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序
题三易备遗(咸淳癸酉四月朔日) 南宋 · 葛寅炎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二六
连山,包牺先天易也;归藏,黄帝中天易也;周易,西伯后天易也。是三易也,皆遇孔圣,皆脱秦火,皆厄汉九师也。宋室龙兴,五星奎聚,天生大贤于龟马初出之地,岂偶然哉!余读经世书而知先天之传在邵子,读易传而知后天之传在程子,独怪夫中天旷千百年馀无传焉。余尉青田,以王事会水檐朱君于沐鹤溪,公退之暇,出一编书示余,曰三易备遗。其推原归藏中天之妙,引之于先天,不见先天之为先,推之于后,不见后天之为后,是将合邵程为一书,独传有熊氏不传之妙也。呜呼!道之兴,天也,废,亦天也,其废而复兴,庸非天乎!孔子曰:我欲观商道,是故之宋,而不足證也。吾得坤乾焉。使天不生汤于皇风既邈之后,黄帝之道将无传焉;不生微子于商绪将坠之初,汤之道独得而传乎哉?吾想其抱祭器而来归也,坤乾之道,已得之宋矣。呜呼!姬辙之东,茫茫禹迹,知有是书者谁也?宋虽有是书,知有是道者谁也?夫子,商人也,乃独知焉。呜呼!天遗商道于商之后,而必使商人知之,是可以观天意矣。呜呼!旷千百馀年,朱君何从而知之乎?其闻之邵程子乎?闻之有熊氏乎?曰:闻之天。时咸淳癸酉四月朔日,后学天台东泉葛寅炎同叟敬书,且系之以韵语曰:
谁凿混沌窍,龙马出澄渊。
笃生羲文圣,立极先后天。
三三羑所演,两两山之连。
不假人安排,自有天浑全。
咸阳烈焰起,斯文独不烟。
中更九师斸,惨于秦火然。
言湮道随裂,尔来千馀年。
皇乎钜宋兴,奎聚五珠联。
天子图出地,复钟二钜贤。
门外俨立雪,窝中闲弄丸。
数加一倍法,书得七分传。
文后不为后,羲先不为先。
呜呼中天易,锁簧透黄轩。
厥数则用六,是为归藏焉。
观象历可纪,聆凤律相宣。
芸芸茁九地,终至硕果坚。
薛野鳦未乳,鼎湖龙已仙。
敦哉司徒氏,而把五教权。
滔滔祚其海,始达溜涓涓。
韬光夏台出,拨乱南巢迁。
执中亦建中,道体无些偏。
义礼两夹持,以此裕我昆。
姓别取诸子,世号遽以千。
甲庚至丁乙,天潢衍庆源。
不幸辛也虐,竟以甲子颠。
牝晨艳方煽,太白旗已竿。
衣宝炎炎里,道器俱无存。
仁哉尔王子,独抱祭器奔。
想偕此书抱,器完道亦完。
有客皓其马,归作周之藩。
俾食豫土毛,一发千钧绵(《宋诗纪事补遗》卷七五引作县)。
不然之宋叟,胡此得坤乾。
我知苍苍者,寄道于不言。
孔也商之人,宋也商之孙。
茫茫宇宙阔,斯道萃一门。
粤从两楹梦,寥寥绝韦编。
浅者胶于卜,深者痼于玄。
固哉房直日,诞矣雄入泉。
八工亮图法,百贾庄肆钱。
皮毛太初历,糟粕一行禅。
天窗两呼吸,谁契希夷眠。
极根一动静,谁悟溓翁圈。
邵程又尘土,河洛空奫涟。
翕固张之的,晦乃彰之根。
节彼雁南荡,气复合真元。
攒青华盖(原作益,据《宋诗纪事补遗》引改)卓,湛碧芙蕖妍。
石乳腻昏雨,玉红绚朝暾。
孕此古心子,通身太极浑。
香如梅月咽,朱浥花露研。
吉凶扣灵蔡,消长听啼鹃。
寂虑那三画,游神这一环。
六十六十四,甲甲卦卦圆。
仰接先天后,俯超后天前。
中天此中兴,亚康节伊川。
问君易何在,庭草翠无边(宋朱元升《三易备遗》卷首)。
集雅诗二十首 其一 许由 明末清初 · 郭之奇
押东韵
