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序
京师黄香 汉 · 无名氏
 押东韵
《后汉书》曰:黄香字文强江夏人。博学经典。究精道术。京师号曰:
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白帖》作。《御览》或作。《初学记》或作国士瞻重。○《后汉书》本传。《初学记》十一、十七。《白帖》六。《御览》二百十五、三百八十四、四百九十五、六百十六并引东观《汉记》。《诗纪》九作江夏黄童。)
先圣庙堂碑 唐 · 田义晊
 押齐韵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二十九
大矣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粤若元不代乎苍。故时不阶其用。业方骛乎霸。则政莫繇于理。人之难说也。道之难明也。英华久彫。附枝将坠。会聋而鼓。不陈则行。殷夫子负道遑遑。无所钩用者。曷足病已。夫子孔氏。其先黑帝子。本殷人。迁于鲁。弋尼邱山。取邱讳字焉。以诞弥也。握文履度。连珠含则。衡相月角。河口斗唇。首法紫宫。貌奫黄帝。年十有五而志于学。贫无束脩。谒伯阳。访道德之原。考庙朝之则。金人未毁。览缄口之铭。宥坐斯存。识诲盈之器。易曰。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斯之谓也。三十而立。其道弥尊。盖有不圹山不直地。抠衣而至者。三千馀人矣。求也退而是进。由也兼人而抑。伯鱼问学。喻观苇于污池。端木求知。恐妨生而送死。易曰。君子以教思无穷。斯之谓也。若乃观易两卦。喟然不怡。论诗六章。惕焉知惧。随黄口而罗者。得勉以慎从。亡蓍簪而哭者。哀旌其念旧。欲给则豫。偃也之行得之。独居思仁。绦之行也。由此。易曰。君子以朋友讲习。斯之谓也。四十而不惑。必闻其政。故其参委吏。会计平。掌乘田。牧畜息。中都制法。则诸侯毕师。摄相登庸。则敌国咸惧。七日而诛两观。一言而毁三都。遂返龟阴之田。克殄倡优之乐。易曰。君子以明罚敕法。斯之谓也。若乃麛裘韡带。化未洽而谤流。章甫衮衣。政既行而颂作。弱陪臣而强公室。登泰山而小天下。虽复齐人来遗。仍察政以少留。及夫鲁不致膰。遂拂衣而高逝。易曰。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斯之谓也。五十而知天命。遂能原物之情。呜呼。道之得行也命也。曷吾道之不行。道之将废也命也。固斯文之未丧。乃自卫返鲁。删诗定书。制礼作乐。述易修史。故其温柔敦厚。以极操指之情也。疏通知远。以(阙一字)驰骤之迹也。恭俭庄敬。备周旋揖让之容也。广博易良。明缀兆疾舒之节也。属辞比事。褒贬天人之功也。洁静精微。范围乾坤之化也。用能极乎天而蟠乎地。穷乎性命而通乎鬼神。易曰。君子以反身修德。斯之谓也。六十而耳顺。遂知来物。详夫天殃所及。先陈鲁庙之灾。土怪攸兴。宜识季卿之问。辩防风之巨节。吴使嗟称。稽肃慎之遗砮。陈人悦服。颜回不贰。吾亦食而无疑。商瞿必昌。尔讵劳乎更娶。齐禽大舞。闻备水之谣。赵犊其诛。起回舆之操。月离于毕。既应之犹响。萍触于舟。其食之如蜜。石函金简。岂谓赤雀之符。缥笔单衣。方陈紫麟之典。易曰。