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序
晋正德大豫舞歌二首 其一 正德舞歌 西晋 · 傅玄
四言诗
《宋书》乐志曰:晋武帝泰始九年荀勖典知乐事。使郭琼、宋识等造正德大豫之舞。傅玄张华又各造舞歌。咸宁元年。诏定祖宗之号。而庙乐同用正德大豫舞。
天命有晋,光济万国。
穆穆圣皇,文武惟则。
在天斯正,在地成德。
载韬政刑,载崇礼教。
我敷玄化,臻于中道(○《宋书》乐志。《乐府诗集》五十二。《诗纪》四十。)
晋正德大豫舞歌二首 其一 正德舞歌 西晋 · 张华
四言诗
《晋书》乐志曰:泰始九年光禄大夫荀勖杜夔所制律吕。校太乐总章、鼓吹八音。与律吕乖错。乃制古尺。作新律吕。以调声韵。律成。遂班下太常。使太乐总章、鼓吹。、清商施用。遂典知乐事。启朝士解音律者共掌之。使郭琼、宋识等造正德、大豫二舞。其乐章亦张华所作云。
曰皇上天,玄鉴惟光。
神器周回,五德代章。
祚命于晋,世有哲王。
弘济区夏,陶甄万方。
大明垂耀,旁烛无疆。
蚩蚩庶类,风德永康
皇道惟清,礼乐斯经。
金石在县,万舞在庭。
象容表庆协律被声。
轶武超沪,取节六英
同进退让,化渐无形
大和宣洽,通于幽冥(○《宋书》乐志。《晋书》乐志。《乐府诗集》五十二。《诗纪》四十。)
四厢乐歌三首 其一 王公上寿诗 魏晋 · 无名氏
 押阳韵
《晋书》乐志曰:张华以为魏上寿、食举诗及汉代所施用。其文句长短不齐。未皆合古。盖以依咏弦节。本有因循。而误乐知音。足以制声度曲。法用率非凡近之所能改。二代三京。袭而不变。虽诗章智商异。废兴随时。至其韵逗留曲折。皆系于旧。有由然也。是以一皆因就。不敢有所改易。
元庆。奉圣觞。
后皇延遐祚。安乐抚万方(○《宋书》乐志。《乐府诗集》十三。《诗纪》三十九。)
四厢乐歌三首 其一 正旦大会行礼歌 魏晋 · 无名氏
四言诗
《晋书》乐志曰:晋初。食举亦用鹿鸣。至武帝泰始五年。使傅玄荀勖张华各造正旦行礼及王公上寿酒食举乐歌诗。后又诏成公绥亦作焉。傅玄造三篇。一曰天鉴。二曰认赫。三曰天命。
天鉴有晋,世祚圣皇。
时齐七政,朝此万方。
钟鼓斯震,九宾备礼。
正位在朝,穆穆济济。
煌煌三辰,实丽于天。
君后是象,威仪孔虔。
率礼无愆,莫非迈德。
仪刑圣皇,万邦惟则(○《宋书》乐志。《乐府诗集》十三。《诗纪》三十九。)
四厢乐歌三首 其一 正旦大会行礼歌 魏晋 · 无名氏
四言诗
《晋书》乐志曰:魏杜夔传旧雅乐四曲。一曰鹿鸣。二曰驺虞。三曰伐檀。四曰文王。皆古声辞。及太和中左延年驺虞、伐檀、文王三曲。更自作声节。其名虽存。而声实异。唯因鹿鸣。全不改易。每正旦大会。太尉奉璧。群后行礼。东厢雅乐常作者是也。后又改三篇。第一曰于赫篇。咏武帝。声节与古鹿鸣同。第二曰巍巍篇。咏文帝。用延年所改驺虞声。第三曰洋洋篇。咏明帝。用延年所改文王声。第四曰复用鹿鸣。鹿鸣之声重用。而除古伐檀。古今乐录曰:汉故事上寿用四会曲。魏明帝青龙二年。以长笛食举第十一古大置酒曲代四会。又易古诗名曰羽觞行。用为上寿曲。施用最在前。鹿鸣以下十二曲名食举乐。而四会之曲遂废。○《晋书》乐志曰:泰始中。使傅玄荀勖张华各造正旦大会行礼及王公上寿酒、食举乐歌诗。乃更作行礼诗四篇。又为正旦大会、王公上寿歌诗并食举乐歌诗。合十三篇。又以魏氏歌诗或二言。或三言。或四言。或五言。与古诗不类。以问司律中郎将陈颀。颀曰:被之金石。未必皆当。故造晋歌。皆为四言。唯王公上寿酒一篇。为三言五言焉。
于皇元首,群生资始。
履端大享,敬御繁祉。
肆觐群后,爰及卿士。
钦顺则元,允也天子。
明明天子,临下有赫。
四表宅心,惠浃荒貊。
柔远能迩,孔淑不逆。
来格祁祁,邦家是若。
光光邦国,天笃其祜。
丕显哲命,顾柔三祖。
世德作求,奄有九土。
思我皇度,彝伦攸序。
惟祖惟宗,高朗缉熙。
对越在天,骏惠在兹。
聿求厥成,我皇崇之。
式固其犹,往敬用治(○《宋书》乐志。《类聚》四。《乐府诗集》十三。《诗纪》三十九。又古今岁时杂咏一引第一章。)
