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序
昭仁寺碑铭 初唐 · 朱子奢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五
大哉乾元。寒暑违而成岁。赫矣上圣。禅代乘而为道。斯则淳源既往。弧矢开戡剪之利。天下为公。揖让盛皇王之业。是知圣无自我。不背时以成务。仁惟济物。乃当流而义行。岂好异哉。盖因世而已矣。若乃执契提象。继天理物。张八极。叶五纬。坐元扈。游翠妫。受昭华而锡天佩。观荣河而巡温洛。补石于娲皇之世。奠山于文命之初。殊质文于车服。改正朔于寅丑。顺天地而财成。奄宇县而光宅。斯固神宗与汜水一致。文祖将坶野同归者也。隋政悖道。区夏歼溃。星亡日斗。天瘥地反。驭朽无秋驾之术。履薄罕春冰之惧。竭人力于醉饱。轻神器于奕棋。玉杯非藜藿之用。金柱乃骄淫之靡。旌跸遍天下。驰道穷华裔。暴师韩濊。宿兵辽碣。贪石田之地。忘金镜之宝。盗騄之乘。骛崦山而不息。鼋鼍之梁。泛沧波其无巳。五岳维尘。山川咸震。大盗负其扃鐍。长鲸冲其漏网。介冑不能匡其祸。衣冠无以静其乱。伊尹去而夏亡。辛甲奔而殷灭。人怨神怒。众叛亲离。触瑟无汉臣之忠。梦骖成秦宫之酷。于是九畿幅裂。窃名假号。四方圜视。蜂飞猬结。赤眉起刘樊之众。白梃奋陈吴之兵。徇赵北而图王。反淮南而称帝。钩爪锯牙。递相吞灭。茫茫禹迹。沟壑无归。苍苍彼天。何其罔极。若乃崇替相袭。天地恒其道。灵贶所归。三五更其运。是以秦人弛御。丰沛膺赤帝之符。夏道云衰。景亳得白狼之瑞。殷忧启圣。必将有主。扑原静海上元有属。我皇帝受之皇帝。兆出震之灵。禀枢电之精。开日月之明。审正气之贞。潜德而隐。凝元姑射之侧。感而遂通。应迹庙堂之上。乘龙之梦。夙符于神道。断鳌之心。早发于灵鉴。蕴风云于藏用。纳宇宙于胸怀。濡足受手。救焚是急。于是御太一。把钩陈。驱天驷。回地轴。乾行岳止。雷惊麟震。得兵钤于元女。吞戎韬于黄石。龙飞晋水。凤翥河干。命苍兕以泛流。麾鸟旗以长迈。以仁为本。扶义而西。传檄百城。转斗千里。战无交兵之虏。攻无汤池之固。望凤墟而一息。登灞上而回首。观衅而动。俟天休命。壶浆溢陌。厥篚盈涂。鬼神叶赞。华夷载伫。緤秦婴于枳道。拜殷士于商郊。璇台之珠。毕散于邦国。诸侯之王。不留于服御。眷言兆庶。企景来苏。薛举往因天隙。偷安陇坻。藉九州之险。成五幡之暴。推锋东向。结垒西夏。同恶如市。转相煽合。带州连郡。豺虺为偫。无窦融之先觉。有隗嚣之迷谬。游魂放命。豕突豳梁。虽大风之作梗青邱。有苗之称乱丹浦。均强比逆。异代同年。岂不以道丧鹑居。让王义隐。时惟龙战。争帝理开者乎。是以轩辕五十一伐。殷后二十七征。剪暴寿华之泽。戮凶绝辔之野。非文德之可绥。乃雄略之攸震。天子躬御武节。亲总元戎。洒沉灾而括地象。正斗极而清天步。倚长剑以肃威。伫中区以傍瞩。运投水转规之智。蓄礼乐慈爱之兵。韬百战百胜之谋。总天关天梁之险。驱驾。鞭击雷电。命招摇以启行。诏参伐以前扫。殉义之士。听鼓鞞而窃誓。蹈恩之众。望旌笳而张胆。呼吸则河海沸荡。指麾则昆岱掎拔。承圣上顺天道好生之德。体周王掩胔之仁。将欲克乱在权。善师非战。兵交使在。宏其自革。而茅旌不建。舆榇莫从。告舍既违。行迷遂往。吠尧之犬。终成桀用。刺由之客。俱为蹠徒。鸟啄兽穷。来犯锋刃。比角为城池之固。召雨恣屈强之力。非折箠之可笞。岂亭长之攸制。