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斯之谓也。至于怀胥附之友。感萎以滂沲。□禦侮之交。闻震雷而恻怛。重五教而垂范。含万物而化光。人到于今。训其成式。故能酌焉而不竭。注焉而不满。苟非聪明睿哲达天德者。其孰能与于此。易曰。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斯之谓也。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故虚以受物。贵而下人。惜其腐馀。享以仁人之馈。嘉其美味。喜当甂中之食。请长生之诀。引咎于□童。闻官志之名。访学于郯子。易曰。君子以虚受人。斯之谓也。若乃言而不用。莫顾廪邱之封。命则未通。讵免匡人之厄。讳穷久矣。而不免者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者时也。易曰。君子以理历明时。又曰。不可荣以禄。斯之谓也。虽复春居笼兮夏居密。秋不风兮冬不炀。阅逝川兮若斯。歌颓山兮何及。越哀公六年夏四月己丑尼父卒。凡享年七十有三。呜呼哀哉。门人追在三之义。尽丧之礼。封为马鬣。葬于泗滨。公西掌其凶事。子贡庐于墓侧。若乃平乡圣迹。金石乃闻。北里神茔。草莱自辟。噫。夫夫子殁而微言绝。七十子终而大义乖。周日陵迟。汉未暇给。是使笾豆簠簋。将涸源而不流。玉戚朱干。若颠木之微蘖。迨乎恭王坏宅。得其藏书。于是乎夫子之道粲然。永锡罔坠者矣。于戏。棐迪有位。示人昭范。典坟之迹。厥济生人。由后之君子。或配其宗名。或崇以宠秩。故孟坚颂汉。述孔相之休。邱明志鲁。传素王之业。又孰知夫是非哉。刘氏以哀成恤允。曹王以宗圣开家。自时厥后。享祀罔绝。陕州孔子堂者。后魏恒农太守刘斌之所建也。刘君在郡有政理。故其柏树数株。尚青青焉。我皇唐御历。一百馀年。神武开元。兹惟四载。创则而聿修王度。厉精而恢复帝业。修文阙职。咸秩废典。敷德以柔远。宣慈以和亲。故其神功滂洋。蒙茸陆梁鱼颉而鸟䲳。灵化翕赩。旁魄四塞。刑清而讼息矣。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陕州诸军陕州刺史上柱国金城郡开国公姜师度。惟兑之精。乃台之耀。门传义窟。家有孝声。文章包六气之和。仁言总五行之秀。才优武库。当朝服元凯之名。时号智囊。百代识文强之价。一台归妙。始含香而握兰。独坐生风。更避车而住楫。法河历拜。充牣国泉。咨岳累迁。满羸人望。由左绵而转扇。惑蜀吏之追攀。指分陕以褰帷。见虞童之迎拜。昔河内取给。司徒受委于东京关中是资。相国转馈于西汉。非夫寄深邦本。功济人天。畴能比庸。允光佥属。且夫陕者阴晋之鄙。宁秦之郊。泛舟而来。控引淮海。漕粟攸务。糇粮军国。又闻□者近盐之邑。鹾人废常。宾祭之用。仍岁靡给。自公戾止。允庶务。用能美利纷积。偫纲备举。上资京师。旁达邻国。矧封略之内。而有不富教者乎。爰初下车。顾谓儒林郎博士宁修本曰。夫化人成俗者。其必由学乎。若函丈之义不崇。则子衿之咏攸作。彼楹宇之彫毁。当修葺之。修本乃询事考言。庀徒涓日。而梁初搆。丹雘塈茨。藻贲坛亭。周列。双童夹侍。宛然叔仲之容。十哲旁罗。莞尔言游之对。中散大夫守司马黄履顺。通议大夫长史卢季珣。□大夫行司马赵庆逸。并鸾鹤羽仪。圭璧符彩。比影迭耀。□□别乘朝议郎录事参军李瑱司功参军杨淑司仓参军宁司兵参军李和仲司□参军扈德思司士参军甄茂成参军事李直萧谊杨绛崔某等。并因陪祭上丁。肃稽洪烈。乃飏言曰。周则甘棠蔽芾。召伯之所存也。魏则茂森沈。刘君之所艺也。今则崇庙设象。姜公之所训也。而三贤异日。万古同风。使躅空存。芳名永缺。式瞻真范。猥及庸愚。游夏难言。惕焉兢惧。徒以服勤训迹。二纪于兹。愿备所闻。敢为颂曰。