闾里为消肠酒歌 魏晋 · 无名氏
 押阳韵
拾遗记曰:张华为九酝酒。若大醉。不可叫笑摇荡。令人肝肠消烂。俗人谓为消肠酒。或云醇酒可为长宵之乐。两说同则事异也。闾里歌曰云云。言耽此美酒。以悦一时。何用保守灵而取长久。
宁得醇酒消肠。不与日月齐光(○拾遗记九。)
大鹏赋 晋 · 贾彪
 押养韵 出处:全晋文
余览张茂先(《御览》作「张安世」。)《鹪鹩赋》,以其质微处亵,而偏于受害。(《御览》作「而陋以远害」。)愚以为未若大鹏栖形遐远,自育之全也。此固祸福之机,聊赋之云:
叹大钧之播物,启块化于天壤。
嘉有鹏之巨鸟,摄元气之夸象。
扬宇内之逼隘,遵四荒以泛荡(《艺文类聚》九十二,《御览》九百二十七引《晋书》。)
庐山神徐君诗 东晋 · 吴猛
 押陌韵
《水经注》曰:案张华博物志曹著传。其神自云姓徐。受封庐山。后吴猛经过。山神迎语曰:君王此山近六百年。符命已尽。不宜久居非据。乃赠《诗》云:
仰瞩列仙馆,俯察王神宅。
旷载畅幽怀,倾盖付三益(○水经庐江水注。《诗纪外集》一。)
箫史 南朝宋 · 鲍照
 押删韵
《诗纪》云。乐府作鲍照。艺文作张华。然此诗词格不类晋人。当以乐府为正。
箫史爱长年,嬴女童颜
火粒排弃,霞雾好登攀
龙飞逸天路,凤起秦关
身去长不返,箫声时往还(○本集六。《类聚》七十八作晋张华萧史诗。《乐府诗集》五十一。《诗纪》五十。)
铜剑赞 南梁 · 江淹
四言诗 出处:全梁文卷三十九
永明初,始造旧官,凿东北之地,皆平网迤陇,尤多古冢墓,有人得铜剑,长尺五寸,余既借看,叹其古异。客有谓余曰:「古时乃以铜为兵乎?其可得而闻不?」余笑而应曰:「此证据甚多,殆不俟言。卿既欲知,辄具言之。余案《山海经》曰:「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铜」。郭璞注曰:「此山出金如火,以之切玉,如割泥也。周穆王时西戎献之,《尸子》所谓昆吾之剑也。」越绝书曰:「赤瑾之山,破而出锡,若邪之溪,涸而出铜,欧冶铸以为纯钩之剑。」又汲冢中得一铜剑,长三尺五,及今所记干将者,亦皆非铁,明古者以铜锡为兵器也。《周书》称,「穆王时征犬戎,得昆吾之之剑、火浣布,长尺有咫。又有练铜赤刀,割玉如泥焉。」又《左传》僖公十八年,「郑伯始朝于楚,楚赐之金,既而悔之,盟曰:无以铸兵。故以铸三钟。杜预注云,「楚金利故也。」古者以铜为兵,故《禹贡》云,「荆扬贡金三品。」余以为古者语质而难解,今者语文而易了,独诗云,「元龟象齿。」其实象牙也。书云,「厥包橘柚。」乃黄柑也。金品,上则黄,中则赤,下则黑,黑金是铁,赤金是铜,黄金是金,黄金可为宝,赤金可为兵,黑金可为器。《韩子》称:「昔智伯繇之伐赵襄子。初,晋阳襄子金将尽,问于张孟谈孟谈对曰:『吾闻董安于晋阳也,公室悉以铜为柱质,君可发而用之。』于是发之,有馀金矣。」谓此据盖可知焉。又昔夏后氏使九牧贡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于昆吾氏之墟,白若甘搀之地,图其山川奇怪,以形于鼎,使民知神奸,不逢其害,以定其祥,鼎成三足而方,不炊而自沸,不舁而自藏,不迁而自行,九鼎既成,定之国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殷纣暴虐,鼎迁于周。每人主休明,鼎虽小而重,其奸回昏乱,虽大而轻。及周显王三十二年,姬德大衰,乃沦入泗水秦始皇之初,见于彭城。二十七年,始皇东游,大发徒出之,而不能得焉。后汉武帝宾礼百神于汾阴,得大鼎,时人以为九鼎,其详不可得而审也。且荆轲秦王之日,匕首击铜柱铜柱火出,则古者非直以铜为匕首,亦以为殿柱也。且始皇之世,长狄十二,见于临洮,身长三丈,足迹六尺,于是始皇敛天下之兵,铸而象之。故西京赋云,「高门有闶,列坐金狄」是也。又造阿房之宫,其门悉用磁石,磁石噏铁,以防外兵之入焉。