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序
兰阳八景诗龟山朝日) 清 · 乌竹芳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出处:此组诗收于萨廉《噶玛兰厅志》〈杂识〉。 创作地点:龟山、噶玛兰
噶玛,一新辟之区也。榛莽荒秽,草木蒙茸,每为人迹所罕到。前之人来守斯土者,斩其荒而除其秽,落其实而取其材。由是奇者以露,美者以显。而山海之灵异景物之秀发,未尝不甲乎中州。特以僻在荒陬,海天遥隔,文人骚士每裹足而不前,实贻林涧之愧。虽然,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予以乙酉夏承乏斯士,见夫民番熙穰,山川挺秀。北顾隆岭,云烟缥缈。南顾沙喃,水石雄奇。其东则海波万里,龟山挺峙。其西则峰峦苍翠,俨如画屏。窃疑天地之钟灵山川之毓秀,未必不在于是也。故特标其名而志其胜,列为八景,附以七绝。庶名山佳水,不至芜没而不彰,后之人流连景物延访山川,亦可一览而得其概云。
晓峰高出半天横,环抱沧波似镜明。
一叶孤帆山下过,遥看红日碧涛生(廖振富编校)
兰阳八景诗(隆岭夕烟) 清 · 乌竹芳
七言绝句 押文韵 出处:此组诗收于萨廉《噶玛兰厅志》〈杂识〉。 创作地点:隆岭、噶玛兰
噶玛,一新辟之区也。榛莽荒秽,草木蒙茸,每为人迹所罕到。前之人来守斯土者,斩其荒而除其秽,落其实而取其材。由是奇者以露,美者以显。而山海之灵异景物之秀发,未尝不甲乎中州。特以僻在荒陬,海天遥隔,文人骚士每裹足而不前,实贻林涧之愧。虽然,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予以乙酉夏承乏斯士,见夫民番熙穰,山川挺秀。北顾隆岭,云烟缥缈。南顾沙喃,水石雄奇。其东则海波万里,龟山挺峙。其西则峰峦苍翠,俨如画屏。窃疑天地之钟灵山川之毓秀,未必不在于是也。故特标其名而志其胜,列为八景,附以七绝。庶名山佳水,不至芜没而不彰,后之人流连景物延访山川,亦可一览而得其概云。
层层石磴绕青云,绿树浓阴路不分。
半面斜阳还返照,晴烟一缕碧氤氲(廖振富编校)
兰阳八景诗西峰爽气) 清 · 乌竹芳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出处:此组诗收于萨廉《噶玛兰厅志》〈杂识〉。 创作地点:西峰、噶玛兰
噶玛,一新辟之区也。榛莽荒秽,草木蒙茸,每为人迹所罕到。前之人来守斯土者,斩其荒而除其秽,落其实而取其材。由是奇者以露,美者以显。而山海之灵异景物之秀发,未尝不甲乎中州。特以僻在荒陬,海天遥隔,文人骚士每裹足而不前,实贻林涧之愧。虽然,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予以乙酉夏承乏斯士,见夫民番熙穰,山川挺秀。北顾隆岭,云烟缥缈。南顾沙喃,水石雄奇。其东则海波万里,龟山挺峙。其西则峰峦苍翠,俨如画屏。窃疑天地之钟灵山川之毓秀,未必不在于是也。故特标其名而志其胜,列为八景,附以七绝。庶名山佳水,不至芜没而不彰,后之人流连景物延访山川,亦可一览而得其概云。
重叠青峰映碧流,西来爽气一天秋。
山光入眼明如镜,空翠袭人无限幽(廖振富编校)