于时摄提在岁。黄钟纪月。义勇同奋。争先。下神兵于九天。决睿图于万里。逆顺斯悬。轰然大溃。僵尸蔽莽。委成山。拥秦泾而不流。投过涧而自满。焚巢扫窟。野无遗寇。正倾旻于西北。纽阙地于东南。卷氛祲于辰象。反光华于日月。九伐已施。载櫜于武库。五兵罢用。偃伯于灵台。分茜旆于应毕。誓山河于将率。帝图咸。邦正斯澄。革污俗于惟新。正王风于旧物。鼓之以道德。怀之以仁义。春雨以润之。秋阳以暴之。解网深汤帝之慈。焚书下汉皇之诏。布以新政。刑用轻典。四海之内。靡然向风。八荒之表。奔走无斁。却塞蹛林之北。开郡铜柱之南。苑葱山而池盐泽。踰盘木而跨热阪。邹生环海。自入提封。方朔炎州。同归三会。岂止菌鹤短狗。西鹣东鲽之贡而巳哉。若夫至人忘巳。期拯物。黄屋非汾水之荣。元圭岂具茨之贵。圣道运而不积。神功为而莫宰。虽复大横固祉。长发启祥。犹且置玺陈谦。避河为让。道外天下。情遗尊极。而岩廊馀事。人神之望难拒。符命傥来。历数之期安避。仰遵上元之心。俯顺域中之请。然后履乘石。握神珠。开黄玉之图。临紫宸之位。冠百王而称首。与三代而同风。巍巍乎。荡荡乎。粤不可名也。于是衢室辟扉。宾门启路。延揽英彦。鉴寐幽仄。用人不偏于世族。得贤无弃于农琐。故非熊非螭。致光景之佐。为舟为楫。获营求之士。等五臣之亮采。同六相之讦谟。崇台非一木之支。珍裘乃千金之丽。济济多士。皇家以宁。重以制礼作乐。移风也。胜残去杀。刑措也。藏书舜岭。菲膳尧宫。雉裘非先王之服。宝马岂鸾旗之用。运元览以照物。推赤心以期下。万方罪巳。轸推沟之虑。百姓为心。顺天从之欲。若乃上嗣重光之美。元良万国。棣华璿萼之宗。本枝百世。咸幼陶慈训。言提自昔。奉审喻于宸极。得乐善于轩殿。非藉保傅之勤。宁因师友之力。踰启诵而高视。越郇韩而上征。既而休气和年。祥风荐祉。威凤为宝。麟趾游郊。若烟非烟。浮晓空而下映。似月非月。丽宵天而成象。祯不绝书。灵无遁迹。猗欤伟欤。事高图史。至于登舆下辇。省方巡岳。应感必彰。形言弥著。道盛金奏。每盈玉。叶睿思于泉涌。谐神功于日用。陋梁之词。掩南风之曲。圣作物睹。永贻千载者焉。抑又闻之。羲农遐邈。轩顼悠缅。绝传信于故老。非取接于闻见。百世可知。斯言殆息。七代更立。求之岂易。今之视昔。遥然未睹。将何以分素青于三后。辩天地于九皇。遂能历选列辟。详观偫帝。得茂实于千古。验英声于万叶。斯道何哉。将由孔某登岱。纪金绳者七十。管仲对齐。陈玉检者十二。亦有汉廓帝图。魏开王业。树丰碑于泗水。撰贞石于繁昌。莫不垂鸿名。腾显号。播休风于六舞。歌盛德于九韶。与天壤而无穷。悬贞明而可久。刊勒之美。不其懋欤。然则事止寰中。道流物外。未辨西方之圣。莫知东被之法。求真之理。我则未闻。虽御辨崆峒。非趋涅槃之岸。乘云谷口。宁游波若之门。若不同陟耶山。俱沉业浪。生死无际。苦乐相因。讵照重昏之日。谁剪稠林之树。比夫真如实相。解脱妙津。道正三千。功弥百亿。何异吹剑首于雷门。巢蚊睫于鹏运者哉。是知伊兰无实。有为终假。漂溺四流。邅回九结。践畏涂而卒岁。趋捷径其长往。大梦无晓。可为叹息。粤若能仁。深宏慈奖。虽寂泊为道。无来无去。乘机诱发。垣玺必追。住一子地。开方便门。翔入正道。示如来藏。飘香风于有顶。洒甘露于无边。慧炬明而幽夜朗。法桥构而凭河息。但为仁由巳。履道自衷。表立影从。因果非外。今我所以仰胜缘于千号。纪武功于七德。真俗二谛。兼而两之。皇上昔居因地。早宏誓力。应迹忍土。荷负偫生。属忧火燎原。