以此推之,明知春秋迄于战国战国至于秦时,攻争纷乱,兵革互兴,铜既不充给,故以铁足之,铸铜既难,求铁甚易,是故铜兵转少,铁兵转多,年甚一年,岁甚一岁,渐染流迁,遂成风俗,所以铁工比肩,而铜工稍绝,二汉之世,逾见其微,及汉建安二十四年魏文帝为太子时,铸三宝刀,二匕首,天下百炼之精利,而悉是铸铁,不能复铸铜矣。按张华《博物志》亦称,「铸铜之工,不复可得,唯蜀地羌中,时有解者。」由此言之,斯妙久绝。余谓不复能铸铜者,正当不能使利如霜雪,光如云霞,陆斩犀兕,水断蛟龙,岂复不能铸铜炉碗灯耶?然今太极殿前两大铜镜,即周景王铸也。制作精巧,独绝晚世,今之作必不及古,犹今镜不及古镜,今钟不及古钟矣。昔余为吴兴,凿池,又获铜箭镝数十枚。时有人复于彼山中伐木,得铜斧一口。古铜铸为兵,岂为一据?故备言其详,以发子之蒙矣。古铜贱铁,非独此事,按《皇览·帝王冢墓记》,称吴王阖闾冢,铜椁三重,汞池六尺,玉凫之流,扁诸之剑三,盘郢鱼肠之剑在焉。秦始皇冢,亦以铜椁水银为江河,关东贼发之,至铜椁而取铜,深大不可多得,因此穴墓。汉思王冢,时奢侈,皆生葬,取爱幸奴婢,蓄谷,为铜窗,以通殉葬者气息,兼以水火,守冢给呼召,数十年乃不复闻声矣。晚世之葬,无复此例,然犹自大奢大富大盛,或倾一国之财,或竭一家之宝,或争为宏丽,或竞相高尚,前汉奢于后汉魏时富于晋世,中原既夷,至于江左,时天下凋丧,制度日衰,富贵之家,犹或厚葬,然论古论曩,亦减损千万倍矣。世愈贫狭,哀礼愈薄。又往古之事,棺皆不用钉,悉用细腰,其细腰之法,长七寸,广三寸,厚二寸五分,状如木秤,两头大而中央小,仍凿棺际而安之,因普漆其外,一棺凡用细腰五十四枚,大略如此,亦可谓至巧矣。其法既绝,亦有铜钉,铜钉之体,皆如今柘钉形也。铜钉既滑,多被发掘,自义熙以来,乃以柘代铜,爰及明器之属,亦多减省,必不得已,乃用乌牙焉,相与皆用素棺,不得施漆,及自棺之外,一无所设,既由贫富之悬,兼以避患之及耳,故为此赞,以明古今铜铁之兵刃,葬送之事焉,乃成赞曰。
悠悠开辟,或圣或贤。
蚩尤铸铜,为兵几年。
天生五才,实此为先。
既古既曩,谁测谁传。
纷纶百代,事无不异。
况乃金铁,国之利器。
风胡专精,欧冶妙思。
于昔则出,于今则秘。
闻之释经,万物澹薄。
在古必厚,在今必恶。
徒侈徒异,徒铲徒削,聊举一概,以明鸿略(《本集》。)
洛州荥阳县头陀逸僧识法师上颂圣主中兴得贤令卢公清德文 初唐 · 刘穆之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七十
粤允矣。于昭圣唐。天子中兴。拓迹开统。乃建皇极。握乾符。驱驾百灵。总齐万类。贵与天乎比寿。富与地乎侔资。日月回薄。以淑清告象。阴阳变通。以乐和乘气。龙不隐德。凤不潜灵。怀生之徒。根著之物。咸遂其性。固能使河海静默。宇宙文明。旧物维新。昌图启旦。大定礼乐。戢藏干戈。人学而还淳。刑措而不用。覆焘之恩溥。生育之理足。于是邑老田父。击壤而歌。张掖而舞。顾而为颂曰。康哉堂哉。乃圣乃神。代有非常之主。必有非常之臣。非常者。所谓殊尤杰出。与时偕运。则我贤令卢公其人焉。古曰圣主得贤臣。今见之矣。百里令长。亲人之要者也。烦剧所钟。贤良是责。故有四科堂室。孔甫称乎冉求三国股肱。赵武知乎邢伯。应星雷而镇风雨。类父母而若神明。郑产之开喻获禽。鲁恭之垂仁及兽。循声流于简牍。良政在于歌谣。斯焉取斯。之子之远。若乃张英风于上国。宣懿范于中都。允升大猷。厥有成绩。休光终不圉。盛德莫与京。观其化焉。则卢公之心可知矣。公名正道。字真直范阳人。昔元年景辰。上帝甄其九万。正月甲子。太公课其八百。汉祖以同日相爱。利建藩维。魏祖以馀风可嘉。聿推桢干。或清虚而循礼典。早识张华。或文思而发诗书。深知越石。曾祖昌衡。金州刺史仪同三司太子左庶子。风神澹雅。经史该博。宣六察而驰熊轼。翊三善而列凤条。德为人表。行为士则。祖宝素。晋州别驾。有礼有法。于纪于纲。得管辂之清谈。发王祥之雅咏。考安寿。皇朝朝散大夫襄州司马绵州长史。兰芬紫。月鉴霜明。珠皋则洗帻擅奇。玉垒则题舆缉化。公五行秀气。五色淳光。忠肃恭懿以立身。