取古今清节能言之士,不分出世入世、有幸有不幸。其志洁,其行芳。游于方之外,则能标旨象先,寄幻物表;郁于世之内,亦能上披阊阖,下启幽冥。其人往矣,诵其诗,知其人。白云在天,明月在地。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矣。唐虞赓歌,姬孔作述,诗书所宗,予不敢复赘。爰始许由,止宋范镇,共二十二人。要皆至性孤行,可群可怨,易地皆然。所谓淖污蜕浊,浮游尘埃,不获滋垢于世,殷殷金石之华,虽与日月争光,可也。间有一节一行之士,沿波溯流,穷情极变,予爱其才之邵而并录之,参错上下,以雅以风。正如引领缑山,初见王子晋羽鹤飘飘,吹笙鸣凤,挥手谢时辈;忽尔云飞谷黯,四山啾啾,猩啼鬼啸,撼心动魄,闻省想而莫繇。又如神往洞庭,霜枫北渚,眇眇愁予;俄闻燕市悲歌击筑,鸣和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试当登高望远,风雨晦明之中,怀挟诸篇,微吟短讽,搴芳杜以相贻,结桂枝而延伫,当使灵衣玉佩,回翔荒忽,呼之或下,此《集雅诗》所繇作也。
序:诗曷始乎许由?物莫大乎天下,德莫高乎揖让,由不屑也,其性情高出万古矣。故不得不以《箕山》一歌,为风人之首。
序:诗曷始乎许由?物莫大乎天下,德莫高乎揖让,由不屑也,其性情高出万古矣。故不得不以《箕山》一歌,为风人之首。
古之清节士,箕山有遗风。
允作诗歌祖,以开时世聋。
日月山中有,勋华此处穷。
天下虽大物,不挂之子瞳。
揖让虽美德,不留之子衷。
磐石尔为谁,山河自始终。
嗟兹匹夫志,可傲帝王躬。
千载听其言,白云动虚空。
宋希文挽(并序○戊辰) 清 · 李喜朝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芝村先生文集卷之一
恩津宋希文以崇祯六十一年戊辰冬十月日。卒于怀德之板桥村。其友延安李某。在灵芝山中。闻而恸曰。命矣。夫斯人也而止于斯矣。未几。尤庵老先生。以挽幅来曰。孙儿气质清明。心志正直。所期望者不浅矣。不善之积。殃及无辜。益不胜其冤痛。幸为我赐一诔语。以慰孤魂。兼以覆其遗孩也。余执书痛哭。不觉声泪俱作。噫。希文实有高世之才。过人之行。使其享之以年。则必能有所树立成就。以大慰父兄朋友之望者。而今不幸短命死矣。闻其没者。即不论识与不识。莫不为之伤惜嗟怜。而顾余尤有甚焉者。昔在戊申之冬。余年十四。始以先君子命。拜先生于东门之外。希文时在侧而少余三岁矣。余见其气骨嶷然。已目属而心奇之。及后出入渐久。而知希文之为人益详。盖聪明博洽。乐易岂弟人也。希文昆仲五人。皆待余不鄙。而希文尤奖许特甚。余盖不敢当。而知己之感则深矣。抑其中尤有不可忘者。昔年老先生之入枫岳也。希文在京师。尝梦与余随往。仍有梦作诗及记梦序。余盖续成其诗。而题以一语。不幸希文得奇疾且五年。而余适三入山中。仍以遍穷海岳诸胜。则希文又有书自悼。至怨彼苍。而曰天饷君偏厚而困我此甚。其言绝可悲。余谓希文才行。必不中途夭阏。而老先生积德之报。尤当有徵。尝勉之以平心调养。无甚嗟劳。而仍约以早晚一行。真践其梦。向来往复书札。皆方在箧。而今皆已成陈迹矣。孰谓天道之不可谌。人事之不可期。乃至于此耶。噫。死生寿夭。不过梦幻一场。自达观者而言之。尚何足置欣戚于其间哉。惟是没世不称。为君子之所疾。昔程邵公之死也。明道为之志。而至今其名炳烺。今希文比之邵公。不可谓不寿。而又先生所称清明正直之云。足以不朽百世。则夫复何悲哉。抑屈原有长年度世之言。而诗人有尚寐无讹之语。其义可谓并行而不悖矣。然则此时脱去尘累。翩然长逝。遨游于太清之上。俯视人间事而拍掌大笑。亦岂非一大快事耶。希文于此。必当含笑入地矣。余既为此说。以慰希文之灵。而又系之以诗。
函丈抠衣廿载前,论交还许白眉贤。
众人皆道功名晚,独我常期礼法传。
天祸伯牛怜有疾,命同颜子惜无年。
平生知己亡琴恸,泪洒蓬山梦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