稽天方割。飙林无自静之木。震海岂澄源之水。东戡西剪。南征北怨。旄钺所次。酣战兹邦。君轻散千金之赏。士重酬九死之命。莫不竞淩锋镝。争蹈水火。虽制胜之道。允归上略。而兵凶战危。时或殒丧。褰裳不顾。结缨荒野。忠为令德。没有馀雄。同艰难于昔晨。异欢泰于兹日。有怀亮烈。用切旒扆。仍于战地。爰搆神居。变秽土于宝城。开莲花于火宅。高烽罢照。慈灯载朗。䳒旌缀警。胜幡斯立。拔无明于棘林。导焦热于渴井。尽诸有结。永除苦际。虽复去顺效逆。同归各徒。中涓颍从。实惟义重。而上忍所被。旃檀与利刃兼忘。大慈所覃。怨贼将义夫齐指。俱润法雨。同乘大辕。回向菩提。无上平等。尔乃仰图景曜。东井躔其分野。下料物土。西河限其封域。雕戈自锡。尸臣启邦之所。豳馆斯开。公刘建都之地。梁山南枕。甘泉东指。面雕云之郁蓊。想玉树之青葱。沃野千里。平原超忽。先王之桑梓。西州之都会。于是诏司空。相原隰。四衢如砥。八道傍通。考极星之曜。测土圭之景。选梓于南郢。徵琬玉于西昆。匠石奋斤。公输审墨。高门洞启。层甍有亢。藻井瞰烟霞之路。步櫩拖虹蜺之色。徘徊珠柱。陆离琁题。春牖右临。秋窗左辟。月殿含影。金波上而相照。日宫吐曜。羲和沉而犹朗。何止四柱成台。高多罗之树。五王立寺。临伽尸之水。信足上图驾御。傍拟醍醐。望鹫山而非远。想鸡林而可即。法徒萃止。应供来游。咸珠戒无缺。威仪莫犯。锡杖四禅之林。摄三涂之路。有宝所焉。有名僧焉。至矣哉。伽蓝之为盛也。虽夫高天巳烬。大海成田。我皇基与净刹。终永永而长传。其词曰。
三界云扰,六趣波扬。
苦流方割,忧火炎岗。
俱迷津济,莫导舟航。
长夜无晓,非徒未央。
于昭十号,四生是悯。
道王大千,智周上忍。
慧刀巳裂,化城斯引。
教有殊涂,乘无异轸。
甘露朝洒,慈云夕布。
品物以亨,偫迷式悟。
捷径坦道,耶山启路。
不有善权,谁澄恶趣。
炎行弛德,废道毁常。
玉弩惊燄,金宿腾芒。
俯震瀛壑,仰紊乾纲。
九野鲸奋,八极鸱张。
乱离瘼矣,孰济生灵。
黄星表曜,赤伏开祯。
大君应历,粤御神兵。
乃圣乃武,如雷如霆。
于铄王旅,除凶静暴。
关右长驱,唐郊大号。
壤裂逋丑,家离浞奡。
刷野屠祅,空山剿盗。
见危殒辔,怀忠死绥
惊燐宵远,穷魂夜飞。
我有慈被,深仁莫违。
建斯净域,永树归依。
归依伊何,俱消五缚。
净域伊何,同升妙觉。
架汉开宇,凭霞竦阁。
木丽琼丹,地严金雘。
鹫山非远,鸡林可求。
七宝低树,八解疏流。
瑞莲开晓,天花不秋。
戒定攸息,应供来游。
凡厥慈众,俱宏上善。
稠林以辟,爱枝爰剪。
九结冰泮,四禅自缅。
彼岸可归,法轮恒转。
金刚不坏,璿祚惟长。
慧识常湛,皇基载昌。
僧祗可算,恒沙易量。
悠哉天历,永配无疆。
唐故朝请大夫吏部郎中上柱国高都公杨府君碑铭 唐 · 席豫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五
夫灵镇三峰。倚京师而西峙。荣河一曲。抱华阴而东注。故川岳气交。云雨时出。感降才杰。纷纶元勋。冠世为强家。宅滋沃土者。其惟宏农杨氏焉。曰我伯允。厥自唐叔。关中相府。乘朱轮者十人。洛下儒门。登衮职者四代。庆灵不陨。以生我高都公。公讳仲宣字蔓后汉太尉震之二十代孙也。自高祖至于大父。并名播海内。迹存朝端。旧史前碑。其详之矣。烈考皇孙刑部尚书魏国忠公元炎。属奸臣擅命。明辟应期。功济中兴。安刘氏周勃。礼优归老。论叔向祁奚。出处全身。