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序
吴鼓吹曲十二曲 其三 摅武师 孙吴 · 韦昭
摅武师者。言孙权卒父之业而征伐也。当汉艾如张。
摅武师。
黄祖
(《宋书》作肃。乐府作𪮋。《诗纪》云。一作𪮋。)夷凶族。
革平西夏
炎炎大烈震天下(同上)
吴鼓吹曲十二曲 其四 伐乌林 孙吴 · 韦昭
 押庚韵
伐乌林者。言魏武既破荆州。顺流东下。欲来争锋。孙权命将周瑜逆击之。于乌林而破走也。当汉上之回。
曹操北伐拔柳城。乘胜席卷遂南征。
刘氏不睦。八郡震惊。
众既降。操屠荆。
舟车十万扬风声。议者狐疑虑无成。
赖我大皇发圣明。虎臣雄烈周与程。
破操乌林。显章功名(同上)
吴鼓吹曲十二曲 其五 秋风 孙吴 · 韦昭
秋风者。言孙权悦以使民。民忘其死也。当汉拥离。
秋风扬沙尘。寒露沾衣裳。
角弓持弦急。鸠鸟化为鹰。
边垂飞羽檄。寇贼侵界疆
跨马披介胄。慷慨怀悲伤。
辞亲向长路。安知存与亡。
穷达固有分。志士思立功。
思立功。邀之战场。
身逸获高赏。身没有遗封(○《宋书》乐志。《乐府诗集》十八。《诗纪》二十。又《文选》二十八出自蓟北门行注引韦曜集引裳、鹰二韵。)
吴鼓吹曲十二曲 其六 皖城 孙吴 · 韦昭
 押词韵第十七部
克皖城者。言魏武志图并兼而令朱光为庐江太守孙权亲征。光破之于皖城也。当汉战城南。
克灭皖城遏寇贼,恶此凶孽阻奸慝。
王师赫征众倾覆,除秽去暴戢兵革。
民得就农边境息,诛君吊民昭至德(○《宋书》乐志。《乐府诗集》十八。广《文选》十二。《诗纪》二十。)
吴鼓吹曲十二曲 其七 关背德 孙吴 · 韦昭
关背德者。言蜀将关羽背弃吴德。心怀不轨。孙权引师浮江而擒之也。当汉巫山高。
关背德。
作鸱张。
割我邑城图不祥。
称兵北伐围樊阳。
嗟臂大于股。
将受其殃。
巍巍夫圣主。
睿德与玄通
玄通
亲任吕蒙
泛舟洪汜池。
溯涉长江。
神武一何桓桓。
声烈正与风翔。
历抚江安城
大据邦。
虏羽授首。
百蛮咸来同。
盛哉三比隆(○《宋书》乐志。《乐府诗集》十八。《诗纪》二十。)
吴鼓吹曲十二曲 其八 通荆门 孙吴 · 韦昭
通荆门者。言孙权与蜀交好齐盟。中有关羽自失之愆。戎蛮乐乱。生变作患。蜀疑其眩。吴恶其诈。乃大治兵。终复初好也。当汉上陵
荆门巫山
高峻与云连。
蛮夷阻其险。
历世怀不宾。
汉王蜀郡
崇好结和亲。
乖微中情疑。
谗夫乱其间。
大皇赫斯怒。
虎臣勇气震。
荡涤幽薮讨不恭。
观兵扬炎耀
厉锋整封疆。
整封疆。
阐扬威武容。
功赫戏。
洪烈炳章。
邈矣帝皇世。
圣吴同厥风。
荒裔望清化
化恢弘。
煌煌大吴。
延祚永未央(同上)
吴鼓吹曲十二曲 其九 章洪德 孙吴 · 韦昭
 押真韵
章洪德者。言孙权章其大德而远方来附也。当汉将进酒。
章洪德。迈威神。
感殊风。怀远邻。
平南裔。齐海滨。
越裳贡。扶南臣。
珍货充庭。所见日新(同上)
吴鼓吹曲十二曲 其十 从历数 孙吴 · 韦昭
从历数者。言孙权从图箓之符而建大号也。当汉有所思。
从历数。于穆我皇帝。
圣哲受之天。神明表奇异。
建号创皇基。聪睿协神思
