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序
歌 西汉 · 四皓
崔琦四皓颂曰:昔南山四皓者。盖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东园公是也。秦之博士。遭世暗昧。道灭德消。坑黜儒术。诗书是焚。于是四公退而作歌曰:
莫莫高山。深谷逶迤。
晔晔紫芝。可以疗饥。
唐虞世远。吾将何归。
驷马高盖。其忧甚大。
富贵之畏人兮。不若贫贱之肆志(乐府作而轻世。《文选》补遗同。广《文选》作之轻世。《诗纪》云。一作富贵而畏人。不如贫贱而轻世。○《御览》五百七十三引崔琦曰皓颂。《乐府诗集》五十八误作崔鸿四皓歌。《御览》五百七引《高士传》。环宇记一百四十引《高士传》。《御览》一百六十八引皇甫谧《帝王世纪》。《文选》补遗三十五作采芝歌。事类赋歌赋。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一。文章正宗二十九作紫芝歌。草堂诗笺八注、十一注。广《文选》十四作采芝歌。《诗纪》二作紫芝歌。注。一作四皓歌。又《书钞》一百六崔琦四皓颂引夷、饥、归三韵。)。
采芝操(《诗纪》云。一作紫芝歌。) 西汉 · 四皓
《乐府诗集》曰:琴集曰:采芝操。四皓所作也。古今乐录曰:南山四皓隐居。高祖聘之。四皓不甘。仰天叹而作歌。案《汉书》曰:四皓皆八十馀。须眉皓白。故谓之四皓。即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也。崔鸿曰:四皓为秦博士。遭世暗昧。坑黜儒术。于是退而作此歌。亦谓之四皓歌。二说不同。未知孰是。○逯案。琴集此操。与前篇实为一作。特删取稍异耳。《诗纪》从《乐府诗集》。此在前。今改附于后。
皓天嗟嗟,深谷逶迤。
树木莫莫,高山崔嵬。
严居穴处,以为幄茵。
晔晔紫芝,可以疗饥。
唐虞往矣,吾当安归(○《乐府诗集》五十八引琴集。广《文选》十四。《诗纪》二。)。
时人为应曜语 汉 · 无名氏
押皓韵
广韵曰:汉有应曜。隐于淮阳山中。与四皓俱徵。曜独不至。时人语之曰:
南山四皓。不如淮阳一老(○广韵十六蒸。)。
唐故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子宾客赠户部尚书齐成公神道碑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十九
有唐文学政事之君子。曰相国齐成公讳抗字遐举。清方粹温。絜矩秉懿。明诚尽性。切磨化育之道。精义入神。旁魄天人之际。以忠事君。以病乞身。乃去台宰。乃侪商皓。然后彻琴瑟。启手足。殁齿无违德。以从先大夫于九原。易名曰成。不亦宜乎。公定州义丰人。自太公表东海。桓公匡天下。为国为家。或哲或仁。烈祖赠太师府君讳浣。历给事中中书舍人吏部侍郎。止于平阳太守。出入陟降。中行山立。至今言开元名臣者。称公有遗直遗爱焉。实生先公赠国子祭酒府君讳翧。履道贞厉。仕至左龙武军仓曹。积厚于上。流光于下。其位不充。故大受于成公。公既龀而孤。哀过成人。属幽陵横溃。中夏如燬。奉太夫人安舆违难于越。得子州支伯之故地而偕隐焉。诛草茅以顺居息。悦山水以资仁智。方茂天爵。用观灵龟。嘉招重问。奔走以狎至。虚已宏道。从容而翔集。