忠贞尽节。公即尚书府君之第三子也。粤在幼龄。夙有至性。事魏公莒国夫人以孝闻。宗族推称。州闾籍甚。清真迈俗。秀楚不偫。气和可亲。色厉难犯。言必合礼。动不违仁。集七略之书。名高汉阁。作三都之赋。价重洛城。未弱冠。以通经为修文生。授右千牛。光朝选也。秩满。补太庙丞。以亲累出为蕲州司户参军。属先尚书辞满告归。公罢官就养。颍曲别业。地连嵩高。邱中有华。孝子洁白之兴。川上有水。渔父沧浪之歌。温凊获申。隐沦兼遂。横为酷吏王勖所诬陷。贬授雟州台登县剑南节度使益府长史韦抗奏公为管记。飞书之急。倚马立成。寻有诏停官归侍。俄丁尚书府君忧。鞠凶而降。哀毁骨立。殆不胜丧。取全于礼。服阕。从常调。吏部侍郎魏奉古。早以文伯期于王佐。乃授河南府河阳县。寻应藻思清华举。今上亲试。对策甲科。除蒲州司法参军。丁莒国夫人忧。杖而后起。公居魏公之丧也。服阕不仕。为叔父瑶所敦逼。不获巳而应命。其年糊名考判。公居上等。乃擢拜监察御史。獬豸之角。初见触邪。鸡栖之车。还闻嫉恶。坐刚直出为汾州孝义县。前宰无良。下氓失业。稼穑之地。半为荒畴。之人。多在逋薮。公晓喻归本。流亡尽复。既富而教。厥土有年。故得雉驯郊田。鸾降庭树。刺史萧恕乃图画其像。邮传以闻。天恩畴庸。玺书褒美。乃除华州下邽县令。辞疾罢职。求归养闲。无何。除河南巩县。所历为政。有逾于前。寻迁礼部员外郎。历左司员外郎春官之属。以和神人。左辖之佐。以正纲纪。乃转吏部员外郎九品之曹。一台之剧。有簿书以旌淑慝。择刀笔以决否臧。于是乎以公灭私。秉心匪石。剖疑析滞。挥翰如流。选部以清。繄公是赖。寻迁本司郎中。乃统胥徒。是称小选。峻以风检。请托不行。绝其关梁。侥倖自息。若乃见理之速。持事之坚。虽有之勇。之势。曾无恐惧。不可动摇。不陟台阶。奄先泉壤。悲夫。以开元二十九年七月五日。遘疾终于万年永宁里之私第。春秋四十有九。以其年十月十七日。归葬于阌乡牧马原。礼也。惟公自家刑国。曰仁与义。厚利者常流之所重。公以先人邑入。尽分诸孤。善交者众人之所艰。公以结下朋游。曾无凡客。士有险陂。比邻不通。人或急难。倾家以济。素怀俭约。雅好真如。不服绮纨。不食荤血。虽粉闱有闶。朱绂斯皇。不易贵贱之心。能全始终之节。嗟乎。誉高千载。道屈一时。汉之崔骃。官终邑宰魏之管辂。位止府丞。天乎与才。而人乎无命。自古所叹。岂独高都而巳。府公所著文集十卷。盛行于代。嗣子轮。行太常寺奉礼郎。次子辕辙辚辑等。永惟过庭之训。式遵卜宅之礼。灵轜戒道。哀挽及关。灵掌东拓。地惟乡县。拱树西靡。心存帝京。铭曰。
河之灵。华之精。
人之杰。国之桢。
年不永。位未亨。
闭泉路兮冥寞。空岁阴兮峥嵘。
唐故幽州都督河北节度使燕国文贞张公遗爱颂 盛唐 · 孙逖
四言诗 押麌韵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二
有唐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丞太师燕国文贞公讳说字道济。张氏。圣文神武皇帝佐命之臣也。开元六祀。宅于幽朔。及公既殁。御撰丰碑。以为用公于是邦。当革弊之举。讯彼故老。徵于前事。有以见圣人之情见于辞矣。夫渤碣之北。有山戎焉。乍臣乍骄。或息或纵。镇之以大府。府有都督。威之以大军。军有节度。二者之任。万邦之屏。弥缝其阙。必有宗臣。曩者天册之初王尚书不反命。则我天后纳言狄公领之。先天之际。