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序
左议政贞悯安公神道碑铭 明 · 李珥
四言诗 出处: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七
中庙戊寅之岁。三公缺一。博咨熙载。于时群贤满朝。清议张甚。奴视流俗士。佥曰。吏曹判书安瑭其人。遂相安公。公字彦宝。系出顺兴。丽朝有文成公裕。学行名世。公八代孙也。高祖开城留后景质公讳瑗。曾祖海州牧使赠吏曹判书讳从约。祖检校汉城尹赠议政府左赞成讳璟。考成均馆司艺赠议政府领议政讳敦厚。妣贞敬夫人密阳朴氏。司艺融之女也。公弱冠。升上舍。明年登第。是成化辛丑岁也。越三年癸卯。荐补史官。年少貌弱。而气度夙成。成庙尝称儿长者。及以父丧去位。上曰。比久不见儿长者。盖眷顾也。由艺文馆奉教。历侍讲院司书,全罗都事,刑工二曹正郎。凡十一迁。守司赡寺佥正。弘治丙辰。湖南岁侵民饥。公以成均司艺。奉使往赈。巷存家抚。民赖以稣。丁巳。为司宪府掌令。因陨石之变。直谏燕山。时燕山惑尚未深。虽忤。得不诛。戊午。迁司赡副正。移司成。己未。升司䆃寺正。庚申。廷议以西鄙驿路凋弊。择干臣。以公察访大同道。公栉垢按痛。科条简便。平壤府尝侵驿卒。公控监司请止。累言不见听。公翩然弃官归。监司追谢至恳。乃还。卒遂公志。吏卒相传叹美。癸亥。由军器寺正。拜南阳府使。燕山屡兴大役。不(不上。凝民。)堪命。公区画有方。瘁已保民。阖境无扰。乙丑。升通政。正德丙寅。中庙拜公大司谏。时谏院既废还设。公明练典故。悉复盛时规模。丁卯。以承政院右承旨升嘉善。迁左承旨。出按忠清道。昏政之馀。词讼倍常。公折以片言。案无留簿。风采所临。州县肃然。由己巳迄辛未。历工,刑,礼三曹参判。而四长宪府。凡废朝枉死之家。伸冤殆尽。再拜兵曹参判。皆以不晓边务辞。壬申。观察庆尚道。吏民称神明。甲戌。升资宪。判汉城府尹。据法必行。不以权势挠。民莫敢犯。累迁户,刑,工三曹判书。乙亥。判吏曹。先是。铨官注拟。视托属高下。如公荐及有功当禄者。沈而不举。公慨然矫弊。一断以公。关节不敢干。赵公光祖及金湜,金大有辈皆公所荐擢。时议益推重。上之初立。迫于勋臣。废正妃慎氏。舆情不快。及章敬王后之薨。潭阳府使朴祥,淳昌郡守金净。因求言抗疏。请复发妃。大司宪权敏手大司谏李荇等。诋以妄言请罪。上问廷臣。佥曰。议虽不中。言者不可罪。台谏犹执不回。遂抵二人罪。公因入对。极言二人无罪。斥台谏之误。台谏因此攻公。然物论是公。台谏竟被劾递。公诚于用贤。政事不拘资格。士林属望。而肉食多忌。上亦疑不守常宪。公乃辞职。戊寅。进爵崇政。拜左赞成。寻还长铨曹。未几。登相位。己卯士祸之作。公与首相郑公光弼。协力申救。而公坐为清流所宗免官。明年夺爵。公之子处谦。愤南衮,沈贞芟刈搢绅。潜谋除君侧之恶。时辛巳岁也。其弟处諴。与其庶姑子宋祀连告公。公大惊。欲执诣阙以闻。恐延伤士类。乃率归阴城村舍。以沮散其谋。宋祀连恐事觉被祸。乃诣政院。告以谋害大臣。衮,贞等治狱。极其锻鍊。构成大逆。公竟坐被法。大臣救不能解。是年十月十七日也。闻者冤伤之。多流涕。公生于天顺辛巳。至是甲子仅一周矣。公身貌不踰中人。而庄重寡言笑。清俭自律。俸禄之外无他营。守正奉公。果于为义。立朝多建明。如复昭陵。从祀郑文忠。追赠金文敬,郑文献。设荐举科等事。或主或赞。公力居多。故特愠于群小。难乎其免矣。贞敬夫人全义李氏。庆源府使永禧之女也。配公三十八年。妇道无违。上下和顺。有三男。曰处谦,处諴,处谨。己卯岁。三子皆中荐举科。公与夫人愀然不怡。夫人曰。乐极生悲。此非庆也。其年六月二十九日。夫人无疾暴逝。十月。葬于广州退村里。越三年。公殁。嘉靖癸未二月。始克葬于同里。与夫人封相望。明庙丙寅岁。追复官爵。万历乙亥。