兰阳八景诗北关海潮) 清 · 乌竹芳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出处:此组诗收于萨廉《噶玛兰厅志》〈杂识〉。 创作地点:北关、噶玛兰
噶玛,一新辟之区也。榛莽荒秽,草木蒙茸,每为人迹所罕到。前之人来守斯土者,斩其荒而除其秽,落其实而取其材。由是奇者以露,美者以显。而山海之灵异景物之秀发,未尝不甲乎中州。特以僻在荒陬,海天遥隔,文人骚士每裹足而不前,实贻林涧之愧。虽然,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予以乙酉夏承乏斯士,见夫民番熙穰,山川挺秀。北顾隆岭,云烟缥缈。南顾沙喃,水石雄奇。其东则海波万里,龟山挺峙。其西则峰峦苍翠,俨如画屏。窃疑天地之钟灵山川之毓秀,未必不在于是也。故特标其名而志其胜,列为八景,附以七绝。庶名山佳水,不至芜没而不彰,后之人流连景物延访山川,亦可一览而得其概云。
兰城锁钥扼山腰,雪浪飞腾响怒潮。
日夕忽疑风雨至,方知万里水来朝(廖振富编校)
兰阳八景诗(沙喃秋水) 清 · 乌竹芳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此组诗收于萨廉《噶玛兰厅志》〈杂识〉。 创作地点:沙喃、噶玛兰
噶玛,一新辟之区也。榛莽荒秽,草木蒙茸,每为人迹所罕到。前之人来守斯土者,斩其荒而除其秽,落其实而取其材。由是奇者以露,美者以显。而山海之灵异景物之秀发,未尝不甲乎中州。特以僻在荒陬,海天遥隔,文人骚士每裹足而不前,实贻林涧之愧。虽然,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予以乙酉夏承乏斯士,见夫民番熙穰,山川挺秀。北顾隆岭,云烟缥缈。南顾沙喃,水石雄奇。其东则海波万里,龟山挺峙。其西则峰峦苍翠,俨如画屏。窃疑天地之钟灵山川之毓秀,未必不在于是也。故特标其名而志其胜,列为八景,附以七绝。庶名山佳水,不至芜没而不彰,后之人流连景物延访山川,亦可一览而得其概云。
碛石重重到处匀,青山四壁少居邻。
秋来积潦无边阔,水色天光一鉴新(廖振富编校)
兰阳八景诗石港春帆) 清 · 乌竹芳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出处:此组诗收于萨廉《噶玛兰厅志》〈杂识〉。 创作地点:石港、噶玛兰
噶玛,一新辟之区也。榛莽荒秽,草木蒙茸,每为人迹所罕到。前之人来守斯土者,斩其荒而除其秽,落其实而取其材。由是奇者以露,美者以显。而山海之灵异景物之秀发,未尝不甲乎中州。特以僻在荒陬,海天遥隔,文人骚士每裹足而不前,实贻林涧之愧。虽然,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予以乙酉夏承乏斯士,见夫民番熙穰,山川挺秀。北顾隆岭,云烟缥缈。南顾沙喃,水石雄奇。其东则海波万里,龟山挺峙。其西则峰峦苍翠,俨如画屏。窃疑天地之钟灵山川之毓秀,未必不在于是也。故特标其名而志其胜,列为八景,附以七绝。庶名山佳水,不至芜没而不彰,后之人流连景物延访山川,亦可一览而得其概云。
石港深深口乍开,渔歌鼓棹任徘徊。
那知一夕南风急,无数春帆带雨来(廖振富编校)