孙将军不振旅。则我睿宗太尉宋公为之。洎陉口之役。嶭公小衄。后数稔。伤痍未平。易置诸将。少有称者。则我皇帝注意于文贞公。社稷之固。生民之杰。伊昔徇节。未尝顾身。面折二竖。辩邪正于君侧。首谋四凶。决安危于天下。勇于义。力于忠。虽有。不能夺已。自受命处此。声振殊俗。终公之代。不敢近边。圣人金城。其在是矣。先是公之未至也。军实耗斁。边储匮少。帑藏乏中人之产。革车无百驷之偫。将欲丰之。不其难也。公问以谣俗。因而化之。命卝人采铜于黄山。使兴鼓铸之利。命杼人斩木于燕岳。使通林麓之财。命圉人市骏于两蕃。使颁质马之政。命廪人搜于塞下。使循平籴之法。物有其官。官赡其事。如川之至。以莫不增。一年而财用肃给。二年而蓄聚饶羡。军声武备。百倍于往时矣。犹以为不一劳者不久逸。不暂费者不永宁。既庶且富。人可用也。于是堑山泽。起亭障。塞鸡鸣之阨。守阜陵之冲。遮大夏之路。距卢龙之口。延袤千里。横绝一方。以顺天地之心。且为华夷之限。命下之日。修塞之后。人到于今赖焉。夫戎狄远却。暴禁矣。货食滋至。财丰矣。封守以固。人安矣。师徒不劳。兵戢矣。武有七德。我其四焉。坐致必胜之道。以销未形之患。是公之深计远虑所致也。初公之大用。实以词宗。虽亟持国钧。而未执兵柄。及台揆中废。荆衡外牧。上将复内用。因以为将。惟幽都克慎厥始。惟大原克和厥中。惟朔方克成厥终。三驾而时靡有争。繇是复践中枢之任矣。文武为宪。斯之谓欤。乔岳告成。遂登仲虺之相。金华念旧。仍遵尚父之师。高朗令终。固其宜也。昔周有张仲。是称孝友。汉有留侯。见推筹画。太守飞声于朔野。司空迈绩于西晋。及公之贵。世德其昌。光于祖考。则庆州都督刑部尚书追孝于前烈。友于兄弟。则国子祭酒怀州刺史致美于当代。施于祚允。则兵部侍郎驸马都尉缵戎于后叶。人臣尊宠。举集其门。岂伊朱轮之盛。方继缁衣之好。辩其谱系。范阳之大族也。叙其封略。燕国之名都也。徵其政理。幽州之良牧也。美数多矣。斯人之德。与夫班伯之荣故郡。买臣之惊守邸。盖不侔矣。蓟县父老某乙等。感之所致。久而益思。远诉不才。追书盛德。徽音已隔。空悲梁木之歌。碑颂独存。应堕岘山之泪。仍系辞曰。
圣出贤睹,为师为辅
大国宗文,殊方畏武。
帝谓幽朔,人思镇抚
受命再瞻,聿来兹土。
谋猷既壮,阙漏咸补。
守固邦宁,财丰人聚。
四牡既驾,三边无侮。
又何与之,元衮及黼。
范阳宗邑,燕垂守宇。
德被塞翁,恩深召父。
琢彼遗爱,传于终古。
贞石不骞,蓟邱之下。
朴大庵挽章(并词) 明末清初 · 张显光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旅轩先生文集卷之一
人于季世兮。有古人风。世难其人兮。我于公得。禀受之厚兮。气质本美。学问之正兮。讨做盖笃。俗业之外兮。知有大业。日用之间兮。见夫天则。自珍其身兮。礼义廉耻。高尚其志兮。关闽濂洛。行敦孝友兮。人无间言。名著远近兮。己常谦屈。善人之善兮。兰蕙襟带。恶人之恶兮。芒刺背胁。论议冰霜兮。懒夫竦肩。操守铁石兮。难夺。黑绶金章兮。宁得我缚。山冠野服兮。云畔自逸。惠不及民兮。爱在朋友。躬遁一时兮。令名无极。丈夫何必乎得时行志。生惟无愧兮。死亦无怍。
吾人事业孰知真,耿介惟公立得身。
取舍胸中明玉石,是非天下判齐秦。
行当果处泉三峡,守可贞时岳八垠。
生顺死安公岂憾,只令孤友泪盈巾。
西岳庙戊戌 明 · 李廷龟
 押词韵第八部 出处:月沙先生集卷之二
