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序
唐朝故使持节河东州诸军事河东州刺史上护军王府君碑铭 唐 · 闾邱均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十七
夫神有所服谓之威。名有所宗谓之德。威非大者。则不能以率服。德非厚者。则不能以独宗。是故灵凤□绝于云气。□从众鸟。猛虎𥄴踞于山林。震□百兽。岂其缔饰毛羽。以求嘉□之殊。磨利爪牙。以取雄偫之势。盖云材力所素出。□象所自全。固其然也。抑闻赭□明珠。多从于西域。异物奇玩。必致于南州。期于服用□□充光内府。十金是资。万乘为器者。何必顾□隍而□□黜幽荒而靡录哉。君讳仁求。安宁郡人也。其冑出于太原。因迁播而在焉。十有馀世。氏族之系。肇命王子。□□之美。称高汾晋。□品节义气。相缵于家风。□代□□□历书于史笔。故知今古□□其□昔有夏之衰。弃稷不务。至乎不窋。用失其官。自窜于戎狄之间。莫思于先君之业。守以敦笃。奉以忠信。□世□□不忝前人。拟之其伦。庶以匹合。□□有瞩。所居必□而太伯逃吴。文身之风既习。少卿降虏。毳幕之化无违。夫岂(阙八字)事有与适。安土恒□其宜。时□可从。□礼必同其欲。祖□□漏随别驾。干具英爽。风□轩迈。鹰扬推于显化。骥足整于长途。□□□□随大都督。身日律度。材□梓漆。刘□望贤于十部。陶侃荣重于八州。君遇行运之秀德。膺鬼神之灵会。道与其□而□乃聪□月在怀□宝□目谓海盖广。土量□澹而□□谓山盖高。□容隆□而难仰。智则有达。明则能通。推可而斯行。择善而□动。不事于所欲。不为于所求。□□所以久恃。贞果所以立□□□多其信行。州里高其义声。大略观书。知风听乐。击剑尽腾猿之术。□□□敛羽之妙。可以往□尔事。匡饰有邦。故王制辅成以□贡赋至于五千里州十二师。外薄四海。咸建五长。君有运理偫物之才。□□保边裔之略。无待累次。直综□□出□使持节河东州诸军事河东州刺史。加上护军。由乎大翼负风。淩天地以绝奋。巨鳞激水。期□□而一□若乃训以生聚之方。开其资财之道。颛川泽之利。□山林之饶。内足以养老尽孝。外足以事上供税。力役齐平。教化清静。通其变使人不倦。爱其费使人以时。赏及马牛。恩肥土□庶心咸服。冀俗□归。□未能大革情性。均之雅俗。□□一变风声□□贤吏矣。初□将求宠于大国。以和其民人。招慰奏置姚府已西廿馀州。俾睦□□德□前汉六代。外事四夷。开夜郎之道。绥哀牢之□□□□□声化率流。既处于僻界荒垂。不能为中国轻重。时复废弃。但云羁縻。君以地形平衍。生殖丰阜。□延企而□思。宜郡县以□事。□乎唐运。实(阙 字)其勤。孰与使者唐□疆略南地。转粟深于惊恐。发卒至于残伤。可同一论哉。然贪戾君长。负远放命。灾我城邑。延□平人。□□州刺史蒙□实治其乱。咸亨之岁。犬羊大扰。枭将失律。元凶莫惩。君武□□□义以愤惋。□犀□以奋击。驱虎□而先□□□猖狂之种。歼厥逋□之师。遐垠是赖。到于今而克宁。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则侯子绮吾破虏截级。中国蒙其惠。帝王□其身□□□山严□所谓□密无形为计□主坚强不变为国□□者已。呜呼。□曰故矣。谁留于变化。梁其坏乎。已非于畴昔。圣贤皆死。天道谓□□咸亨五年八月十五日。寝疾而终。春秋卌四。长子云麾将军行左鹰扬卫翊府中郎将使持节河东州诸军事河东州刺史上轻车都尉新昌县开国子公士善宝。