兰阳八景诗(苏澳蜃市) 清 · 乌竹芳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此组诗收于萨廉《噶玛兰厅志》〈杂识〉。 创作地点:苏澳、噶玛兰
噶玛,一新辟之区也。榛莽荒秽,草木蒙茸,每为人迹所罕到。前之人来守斯土者,斩其荒而除其秽,落其实而取其材。由是奇者以露,美者以显。而山海之灵异景物之秀发,未尝不甲乎中州。特以僻在荒陬,海天遥隔,文人骚士每裹足而不前,实贻林涧之愧。虽然,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予以乙酉夏承乏斯士,见夫民番熙穰,山川挺秀。北顾隆岭,云烟缥缈。南顾沙喃,水石雄奇。其东则海波万里,龟山挺峙。其西则峰峦苍翠,俨如画屏。窃疑天地之钟灵山川之毓秀,未必不在于是也。故特标其名而志其胜,列为八景,附以七绝。庶名山佳水,不至芜没而不彰,后之人流连景物延访山川,亦可一览而得其概云。
澳水回旋地角东,山光日色照曈昽。
蜃楼海市何人见,遥在澹烟疏雨中(廖振富编校)
兰阳八景诗(汤围温泉) 清 · 乌竹芳
七言绝句  出处:此组诗收于萨廉《噶玛兰厅志》〈杂识〉。 创作地点:汤围、噶玛兰
噶玛,一新辟之区也。榛莽荒秽,草木蒙茸,每为人迹所罕到。前之人来守斯土者,斩其荒而除其秽,落其实而取其材。由是奇者以露,美者以显。而山海之灵异景物之秀发,未尝不甲乎中州。特以僻在荒陬,海天遥隔,文人骚士每裹足而不前,实贻林涧之愧。虽然,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予以乙酉夏承乏斯士,见夫民番熙穰,山川挺秀。北顾隆岭,云烟缥缈。南顾沙喃,水石雄奇。其东则海波万里,龟山挺峙。其西则峰峦苍翠,俨如画屏。窃疑天地之钟灵山川之毓秀,未必不在于是也。故特标其名而志其胜,列为八景,附以七绝。庶名山佳水,不至芜没而不彰,后之人流连景物延访山川,亦可一览而得其概云。
泉流泻出半清湍,独有汤围水异香。
是否天工炉火后,浴盆把住不惊寒(廖振富编校)
游大窟湖仙洞即景并记(编者按:《台湾诗荟》、《台湾诗钞》均题作〈游大窟湖有引〉。) 其一 (发表于1917年 清末民国初 · 洪以南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出处:此诗收于《台湾日日新报》,「诗坛」栏,1917年12月10日,第四版,又载连横《台湾诗荟》、吴幅员《台湾诗钞》。,
毓秀钟灵,无独有偶,此乃造物无私,以广大众之游骋。是以基隆仙洞淡水亦有之,而毫无墨客骚人之迹,诚可慨也。究其原由,盖为隔江潮落,渡涉不易耳。余闻之久矣,小阳月杪,偕张七郎、林金钟二君,买棹往游,时有乡老向导,果于观音峰下大窟湖庄山半,西龙寺侧,竹林深处,见一穴。门仅三尺馀,屈膝而进,可挺立。斜左宽约二间,奇石高低,如床几状,祇供坐卧而已。右有窍,蛇行延阶以上,望之曲折若羊肠,深无底止,牧竖有入者,辄半途而返,畏其险也。然夏凉冬温,地质之异,固为他洞绝无而仅有者。穴前数里之外,汪洋大海,气象万千,实足令人赏玩不置。夕阳欲坠,游兴难销,因赋数绝,以补选胜寻幽家之一缺。世多嗜奇之士,闻风兴起,后我而游者,想必不少也。山灵有知,当不以拙而见诮。〖《台湾诗荟》、《台湾诗钞》处之诗序内容与《台湾日日新报》有多处差异,兹录于后:「湖在观音山西龙寺侧,丛万竿,境绝幽邃。湖畔有洞,口大可四尺。伛偻而入,内渐高,宽丈馀。石形如几榻,可坐卧,旁一穴,蛇行而上,曲折若羊肠,莫知所止。入者辄半途返,畏其险也。然洞夏凉而冬温,又临大海,自沪尾刺舟可至。从未有游之者。率赋四绝,以酬山灵。」