昔在黑帝。感摇光兮。
白蜺贯月。诞幽房兮。
惟我皇祖。元禽翔兮。
授命天人。降生商兮。
猗欤父嘉。五族昌兮。
君子万年。必有光兮。
固天将圣。不代彰兮。
为汉制法。阐文章兮。
帝道丧矣。霸道项强兮。
乾坤不交。小人长兮。
其谁宗予。遂遑遑兮。
凤鸟不至。麟亦伤兮。
述明六艺。为纪纲兮。
身殁道存。名益亨彰兮。
永垂代式。谓素王兮。
泗滨既葬。水泱泱兮。
何壹男子。上吾床兮。
我壁有七。张伯藏兮。
万代礼乐。惟荐香兮。
昔邵分陕。坐甘棠兮。
惟刘典郡。建庙堂兮。
岁不我与。日毁荒兮。
载修载葺。我公姜兮。
威仪象设。则平乡兮。
髹彤藻绘。既炜煌兮。
乃刊贞石。颂芬芳兮。
今来古往。永无疆兮。
唐故太子洗马博陵崔府君墓志铭 唐 · 成表微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三
士有游艺据德。斧藻言行。不形喜愠。不误是非者。则闻之于府君焉。府君讳载字载。其先齐太公之后。食采于崔而因氏焉。洪源茂根。世有名士。至于貂蝉映时。金紫奕代。竹帛繁盛。不复书矣。王父谦。皇易州政府折冲。列考季试。恒王府司马府君则司马之第二子也。伯仲五人。皆美须鬣。丽容貌。各身长六尺二寸。俱怀文武之用。郁为豪盛之家。长曰戬。陇州阳县。令弟鉷。长武城使兼御史大夫。令弟晟。文林郎太子通事舍人。令弟成。大理寺主簿府君植性廉洁。执心冲和。迁善罔遗。见恶必止。岂谓德优龄促。奄随尺波。享年五十有九。以元和十四年五月二十三日。遘疾终于幽州蓟县招圣里之私第也。夫人彭城刘氏。煢煢蹙容。悄悄闺壸。斋洁丧事。敬逾古昔。有子五人。男二人。女三人。长曰公聿。试左武卫兵曹参军。侍疾有黄香之誉。居丧继柴也之哀。次曰公淑。善讽诗礼。名美戎郎。昆弟等皆善居丧。绝浆茹荼。泣血羸瘵。邻里哀之。女子等皆以孩提。生知孺慕。可哀也哉。粤以其年十一月十六日。窆于幽州幽都县大乡杜村北一里之原。祔于先茔。礼也。表微尝接府君之馀论。沐府君之清风。学浅词荒。叙事有阙。缄之心府。有愧幽默。铭曰。
保大之乡,桑乾之湄。
泉扃长夜,潜翳英姿。
逝于中龄,孰不悽其。
崔氏之先,世有英贤。
既盛簪笔,亦耀貂蝉。
太公之封,千古昭然。
孀妻茹荼,令子泣血。
邻无相舂,亲有呜噎。
志诸贞石,用旌贤哲。
仙查书斋赋 明 · 李时发
 出处:碧梧先生遗稿卷之一
书斋初构时。徐丈行甫久徵梁文于余。余以不文强辞焉。今既落成之。方与诸生讲学。此乃乱后斯文之一幸也。闻而乐之。终不可无一言。敢缀拙语。为之敷陈。辞曰。
岭南之文明兮,即海东之邹鲁。
伟大贤之辈出兮,卓前后以接武。
秖今作者之相望兮,羌不坠其馀矩。
后庚戌兮有人兮,宅河滨伊川
夙刍豢于道腴兮,志希圣而希贤。
梦一觉于鸡刀兮,寻遂初于吾玄。
辞殷聘而嚣然兮,饮颜瓢而乐天
专一邱之松竹兮,罢琴书兮无日。
来媚学之冠童兮,多浴沂之五七。
方自远之亦乐兮,顾庄修焉于何。