孝敬温良以行已。涵珠孕璧。悬阚泽之高名。舞吟松。动嵇康之逸韵。文史足用。方朔之言有徵。器宇难量。叔则之才可觌。解褐调为冀州信都县主簿。转绛州太平县。长河之间。彼汾之曲。朱钩理剧。黄绶安卑。鸿渐于磐。莺迁于木。敕授陕州司士参军。又改汴州浚仪县令。佐襜帷于陕服。式允清严。绾铜墨于梁城。克敷恩信。我皇绍膺丕业。嗣守珍期。明一之徽号聿崇。凡百之荣阶式叙。神龙元年。制加朝散大夫。随班例也。居无何。制为洛州新安县。又改荥阳县。尔其索亭旧邑。荥泽奥区。郊连北制。地按东里。上躔鹑火。旁控龙泉。神州则带河溯洛。洪漕则通江达海。五方云凑。公骤私奔。百族星稠。邀时射利。盘根错节。允属于升卿。先教后刑。必推于季子。公下凫舄。用牛刀。承天理人。以居其职。尊五屏四。以制其范。开道途焉。设堤防焉。陈之以礼乐。导之以德义。柔嘉。恤孤寡。去末返本。利用厚生。至为济济庠塾。莘莘冠履。王涣之劝率佐吏范宁之惠养生徒。人识廉让之仪。家行俎豆之礼。其崇学有如此者。龙鳞促务。马骨攘灾。就穑占于五星。纳稼详于十月子奇之铸器。童恢之易牛。其劝农有如此者。持宽济猛。以礼代刑。两造尽其根源。五听穷其词色。穿窬自息。请托不行。归遇腊之囚。原复雠之罪。桴鼓罕施于道路。桎梏无用于狴牢。其政令有如此者。貌年巡户。定赋徵徭。情伪必探。高卑咸若。心同悬镜。自辨妍蚩。手类持衡。不差轻重。其平直有如此者。果行育德。循巳正身。徐邈之有常。石奋之无润。冰壶载洁。尘甑自空。其清白有如此者。入其境则田畴自垦。草莱尽辟。此恭敬以信。故其人尽力也。入其邑则墙屋甚完。树木甚茂。此忠信以宽。故其人不偷也。至其庭府。吏甚清明。诸下用命。此明察以断。故其政不扰也。可谓季路为宰。复在于斯。任人以逸。从谏如流。耳目平而心气和。四肢全而百工理。父事三人以教孝。兄事五人以教悌。可谓子贱为宰。复在于斯。以得良吏之要津。行古人之至道。顷者年谷不登。时雨未降。圣皇减太官之膳。出幽圄之囚。是歌云汉之诗。式备山川之祷。恐一物之失所。虑百姓之阻饥。徙有之无。遂起汛舟之役。赈贫救乏。爰行发廪之施。公上祗元泽。下罄丹诚。家到户至。裒多益寡。优之柔之。抚之育之。里咏途歌。人安俗泰。虽云行载沐。旋符以夜之期。而风教特隆。寔之德。导扬庶美。字育偫氓。惠化所以周洽。风流所以藉甚。岂直王谭在职。时叟号其无双。张既临官。京辅称其第一而巳。河南道巡察使卫州司马路敬潜以政术尤异奏闻。使乎使乎。得其人矣。是知韩棱之飞章已奏。徵入有期。焦贡之行雨载驰。愿留难遂。丞马据主簿伯宗尉高贲司马昭道等。并千将重宝。新甫贞柯。道可济时。位不充量。溟海即鲲鹏所化。枳棘非鸾凤所栖。翊赞多方。声华有裕。望逸骥而将远。抚留犊以增伤。孤我德而无邻。劳我思而无极。爰有等慈寺头陀逸僧识法师俗姓桑氏。汉丞相之后秀也。天禀聪伟。而俊奇。发愿为国。敬造阿弥陀石碑像。并颂圣德。及铸神钟。乡人前巴州曾□县尉刘虔录事王虔福常守一佐史里正等。或簪缨著族。夙劳州郡之班。或仁义在躬。暂屈乡闾之任。耕田凿井。遭圣主之休明。孝道忠规。受君子之名教。以为叫丹阍而一借。未达由衷。树翠碣而长悬。方存相质。惠我无疆之。徽烈允光。思君不乐之情。德音何已。殷沟作颂。文在兹乎。其词曰。
大地山河,中天朝市。
玉帛万国,子男百里。
惟索之亭,惟京之水。
膴膴原隰,森森□梓(其一)(一章)

粤兹抚字,须彼仁贤。
俗之化者,君之宰焉。
操我利器,亨我小鲜。
闻歌下邑,舞洽重泉(其二)(二章)

其政不严,其仪不忒。
秩秩诗礼,光光道德。
爰务耕桑,罕施徽纆。
无偏无党,有典有则(其三)(三章)

琴鸣宓贱,花发潘仁
俸惟计日,甑乃生尘
视人如子,临事若神。
秋鹰坐化,瑞雉行驯(其四)(四章)

自冬徂春,密云不雨。
曲降丝綍,载倾敖庾。
沐兰奠,救病济窭。
旋感月离,方期岁取(其五)(五章)

祝良何德,汲黯何功。
达望千载,宁踰一同。
既流膏雨,克播循风。
声闻于外,化协于中(其六)(六章)

凤使载扬,骥途攸展。
芳菊无绝,甘棠勿剪。
式纪清芬,爰凭翠篆。