今上赐谥曰贞悯。处谦。成均馆学谕。处諴。官弘文馆修撰。处谨。官弘文馆博士。处谦,处谨。皆受极刑。处諴独免。废于家。庚子岁。廷议雪冤。处谦,处谨妻子蒙宥。处谦娶宗室玉堂副守寿长之女。生三男一女。男曰璐,瑮,■。女适士人许悌。处諴娶宗亲府典签尹秀伦之女。生一男二女。男曰玧。长女适忠义卫权铢。次适士人赵希孟。处谨娶司宪府监察安邦炯之女。生二女。长适敦宁府直长郑震。次适士人禹弼成。孙璐。先娶宣务郎柳淑蕃女。生一男曰应达。后娶宣传官尹寿禧之女。生二男。曰应建,应进。瑮娶宗室昌原副守千寿之女。生一男二女。男曰应吉。瑮娶宗室青原监贤孙女。生二男二女。男曰应福,应德。玧娶宗室熙川守女。生一男一女。男曰守基。内外孙合曾玄见在者五十馀人。守基是大司宪白公仁杰之婿。而珥兄子景震娶守基女。故能知安氏一家事。长孙璐求铭于珥。珥重之不敢诺。请累年不懈。珥乃曰。惟公事业。载国乘。炳炳可观。不待珥笔。第墓必有碑。且孝孙之诚不可负。玆敢为铭曰。
粤天生材,若将有为。
载培载覆,厥机谁司。
猗叹中祖,旁龥若时。
俊乂汇征,布列明廷。
维时我公,为国之桢。
擢升黄阁,允协舆情。
主张清议,宗匠儒林。
群黎是瞻,衮职攸箴。
孰谓狐蜮,潜包祸心。
一夜慝作,百怪竞侵。
舟覆半渡,骥毙中路。
五精收彩,三辰入雾。
天固有定,太阳本明。
伸冤锡恩,昭我令名。
镵坚灼德,永无缁磷。
馀报未艾,贻厥后人。
刑曹判书赠谥文简公冲庵金先生神道碑铭 明 · 李廷龟
四言诗 出处:月沙先生集卷之四十四
呜呼。贤邪进退。系世道消长。士林之祸。自古有之。而未有惨于己卯。己卯诸贤之前后死若窜者甚多。而冲庵先生。受祸最酷。至今闻者心惊魄夺。见有寻师友谈道学者。辄掩口而相戒曰。不闻神武上变之事乎。士气萎靡而不振者殆数十年。憸小之凶于人国。乃至于是矣。逮乎仁庙末命复官。宣庙初年赠谥。人始稍稍知君子小人之别。一邦之士论乃定。然而新学后生。徒知己卯诸贤之为可师法。而其居家行谊。立朝言论。不能尽记于斩伐销铄之馀。多士慨然。恐久益无传。先生之孙金掌令声发。一日谓不佞曰。夫以吾先祖之卓卓。而墓道尚阙显刻。是实斯文之欠典。而不肖孙之责也。敢徼惠子一言。愿子图之。噫。诗不云乎。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不佞生晚。常恨未得趋承下风于函丈之间。今于不朽之托。安敢以文辞衰拙。不足以自效为解。而重孤慕用之诚乎。谨按状。先生姓金。讳净。字元冲。冲庵号也。新罗敬顺王之后。六代祖将有。版图判书。始家于报恩。曾祖讳浒。平泽县监赠都承旨。祖讳处庸。赠兵曹参判。考讳孝贞。户曹正郎赠吏曹判书。妣金海许氏。判官允恭之女。以成化丙午。生先生。生有异质。俊颖出人。学语便知文字。未十岁。已通四书。一经不待提诲。能自课勉。常语同游诸儿曰。大丈夫生斯世。偏小如此邦。不足为也。慨然有登东山之志。年十四。中别试初试第一名。辞以年幼。不赴会试曰。科举之文。不足学也。沈潜圣贤书。夜以继日。十五而孤。持丧悉遵礼制。事母夫人。至诚色养。十九。中司马。二十二。擢文科状元。旋拜正言。选玉堂修撰。赐暇书堂。历兵曹佐郎正郎副校理献纳。为养除忠清都事。召拜校理。荐吏曹正郎。又乞外出。补淳昌郡守。乙亥。章敬王后宾天。先生与潭阳府使朴祥上疏。请复立慎氏。伸无辜废处之冤。绝以妾为妻之讥。且言朴元宗等胁制君父。放逐国母。万世之罪人。今虽已死。明正其罪。使后世灼然知分义之不可犯。则人伦之本。正始之道。澄澈光明。如天地晦塞而开豁矣。疏上。台官以为邪论。力请鞫问。事将叵测。赖大臣之救。徒配于报恩之含琳驿。自是廷论角立。至丙子。始以先生言为是。交章请放。遂蒙赦还家。即往岭东。遍踏名区。仍入俗离山寺。读书三冬。无意仕宦。朝廷启请召还。丙子。叙拜司艺。丁丑。擢应教典翰。皆不赴。秋。