炳灵滇水。□神禺山。端俨有望。贵不杂。音仪朗乎秋月。词令润乎春云。如兰之精。犹金之利。能□能惠。不忌不尅。诚立无易于暗昏。言出必应于远迩。故能保世滋大。昭前之光。鸣将惊人。飞而食□张博望收虏于属国。魏献子受□□和戎。功熙亮采。职庀中外。虽则符守方镇。恒以宿卫京都。至于朝廷班爵之仪。彝伦上下之序。乐悬礼物之数。军麾国宪之容。莫不□怀胸襟。流入骨髓。乃感念追远。永言孝思。污隆适从。无所失道。□□兼有。执而能修。张于神明之器。附于绞衾之物。崇其封茔。设□□□郁郁润泽。白虎之候可占。洪洪博平。雄龙之象终吉。故其土性惇质。有如上代。安错仪轨。弗践终经。闻斯行诸。宜我告始。则知□□合葬。自周公而乃来。古不高坟。传孔某而其立。固率而作者。聊使于事业。迹而用者。遂成于典谟。夫身巳没而名不尽。世弥久而功愈劭。凡百□哲。托乎镌纪。一□至行。二美具存。爱之斯录之矣。敬之斯尽其道焉。铭曰。
先王疆理。其义宾睦。
小国附庸。罔弗祗服。
圣人在位。偫生蒙福。
实育□贤。为之司牧。
翼翼夫子。守终纯□。
振鳞洪波。骧首天路。
□□郡道。名携慕。
平此凶骄。扫兹氛露。
高烈时畅。懋赏惟嘉。
敦爱种落。辅助邦家。
尝闻仁善。享寿宜遐。
□□不续。黄鸟嗟嗟。
先以远日。安其宅兆。
墓门将闭。阴堂不晓。
□□陇烟。哀悽山草。
行人堕泪。空见铭表。
太一观董真人殿碑铭 唐 · 倪少通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八
原夫自然生道。道生太一。太一生二仪。二仪既立。衒明三景。三景列像。以均四气。四气氤氲。潜配五行。五行相属。而声六律。六律爰叙。以旋七政。七政将平。而定八方。八方布设。是为九宫。九宫各据。周罗十极。十极剖判。而成万汇。万汇既终。返乎太乙。即太子孕灵之道。变化还元妙用虚无之旨也。混沌既分。张乾裹坤。中有太乙。虚无之尊。腾辟二气。散为真根。清浊异体。元牝通门。道德之祖。自然之孙。即太乙真精灌溉之理矣。右月左日。光轮星质。大游小游。分纲列职。照运寰区。定临凶吉。寒暑数迁。灾福靡失。唯德可顺。唯道无窒。即太乙神处变迁之用矣。动静杳冥。中含一精。冲和纯粹。天清地宁。统贯三才。神灵谷盈。春发夏养。秋合冬成。逐道开布。万化俱生。即太乙神气覆育之道矣。紫清之上。玉皇御中。有太乙之府。上台之宫。宫有九署。三官所宗。太乙真人。太伯仙翁。定生丹籍。落死北酆。统制万灵。元化无穷。即太乙掌符录权总之化也。故阴阳不测之谓神。神者太乙之祖气也。是以一大谓之天。故经云。象帝之先。即元元之首矣。庐山真人殿者。按仙传。即太乙真人隐化之所治也。连虎溪福地。按咏真洞天。上应仙曹。下通阴府。真人逐代降世。魏末晋初。孕灵于闽川侯官。寓姓董氏。名奉字君异。托迹混时。行仁布惠。活士燮于交址。救屈女于柴桑。种杏拯民。苏苗降雨。摄欺□以威虎。归贞信以轻金。验太乙丹符。知非常道。散无功谷帛。远非常名。真人久处下方。将朝上界。以晋永嘉元年三月十五日。感上帝锡命曰。太乙真人。历居凡世。功满三千。可任碧虚上监。仍掌吴楚人民生死之文。罪福之籍。旌幢降处。千条之蜺影盘空羽驾行时。万朵之仙花出洞。竟望天门。隐隐而上。即知圣人遁世。俗眼何辽。千载累功。一朝现化。暨乎风遗今古。事有改迁。道隐时讹。民嚣淳散。巨唐天宝初。制下重加葺修。后值世更。屡经兵火。山口半里。额挂卑祠。少通幸憩名山。访兹圣境。榛芜隘道。