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序
秋霁 清 · 王昶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琴画堂词
别吴企晋三年,复遇于秦淮水阁,风尘寥落,有归隐吴山之志。时新雨初过,凉飔微扇,相对惘然。为填此解,并索淩叔子钱晓徵诸子和之。
放艇秦淮,记绿槛红窗,景色如故。
柳叶风疏,蓼花烟暝,望中几番凉雨。
相逢倦旅。
旧欢重按巴山句。
诉别绪。
曾记对床,尊酒话幽素。
江国秋早,橘里莼乡,好寻前盟,沙外鸥鹭。
问何时、横塘一曲,荷衣换了伴君住。
回首俊游清梦阻。
最断魂处,又是水榭悬灯,板桥横笛,夜歌金缕。
题文敏公书 其一 清 · 钱大昕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研堂诗续集卷五
此先师武进尚书文敏公所书以当座右铭者大昕在京师晨夕造谒讽诵略皆上口公归道山十有五年门下士亦落落如晨星每忆槐荫书屋从游之乐杳如隔世今夏过竹初丈小林栖忽复见之则巳装界成册矣泫然感怆情见乎辞
十年不见老仙翁(坡公句),笔力依然玉局同。
谁续晦庵言行录,平生心迹数行中。
苏米斋诗(并序。) 清 · 翁方纲
押词韵第十七部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十青棠书屋稿、复初斋诗集卷十
壬辰九月,移居潘家河沿,置所刻苏题英德南山、米题药洲二石于斋壁,邀萚石、辛楣、白华、习庵、鱼门、道甫小集,同赋。
鄙人寡深识,汲寻不濡尺。
踰岭空何有,测海持此石。
米石最拳拳,谋致匪朝夕。
禺山到番山,移池已入壁(在粤先摹一石寘西斋。)。
因访北郡碑,遂历南山迹。
传闻石隐君,与苏此讲易。
易说既不传,罗浮亦如隔。
一幅剩苔藓,堕此灺烛席。
泠泠秋树底,落落檐雨滴。
故人京口书,为画甘露宅。
并画妙高台,黄州儋州客。
此斋如何寘,徘徊我心惕。
江海起霜露,凉绿忽如积。
酒阑客出门,空窗月华白。
题罗山人(聘)为予写昔梦图十帧 其三 地肺寻碑 清 · 孙星衍
出处:冶城絜养集卷下
句曲学舍去茅山三十里曾偕钱少詹(大昕)访求古碣复与洪孝廉(亮吉)信宿山斋中宵赌酒中峰或冬月解衣入蓬壶洞行数里深不可测烛尽而出同人讶之
弱龄颇好道,慕有龙仙芝。
勾金之坛閒,神仙所娱嬉。
天风吹衣云绕足,洪厓拍肩同信宿。
宵携酒榼上顶峰,冬脱裘裳入幽谷。
初成兄弟去不回,越翳之穴迷苍苔。
山中宰相充隐耳,不识梁武非仙才。
地肺玲珑似堂密,我欲南穿洞庭出。
龙威秘符不可得,洞口题名土花蚀。
题《夏烈女传》后 清 · 刘大观
押屑韵 出处:玉磬山房诗集卷八
烈女,吴县夏汧女。字长洲王本石。未婚,而本石夭。烈女闻之,即不饮食。母令之食,以“不饥”对。母察其举动如常时,弗之防也。其夜,母已就寝,烈女易新。衣裳缝纫,上下连属。讫,搴母帐,视之。母问:“儿何不睡?”曰:“欲再看吾母耳。”又至弟妹所,泣下,若将别者。归至房,自经。比敛衣领间,微露红纸。出之,则王氏聘帖也。越二十余年,詹事府少詹事钱先生大昕为作传。
筼筜未出土,先抱岁寒节。
杜鹃当始啼,已破喉中血。
一物有一性,性性各区别。
甘芳饫蓼虫,岂其心所悦?
嗟哉夏家女,性是闺中杰。
以彼孱孱躯,炼作铮铮铁。
夫门履未践,夫亡命俱绝。
转恐伤母心,伪言与母诀。
鬼神亦挥涕,天地为凄切。
生无一日欢,恩从何处结?