歌咏不足,聊称其善(其七)(七章)

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并书)685年 唐初 · 陈子昂
 押词韵第十一部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并书: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徵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尝恐逦逶颓靡(尝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因情顿挫。光英朗练(光映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知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解君云张茂先何敬祖东方生与其比肩,仆亦以为知言也。故感叹雅制,作《修竹诗》一首,当有知音已传示之。
引用典故:丹凤城 学凤鸣
龙种(一作钟龙南岳孤翠郁亭亭。
峰岭上崇崒,烟雨下微冥
夜闻鼯鼠叫,昼聒泉鹤声。
春风正淡荡白露已清泠。
哀响激金奏,密色滋玉英。
岁寒霜雪苦,含彩独青青。
岂不厌凝洌,羞比木荣。
春木有荣歇,此节无凋零。
始愿与金石,终古保坚贞。
不意伶伦子,吹之学凤鸣
遂偶云和瑟,张乐奏天庭。
妙曲方千变,箫韶亦九成。
信蒙雕斲美,常愿事仙灵。
驱驰翠虬驾,伊郁紫鸾笙。
结交嬴台女吟弄升天行。
携手登白日,远游戏赤城
低昂玄鹤舞,断续䌽云生。
永随众仙逝,三山游玉京
朝议郎雍州长安县丞上柱国萧府君墓志铭 唐 · 颜惟贞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五十九
君讳思亮。字孔明兰陵人也。公侯绪庆。钟鼎华宗。远则文终翼汉。功侔于二八。近则武皇祚梁。业光于三五。英贤继踵。簪绂骈辉。详乎史谍。可略言矣。曾祖翘。梁贞毅将军郢州刺史新兴侯祖季符。皇朝尚食奉御员外散骑常侍。赠光禄卿洪鄂等八州诸军事洪州刺史武昌县开国公。并才兼文武。秩荣中外。郢中歌雪。画隼翻旟。骑省连云。丰貂曜冕。象河咨岳。礼备于饰终。列爵疏封。宠隆于利建。父温恭。修文馆学士渝州司功参军事。誉光黉序。位屈巴賨。未骋高衢。先摧逸足。君资灵上善。禀性中和。言为士则。行成物范。张华雅思。掞奇藻于鹪鹩。终军洽闻。标敏识于鼮鼠。好学不倦。综涉偫言。手自缮写。盈于素。解褐补益州金堂县。历雍州同官县武功主簿乾封县安主簿。岁满为丞。再历畿甸。三迁京邑。职事填委。剖之如决流。争讼纷拿。鉴之若悬镜。嗟乎。道长运促。时亨命屯。未施搆厦之材。俄轸奠楹之梦。以景云二年岁次丁亥正月二十日。终于京崇化里第。春秋六十有七。呜呼哀哉。即以其年二月景子十五日庚寅。迁窆于神和原。礼也。夫人谯郡熊氏。故左金吾将军元逸之女。柔婉成性。言容具美。以景龙二年九月十三日。寝疾而终。呜呼哀哉。龙门之桐。始半生而半死。襄城之剑。竟先沈而后沈。同穴有归。双魂是祔。嗣子逖。孔门之鲤。幼即能诗。杨氏之乌。而拟易。未极庭帏之养。遽缠屺岵之悲。擗厚地而崩心。诉高穹而泣血。期我以先执。托我以斯文。仆也不才。义深寮旧。追感平昔。承睑无从。敬述芳猷。志于幽隧。铭曰。
元鸟降祥,克生于商。
枝分叶散,源浚流长。
载诞明哲,如圭如璋。
夷险共貌,宠辱齐忘。
文含绮缋,学富缣缃。
朅来卑位,其道弥光。
孰云与善,奄叹歼良。
马鬣开隧,龟谋允臧。
松门蒿里兮,敛双魂于此地。
春兰秋菊兮,历万世而逾芳。
思慎赋 唐 · 刘子玄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七十四
