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序
西河 明 · 权韠
 押歌韵 出处:石洲集卷之二
高丽时。有西河林椿者。工为四六。以峭直见忤于世。终身不第。人至于今冤之。余友西河任茂叔。亦工于四六。与林椿相颉颃。屡举不利。今年春。始登别试及第。其对策中。直斥戚里骄横。上命削科。
莫唱行路难,听我西河歌。
西河有直士,前后皆蹉跎。
浮云轩冕何足道,美名百世应不磨。
林西河任西河,才高命薄知奈何,古来此辈何其多。
次韵题叉溪赏月帖(并小引)己未 明末清初 · 李植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泽堂先生集卷之一
叉溪洞。即中隐寺汉阴(李公德馨号)相公墓山也。相公在时。尝以上元夜休浣赏月。为此帖。付守僧杏坛。搢绅属和者。多在相公捐馆后也。己未仲冬。自京还乡。过郑德馀江舍。与茂叔(任疏庵叔英)同和。是日大雪
见说叉溪洞,丘原木已盘。
风流今日尽,月色每年看。
关塞烟尘黑,江湖雨雪寒。
高山那更仰,归去岁将阑。
次灵树诗轴韵(并叙) 清 · 南龙翼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壶谷集卷之二
余于戊戌秋。以齐陵献官。有元卓上人。进一诗轴。乃石洲东岳泽堂,沧洲,疏庵五公作。而无他笔。余甚珍之。即步韵赠师。而不敢书诸轴尾矣。丁巳秋。又以留差。祭宿斋室。更问其轴。则元卓者。已示寂。辅无寻处。最后始得于尘埃中。纸缺字漶。将不可读。余甚惜之。遂携归而改妆之。欲有所识述。而犹以续貂为惧。趑趄有日矣。仍念至宝。不可不贲饰。且余将事之年月与东岳以江留差祭到此之时。适后一甲。而时序亦合。奇事尤不可不揄扬。故玆敢忘僭破戒。更步其韵。继之以五君咏。观者幸毋见罪。(时作见上)
禅家往迹梦中疑,艺苑群才轴上知。
周甲回星仍已岁,齐陵将事又秋时。
从他世界同尘劫,几许人生有合离。
树释林师俱泯灭,援毫谩效五君诗法林灵树弟子)
钟城府使权公墓碣铭 清 · 赵持谦
四言诗 押霁韵 出处:迂斋集卷之八
公讳諿。字士和。丽太师幸之后。八世祖讳近。赞成号阳村高祖讳祺左承旨。曾祖讳擘。参议号习斋。祖讳韧。县监。考讳辅。有诸父风。当光海朝。屏居湖西之乡里。癸亥初。除景阳察访。俄解归不复仕。妣开城王氏。迪顺副尉炜其考也。副尉之曾祖。曰参判宗信。公参宁国原从。赠考左承旨,妣淑夫人。公少从从大父草楼鞈,石洲韠学。仍游于任疏庵叔英赵玄谷纬韩之门。文艺夙成。为一时名流所赏许。中甲子司马。己卯。擢谒圣壮元。授成均典籍。转礼兵刑三曹佐郎。历司谏院正言,司宪府持平,海运判官。为便养出为公山县监。寻罢还。又屡拜台省。己丑庚寅。荐丁内外艰。服阕。除星州牧使乙未。还掌令。移侍讲院弼善。丁酉。左迁鱼川察访。时监司。乃公在谏院时重劾人。度难容弃归。丽文法谪富宁。遇赦还。是后栖遑外职。历高山察访定平府使,开城经历,杨州牧使顺天安东二府使。间入为司导司仆军器寺正丁未。始复拟清班。旋升钟城府使。又以非辜。为人中伤。盖公于鱼川。举奏前任人私事。其人于公。尝有纤芥嫌。后方显用。且当路多为其地。用是訾公。故蹇踬如此。公早以才具名。而顾与时抹摋。阨而不振。人多称屈。后为度支参议递。又拜铁原不赴。戊午春。不乐居京。挈归于韩山旧业。杜门养闲。己未。以年八十。升嘉善阶。辛酉七月十六日。卒于家。葬于郡东向巳之原。公凡三娶。韩山李氏。鸣谷先生山甫之孙。生员庆俒之女。生一男协。晋州柳氏。宣教郎汝霖之女。生一女。适府使姜硕耇。广州李氏。县监孝诇之女。生一男悟。出后弟牧使諔。侧室有二男。长恂。次幼。内外孙曾若干人。李夫人明淑有妇道。早夭。葬鸣谷先垄侧。夫人配公踰岁夭。葬果川县北王氏兆内。后李夫人孝慈庄顺。公甚宜之。后公二年卒。祔公墓左。同原异穴。公为人坦夷而有器局。内行甚备。既登朝。留夫人于乡。供养老亲。往来旅宦几十年。母夫人寝疾累月。昼夜不解带。一夕倚壁假寐。梦有一丈人曰。汝祷于后山。即惊起往祷。露立风雪中。仰天泣数夜。母夫人疾少减。小进粥饮。及遭丧。毁瘠几不起。教导诸弟。俱有成立。俸禄悉分与之。又笃于亲友。不以荣悴存殁而少变。闻者服其义。才长于政事。能任繁剸剧。威惠并行。所至有治理。噫。昔吾先子守松都。公为少尹。小子得数奉閒燕。时公坎轲衰晚。而谈咏津津。有家世风调。暨先子丧后。哀恤备至。每念不能忘。公亡。以地远。恨不获匍匐往哭。今胤子悟以状来属铭。其敢辞诸。铭曰。