德泽浸及昆虫。浩荡越前代。
三光显精耀。阴阳称至治。
肉角步郊畛。凤凰栖灵囿
神龟游沼池。图谶摹文字。
黄龙觌鳞。符祥日月记。
览往以察今。我皇多哙事。
上钦昊天象。下副万姓意。
光被弥苍生。家户蒙惠赍。
风教肃以平。颂声章嘉喜。
吴兴隆。绰有馀裕(○同上○逯案。浩荡越前代句。代字与前后不韵。原文应作世字。盖唐人避讳改代字。)
乘舆马赋 西晋 · 傅玄
 出处:全晋文卷四十六
往日刘备之初降也,太祖赐之骏马,使自至厩选之,历名马以百数,莫可意者。次至下厩,有的颅马,委弃莫视,瘦悴骨立,刘备取之,众莫不笑之。马超破苏氏坞,坞中有骏马百余匹,自已下,俱争取肥好者,而将军庞德独取一騧马,形观既丑,众亦笑之。其后刘备奔于荆州马超战于渭南,逸足电发,追不可逮,众乃服焉。(《御览》八百九十七)
目若曜星,符采横发。
高颠县日,双壁象月。
头似削成,鬣似植发。
延首高骧,擢足轩跱。
气盖青云,势凌万里。
九方不能测其天机,秦公不能究其妙理(《艺文类聚》九十三)
繁姿屡发(《文选·舞鹤赋》注)
形便飞燕,势越惊鸿(《文选·赭白马赋》注)
用之军国,则文武之功显(同上)
文荣其德,武耀其威(同上)
紫盖飘以连翩(《文选》颜延之元皇后哀策文》注,又沈约安陆王碑文》注)
挥沫成雾,流汗如珠(《初学记》二十九)
杜广平歌吟 魏晋 · 许翙
 押蒸韵
真诰曰:杜契者。字广平京兆杜陵人建安之初。来渡江东。依孙策。后为孙权作立信校尉黄武二年学道。隐居华阳
淳景翳广林,暧日东霞升。
晨风舞六烟,勃郁八道腾。
五岳何必秀,名山亦足陵。
矫首摄洞阜,栖心潜中兴。
吐纳胎精气,玄白谁能胜(○真诰稽神枢三。诸真歌颂作保命仙君告许虎牙杜广平常喜歌。《云笈七签》九十六、《诗纪外集》三并作杜广平常喜歌。)
使者为妖祠诗诗(纪作孙皓时诗妖。) 魏晋 · 无名氏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七十五
《宋书》五行志曰:孙皓使者石印山下妖祠。使者因以丹书严曰云云。闻之。意益张。曰:从大皇帝至朕四世。太平之王。非朕复谁。恣虐逾甚。寻以降死。近诗妖也。
楚九州渚。九州都。
扬州士。作天子。
四世治。太平始(《宋书》作矣。○《三国志》孙皓传注引江表传。《宋书》五行志。《晋书》五行志。《诗纪》二十。)
时人语 魏晋 · 无名氏
 押阳韵
高僧传曰:孙权已制江左。而佛教未行。有支谦者。本月支人。来游汉境。博览经籍。莫不精究。遍学异书。通六《国语》。其为人细长黑瘦。眼多白而睛黄。时人为之语曰:
支郎。
眼中黄。
形躯虽细是智囊(○高僧传一。出三藏记集十三。《诗纪》二十。)
军中为卢洪赵达(《诗纪》作军中谣。) 魏晋 · 无名氏
四言诗
魏略曰:太祖使卢洪、赵达抚军。主刺举。军中语曰:
不畏曹公,但畏卢洪。
卢洪尚可,赵达杀我(○《御览》二百四十一、四百九十五。《诗纪》十九作军中谣。)
黄龙中童谣 魏晋 · 无名氏
 押马韵
周处《风土记》云。吴黄龙中童谣云云。后孙权公孙渊。浮海乘舶。舶。白也。
行白者君。追汝句骊马(○南《齐书》乐志。《诗纪》二十。)