赋形天地。受气阴阳。生乐死哀。进荣退辱。此人伦之大分也。然历观自古。以迄于今。其有才位见称。功名取贵。非命者众。克全者寡。大则覆宗绝祀。堙没无遗。小则系狱下室。仅而获免。速者败不旋踵。宽者忧在子孙。至若保令名以没齿。传贻厥于后允。求之历代。得十一于千百。某尝迹其行事。略而论之。至如望夷篡夺。鸿沟战争。包燕盖之异志。践之邪迹。或干纪乱常。或窥窬侥倖。此而获罪。固其宜也。争二城而相杀。期五鼎以就烹。献鱼炙以交铍。舞鸡鸣而伏锧。或幸灾乐祸。或甘死徇生。求而得之。又何怨也。降兹以外。有异于是。莫不重七尺于泰山。吝一毛于尺璧。徒恶其死。而不知救死之有方。但惜其生。而未识卫生之有术。何者。地居流俗之境。身当名利之路。皆物之相物。我之自我。当仁不让。思倍万以孤标。唯利是视。愿半千而秀出。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官大于国。主必恶之。而名誉娱其耳。光荣炫其目。口甘腴豢。嗤钩吻之腐肠。身安栋宇。诫垂堂之折足。自谓长无六疾。永固百龄。岿然可与金石齐坚。比寿者矣。殊不知以傲诞为将。桑霍以满盈居职。晁错削国以献忠。伯宗匡朝而好直。处父则纯刚立性。张温则太明为识。见之者为之寒心。闻之者为之变色。亦犹卧于积薪之上。而不知火之将然。巢于折苕之末。而不悟风之已至。既而恶稔衅盈。道穷数极。黄沙在絷。怀上蔡而无追。白刃临颈。挥广陵而长叹。犹以为祸出不虞。灾非素渐。以兹自卜。奚其谬欤。假有举一反三。粗分菽麦。知丰屋之不诫。悟覆车之足尤。而皆宴安鸩毒。迟疑犹豫。交战未胜。而祸机先发。不杜之于欲萌。方悔之于既兆。用使茂先将戮。顾诤子而多惭。安仁已收。负慈亲而永诀。呜呼。自古所以多杀身亡族者。职由于此也。因斯而言。则知祸福无门。惟人自召。自贻伊戚。匪降于天。而谓之不幸。未之闻也。昔夫子有云。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窃以仁为百行之首。大圣其犹病诸。然必以中才之人。企勉而行。犹或可及。况其慎者。盖不过慎言语。节饮食。知止足。避嫌疑。若斯而已矣。非有朝闻夕死。去食存信之难也。违之则为凶人。蹈之则成吉士。其为宏益多矣。而世人罕能修身厉已。自求多福。方更越礼过度。坐致覆亡。此宣尼所以讥鲍庄子之智不如。而孙叔敖譬以螳螂伺蝉。不知黄雀在后。余早游坟素。晚仕流俗。观古今之人物极矣。见吉凶之成败众矣。夫贵不如贱。动不如静。尝闻其语。而未信其事。及身更之。方觉斯言之徵矣。加以守愚养拙。怯进勇退。每思才轻任重之诫。智小谋大之忧。观止足于居常。绝觊觎于不次。是以度身而衣。量腹而食。进受代耕之禄。退居负郭之田。庶几全父母之发肤。保先人之邱墓。一生之愿。于是足矣。但才非上智。习以性成。犹恐睹芳饵而贪生。处鲍肆而神化。苟或静退之心日弛。则驰竞之欲日增。颠沛以之。嗟何及矣。常思列铭几杖。取配韦弦。刻心骨而不忘。传讽诵而无斁。盖语曰。明镜可以览形。往古可以知今。是用寻往哲之遗事。验古人之得失。寄彼形言。存诸炯诫。列之座右。题其赋云。
吾尝终日不食。三省吾身。
觉昨非而今是。庶舍旧而谋新。
原夫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
生也者。贤愚定其美恶。
位也者。朝市总其名利。
七情由其不等。百行以之咸异。
傥无心以自谋。良局途其必踬。
何者。得不思失。
雄独忘雌。耽人爵以健羡。
穷代路之险巇。是则平衡而登九折。
直辔而践三危。干戈生于肘腋。
胡越起于藩篱。假使履兽尾而不咥。
探龙颔以获奇。省侥倖以适愿。
非仁者之所为也。借如幽室凿坯。
穷居负郭。二顷樵采。
一廛耕穫。困沈名于抱关。
志充诎于悬箔。俄拔迹于羊豕。
倏抟飞于燕雀。金紫照其陆离。
银黄焕其沃若。彼满盈之难守。
伊荣茂之易落。朝结驷而乘轩。
暮齿剑而膏镬。方思上蔡
追念华亭之鹤。奚一身而足怪。
乃九族其惟索。尔其寂寞无事。
殷忧不平。耻当年而功不立。
疾没世而名不成。怀书访道。
学古言兵。擅云閒之美誉。
驰日下之休声。夫铎穴由于足响。
膏烁起于多明。赵国从而苏裂。
齐城下而郦烹。吹律诛于西汉