荆棘漫穹。水石乱基。狸鼠交穴。目淩幽谷。对百鸟伤嗟。情断孤云。听流泉呜咽。默然愤志。誓续真风。与弟德规。力勤三祀。形忘疲倦。手觉胼胝。乃遇韩王。节镇江城。仁沾野泽。减有馀之俸。助无罄之缘。匠运斧斤。基圆殿宇。时感松凝甘露。山吐灵光。沼绽交莲。林抽合竹。祯祥异事。郡国咸惊。即今上皇帝膺嗣明堂。丕图宝位。尧云四布。舜日广昭。仰紫气于函关。重光道德。敬朱鬃于羊角。继肃乾坤。文明丕彰。无为自化。保大十一载。遣北苑使董源。支庆王帑藏钱物计三百万。大建仙宫。造四殿五堂。重门诸厦。都一百三十间。正宇塑五十九品真容。莫不山见良材。岩呈异础。工勤商伯。匠巧般输。神助萦劳。元资夙智。首尾四稔。备用都周。繇是梁竦虹躯。檐飞凤翅。风摇金铎。岩洞响清。日映朱栏。松筠影翠。丽移昆岛。景象蓬瀛。瀑注方池。称养琴高之鲤。云铺謺砌。宜升索靖之凫。九水民欢。五峰灵畅。山灯夜照。岩香晓喷。文武星攒。缁黄云集。宝台斋建。霞分红杏之原。绀殿晨开。光射白莲之顶。鲸鲵锁跃。簨簴龙吟。灵应九霄。道传万古。功褾丹雀。善记罗酆。福利幽阴。神超静冶。冀扶帝座。长庆皇宫。少通受业朱陵。叩兴真迹。非邀名誉。贵显元猷。愧无夙契之人。直纪象先之德。用刊贞石。永固仙坛。诚恳诚欢。勉为铭曰。
元黄未判。
大道爰升。
太乙将兆。
万化俱兴。
为而不恃。
得而不矜。
日用匪测。
混然常澄。
无象有象。
非真是真。
道既设教。
德乃通神。
功动幽壤。
福慧生人。
圣恩不泯。
等劫长春。
皇化元化。
真功神功。
灵光出谷。
仙花散空。
殿云香霭。
坛星灯红。
天长地久。
算福无穷。
江岭瓯闽。
高仙混尘。
丹生冥腐。
杏拯孤贫。
遗风碧洞。
流香紫宸。
感乎圣德。
像化咸新。
湓水城南。
咏真天北。
晃晃真宫。
巍巍圣德。
道合昌时。
灵扶睿国。
自晋流唐。
元功靡测。
日月轮明。
人生万遍。
山无改迁。
化有更变。
杏拥仙坛。
香喷宝殿。
实谓瀛洲。
飞来岳面。
山锁平原。
亭台秀丽。
甘露凝松。
祥云绕砌。
天上何殊。
人间莫继。
化奖元风。
百千万岁。
唐保大十二年岁次乙卯十一月记。
胥山祠铭 中唐 · 卢元辅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五
元和十年冬十月。朝散大夫使持节杭州诸军事杭州刺史上柱国卢元辅视事三岁。尘天子书。上畏偫灵。下惭蒸乂。乃启忠祠。铭而序曰。维唐敷祀典于天下。废淫置明。资父事君。罔有不举。寝庙既设。我命厥新。有周行人伍公字子胥。陪吴之职。得死直言。国人求忠者之尸。祷水星之舍。将瞰鸱革。遂临浙江。千五百年。庙貌不改。汉史迁曰胥山。今云青山者缪也。吁。善父为孝。记曰父雠不与共载天。谏君为忠。经曰诸侯有谏臣不失国。当访于宋郑。绝楚出疆。在平为未宦臣。在奢为既壮子。坎壈仗节。乞师于吴。军鼓丁宁。五战至郢。先哲王建邦启土。著以话言。戴后惟人。人虐惟后。成汤用为大义。孔子立为大经。子胥修为大仇。骚人赋为大怨。咸令在上。慢恶不生。则前戈鞭墓。非倒行也。后戈走昭。非逆施也。夫差既王。宰嚭受赂。二十年内。越祀又颠。太伯庙血将乾。阖闾剑光且失。公朝则宴焉。入则谏焉。孰谓矢毒。孰谓刀寒。虽言屡出口。而车甲已困于齐矣。蟹稻已夺于岁矣。属镂之赐。竟及其身。鸱夷盛尸。投于水滨。愤悱鼓怒。配涛作神。其神迄今。一日再至。来也海鸱偫飞。阳侯夹从。声远而近。声近而远。奋于吴。怫于越。夕于楚乃退。于是仲秋阙望。杭人以旗鼓迓之。笳箫和之。百城聚睹。大耀威灵。卷沙墨。裂地灰。截若岸。坼成坑。迎潮民格之。如吕梁丈人。为灵戈威矛。潋浪百重。渚塞不先。跳樯揭舷。再饭之间。绝其音声。荡漭千里。洪波砥平。有滑有腯。有咸有腥。遥实乎下庭。山海梯航。鸡林扶桑。交臂于卯阶。金狄在户。雷鼓在堂。魏樽汉豆。六代笙簧。可谓奉天爵之馨香。获人神之盛礼。佐皇震怒。驱叱大邪。万里永清。人观叶(一作斗)气。铭曰。