欲下山来(编者按:「欲下山来」,《台湾诗荟》、《台湾诗钞》均作「据石哦吟」。)未忍归,风光世外想非非。
荡胸无际婆娑海,万里银(编者按:「银」,《台湾诗荟》、《台湾诗钞》均作「波」。)涛咽夕晖。
游大窟湖仙洞即景并记(编者按:《台湾诗荟》、《台湾诗钞》均题作〈游大窟湖有引〉。) 其二 (发表于1917年 清末民国初 · 洪以南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出处:此诗收于《台湾日日新报》,「诗坛」栏,1917年12月10日,第四版,又载连横《台湾诗荟》、吴幅员《台湾诗钞》。,
毓秀钟灵,无独有偶,此乃造物无私,以广大众之游骋。是以基隆仙洞淡水亦有之,而毫无墨客骚人之迹,诚可慨也。究其原由,盖为隔江潮落,渡涉不易耳。余闻之久矣,小阳月杪,偕张七郎、林金钟二君,买棹往游,时有乡老向导,果于观音峰下大窟湖庄山半,西龙寺侧,竹林深处,见一穴。门仅三尺馀,屈膝而进,可挺立。斜左宽约二间,奇石高低,如床几状,祇供坐卧而已。右有窍,蛇行延阶以上,望之曲折若羊肠,深无底止,牧竖有入者,辄半途而返,畏其险也。然夏凉冬温,地质之异,固为他洞绝无而仅有者。穴前数里之外,汪洋大海,气象万千,实足令人赏玩不置。夕阳欲坠,游兴难销,因赋数绝,以补选胜寻幽家之一缺。世多嗜奇之士,闻风兴起,后我而游者,想必不少也。山灵有知,当不以拙而见诮。〖《台湾诗荟》、《台湾诗钞》处之诗序内容与《台湾日日新报》有多处差异,兹录于后:「湖在观音山西龙寺侧,丛万竿,境绝幽邃。湖畔有洞,口大可四尺。伛偻而入,内渐高,宽丈馀。石形如几榻,可坐卧,旁一穴,蛇行而上,曲折若羊肠,莫知所止。入者辄半途返,畏其险也。然洞夏凉而冬温,又临大海,自沪尾刺舟可至。从未有游之者。率赋四绝,以酬山灵。」
留迹平沙挖尾湾,秋风饱送布帆还。
半江回顾西龙寺,云树迷茫隐约间(作者注:「挖仔尾渡潮落时,凡有过客须涉泥沙数百步,大形不便。」)。(编者按:《台湾诗荟》、《台湾诗钞》内容与《台湾日日新报》有多处差异,兹录于后:「皓皓平沙挖尾湾,秋风吹去复吹还。篷窗回首西龙寺,半在深林暮霭间。」)
游大窟湖仙洞即景并记(编者按:《台湾诗荟》、《台湾诗钞》均题作〈游大窟湖有引〉。又:《台湾诗录》诗题误植为〈怀安蕃通事吴凤〉。) 其一 (发表于1917年 清末民国初 · 洪以南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出处:此诗收于《台湾日日新报》,「诗坛」栏,1917年12月10日,第四版,又载连横《台湾诗荟》、吴幅员《台湾诗钞》、陈汉光《台湾诗录》。