升通政为副提学。陈情乞免。至于四五。时静庵赵先生与先生结道义交。最蒙恩眷。移书敦勉。上亦召旨络绎。先生不得已赴命。拜同副承旨。转至都承旨。俄命升秩吏曹参判。兼弘文馆提学同知经筵事。旋授大司宪行副提学同知成均馆事。己卯。以大司宪归觐。上疏乞解职终养。不许。特升资宪大夫刑曹判书。又兼艺文馆提学。先生血诚控辞。每日晨起诣阙呈疏。不许则仍赴公衙。日日如是。殆数月而终不允准。至如兼带两馆提学。世所罕有。人益荣之。先生感激殊遇。与同德诸贤。竭诚建白。革弊兴化。如请罢昭格署。以正祀典。刊行乡约。以教民彝。讲明小学。以敦蒙养。创设贤良科。以收贤俊。追削靖国功臣之滥参者。以杜倖门者。皆流俗之所骇异。勋戚之所切齿也。群猜众怒。谗搆日积。洪景舟与衮、贞谋。先以不测之言。恐动宸听。请开神武门。称受密旨。潜纳小牍。胁召大臣。夜起大狱。先生与大司宪赵光祖等十八人。一时收系。供毕狱具。并当以死。首相郑光弼牵裾泣谏。太学生三百馀人。伏阙号哭。始许减死。论先生杖配锦山。锦距报恩百馀里。先生之母病危剧。告于锦倅。乞驰往面诀。还途。闻金吾郎押移珍岛。即偕还配所。权臣有修郤者。论以亡命拿鞫。置对狱中。裂衣帛上三疏。白见冤状。决百棍安置济州。翌年。论者又起而甚之。遂赐自尽。闻命色不变。呼酒快饮。移书兄弟。勉以善养老母。作绝命辞以见志。春秋三十六。明年辛巳。返葬于清州苦海山下。曾所卜筑之地。夫人恩津宋氏。进士汝翼之女。无后。取兄参奉光之次子哲葆为嗣。宣庙初。退溪先生入筵中。因上问启曰。中庙将兴三代之治。赵光祖、金净、奇遵等。协心赞襄。四方风动。见摈者搆捏。网打士流。皆由南衮、沈贞。上命夺衮、贞等爵。丙子。遣礼官致祭。赐谥文简。博闻多见曰文。居敬行简曰简。先生天分甚高。识见超迈。安和而庄重。敦大而辉光。孝友出天。至行纯备。学业精深。门路最正。笃信小学书。尊尚近思录。立言制行。动遵古训。平居。终日端坐。门庭萧然。绝无杂宾。唯与数三贤益。讨论奥义。专心于主静工夫。不问家人产业。驺直不入于门。禄俸先班于亲戚之贫者。不乐荣进。常怀急流勇退之志。雅好泉石。每遇佳处。倘佯忘返。萧然有出尘之想。奔义如不及。疾恶若将浼。于书无所不读。一挂眼终身不忘。文法西京。诗学盛唐。雄健俊逸。绝不沿袭陈言。惜乎。其在世苦短。遗失又多也。时新刊近思录。多士求序跋于诸贤。静庵固让于先生。其见重如此。退溪答人书曰。冲庵学问。高于人一等。有此见识。而终不得行其志。岂不悲哉。斯真定论也。世之论者。或云己卯诸贤负荷太重。设施无渐。不能调适时宜。以至于此。呜呼。岂其然乎。中庙立国于大乱之后。锐意更化。一新污习。简任贤才。虚己以听。此诚千载一时也。士生斯世。不遇则已。遇则当尽所学。岂可循常守故。苟焉而已。若其倘来之祸福。关时运系兴丧。天地之有所憾。于先生何预焉。虽然。天运无往不复。是非不待百年。列圣崇奖。儒林兴劝。以至于今。为士者皆知善之当为。恶之不可为。为善者虽死亦荣。不善者虽生如死。一线正论。终不泯灭者。伊谁之力也。铭曰。
道之将行,天笃降才,必厚其培。
道之将废,或泥或止,孰主张是。
我公之生,实际昌期,文在于兹。
行固天得,学主养性,心专居敬。
起自林泉,耸动簪绅,瑞凤祥麟。
抗疏惇伦,义正无偏,朝纲肃然。
清名俊望,屈而益舒,妙年尚书。
圣君注倚,贤友辅翼,若车推毂。
明良相遇,契合风云,夙夜经纶。
正色法筵,必称尧舜,有言则信。
庶几礼乐,将大有为,忌者惎之。
潜吹蜮弩,胁以三木,彼谗罔极。
赫日昼曀,繁霜夏陨,长夜泯泯。
畀之何丰,用之何啬,夺之何速。
绝命之辞,一团诚血,万古呜咽。
惟兹正气,日揭星明,凛凛犹生。
有山苍苍,有丘睪如,考槃之墟。
树之贞珉,芳徽如昨,过者必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