白伫舞歌诗三首 其一 魏晋 · 无名氏
《宋书》乐志曰:白伫舞。按舞辞有巾袍之言。伫本吴地所出。宜是吴舞也。晋俳歌云。皎皎白绪。节节为双。吴音呼绪为伫。疑白绪即白伫也。南《齐书》乐志曰:白伫歌。周处《风土记》云。吴黄龙中童谣云。行白者君。追汝句骊马。后孙权公孙渊。浮海乘舶。舶。白也。今歌和声犹云、行白伫焉。乐府解题曰:古词盛称舞者之美。宜及芳时为乐。其誉白伫曰:质如轻云色如银。制以为袍馀作巾。袍以光躯巾拂尘。《唐书》乐志曰:梁武帝沈约效其辞。为四时白伫歌。今中原有白伫曲。辞旨与此全殊。
轻躯徐起何洋洋,高举两手白鹄翔。
宛若龙转乍低昂,凝停善睐容仪光。
如推若引留且行,随世而变诚无方。
舞以尽神安可忘,晋世方昌乐未央。
质如轻云色如银,爱之遗谁赠佳人。
制以为袍馀作巾,袍以光躯巾拂尘。
丽服在御会佳宾,醪醴盈樽美且淳。
清歌徐舞降只神,四座欢乐胡可陈(《诗纪》云。宋歌亦用此辞。各以下句作上句。无丽服二句。○《宋书》乐志。《乐府诗集》五十五。《诗纪》四十。又《御览》六百九十三作古乐府。引银、尘、巾三韵。八百二十作古乐府。引银、巾二韵。)
湖州大云寺禅师瑀公碑铭 唐 · 僧清昼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八
昔在穆天子。我如来大圣没于西土。盖示身也。其声教纷纶。湮没而复纪者。九十六种外道。持衡于五天。是僭佛号。俾戒月生魄。宝星为彗。涅槃河水。汨泥扬波。而天下腾口袭心。夐然而丧精矣。我本师爰敕大士。中兴南州。激童蒙。窍梼杌。摧异道。破邪党。彼日月是出。爝火不息。其为光也。不亦难乎。其有蹑清气。允种性。云龙相召。与苍生为春。则我大师矣。大师讳瑀字真瑛俗姓沈氏吴兴德清人也。其先世国于沈。因以为氏。按春秋。沈子之后也。五代祖敏东阳太守。不言而理。不猛而威。扬之以和风。洒之以甘雨。殷氏既丧。公其嗣焉。高祖某。勇而仁。直而信。少好理体。机若缸转。六岁读孝经。至参不敏。略而不读。师问之故。曰。此大人称之。而小子曷称之。十七州举孝廉。陈侍中徐陵特相器重。名位不达。终于丘园。曾祖某。学藏于晦。辨守于讷。大业之际。州辟不起。祖某。考三教之源。精一贯之旨。结庐于金鹅山下。怡然独得。父某。湖山是杰。言行孔臧。里有不爽而训之。邻有不给而锡之。燠兮春风。凛兮寒松。心可以育物。德可以垂裕。以五世树善。而瑀公生而聪慧。不以师受。年未总角。辞亲出家。患身之资。忘若遗迹。爽口之味。饮如我仇。以如意年大赦度人。坏衣削发。煤口世事。怡怿至道。弱冠游东京福先寺。厥受大戒。恳恳勤勤。不遑假寐。三日之夕。戒相出焉。见有神人。假然在目。倏来忽往。或同或异。得非至诚乎。于是烛如来灯。佩菩萨印。證圣中归于大云道场。坚执律柄。僧纲釐举。不亦宜哉。公素履纯厖。无咎无誉。使天下之士。有外道焉。有阐提焉。心如飘风。言若泉涌。挠我圣教。挤我妙门。公示以从容。诱以方便。莫不稽首挫色而闻命焉。常礼一万五千佛名兼慈悲忏。日夜一匝。或二日或三日一匝。苦节贞励。饮冰茹霜。夜有圣僧九人。降于礼忏之所。相与行道。弹指而去。或夜无灯烛。心口是念。圆光照室。如坐月中。如此则往往有之。