彼妇而殉者,犹逊此贞洁。
嘉定有大儒,文章砺冰雪。
扫除余子论,阐扬旧时烈。
礼经由义起,正为纲常设。
名教无全人,诪张逞异说。
试问女也贞,与奔同一辙。
冯道著髻环,可与树绰楔。
归震川引:“曾子问:‘婿弗取而后嫁’之文”,谓:“从父,则一听之于父,而义不及于夫。女子固不知身之为谁属也。夫死守贞与奔同,此说大谬。”钱竹汀先生曰:“夫孝,与节一也。女之孝者,莫烈于曹娥、先络。是两女者,岂非可以无死者哉?君子不强人以所难,而尤乐道人之善。此予所以赞烈女而乐为之传也。”
晋孙夫人碑书后 清 · 何绍基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十
晋任城太守夫人孙氏碑,自乾隆甲寅,江秬香始得石于新泰县新甫山中。黄小松司马为之释文,阮仪徵相国师据以入《山左金石志》者也。余久得拓本,顾未深考。兹于苏溪前辈斋中得见秬香初拓本及小松手书释文,并钱竹汀、王述庵、孙渊如、武虚谷、桂未谷、洪稚存、王伯申、伊墨卿、陈曼生、翁覃溪诸老并仪徵师题记,石墨增华,文采斯萃。因细绎释文,推求拓本尚有数处误仞者。如「今我不犯尊而蒙优诏」,乃是「今我乃犯尊而蒙优诏」也。「同归殊涂,尔其□哉」,原释皆缺。实止「哉」上一字不可辨也。「有□□意,时夫人身□在家,止父令留,而谓父曰:『功成而退,虽天之道,然事君不怼,□能□伦。闻□□□为吏部尚书,多用老成,先帝旧臣,举□不绝,必不忘君,既而果举君为侍中。』」此段原释脱误字甚多也。「夫人在羊氏,沈重有度」,「沈重」二字当补释。「任城非夫人姑□生」,「姑」字尚存其半。「上感慈□□飞□□下,惟诗人刑于之言,瞻前□后,率由弗违,以御于家邦。终始以孝闻□□,夫人之力也」,此数句原释亦多脱误也。「□方不肃」之训,「方」误为「力」,「方」上盖「义」字也。「□□叹曰」,其嗣子之叹词,「叹」上非「乃为」二字也。「令问日新」,「令」字当补也。「夫人盖早丧母而孝于父,所生子不育,而嗣子迅为之铭也。」按《魏志》:卢毓为吏部尚书,使毓自选代,乃举阮武、孙邕,帝于是用邕。《管宁传》:侍中孙邕荐宁。孙邕,盖即夫人之父矣。文帝《典论》:「北海王和平亦好道术,自以当仙。济南孙邕少事之。」即其人也。《鲍勋传》:帝屯陈留,太守孙邕见。碑仅言为勃海太守者,略其一耳。《齐王芳纪》注引《魏书》:景王与群臣共为奏,内有光禄大夫关内侯臣邕。以《论语集解序》證之,即孙邕也。此不言「关内侯」而言「建德亭侯」,岂后复改封欤?任城王国当称内史,但内史亦可借称太守。且据沈约《宋书》,则任城在晋,亦常为郡也。《魏志》:「桓阶,字伯绪,长沙人。」此作「伯序」者,阶陛也,序东西廧也。作「序」者,正字,作「绪」者,假借字。《尔雅》:「序,绪也。」同音同义,得相假借也。桓阶为刘表从事祭酒,表妻以妻妹蔡氏,自陈已结昏,拒而不受,因辞疾告退。此得复有少妻伏氏致文帝,令邕取之者,盖继室也。洪景伯《跋广陵属国侯夫人碑》已有「汉妇人墓铭石刻存者止此一碑」之语。又《晋武帝纪》:咸宁四年,诏毁夭下墓石。故晋石传者绝少,况妇人碑乎?朱朗斋以「八年」为泰始八年。王伯申以「文母」为文德之母,说皆可据。《新泰县志》载「任城太守李夫人碑」,「李」字直「孙」字之误耳。至袁桷谓「汉晋以上,妇人无立碑之礼」,引《齐书》王俭论太子穆妃不须石志,辨其为伪,胶柱之见,不足置辨也。倚装题识,复作诗一章,以志欣赏。
我昔壬午年廿四,东山使节日随侍。
遍甄秦后篆分碑,始读仪徵金石志。
任城曲阜两京富,历山云峰六朝萃。
典武寥寥片石孤,任城太守夫人记。
我思洪氏生未晚,侯夫人碑早珍异。
何况咸宁诏毁碑,一代贞珉付荒坠。
夫人贤孝非偶然,天与护持神与閟。