吴郡张相君镒。方以仁义理濠上。得君为荣。及进律于洪。成师于岐。累为命介。若骖有靳。建中中。戎王谋大和会。以休宁西方。右扶风绵亘汧陇。地当瓯脱。且有成命。正其经界。公实佐中权。登坛涖盟。得其情数。与之约结。克就衣裳之会。用销边鄙之警。自解巾三迁至殿中侍御史。俄属泾旅窃发。偫凶挻灾。天兵展义于甸内。王公死难于理所。百舍奔问。至于行宫。拜侍御史。有诏以萧黄门复布恺泽于东夏。命公为工部员外郎以赞焉。复命转仓部郎中。李怀光阻命于蒲。连兵未解。关中饥旱。经费不足。转粟馈军。济时之艰患。求才急病。命使以转达。迁兵部郎中兼御史中丞。以董其任。俄拜谏议大夫。当轴者不相容。坐婚亲细故。出为处州刺史。先是山越寇攘。荡覆城寺。公乃卜势胜之爽垲。因习俗之便安。三时不害。百堵皆作。朝典陟明。拜苏州刺史。吴实剧部。大田多稼。浮徭冒役。吏禁或弛。占著名数。户版不均。公乃阅其生齿。书其比要。强家大猾。不得盖藏。公持单轻。与之纾息。已日乃孚。厥猷茂焉。迁潭州刺史御史中丞湖南观察使。以向时二郡之理而宏大之。其仁可知也。左曹理本。徵为给事中。周郊寄重。擢为河南尹。盗有宋瞿昙者。白昼椎剽。为郡偷囊橐。三川病之。几三十年。公法令严具。网络张设。名捕魁宿。使无遗类。指顾之閒。擒擿如神。乃作秘书。章明文雅。修旧以起废。乃作太常。统和神人。节事以辨志。便蕃大僚。其道乃光。德宗皇帝方以尧舜氏聪明之道驭天下。用贤人充相位。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熙九功之歌。质百官之成。损益文献。化裁形器。精微以折衷。密静而不伐。或事隐于造膝。或言行于沃心。初天官氏每岁表他曹郎二人。阅多士试言。第其甲乙。春官氏俾考功郎选孝秀之亲故者而进退之。公以冢宰少宗伯为官人取士之本。盖天子有司之重寄。至于避小嫌。乱旧章。适滋旁歧。孰谓扃鐍。蹇蹇坦坦之道。岂如是耶。然后辟康庄。作衡尺。遵公是之路。去自便之私。天下之人。谓之理道。寻有诏修国史。昔孔父无位。以空文为一王法。公当盛圣之代。用宰司总直笔。其于褒贬。劝惧明焉。勤虑尽瘁。积成寝恙。累章乞告。改太子宾客。遭罹不淑。赠户部尚书。时贞元甲申岁夏四月。春秋六十有五。夫人河南独孤氏。某官某之女。贤明蚤夭。继夫人兰陵萧氏。某官某之女。仁顺有礼法。嗣子餗。衔恤毁瘠。侍公裳帷。以某月日。祔于东都某原。丧祭哀敬。君子以为有后。惟公深而通。肃而宽。出处动静。必以中正。敬用五事。畅于四支。资性俨恪。尤长鉴裁。在岐也。荐齐忠公映。佐萧也。荐卢恭公迈。皆至丞相。其他推毂下士。为朝廷臣。成天下重名硕望者。不可胜书。凡所论著。皆研几析理。宏雅夷远。洪州文宣王庙碑。张萧卢三相国碑志。本圣人教化之迹。推大政谟明之道。固其性术讲贯。而发舒乎斯文。文集二十卷。中伦体要。尽在是矣。公薨五年。餗调为洛阳尉。永惟先烈。未刻丰碑。以德舆夙承湖海之旧。中忝掖垣之属。他日举代。靡形话言。获于遗编。实见阴德。顾兹无似。有玷知人。濡涕含毫。以表幽宅。铭曰。
昔在营邱,大风泱泱。
有倬平阳,令声章章。
不践宰政,贻庆子姓。
仓曹含光,太学追命。
厥生中书,秉哲居正。
鹏起扶摇,鸾翔庆霄。
乃登紫微,以瑞清朝。
吉凶糺纆,寒暑结轖。
其生有涯,其用无极。
寿堂冥漠,冢树森植。
楬兹馨香,终古是式。