公常喟然曰。自明帝梦金人。孙权获舍利。茫茫中土。是有正法。而德清偏邑。罕有塔寺。使苍生蒙昧。罔知所之。悲夫。至人无名。陶铸而名之耳。安可糠秕有为。金璧无相。二见齐楚瞽性者流。岂知履如之功。万法无外。此大菩萨自在之盛行。吾将为尔行焉。于是缮以香台。作以茝殿。卿云蓄泄于户外。丽月昭回于檐下。是知观象大壮。法误云室。岂不宜哉。前后写经二藏。凡一万六千卷。不以皮为纸。不以血为墨。是身臭秽。靡洁书写。非难舍哉。晚节工于禅门。顿入悬解。言越性灵之外。心冥文字之表。天宝初临安足法师死。经三宿。将入地狱。冥见瑀公。引至王所。谓王曰。此师解讲涅槃经。大王宥之。王曰。唯闻严能讲。不闻此师名何也。如此再三。王不能屈。因赦之。嗟乎。至人之作用。不动此身。而流形于彼。非无缘慈力何哉。曾见乡人施㹇(音)牛者。天然不孕。因而出乳。及瑀公寝疾。日有馈之。非夫人含动植。德感明神。亦何能致此希有之事也。他日。蹙然改容。据梧而叹。昔孔子蚤作。悲歌于门者。此圣人所以同我生。亦同我死。庄生曰。适去夫子顺也。吾亦何惧哉。以十一年秋。禅坐灭度。呜呼。婉婉莲步。应随白云。寥寥香林。空见孤月。余不知其至人幽机。妙用髣髴。化为天星乎。飞为列霓乎。不然。将有异名于他国乎。某月某日。饬以灵龛。崇以宝塔。击以法鼓。吹以法螺。门人号恸。于是葬敛。十二年春。将欲启灵龛。迁宝塔。炎炎金火。以求舍利。岂知容色不坏。凛然如生。识者以为涅槃本义。绝动植之知。穷寂照之惠。存不坏之身。灭大化之体。此四者而公得之。昔少林孕须。蕲春育发。何独嘉也。寺主元⿰(山崔)等。皆秉大明惠。开道区中。吠琉璃天。移夕为昼。彼什公四子。亦季孟之间欤。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姚澹。主客郎中姚沛。禀龟溪之灵。鹅山之英。门多才杰。世著匡佐。而瑀公善焉。刺史杨惠才识深敏。器宇调畅。虞谭之流也。令吴测微。清慎有度。奸回无欺。贺循之流也。皆入境问俗。饮风眷德。徘徊歔欷。有恨来暮。嗟乎。法本无名。是归寂乐。门人垂泪。愿刻丰碑。予诚不敏。哀以见托。铭曰。
法本无生示生兮。法本无名强名兮。
大师振振冲邈兮。苍生茫茫启觉兮。
坚持律藏是非兮。深入禅门杳微兮。
鹅峰岑崟莫涉兮。龟渚澹荡莫测兮。
五千佛忏是礼兮。十二经文是启兮。
圣僧异人降语兮。㹇(音牛非孕垂乳兮。
同众生病同差兮。同众生没罔坏兮。
门徒病矣号绝兮。姻族潸然呜呼兮。
乌台华省思人兮。邦君邑宰敬神兮。
无言可象湛寂兮。身谢名飞刻石兮。
灵武受命宫颂 唐 · 杨炎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二十一