堂堂一千五百载,朗朗二十八行字。
江郎得石黄子读,题者钱王孙阮桂。
泰山国内秦刻馀,跨越两京此碑嗣。
任城山色增古颜,新甫柏林夺深翠(泰安郡今日无两京碑,此碑今复置泲宁。)。
湘中好事罗君章,驰骤蓺林如渴骥。
获兹初拓喜愈默,忽出示我怜同嗜。
樨芬菊灿秋不留,画古书清客难醉。
此碑持抱雨三更,勤与摩挲镫一穗。
蛛丝蛇跗细寻究,补脱刊讹富新义。
狂呼咄咄檐鸟醒,墨沈辉辉砚蟾媚。
却愁诘旦使车发,未缘三日碑下睡。
人生万事固等閒,传与不传天所置。
君不见,泰山羊氏名德崇,祗今岘首无碑空堕泪。
题圉令赵君碑三首 其一 清 · 何绍基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东洲草堂诗钞卷二十三
《圉令赵君碑》,见于洪氏《隶释》,后遂无箸录者,盖石已毁矣。道光壬辰春仲,先文安公按试宁波,余随侍登范氏天一阁,见此碑及《刘熊碑》。单纸宋拓,俱有破损。阁上置长案,不设坐具。书帖不得下楼,无缘假归审订。奇迹经眼,时入睡㝱,忽忽三十年矣。其年冬,在都得苏斋双钩《刘熊碑》于琉璃厂肆。适澧州蒋锦秋观察收得汪孟慈处宋拓《刘熊碑》及宋拓鲁公《祭侄文》,许我到粗旗杆庙寓中手钩《祭侄文》,肴酒供客甚恭,主人不出门半步,而《刘熊碑》则固靳不与钩。余以甫得翁钩本可玩,不复强索。后屡游吴门,颇闻有《赵君碑》,以尤物不敢过问也。咸丰辛酉归长沙,知易小坪令嗣处有立轴本,浼李季眉借到。小坪得之蒋奇男。奇男者,伯生之子。伯生得之黄小松。道光二三年间,伯生居济南西关外之燕园,余与先弟子毅偕周通甫、杨徵和、张渌卿诸君谈碑看画,过从无虚日,顾未见此碑,其时盖尚未收得也。小松得之张芑堂,芑堂得碑在乾隆丁未,不箸所从来。以后梁山舟、钱箨石、翁覃溪、伊墨卿、吴荷屋、梁茝林各有题记。似乎王兰泉、孙渊如、阮伯元师俱未寓目。芑堂、伯生、小坪以藏帖主人,俱不题一字,殊不可解。今立轴炳然,而小松所得之剪褾本不知何往矣。黄荷汀同年官上海,忧归,携一轴来,云得之徐紫珊。看苏斋题记,乃钱辛楣宫詹旧藏物,而《潜研堂金石跋尾》不录是碑,岂得碑于成书后邪?辛楣至紫珊,中间不知流转何处,或即由钱至徐耳。小松先得顾云美册,又得芑堂赠轴,又同李铁桥观此本于泲宁,最为有金石缘。余不得藏一本,而所见有三本,与苏斋同。余多见天一阁本,翁多见云美本耳。惟苏斋于三本俱有题字,而所箸《两京金石记》《复初斋集》,俱不及此碑,岂亦如宫詹例邪?此轴中题字,如顾涧蘋、练栗人,皆昔年相与诹古者,宿草多年,不胜悽惘。余既借到两本,值酷暑不能临摹。刻碑人历城陈浩随我至湘,令其双钩,装为巨轴。一时壁间遂有三《赵君碑》,可云奇快。易氏轴先索还,黄荷汀轴许我久看。因分作三诗,以志欣赏。此碑自黄小松《小蓬莱阁双钩题跋》后,又有万廉山《百碑研斋》缩刻本,又见于吴荷屋丈《筠清馆金石录》,其他箸录者,余未及见也。辛酉七月十九、二十日记于长沙化龙池寓斋之磻石山房。
芑堂张氏初获碑,至今七十有五祀。
最好箨石看碑处,永丰乡之九曲里。
芑堂十年不题字,持赠秋盦官在泲。
小蓬莱阁本有是,古册流传顾云美。
谁期此轴不胫至,轴者在壁册在几。
册落何处轴无恙,燕园蒋子特珍视。
燕园藏宝我尽阅,道光之初岁壬癸。
其时尚未得此拓,迟四十年方觏止。
令嗣奇男宦湘上,转归易氏父及子。
金石之寿人不如,漫为斯碑叹流徙。
初平正是献帝元,董卓移都世乱矣。
辟雍东观典司缺,兰台鸿都图册毁。
陈留况与洛阳近,贞石尚为贤令砥。
东京遗碣此其殿,民心敦朴见恻悱。
安得重摹付妙斲,一代石墨有终始。
谁其爱我转借示,李子季眉稽古士(题易氏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