献宝刖于南荆。逐怀沙于楚塞。
囚说难于秦庭。李仕登朝而就戮。
道超代而逢刑。苟才智之为患。
虽语默而同倾。若乃猛将出师。
谋臣献策。鳞翼攀附。
风云感激。黄阁与朱门。
树高幡及长戟。恃龙蛇之旧恩。
望鸟兔之尽获。思擅宠于邦家。
誓传名于竹帛。蜀既平而艾槛。
吴已霸而胥溺。黜淮阴以毙韩。
迁杜邮而死白。彼功成而不退。
俄宠谢而招隙。何追忆于布衣。
翻兴思于下泽。各入门而自媚。
徒吊闾其何益。亦有爵非才举。
荣因宠迁。吮痈求爱。
舐痔逢怜。朝承恩而袖断。
夜托梦而衣穿。嗤弦直之死道。
喜邪径之败田。气嘘霜而吸露。
力转日而回天。自谓方江湖而共永。
比嵩岱而齐坚。一朝失据。
万古凄然。至于申侯逼迫而辞楚。
卢绾披猖以去燕。彼丁傅之崇贵。
茹之威权。畴一姓其或在。
覆五宗而不全。次有迹鄙衡门。
情娱侠窟。出入
往来。歌无鱼以自媒。
献文蛇而请谒。疑卧薪之可久。
谓巢苇之恒安。烈火照其潜燎。
冲风歘其上抟。曹门倾而夭邓。
贾室坏而夷潘。班坐刑于党窦。
殷取戮于臣桓。顾噬脐而不及。
知触藩之为难。夫化赤渐乎邻丹。
为黔资于迩墨。生于麻者既革其操。
染于蓝者亦变其色。交非鲍叔
游异田苏。忘臭肆之不恶。
持甘醴以为娱。馀推诚而狎耳。
萧结契而连朱。始刎颈以交约。
终反噬而相屠。王绸缪于魏讽
石嫌疑于州吁。孙秀与赵伦齐贯。
石显将牢梁并驱。污无礼以自及。
蹈不义而同诛。别有直若史鱼
正如伯厚。饰智惊物。
露才不偶。持瑾瑜而指瑕。
鉴冰镜而求垢。彼独洁之为雅。
固偫醉之所丑。况乃诽谤朝廷。
摈斥朋友。方搢绅以豚犊。
延冠盖以鸡狗。符结怨于晋台。
彭肆言于蜀后。祢悲号于座上。
庾嘲谑于行后。揆荣辱之在身。
犹枢机之发口。傥一言其靡慎。
奚四大之能守。然则礼无微而不警。
怨无小而不雠。察关张之同败。
审韦弦之所由。岂直君子不可罔。
而小人独可仇。倜傥英跱。
昂藏远迈。睹厮隶其如萍。
观舆台其若。本无猜于蝼蚁。
宁有忌于蜂虿。安知鹅炙辍授。
七尺由其丧亡。羊羹匪均。
三军以之覆败。苟有怨其必复。
谅无所而不诫。于是考兹出处。
稽彼行藏。咸知进而不知退。
知存而不知亡。惑多言之必败。
迷暴贵之不祥。彼有足而䍐卫。
行立身而靡防。犹乘车之去轨。
若涉海之无航。既百虑而一致。
故异术而同丧。唯夫明达高人。
贤良智士。知满损而谦益。
验弱生而强死。无为福先。
无为祸始。节其饮食。
谨其容止。聚而能散。
为而不恃。洁其心而秽其迹。
浊其表而易其里。范闇室而整冠。
循覆车而易轨。以道德为介冑。
忠贞为剑履。爱发肤而不伤。
保家室以不耻。若乃询木雁于园吏。
访光尘于柱史。万石守慎以全荣。
二疏既满而辞仕。袁不及于憎爱。
忘情于愠喜。汉先主之立诫。
莫尚中庸。卫大夫之所羞。
独为君子。余虽不佞。
从事于斯矣。重曰。
夫含灵禀质。异品殊伦。
生何如而弗贵。命何如而弗珍。
雁含枚以避缴。狐听冰而涉津。
倾心以卫足。栎不材而谢斤。
彼草树之无识。惟禽兽之不仁。
犹称能以远害。尚假智以全真。
矧百行之君子。乃三才之令人。
何自轻于养性。何自忽于周身。
傥狂歌之可采。伊舆诵之可询。
敢刊铭以勒座。遂援翰而书绅。
大唐故内枢密使特进左领军卫上将军知内侍省事上柱国濮阳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食实封一百户吴公墓志铭 晚唐 · 裴廷裕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四十一
