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序
登汉挐山 其一 丙戌 清 · 李海朝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鸣岩集卷之三
祭罢。海旭已微升。促驾入洞。一线细路。萦纡屈曲。苦竹被地。乔木参天。岩石突怒。涧谷冥迷。如入鬼门。山腰以上。无一杂卉。有树桧身杉叶。爇之有香臭。环山数十里。簇立如麻。为海风所靡。枝皆南指。矮短拥肿。堇铺地。有草蔓生。轇轕石上。色如青苔。大如钗股。茎有细毛而味甘香。人称灵芝。虽非。亦异草也。过中台。始见山之真面。而路益险。及至绝顶。亦无峭削峰嶂。穹窿圆平。而左右两肢。起伏断续。或巉岩陡起。或周遭逦迤。或如驼背。或如散珠。盘据百馀里。谚传上古虞人登山巅。以弓弰摩击天腹。天帝怒。折柱峰。移峙两县。为三岛及山房窟云。顶上南麓。凹陷如大釜中。四面石峰环绕为城郭状。峰腰有小窍。可以通望南洋号穴望峰。峰底有两潭水如玻瓈。深处没胫。潭边白沙皎洁。丛竹香檀珍卉奇草。周包蒙密。如铺毡席。潭之北隅。设祈雨祭坛。由大静。有一鸟道。人从树间攀缘而上。若喧闹。则云雾晦冥。岛中极暖。无点冰。而山中积雪。盛夏不消。官不贮冰。常取供于此云。山无熊虎等恶兽。唯猪鹿千百为群。鹿夜必就涧饮水。古有猎者。夜伏潭边。见群鹿来饮。中有一鹿。魁然而色如雪。白发翁骑之。猎者惊怪。不敢犯。但射殪一小鹿。骑鹿翁如点检群鹿之状。长啸一声。因忽不见。故潭名白鹿。近日虞人。亦时见白鹿。而无骑者云。仙亦老死耶。山外四傍。大瀛海环之。北望。瑞石,月出,天冠,达摩诸山依俙出没于有无中。广鹅,楸子,斜鼠,飞扬,火脱等岛。点缀如黑子。三邑列堡。累累若蚁垤。东西南三面。无一点岛屿。但见天海相接。宁波府琉球日本诸国。指点于杳霭间而不可辨。雨霁无云翳时。登白鹿潭西峰。天际申方。有一山如笔卓。曾有浙商朱汉源者来望以为松江府金山云。而亦依微不能辨别矣。时天朗无片。而自大小,火脱间。有白气蓬蓬然。初如匹练横铺。俄顷间。奔驰周布。银汞海变。成白玉界。向来所见。倏忽失去。泯然无一物。政似混沌未判时。向曛风作。云霭散乱。或堆叠如峰峦。或袅娜如旌旆。悠扬舒卷于波涛滉漾之间。亦一瑰观也。南极老人星。唯中原南岳与此山。春秋两分天地开霁时。望见其一半。沈节制连源,李土亭之菡。曾皆见之。自绝巅南下。西转廿馀里。有灵谷。奇峰怪石。森罗环拥。状如罗汉者五百馀。号千佛峰又称五百将军洞。下有泉流。决决鸣于竹树间。听之如筝佩声。傍有尊者庵故址。山内无峭壁。石皆顽黑。而唯此一面雪山峥嵘。宛然如枫岳之众香城。真岛中第一洞天也。盖山脉自楸子,火脱而来。堪舆家以为回龙顾祖形。其曰汉挐。以银汉可挐引也。一云。头无岳。一云。圆山。以形而言也。山体自远而望。则蜿蜒陂陁。横亘海上而已。未见其高峻峭拔者。而初晓入山。日几向午。仰望高峰。尚在半空上。自山根。行四十馀里。始登绝顶。四顾溟海。浩漾无涯涘。恍若超鸿濛而登云天。日月之所遍照。舟车之所不及。皆可相接。而只眼力有限耳。世称金刚,智异,汉挐为三神山。峰峦岩洞之奇秀。二山固有之。而若其雄蟠高峙于巨溟之中。恢魁诡阻。含蓄百灵。俯南极而临四海。则彼亦当少逊。始知峭岩绝壑。如娟妍清拔之士。人皆爱慕。而崇山巨岳。如人之洪度伟量。不设畦畛者。骤看不异众。未涉其阃域。则不能测其涯岸耳。金冲庵。登汉挐绝顶。四顾沧溟。可荡奇胸。太白所谓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者。唯此可以当之。自古相传为小天台。诚不诬矣。林白湖云。穹窿之形。积石之状。恰似无等山。而高大则倍蓰。世传无等。与此为牝牡者。必以此也。二公之言。可谓得之矣。昔荀中郎登北固望海。谓秦汉之君。必褰裳濡足。若令荀公临此地。则当作何如观。而列子寇。书圆峤之山。东方曼倩。记瀛洲之地。岂其御泠风为岁星。亦尝游此者耶。
大麓蜿蜒驼背同,遥看融结不穹崇。
登登尽日唯深谷,望望高峰尚半空。
行处松篁通鸟道,坐来天水混鸿濛。
始知巨岳无奇峭,独镇南维敌泰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