靡丽。慈子而能诲。泛爱而亲亲。事叔母如亲娘。爱从兄弟如同胞。妹死子孤。收养无异己出。宗族虽疏远。无不得其欢心。与人乐易。若无崖岸。而其中有守。倅于光州也。徵敛务薄。甚有惠政。适有乘时暴贵者为牧。示侮色。议多矛盾。不失恭虔。而谢病休官。成听松称其善处。外舅行迹。大略如斯。珥于沈君言。得见郑侯面。因次其世系官职曰。侯字某。延日县人。远祖讳均之。官至金紫光禄大夫,门下侍郎平章事。厥后。代袭貂蝉。曾祖讳。嘉善大夫。全州府尹。祖讳溱。南部参奉。考讳完(一作浣)。选贤良。赐特科。官至吏曹正郎。妣河东郑氏。崇政大夫。行户曹判书。河南君讳崇祖之女也。以弘治四年辛亥生侯。正郎公以才学。见于士林。与静庵道义之契甚深。侯克承严训。称法家之子。自嘉靖辛卯通籍。历官北部参奉,广兴仓副奉事,义禁府都事,司酝署直长,军器寺主簿,司宪府监察。出监衿川县。通判光州。守安山,博川二郡。入拜军资监判官。四转而升敦宁府副正。隆庆丁卯。以岁凶省官见散。庙堂有相识者。议擢贤士之胤。以为士类劝。升拜敦宁府正。万历癸酉。侯年八十三。以恩例优老。授通政阶。亲旧咸庆。其夏感疾。八月。病革。子弟进汤药。即挥之曰。吾享此寿。犹服药求生。不亦苟乎。遂怡然而逝。越三旬壬寅。葬于高阳某山先茔之后。从治命也。配淑人李氏。先侯十二年殁。其葬异圹而同域。侯先娶郑氏。再娶卢氏。皆无子。淑人是第三室。乃益安大君之后。玉溪副正之孙。别提李孟元之女也。克秉妇道。合美毓庆。生五男一女。男长曰仁源。娶同知中枢府事尹倓之女。生二男一女。曰洁。曰浤。女幼。次曰义源。娶宗室荒壤正之女。生二男。曰淇。曰濆。次曰忠源。娶县令柳均之女。生三男一女。曰速。曰汲。一幼。女适士人李大年。次曰孝源。娶忠美卫卢子巃之女。生一女。幼。次曰大源。娶同知中枢府事李世麟之女。生一男二女。皆幼。女即沈君之室。今为信川郡守。铭曰。
木老华疏,流远波浅。
夷考世族,继继者鲜。
彼美郑侯,克家承考。
厥考伊何,瑚琏是抱。
坚志研学,辅以同好。
乃扬王庭,矢挽世道。
运否慝作,赍志以终。
宁馨令子,诗礼夙通。
明发不寐,佩训周旋。
簪笏傥来,匪我求旃。
毖祀奉先,恪勤守职。
惠周同宗,信著丽泽。
爰享眉寿,子孙振振。
源深澜盛,根厚叶蓁。
受祉未艾,贻厥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