武王龯纣,子胥鞭平。
为人为父,十死一生。
矫矫伍员,执弓挟矢。
仗其宝剑,以谒吴子。
稽首楚罪,皆中纣理。
蒸报子妻,歼锄直士。
赫赫王闾,实听奇谟。
锡之金鼓,以号以诛。
黄旗大举,右广皆朱。
戮墓非赭,瞻昭乃乌。
后王嗣立,执书以泣。
颠越言润,宰嚭谗辑。
步光欲飞,姑苏待执。
吾则切谏,抉眼不入。
投于河上,自统波涛。
昼夜两至,怀沙类骚。
洗涤南北,簸荡东西。
夷蛮卉服,罔敢不来。
虽非命祀,不让渎齐。
帝帝王王代代,明明表我忠哉。
奉义郎试洋王府长史濮阳吴府君墓志铭 唐 · 寇同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五
府君讳达。字建儒。濮阳人也。其先与周同姓。文王封太伯于吴。至武王始大其邑。春秋之后。与为盟主。及越灭吴。子孙奔散。或居齐鲁间。因为郡之籍氏焉。祖伟。皇任虔州虔化县丞。父瑛冕。皇任禺州别驾。题舆贰邑。克著公清。积庆所钟。实繁允嗣。别驾娶钟氏而生四子。府君即其长也。弱不好弄。长而能贤。清白自持。有南朝隐之之操。雄谋独运。得东汉汉公之风。历阶奉义郎。累试洋王府长史。始著籍于豫章。晚徙家于京国。优游坟典。怡性林泉。脱弃轩盖之荣。趣玩琴尊之乐。虽二疏之辞荣。四皓之让禄。媲之长史。今古何殊。不幸以大和四年夏六月有六日。遘疾终于胜业里之私第。春秋六十七。以其年十月廿日辛酉。祔葬于京兆府万年县洪固乡北韦村。呜呼。梁木斯坏。哲人其萎。青乌占窀穸之期。白鹤为吊丧之客。夫人扶风郡万氏。闺门肃穆。无惭班氏之贤。四德不亏。岂谢谢姑之德。先以宝历元年十月廿一日。捐馆于前里第。及今克遵祔。礼也。夫人实生二男一女。长曰仲端。次曰仲玙。并幼而敏慧。有文武干材。或亲卫于丹墀。或缮经于白武。追隙光之莫及。痛风树之不停。以其礼经有制。空垂志行之文。金石靡刊。孰纪陵谷之变。铭曰。
吴氏之先,周室配天。
封伯东南,世多其贤。
春秋之后,国始大焉。
代著仁德,府君嗣旃。
清慎廉退,吾无间然。
秩试王府,道优林泉。
积善何昧,逝于中年。
洪固高原,南抱樊川。
佳城郁郁,宿草芊芊。
鸾凤兹祔,龟兆叶吉。
夜月松风,万古斯毕。
大唐故内枢密使特进左领军卫上将军知内侍省事上柱国濮阳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食实封一百户吴公墓志铭 晚唐 · 裴廷裕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四十一