毓秀钟灵,无独有偶,此乃造物无私,以广大众之游骋。是以基隆仙洞淡水亦有之,而毫无墨客骚人之迹,诚可慨也。究其原由,盖为隔江潮落,渡涉不易耳。余闻之久矣,小阳月杪,偕张七郎、林金钟二君,买棹往游,时有乡老向导,果于观音峰下大窟湖庄山半,西龙寺侧,竹林深处,见一穴。门仅三尺馀,屈膝而进,可挺立。斜左宽约二间,奇石高低,如床几状,祇供坐卧而已。右有窍,蛇行延阶以上,望之曲折若羊肠,深无底止,牧竖有入者,辄半途而返,畏其险也。然夏凉冬温,地质之异,固为他洞绝无而仅有者。穴前数里之外,汪洋大海,气象万千,实足令人赏玩不置。夕阳欲坠,游兴难销,因赋数绝,以补选胜寻幽家之一缺。世多嗜奇之士,闻风兴起,后我而游者,想必不少也。山灵有知,当不以拙而见诮。〖《台湾诗荟》、《台湾诗钞》处之诗序内容与《台湾日日新报》有多处差异,兹录于后:「湖在观音山西龙寺侧,丛万竿,境绝幽邃。湖畔有洞,口大可四尺。伛偻而入,内渐高,宽丈馀。石形如几榻,可坐卧,旁一穴,蛇行而上,曲折若羊肠,莫知所止。入者辄半途返,畏其险也。然洞夏凉而冬温,又临大海,自沪尾刺舟可至。从未有游之者。率赋四绝,以酬山灵。」
过江联袂喜寻幽,杖策山腰半日游。
鸟道欹斜青翠,了无仙迹洞空留(编者按:《台湾诗荟》、《台湾诗钞》、《台湾诗录》内容与《台湾日日新报》有多处差异,兹录于后:「剪江一叶快寻幽,曳杖山腰半日游。岚气浮青丛竹翠,了无仙迹洞空留。」)
八声甘州1919年 清末民国初 · 况周颐
 押词韵第六部
女郎李雪芳毓秀穗垣,蜚声菊部。乙未秋日,来游沪滨。重阳后六夕,演宋潘生、陈妙常“诗媒舟别”故事,于宋人说部所记,稍变通润饰之。夫纨质蕙心,古今人何处不相及,即雪芳妙常,一声一容,自然妙造,故能芬芳悱恻,回肠荡气,乃至沆瀣乎性灵,非饰貌矜情者可同日而语矣。蕙风是时,移寓朱家木桥,猝遘沈珠之痛。抚琴书之散乱,重骨肉之摧残。未能达观,何忍寻乐沤尹强拉顾曲,当时惘然,越日占此,不自觉情文之掩抑也。
袅珠歌不断是伤心,苕苕入行云
费低徊欲绝,消除无那,省识花真。
檀板一声催彻,离合迹都陈。
翠雾重烟外,蛾月长颦。

对影琼芳雪艳,悄东风红豆,触拨愁根。
忍人天恋尽,满目更浓
赚春衫、无端双泪,暗自惊、犹有未销魂。
天涯路、览江山秀,容易逢君。
注:录自况氏手书词稿,以行书手题于上海图书馆所藏《餐樱词》封面内空白叶上。
天成寺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续集
天成寺新会县东北,桐井乡崖顶石山下,地接南海鹤山西江,凡西樵、天马、崖山诸峰环抱,蔚然洞天。其地水石清奇,杂花满山,多茶茗、杜鹃、天葵、金银诸花,春日争放,崖谷如绣。又产禾雀花,本,径尺,花形如羽族,晶莹如玉,翅尾头目爪嘴皆备,累累满枝,奇葩也。天如先生为之索诗。新邑人文辈出,黼藻江山,今观山川品物之美,知其孕奇毓秀,有自来矣,病中率赋。
远碧争涤洄,近翠交横恣。
圭峰西江,攒豁为形势。
行尽桐井山,已到天成寺
兹山蕃百卉,泉清石奇丽。
到门但见花,春色连云腻。
是生白藤花,禾雀名殊致。
䙰褷若仙禽,雪色翘绶翅。
山风落高岑,玉羽锵然坠。
南州草木状,真宰泄幽秘。
花鸟不可分,上下松杉翠。
鹃葵与杞,泱漭岩涧邃。
春喧众芳发,萦络水石际。
晨露浥清晖,溪谷孕花气。
化为百和香,能令幽人醉。
兹邑盛文儒,地灵胎秀异。
唐子今名彦,索诗托遐寄。
嗟余来南海,行吟独憔悴。
国破久居夷,病废绝游辔。
早办灵运,未酬少文志。
大患昉有身,幽梦惊仙魅。
今逢桃源客,如读仇池记。
始知山泽间,别自有天地。
颇思专一壑,饱我餐霞思。
离垢如是住,观止无量意。
忘机适自然,寂寞理幽事。
为我语远公,临江幸相迟。
惟恐山不深,犹闻足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