周文王以圣德受命。太伯以至仁让王。锡封于吴。因国为氏。公讳承泌。字希白。即裔孙也。曾祖士侃。赠金紫光禄大夫内给事。祖德鄘。赠特进右领军上将军宣宗之朝。渥恩特异。出则绾兵符而临巨镇。入则司剧务以阐皇猷。懿宗皇帝将奉丕图。公时为弓箭库使。送往事居之际。显著忠规。缀衣压纽之时。皆参密议。父全绍。赠朝散大夫内侍省内侍。公则长子也。□□□□王夷甫本天仙中人。雅度清标。嵇叔夜真风尘外物。趋庭之岁。颖悟过人。五始穷经。元凯□成于传癖三冬足用。慰祖乃号于书淫。百氏九流。无不该博。而又升高作赋。纳之降旗。遇景裁诗。破曹刘之坚垒。韬光未仕。藉甚高名。学书右军。妙传其法。受琴甘处士。□夺其师。韩开府精择宾僚。首行羔雁。庾元规之招殷浩。谢镇西之辟袁宏。千载论交。一时归美。寻以□□升之班行。乾符末。先皇帝以郇瑕之封。筦榷遗利。命公以本官充解县□监催勘副使。明如夏日。洞察秋毫。每辞种皓之金。常远刘舆之腻。洁白无玷。课最有闻。搜考勾□尽□黠吏青蚨赤仄。充于水衡。以功赐绯鱼袋。充解县催勘使。寻属关河失守。盗贼惊奔。铜驼既卧之九衢。金根去狩于三蜀。公则以榷利钱寄河中府。单车往河北。传檄诸道。言天子蒙尘之辱。责官司奔问之仪。召彼革车。期复上国。遂与易定节度使王处存同领甲兵二万。屯东渭桥。公奔赴行朝。面奏本末。先帝感其忠果。锡以金章。依前充解县税使。会蒲帅王荣尽占盐租。请赡军伍。公复归朝阙。后改充南诏礼仪副使。中辍不行。中和三年充许蔡通和慰谕使。下齐之辩素优。方期集事。吠尧之犬正众。不克前征。朝廷罪之。夺我金紫。先帝幸宝鸡之岁。搜访才能。召公西院承旨。却复章绶。寻以疑蛇未辨。斗蚁方喧。遂辞清切之班。去乐林园之趣。相如弹琴之地。扬执戟草元之亭。自有高情。宁拘美爵。帝重违其请。便充西川宣谕使。不到阙者数载。圣上虔承大宝。振起颓纲。历访旧臣。以裨至理。寻加内侍伯。判内侍省内给事。综领省务。领袖廷臣张华则该博旧章。黄琼则练达故事。加内侍。充学士使。论思之地。视草之司。公以精识通才。光膺是选。丝纶夜出。得以讲陈。鸳鹭会同。靡不宴洽。改宣徽北院司守右监门卫将军濮阳郡开国伯食邑七百户。公酷好□门。誓不茹膻饮酒宥密之地。非所愿也。恳让者再三。上许不夺素志。方拜恩焉。景福二年改内枢密使。加特进左领军卫上将军知内侍省事濮阳开国侯食邑一千户。食实封一百户公素怀远略。常切致君。大用之辰。纳忠不一。其他柅制万务。条缉百司。□在简书。不可备载。乾宁二年春正月二十日。薨于渥水。年四十五。□禀君命也。冬十月一日。上御札示中书门下。许公昭雪。十一月二十日。葬于京兆府万年县浐川乡北姚村。礼也。长男修□次男修睦。皆南迁未复。小男修礼。葬有日。公之季知象犹子恕已。以书寓门僧。请铭于裴廷裕。时为天子词诏之臣。不得辞。乃序而铭曰。
泗磬丰钟,其声不偫。
鸾翎凤翼,其□□□公之苦学。
公之好文,果于盛日。
匡我明君,一言□□百岁□□圣道□□宏恩曲宣。
以是忠骨,藏之下泉。
祐我国家,亿万斯年。
阆园诗 其一 明末清初 · 吴伟业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梅村集卷八
阆园者李太虚先生所创别墅也广厦层轩回廊曲榭门外有修陂百顷堂前列灌木千章采文石于西山导清流于南浦绿蕖被沼紫柰当窗芳枳树篱修作架白鹤文鹇飞翱广囿鴐鹅黄鹄游泳清池岂止都蔗为乡素馨成幄已哉况经传惠远厨藏金粟之仪山近麻姑坛拟玉台之观果名罗汉花号佛绀室闻钟丹泉洗药兹为灵境夫岂尘区而吾师偃仰茂林从容长薄千里致程乡之酒十年之书叔夜铜鎗可容一斗茂先宝剑足值千金焚香而明月满帘斗茗而清风入座张华灯而度曲指孤屿以题诗若将终焉洵可乐也不谓平原鹿走一柱蛟飞始也子鱼已下虞翻之说既而孝顷遽来周迪之军浪激亭湖兵焚樵舍马矢积桓伊之墓鼓声震徐孺之台将仙人之药臼车箱俱移天上岂帝子之珠帘画栋尚出人间云卿弃药圃而不归少陵瀼溪而又往放舟采石浪迹雷塘爱子则痛甚元规故园则情同王粲匡山而不见指章水以为言嘿嘿依人伤心而已于是稽生授简赵子抽毫重邀大别之云再续小园之赋庶几峰连北固不异香炉潮上邗沟居然湓口心乎慰矣叹也何如伟业幸遇龙门曾随兔苑自灌园于海畔将负笈于山中顾兹三径之荒已近十年之别愿依杖屦共肆登临弟子舁陶令之舆兴思彭泽故吏逐谢公之屐寄念东山爰托五言因成十律华林园追陪之宴而今渺然浣花潭话旧之游于兹在矣
先生家住处,门泊九江
彭蠡春来水,匡庐雨后天。
芰荷香石浦,粳稻熟湖田。
独坐凭阑久,虚堂且晏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