辽阳西至燕南。至海皆野。而野之大。无如鹤野北至湖东至于三韩之界皆山。而山之钜。闾岳为最。山在野之穷处。而庙在山之麓。问其名曰西岳。盖山为中国之北镇。而庙在广宁镇之西。又有东岳在其东。故二其号以别之也。始度地者。得山之正脉以为基。临野之远势以为庭。而凡山之奇野之胜。咸钟于此。尝闻中国有五镇名山。此其一也。是山也尾蟠荒裔。首注大野。以抵于海而为辽广主岳。自古帝王莫不祀事。至我皇明建都于燕京。玆山于国都为最近。辽广又节度山东二十五卫。为关外巨藩。地大且重。而山为其镇。专雄坎维。镇服要荒。保佑阴骘。福我生民。水旱灾沴凡有祷必应。故始自永乐年立庙而祀之。祝号祭秩。尽其尊崇。尝以孟冬之月。天子署祝册礼香币。命山东都御史摄牲于玆庙。吁亦盛矣。门额。有曰万世永赖。有曰护国保民。即其义也。庭有老松数十株。俨立若相持。枝干屈盘。苍翠荟蔚。风自四山而下。有声铮然。如凤箫仙瑟。迭奏于云霄。明宫神殿。金碧炫煌。鬼像图画。森然若真。崇其台石为栏。壮其柱铜为饰。庭除轩敞。可容数千人。皆全石以为底。有丰碑三十馀列植于庭。龟趺螭首。望之毅然。若连舻縻舰。束立高桅。前后殿阁。皆斲山骨。层阶累砌。不用他石。楼之北。有石突然而高。若游龙之举首者。曰会仙亭。因石之罅为之级。以便登陟。顶可坐十馀人。其石之若几若床若枕若案可凭可依可卧可踞者。殆不可数。试登而望之。则前临大野。浩无畔岸。云海接天。混然一色。悠悠乎与灏气游而不知所穷。心凝眼迷。恍不自定。但见烟云之捲舒。禽鸟之飞翔。熙然自得。似与游者相乐。俯视长衢。台堡星罗。城堞萦回。珠楼粉墙。隐映云间。鱼鳞杂袭。车马骈轰。炊烟夕起。杳霭浮空。左见巨岳雄蟠。群峰峭立。突怒偃蹇。争为奇壮。如风樯阵马横骛而不可遏。又似角技蓄力。贾勇嗔目。颉颃相持而不发。又似杏坛开筵。群弟列侍拱立。相向揖让而进退。或呀然而为壑。崒然而为屿。缺而为崖。停而为岸。喷云吐雾。殊状变态而莫不争奇。竞巧献技于玆亭之下。坐久不觉清风动腋。白云生袖。恍然如御鸾鹤而翱翔乎八极之外。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原野之旷阔。山河之奇壮。城府之繁华。是足以侈吾游也。遂为序。继以诗。是岁万历二十六年也。诗曰。
巫闾之山何壮哉,万朵芙蓉插晴昊。
东蟠沧海界华夷,北注阴沙镇荒隩。
专雄坎维配玄冥,摆弄阴机排老媪。
灵宫丹碧照山腰,玉塔珠灯穷佛宝
殿门高开洞庭野,霞光远挹蓬莱岛
我来山下日初斜,玉立千峰云净扫。
抬头快见真面目,感通不待潜心祷。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应须愁欲倒。
庭边松老不知年,翠盖成行夹神道。
丰碑欹侧字半讹,苔藓荒凉不可考。
森然自觉魂骨爽,菲薄何由荐藻。
楼前有亭石为层,乍倚危岩涤烦恼。
前临长野杳无边,海色天光同浩浩。
水阔苍梧波影浸,日晕扶桑曙色早。
还如开辟混沌初,万象鸿濛始天造。
地灵光岳钟豪英,天府雄藩拱襟抱。
钟鸣鼎食簇楼台,棋布星罗壮城堡。
心随望眼极天外,恍御泠风游太灏。
飘然穷海一畸人,半世风尘头已皓。
桃源缅思久迷津,壮游如今谐夙好。
仙区幸寤石上梦,一丘烟霞愿终老。
归时拟把费公,万岫春风采瑶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