臣闻享天降命。惟德也。戡难奉时。惟圣也。必有非常之运。是兴拨乱之功。以苍生为忧。不以濡足为患。以宁济为业。不以修身为道。此陶唐所以舍而不畏。舜禹所以受而不疑。灵武旧宫。皇帝跃龙之所。日者奸臣窃命。四海荡波。我圣皇天帝探命历之数。启龙图作受命之书。付与我皇帝。皇帝方游崆峒。以求至道。于是偫公卿士。负玉旒金玺。望气于芒砀之野。三进于阊阖之中。曰。臣闻在昔蚩尤连祸。大盗中国。神农氏兵莫能胜。天降元女敕轩辕氏。大定其灾。厥后尧有九州之害而命禹。禹以四海之功而受舜。陛下主鬯大位。十有九年。精爽者皆美德馨。乾坤也必闻幽赞。元德上达。景福有归。六圣睹命历之期。兆人有临难之请。陛下畏灾运而不取。弃黎元而不顾。以至仁为薄。以大宝为轻。臣等若不克所请。与亿兆之众。将被发拊膺。号于天而诉于帝矣。皇帝唯然改容曰。岂人心欤。丁卯广平王俶太尉光弼司徒子仪尚书左仆射兵部尚书辅国与北军将士西土耆老万五千人。排闼以诉帝曰。今豺狼穴居宫阙。陛下兆庶为饵。宗庙为墟。若臣等诚恳未通。是高祖不歆于太庙。且陛下涉渭则洪流涸。回銮则庆云见。布泽而川池广。勤道而嘉禾生。灵祇髣髴。元贶幽感。臣闻符命待圣而作。天运否终而会。葳蕤肸蚃会也。睿武英明圣也。臣等敢昧死上闻。帝乃洒斋宫。启金匮。呜咽拜受诏。有司大赦天下。改元曰至德元年。尊圣父为文武大皇帝。是日烟云变作。士庶踊跃。黄龙见于东郊。紫气满于天门。翌日也。数百里衣裳会。兼旬也。数千里朝贡会。踰月也。天下兵车会。浃时也。四方戎狄会。以一旅成百万之师。率胡夷平社稷之难。礼郊祀。戴圣皇。与人合诚心。以气消夭疠。动罔不吉。歆无不报。是以白鹿扰于王庭。灵芝产于延英。化动而功成。渊默而颂声。言禅代者。陋苍梧易姓之名。语嗣守者。羞陶唐积善之辱。述戡定者。叹四纪而复夏。美中兴者。嗤四七而灭新。于戏。神祇之所归往。品物之所法象。鼓飞龙于尺水。仗大义而东向。矢谟发号。实在兹都。愿篆石宫庭。以垂万古。俾过山泽知风雨之奥。穷造化识天地之蕴。臣炎稽首。敢献颂曰。
赫赫河图,启天之祜。
云从亿万,皇在九五。
惟昔陶唐,克传舜禹。
濩也武也,夫何足数。
彼妖者勃,惟暴惟贪。
天实即命,人将不堪。
皇曰内禅,于再于三。
尽武之善,去汤之惭。
兵车百万,汹汹雷震。
横会九州,为行为阵。
恃力者踣,从命者顺。
孝以奉天,神而抚运。
至德唐尧,崇功大禹
皤皤北叟,垂白而睹。
沛邑空歌,周原已古。
排律颂声,永介兹土。
玉清广福观碑铭 唐 · 倪少通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八
玉清观者。法玉清圣境而名。自吴及梁。相续重兴。汉文帝之祀。苏真人耽自郴阳上升。众仙迎往元辰。曾游斯地。吴大帝之代。葛仙翁元在句容受道。炼丹于涌泉。亦经于此。不独实录。具在仙籍。左右灵踪。古今不泯。赤松山畔。曾闻叱石之羊。王乔岭前。昔现飞凫之履。乡邻白鹤。有傅翁得道之岩。境接赤乌。即施君住宅之址。社连金阙。洞秀玉华。草木长春。烟云迥秀。黄精遍野。白朮盈川。□监临杨元德。门人王太清。心营半载。箕敛万缗。山现良材。地呈贞础。林麓听丁丁之响。庭除观矻矻之功。法天上之皇都。布凡间之紫府。□铭曰。
观本无名,古仙像成。
会朝金阙,遂法玉清。
宝殿缔搆,祥云送迎。
元功福荫,普寿函生。
清圣化,栖隐名贤。
诱彼英信,搆兹良缘。
福流旷劫,功逮幽元。
解释罗酆,神登九天。
栖神之乡,邻有冲阳。
其道不宰,载之无疆。
洞馨兰菊,林翥鸾凰。
表瑞旌祥,福资圣唐。
仰观洞府,灵路稀有。
荡涤妖氛,资崇禄寿。
太清太虚,建功不朽。