奉义郎试洋王府长史濮阳吴府君墓志铭 唐 · 寇同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五
府君讳达。字建儒。濮阳人也。其先与周同姓。文王封太伯于吴。至武王始大其邑。春秋之后。与为盟主。及越灭吴。子孙奔散。或居齐鲁间。因为郡之籍氏焉。祖伟。皇任虔州虔化县丞。父瑛冕。皇任禺州别驾。题舆贰邑。克著公清。积庆所钟。实繁允嗣。别驾娶钟氏而生四子。府君即其长也。弱不好弄。长而能贤。清白自持。有南朝隐之之操。雄谋独运。得东汉汉公之风。历阶奉义郎。累试洋王府长史。始著籍于豫章。晚徙家于京国。优游坟典。怡性林泉。脱弃轩盖之荣。趣玩琴尊之乐。虽二疏之辞荣。四皓之让禄。媲之长史。今古何殊。不幸以大和四年夏六月有六日。遘疾终于胜业里之私第。春秋六十七。以其年十月廿日辛酉。祔葬于京兆府万年县洪固乡北韦村。呜呼。梁木斯坏。哲人其萎。青乌占窀穸之期。白鹤为吊丧之客。夫人扶风郡万氏。闺门肃穆。无惭班氏之贤。四德不亏。岂谢谢姑之德。先以宝历元年十月廿一日。捐馆于前里第。及今克遵祔。礼也。夫人实生二男一女。长曰仲端。次曰仲玙。并幼而敏慧。有文武干材。或亲卫于丹墀。或缮经于白武。追隙光之莫及。痛风树之不停。以其礼经有制。空垂志行之文。金石靡刊。孰纪陵谷之变。铭曰。
吴氏之先,周室配天。
封伯东南,世多其贤。
春秋之后,国始大焉。
代著仁德,府君嗣旃。
清慎廉退,吾无间然。
秩试王府,道优林泉。
积善何昧,逝于中年。
洪固高原,南抱樊川。
佳城郁郁,宿草芊芊。
鸾凤兹祔,龟兆叶吉。
夜月松风,万古斯毕。
蒲中十咏为岩卿师君赋 其一 蒲津晚渡 元 · 王恽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出处:秋涧集卷二十六
中条山水雄秀照映河华予两年以事抵蒲略获游赏然云烟胜概旦夕不去其怀尝思以数语道其髣髴心在而未暇也至元十年秋九月蒲人师岩卿拉王国器李仲和张师德诸人携酒过门杯数行袖出锦囊巨轴曰此蒲中十咏也因徵诗于不肖逮明年甲戌正月辛巳予以微恙闭阁少休隐几瞑坐神与境会既觉晴日满窗幽思发越眷焉十题卒然而就顾不足发山水之清音聊以移方寸而外形骸也且为四老人一胡卢云
落日西风送棹讴,行人无数立沙头。
君看一叶颠危甚,何不忙时且少休。
六可畏 其一 贤士藏匿 明 · 丁熿
出处:游轩先生集卷之一
五代。唐有康澄者。言之不能救唐祚之短。何也。其畏有不足畏乎。抑有深可畏者。如澄之言。言不足使之是畏而然也。言之不见采。岂独澄为可哀也。三季以下。俯仰数千馀年。汉,唐,宋自谓盛时。亦未尝无六之畏也。借以一事见之。高帝不能留四皓。又不能致两生。光武不得臣严子陵。至如太宗秽德之拒人。又不在是班。虽以文明之宋。陈希夷老终于华山。濂洛君子不用于仁宗之世。则得谓之无贤者之藏匿乎。一事如此。其馀事可知。盛时如是。其他时可知。世益末而风益下。其可得无六者之畏于千载之后。而庶几瞑如澄者之目于九泉乎。俟河之清。其未期。无赖之甚。列六畏而存之。盖悲澄之志。而区区之发。实切于有不能自已之地云。
凡见就所及,庸识便旧习。
坐此无复回,白驹长在谷。
大度如乃翁,且陷叔孙通。
寄生若灵献,夫岂知伏龙。
千年三顾帝,微尔道终废。
稀辙久已荒,吁嗟乎斯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