自金而权,世名于丽。
近维习斋高文昭揭。
风标继振,石洲兄弟。
公业其家,早擢巍第。
历飏清华,中遭蹇滞。
低徊铜墨,不咸其惠。
白首林泉,优游有岁。
黄粱一枕,荣辱何计。
懿哉疏节,可示来裔。
蔚彼新阡,爰合龟筮。
我铭在玆,有诗以系。
月令七十二候诗 正月立春节三候 其一 东风解冻乾隆己亥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五十七
订月令以贯年吕览经汉儒之辑系时训而胪日周书述汲冢之遗迨条列候名魏收始登之历志乃吹求节气林甫擅窜夫经文他如通卦验之流传不无岐互溯彼小正之纂记颇有牴牾今曲台既布在学官时宪复徵为典故海宇奉一王之朔罔敢差池士林准六事之恒畴能拟议顾考自三唐以下罕赋其全(唐时试帖间有以月令命题者约计不及什一)即检诸四库之中莫寻斯什(命馆臣于四库全书集部内检之自唐迄明从无咏七十二候者)祗有东海散人之作实同巴渝下里之歌虽猘吠在所必删燬其他知禁非已甚固蚓鸣殊无足取存厥真见格本太卑(国初顾德基东海散人集有此题其他书毁谤本朝悖谬应燬而咏七十二候之作尚无违碍语姑存此卷亦使人知余实不袭其只字也)兹乘清籞之几閒爰按陈编而拈咏由春孟迄于冬季岁月匀排从冻解递及泽坚始终具举既随题而得句亦因事以立言或为辟谬砭讹仍复引伸触类如鸣蝈鸣蜩之弗爽何鵙鸣忽欲从周彼祭鸟祭兽之无稽即獭祭宁谙报本鹞鹘雕之未详其族嗟耳食徒事纷呶鹿麋麈之鲜识其群繄目击方堪釐正虎性惟知猛噬奚由感善政于刘昆露气岂有高低诚足诮求仙之汉武蛰兽善藏其食穴秋官之训诂滋疑飞鹊受抵乎玉山桓宽之盐铁非妄螮蝀触雨晴之气漫诬郑卫之音声雷电昧先后之机应悟震光之近远蜃蛤入于淮海谁则见之鸡雉顺其雊孚故尝闻也泉动比源长不涸车牵非冻结何行风至与物极同诠舟居讵梅蒸可避反舌略如鹖鴠寒暑攸分寄生曷肖螳螂质形又判进先园吏王瓜苦菜之铺棻开护封姨荔挺让华之待沐若夫鹰在野而自能常饱可于敌忾因粮至如雨渐石而正协时每惧其涨川害稼木兰值鸿宾之际雁臣徕效驰驱太液当鱼陟之前冰技阅施颁赉栗留唤最企豫齐戴胜降桑登茧尤廑吴越凡皆即此以乎彼间亦举一以例其馀日就四章几滴才听莲漏期赢半月三荚恰数蓂阶大而课织劭农兼该图治精之格物穷理洵足惬心披七十二候之都全约仿生赓叠依三百六旬而适遍差强花信更番于焉体物缘情岂曰因难见巧各成韵律并系弁辞
一阳子半已初生,论节应从元继贞。
底识立春标岁始,试看解冻拂风轻。
訚訚欲暖凘徐泛,习习为条波细呈。
育物对时羲象著,登台何以乐吾氓。
壬戌七月既望(八首○并序) 其一 清 · 曹克承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出处:龟厓先生文集卷之一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乃苏长公泛舟赤壁之年月日也。浮生之值此良辰。亦自不偶。于时积雨才退。天气爽朗。月白风清。浩浩无边。恍然若赤壁秋气像。夫自苏仙去后。壬七之游。岂不有之。而或阴或雨。难得如之时。退陶老先生当壬七既望之日。期与赵月川金后彫诸贤。泛舟风月潭。以雨未果。仍咏诗曰戌七欣逢赤壁。相邀风月泛兰舟。无端昨夜江成海。千载风流一笑休。吾傍先祖雪汀公。与李泽堂任疏庵郑玄谷为作此游于杨子江。赋诗三十馀篇。今吾辈之擅此无限风流。亦云侈矣。而但学识文章。不及古人。诚可愧也。然如此良宵。不可无诗。以清风徐来。水光接天分韵共赋。以涤荤血之气云尔。
万里无云天气清,一年月色古今明。
酒后朗吟赤壁赋,如听苏老扣舷声
宫中 清 · 李瀷
 押阳韵 出处:星湖先生全集卷之八海东乐府
昏朝时。柳氏以戚里用事。任疏庵叔英对策极言。权石洲鞸诗云宫青青莺乱飞。满城冠盖媚春辉。朝廷共贺升平乐。谁遣危言出布衣。坐此杖流道死。国人悲之。
天地同春物皆昌,就中杨柳先芬芳。
上枝干云宿鸾凤,下枝拂地千丝长。
粉墙前头锦帏张,中间百花随意香。
风便一曲听丝篁,嘤鸣细和黄莺翔。
黄莺时绕画楼傍,行人著意徒彷徨。
皆言太平祥,玉烛转四方。
家家乐未央,街路列成行。
士有大胆言不妨,奋笔指天天无光。
人情易逝如水忙,世道欲挽留春阳。
嗟尔独抱冤愤肠,兰焚委不可当。
君不闻书生作歌字汝章,乐府传唱声洋洋。
文章只解为身殃,但见宫柳风吹狂。
风吹宫柳叶飘扬,无柰岁暮多繁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