名载碑珉,天长地久
宋颂 北宋 · 赵湘
四言诗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一
臣湘言:古皇王之德,若日月流乾,江河注坤,烜赫不没,浩浩无息。虽鸟兽鱼鳖,草木动植之类,咸尽性命,保合丕道。人宪物,横今矗古。彝伦攸叙,文武不坠。故厥猷塞夷夏,功德弗穷。括而书之,为三坟,为五典,为八索,为九丘。然后谟训诰誓诗颂铭赞等,相继而兴。咸以纪圣人之绩,述其行道敷德,演教畅化,使后世君臣父子夫妇之道,治而弗忒焉。故称唐尧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称舜曰:若稽古帝舜重华协于帝。又曰:明四目达四聪。称禹称汤称文称武,皆有道焉。周公旦召公奭大圣大贤,捃摭雅颂,唱圣君贤臣之大业,发五声八音,风腾四方。治则颂,乱则刺,圣人之道,不为岩穴之人而拾遗。是以尹吉甫召穆公等,皆极宣王之颂。厥后两汉之名士,颇能颂皇王之风。若相如扬雄班固司马迁,尤笃是事,凡炎汉之事迹,罔不研极。晋宋齐梁,累累有焉,然其时君之道,或沿袭之不至,故厥颂之风亦渐微弱。陈隋虽有文学之士,颂为淫哇,雅正之风遂息末。皇唐发挥,帝图颇延,上圣下明,远迩祗肃,斯文既盛,颂声甚闻。其末及季,干跳楯掷,六马奋踶,朽索遂剪。草草后君,文势颇僻,巫词淫唱,不生清风,颂源污,流失其畅。繇是四海之内,离析崩散,山不连带,河不续砺。车既异轨,书复殊文。仁义礼乐,其将颠耶?怨怒哀思,纷然聒聪。上帝降监,矜及下土,祚我炎宋,绰复其道。太祖皇帝,率受天命,璿玑七齐,班瑞群牧。追二帝之道,体三代之事。流凶举贤,舞羽阶陛。荆琛湖赆,南尽海际,比于庸蜀微卢彭濮人,声教一被,罔不率服。蠢尔含戴,久翳倏旭,渴饮饥食,暑凉寒燠,普天之下,莫不受福。今皇帝纂位立极,光照天地。浙右土献,太原面缚。黄钺白旄,不秉左右,天下大定。日月所照,风露所沾,鸿宾捧,一一无异。然后张废礼,修坠乐,驱信驰惠,浸仁沐义,宗庙社稷郊祀耕籍之事,岁无虚焉。徇路之器,立春以鸣。区宇文物,翕然为变。嘉祥上瑞,若丽天者,蟠地者,悬于雨露者,附于草木者,奇为禽兽者,丰为稼穑者,维月系日,维日系时,知良史之不遑暇食。至于拳拳待天下贤俊,躬试而亲礼,升降黜陟,坦然明白。由是左夔右龙,前稷后契,凡百执事骏奔走,莫不克贤。风教辑睦,天地肃节。易曰:垂衣裳而天下治。传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又曰:谓武尽美矣,未尽善者。今推尊吾君之道,克定天下,不因流杵之血;守文于域中,恬澹冲寂,恭己南面。奸回汩沈,正直飞举。诰未出而俗化,典将启而时行。所谓先天弗违,后天奉时者。岂功不出于武王哉!易传之称者,岂止待于,而不待于后之圣君焉!是冥符之道,不在沿袭者,非天与天授乎?故观吾君者,可以知焉,可以识易传焉。武王之功,既未尽善,夫岂下乎宣王之道耶?诗人之颂宣王,辉焕赫奕,至于今日,而吾君之道,讵宜默默乎?方今左右前后,岩穴薮泽,悉多聪明之人,而颂吾君者莫不众也。然吾君之功业,虽竭天下之知慧,聚天下之笔舌,岂能罄露其渊奥?故天地之功,百姓日用而不知,惟吾君之道亦然也。然而生其时为儒冠,而不能薄颂仁圣之业,亦负笑于樵夫尔!臣湘谨清净心意,盥沐舌,稽首穹昊,拜手皎日,撰为宋颂,以告于神明。其辞曰:
九区混茫,皇天锡皇。
羲教农化,勋纪华彰。
继华于禹,承禹于汤。
比于文武,逮其
圣道攸传,富寿无疆。
隋之弃仁,天命不常。
歼厥侈毒,祚归巨唐。
孙复昏,荡于四方。
民瘼其咨,逾于怀襄。
草创中间,崩析滋章。
割山裂川,国为披猖。
氓不堪命,神恫其殃。
俾宋有图,横弛竖张。
日月五辰,齐其启光。
实维太祖,肇基建邦。
有若有苗,逆命弗祥。
爰整其师,赫怒斯扬。
荆舒既贡,南海趋跄。
庸蜀微卢,虽险无当。
惟尔曰夏,毒靡有流,民始克昌。
屡饥而馔,久渴而浆。
冰极授衣,暑烦降凉。
洎我圣君,传叶振芳。
圣神仁明,浩浩汪汪。
人来王,并汾慑降。
服不以戎,鼓罔其镗。
风雨攸暨,如禽集翔。
淳复天人,礼修夏商。
前正后直,左贤右良。
忠正并驱,回邪跼藏。
鳏恤寡矜,寇屏宄亡。
药蒸石黎,法衡度量。
乃宅孝悌,乃谨序庠。
衣帛食肉,罔有攸伤。
关讥匪艰,什一靡庞。
虽有罟网,不罹污潢。
虽有山林,不乱斧斨。
虽有权衡,民不以强。
虽有郛郭,民不以防。
宗庙既清,郊社甚庄。
品物争瑞,史载交相。
未诰俗化,将时合苍。
盈耳四海,但闻洋洋。
其雍其熙,无施无为。
乾坤法之,治于垂衣
蒙彼蚩蚩,不觉不知。
天下一致,夫何虑思。
清之净之,平之泰之。
倏变于道,殊途同归。
伟焉厥图,本蕃益枝。
百世之后,实流其奇。
史官既良,康哉具书。
古有吉甫,为宣王诗。
是故臣湘,作夫颂辞。
圣德形容,神明告兹。
狂斐恐慑,少颂史遗。
按:《南阳集》卷一。
满江红1191年1月30日 南宋 · 姜夔
 押词韵第七部 创作地点: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巢湖
满江红旧调用仄韵,多不协律。如末句云「无心扑」三字,歌者将“心”字融入去声,方协音律。予欲以平韵为之,久不能成。因泛巢湖,闻远岸箫鼓声,问之舟师,云“居人为此湖神姥寿也。”予因祝曰:“得一席风径至居巢,当以平韵满江红为迎送神曲。”言讫,风与笔俱驶,顷刻而成。末句云「闻佩环」,则协律矣。书于绿笺,沉于白浪,辛亥正月晦也。是年六月,复过祠下,因刻之柱间。有客来自居巢云:“土人祠姥,辄能歌此词。”按曹操至濡须口,孙权遗操书曰:“春水方生,公宜速去。”曰:“孙权不欺孤”,乃撤军还。濡须口与东关相近,江湖水之所出入。予意春水方生,必有司之者,故归其功于姥云。
仙姥来时,正一望、千顷翠澜。
旌旗共乱云俱下,依约前山。
命驾群龙金作轭,相从诸娣玉为冠。
向夜深、风定悄无人,闻佩环。

神奇处,君试看。
奠淮右,阻江南。
遣六丁雷电,别守东关
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
又怎知、人在小红楼,帘影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