昔周文王以圣德受命。太伯以至仁让王。锡封于吴。因国为氏。公讳承泌。字希白。即裔孙也。曾祖士侃。赠金紫光禄大夫内给事。祖德鄘。赠特进右领军上将军。宣宗之朝。渥恩特异。出则绾兵符而临巨镇。入则司剧务以阐皇猷。懿宗皇帝将奉丕图。公时为弓箭库使。送往事居之际。显著忠规。缀衣压纽之时。皆参密议。父全绍。赠朝散大夫内侍省内侍。公则长子也。□□□□王夷甫本天仙中人。雅度清标。嵇叔夜真风尘外物。趋庭之岁。颖悟过人。五始穷经。元凯□成于传癖。三冬足用。慰祖乃号于书淫。百氏九流。无不该博。而又升高作赋。纳贾马之降旗。遇景裁诗。破曹刘之坚垒。韬光未仕。藉甚高名。学书王右军。妙传其法。受琴甘处士。□夺其师。韩开府精择宾僚。首行羔雁。庾元规之招殷浩。谢镇西之辟袁宏。千载论交。一时归美。寻以□□升之班行。乾符末。先皇帝以郇瑕之封。筦榷遗利。命公以本官充解县□监催勘副使。明如夏日。洞察秋毫。每辞种皓之金。常远刘舆之腻。洁白无玷。课最有闻。搜考勾□尽□黠吏青蚨赤仄。充于水衡。以功赐绯鱼袋。充解县催勘使。寻属关河失守。盗贼惊奔。铜驼既卧之九衢。金根去狩于三蜀。公则以榷利钱寄河中府。单车往河北。传檄诸道。言天子蒙尘之辱。责官司奔问之仪。召彼革车。期复上国。遂与易定节度使王处存同领甲兵二万。屯东渭桥。公奔赴行朝。面奏本末。先帝感其忠果。锡以金章。依前充解县榷税使。会蒲帅王荣尽占盐租。请赡军伍。公复归朝阙。后改充南诏礼仪副使。中辍不行。中和三年充许蔡通和慰谕使。下齐之辩素优。方期集事。吠尧之犬正众。不克前征。朝廷罪之。夺我金紫。先帝幸宝鸡之岁。搜访才能。召公充西院承旨。却复章绶。寻以疑蛇未辨。斗蚁方喧。遂辞清切之班。去乐林园之趣。马相如弹琴之地。扬执戟草元之亭。自有高情。宁拘美爵。帝重违其请。便充西川宣谕使。不到阙者数载。圣上虔承大宝。振起颓纲。历访旧臣。以裨至理。寻加内侍伯。判内侍省内给事。综领省务。领袖廷臣。张华则该博旧章。黄琼则练达故事。加内侍。充学士使。严徐论思之地。枚马视草之司。公以精识通才。光膺是选。丝纶夜出。得以讲陈。鸳鹭会同。靡不宴洽。改宣徽北院司守右监门卫将军濮阳郡开国伯。食邑七百户。公酷好□门。誓不茹膻饮酒宥密之地。非所愿也。恳让者再三。上许不夺素志。方拜恩焉。景福二年改内枢密使。加特进左领军卫上将军知内侍省事濮阳开国侯。食邑一千户。食实封一百户。公素怀远略。常切致君。大用之辰。纳忠不一。其他柅制万务。条缉百司。□在简书。不可备载。乾宁二年春正月二十日。薨于渥水。年四十五。□禀君命也。冬十月一日。上御札示中书门下。许公昭雪。十一月二十日。葬于京兆府万年县浐川乡北姚村。礼也。长男修□次男修睦。皆南迁未复。小男修礼。葬有日。公之季知象犹子恕已。以书寓门僧。请铭于裴廷裕。时为天子词诏之臣。不得辞。乃序而铭曰。
泗磬丰钟,其声不偫。
鸾翎凤翼,其□□□公之苦学。
公之好文,果于盛日。
匡我明君,一言□□百岁□□圣道□□宏恩曲宣。
以是忠骨,藏之下泉。
祐我国家,亿万斯年。
伯夷叔齐赞 元末明初 · 孙作
四言诗 押词韵第三部
呜呼士难取者义也难全者仁也难执者信也舍千乘之国去为匹夫好名之人能之然不能必其彼此之仁蒙袂辑屦不食唴来仁者能之然不能必其彼此之信伯夷叔齐吾于让国得其义于谏伐得其仁于同死得其信世称伯夷多不及叔齐犹称太伯而不及仲雍余以谓非也为伯夷易为叔齐难夷之为齐不能从顾且奈何夷能使齐同已齐能使夷同志吁难矣哉吾悲二人兄弟之为真异气而同心者与故为赞以明之赞曰
人之大伦,君臣父子。
笃于君亲,友于昆弟。
弃家如遗,弃国如屣。
并弃其身,如蜕泥滓。
人怀百金,揆义而使。
犹有诺否,背义去已。
如何先生,各执其志。
不约而同,如合左契。
孤竹之生,首阳之死。
万古清风,噫二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