步随于前川兮,寄遐想于山阿。
得兰若之颓址兮,鞠榛芜兮坡陀。
缅孤云之仙游兮,频鹤驭之来过。
池留号兮洗砚兮,山得名以仙查。
昔鹿洞之增修兮,仍逸人之遗躅。
盍于此而结屋兮,待菁莪之长育。
既朋侪之协心兮,纷释经而敦事。
营不侈而不陋兮,亦堂斋之咸备。
琴湖流而直前兮,叹盈科之进放。
西山峙而当户兮,仰壁立之气象。
玩二乐于几席兮,笑玄空于畴曩。
虽同趣于云石兮,更别传于光霁。
抱遗经而来趋兮,俨青衿之济济。
或培根而达支兮,群饮河而获惠。
凿户牖于蒙士兮,指宫墙之迷涂。
量他日之所就兮,端不后于湖苏。
余昏昏其无类兮,忝来按于仁里。
幸与闻于经始兮,愧悉心而纲纪。
乐英才之得教兮,烦寄语于诸子。
非农贾而不释老兮,若何可以为士。
相古先之为士兮,不颛颛于文字。
学无他于求放兮,道不外于明伦。
抑两进与偕立兮,乌可废其一轮。
既得师而依归兮,又有友以辅仁。
歌于斯而咏于斯兮,愿夙夜以慥慥。
非余言之为耄兮,君子谓之善祷。
舒城黄母胡太君挽歌辞 明末清初 · 毛奇龄
 出处:西河集卷一百六十
夫讴来斥苦庄生引绋之章歌在挽留汉史吹箫之节则辞铭未尽藉以申哀碑碣难忘用彰遗德无他母仪已极显融史诵必开幽竁也黄母者龙舒黄畏庵先生之母平子先生之大母也阀阅攸传本娴家训英华所馀及闺则故谢家柳絮咏之庭前姬氏葛覃习诸壸内不惟扶风之诫旦晚堪型抑且德曜后先难纪宜乎经贻子而有丸熊之风砚与孙而具戴鳌之庆矣乃当先生出宰西陵太母咸来湘水潘郎西去共传板舆御母之文曹氏东征犹有农野安民之句虽莱芜介吏贫自生鱼奈浔阳哲帏力能封鲊以故人之称之者可谓使众以慈而已之推本之必曰伊予有母无如月蚀中闺星流古署玉棺降于邺下白帽裂之南徐陶侃自亡母浔阳二客欲冲天安石未还山江左遗民如丧妣故既礼夺苴麻节哀邳国权移金革屈职山涛然而灵旗摇曳于江令之祠丹綍牵援于许公之宅龙门虽远刍前酒多人马鬣未加石上留题有字返舒江而会葬发哀者定多武昌名士之车渡浙水而停绥留殡者岂无杜曲惊人之调况乎洛阳贾谊久著膝前江夏黄童并推孙子歌鹿鸣而嗣服骋龙驹于再传是则百药因大母命名文若以小孙起誉犹且心摧洗马不育于母而育于刘腹痛元卿不慈于亲而慈于祖四龄哺育口授毛诗十载艰难躬先颜训彼抚琴长恸本多罔极之思乃负将归又有陈情之请则仁人孝子蔡邕罔愧之辞晓盖晨辒可乏袁子难行之唱哉因作哀歌各成长句
涂车且勿行,刍马且勿追。
劝君摇大铃,听我歌挽词。
君不见尸乡从人惜朝露,白日婆娑郭东路。
又不见浔阳处士怨空水,湛湛春觞夜浮绿。
人生修短安足知,芳名要在能留贻。
不见舒城黄母今还归,輤帷缥缈江之涯。
江东士女咸哀思,不减伊吾执绋为。
歌词问母何以竟,得之母之扶桐倚。
车者曰萧之父母,躬导亲舆莅兹土。
墨绶垂来挂䌽凉,清泉煮就遗羹苦。
方春山县花满堂,后庭有母来称觞。
冰鱼自贮雕盘献,䌽凤还衔紫诰翔。
雕盘献膳接晨暮,䌽凤飞来倏飞去。
人云东海亡所师,我亦西州哭何怙。
冢孙平子对我说,四岁慈帏舍呱咥。
情苦难教李密陈,心慈早为元卿竭。
流离十载兵革间,旅茅断舶荒烟寒。
毛诗口授甫了读,蜀帽手缝犹未安。
我思太君初太息,更复闻言重唧唧。
贤哉有母长若兹,万载千秋似一日。
君不见将归召父不可求,一时台使争相留。
又不见膝前孝廉最憔悴,不作陈情亦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