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序
唐故睢阳太守赠秘书监李公神道碑铭 唐 · 独孤及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九十 创作地点: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
汉家之建侯亲亲也。以荆燕吴楚为首封。而后嗣多材。世济厥美。辟疆路叔。更生子骏。比肩而出。庆钟故也。唐有天下。肺腑是依。有若江夏淮安。河閒东平。以明略茂勋。左右大业。其休德粹气。降为百祥。公子公孙。或哲或仁。勤劳王家。焜耀国牒。从东平三叶。后生睢阳。言春秋者。谓公族多士。与炎汉侔矣。公讳少康。字某。太祖景皇帝五代孙。太祖生雍王绘。雍王生东平王绍。东平王生高平王道立。高平王生毕公景淑。初毕公娶于太常京兆韦万石女。有才子三人。伯曰孟康。忠敬直温。谦光不耀。官至太子左赞善大夫。仲曰仲康。宏毅密重。文敏贞谅。由尚书主客郎中剖符楚州。人到于今由其教而思其躅。公楚州之母弟也。纂二昭二穆慎身之烈。迪元方季方裕蛊之范。家贻其谋。天钟其休。故蓄为和气。播为盛德。年始孩而毕公捐馆。七岁受孝经。至丧亲章。捧书孺慕。哀哽不食。邻伍长幼。为之涕泗。既冠。遭太夫人弃孝养。苴貌茹毒。泣血无声者三年。自是孝称乡党。名冠宗室。会垂拱永昌以后。天下有燕啄之谣。七庙支庶。不绝若綖。公正志蒙难。危行全德。贞厉二十年。以俟道长。中兴后乃筮仕。由朝邑县尉凡七徙。官至尚书祠部郎中。以大府上佐授潞州司马。因考绩彰闻。拔为青州刺史。于是海岱贡篚。衣履天下。俗尚夸侈。吏务豪夺。公以德礼示法度。以诛赏禁淫慝。宣明教化。饬行率先。使刺绣倚市者。悉返耕织。于是贪者廉。善者劝。海滨之俗。变至邹鲁。按察使户部侍郎宋遥以状闻。玺书褒异。迁公于常州。赐一子出身。常之吏民。望公风声。其奇邪僭滥者。解印绶自去。比及下车。无为而治。复以高第擢拜徐州刺史。先是岁比大歉。人流者什五六。公条奏逋逃之名。削去其版。然后节用务本。薄征缓刑以来之。岁则大穰。人不患寡。浮游自占者至数千万。优诏嘉叹。赐帛二百匹。元宗后元年。改宋州为睢阳郡。命公为太守。淮河漕挽。刀布辐凑。万商射利。奸之所由聚也。公谓非胜之艰。安之惟艰。故峻其侵渔之令。宏其并容之仁。吏或不廉不恪。不惠不迪。纠之诘之。必诚必信。公之诚信不欺。故狱市不扰。闾井辑睦。由是饮公醇固之德者。如馁者得哺。寒者得纩。有司方将计课以闻。天不惠于宋。乃崇降厉疾。三年春。赐告归洛阳。是岁十二月丙午薨。春秋六十有四。宗室悽欷。士友失图。宋人徐人。辍舂相唁。明年某月。迁宅兆于京兆见子原先茔。礼也。公雅善属词。有集二十卷。晚节好禅味。耽道论。尝传道德上下经五千言。为之训解。以究微旨。其为政贞方廉静。明达端懿。严不残。直不讦。清不矫时。善不徇名。交友推诚。好恶中节。博见强志。亲仁爱士。居险用晦。遭时利往。行藏之机。与道屈伸。未始以去就宠辱。渎其出处。而寿位未极其量也。故休祐复集于后昆。夫人某县太君广平程氏。生元子曰涵。以忠文孝让。仪刑王室。天子谓可内司九法。外镇百城。大历七年夏五月。由尚书兵部侍郎为御史大夫苏州刺史。巡省江左。迈德诒训之所及也。夫人沛国武氏。以继室生仲子汘。汘弟浓。皆卿材。而不幸早世。某年月日。朝廷建推恩之令。追赠公秘书监。大夫之孝。达于祖祢也。及尝忝礼官之属。知王侯之庙祧昭穆。与功烈德善。故受命于大夫。酌而为志。著之乐石。以代烝夷曰。
敦叙九族,皇风所始。
公生德门,运叶麟趾。
王曰叔父,高阳才子。
缵乃祖服,似续介祉。
厎绩三署,旧章孔修。
赤舄彤襜,牧彼四州。
明照奸讹,仁覆隐忧。
神罔时怨,民斯辑柔。
民之不幸,公寿不永。
王曰彼天,匪憖俾屏。
仁浃鳏寡,道在彝鼎。
臧孙有后,遗烈焕炳。
大罗天尊画像赞 中唐 · 梁肃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十九
维唐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以大功平大难。以大孝纂大业。少康匡复。下武继文。丕丕崇崇。千古同德。亦既厌代。去而上仙。衣冠留于乔岳。曜魄归乎太极。惟夏四月十有八日。实遗弓之辰。皇上追圣祖之烈光。申孝孙之永慕。载扬至道之赜。用宏上清之福。爰诏国工。以是日画大罗天尊像一躯。混成真精。挥倬神化。包裹六极。覆露九皇。巍乎道主之德相既明。至哉圣人之孝思可见。小臣肃。拜手受诏。为之赞云。
至阳之原,无穷之门。
大罗之界,象帝之尊。
文明武德,有赫孝宣。
道光乾元,人畏轩辕。
翼翼睿宗,嗣武统天。
或图尊容,追孝前文。
肃拜稽首,臣敢飏言。
惟此功德,载焕载元。
既祐圣神,介福无边。
亦祐我后,寿考万年。
跋文丞相遗墨 明 · 童冀
押词韵第七部
右宋丞相信国文公手笔公平生大节不待人言也论者或疑公留燕所以久不死者予谓公志盖有在也夫一成之田一旅之众安知其不有如少康者志则不遂意可悲矣感叹不足系之以诗
有宋科第三百年,季年得士惟文山。
文山一身能许国,精忠日月行中天。
我观德祐颠沛日,国势驶若东逝川。
又如膏肓久沉绵,虽有和扁无由痊。
公时崛起岭海壖,手执忠义为戈鋋。
疲氓弱卒不满千,壮气直欲吞全燕。
仓卒一跌振复颠,鸷鸟婴网宁高骞。
大酋箕踞叱使前,膝不可屈身可捐。
敌国均礼古所传,骄气竟折忠义言。
渡淮粒食不下咽,天意未许为癯仙。
白马系组轵道边,碙川崖山复颠连。
此身悔不东海填,燕狱甘心坐拘挛。
四阅寒暑相推迁,少康不作志莫宣。
赍恨白日埋九泉,我尝读公吟啸编。
三复遗墨涕泗涟,古人逝去如云烟,公死不朽奚憾焉。
记梦见西厓先生。因咏一律 明末清初 · 崔晛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讱斋先生文集卷之一
庚申二月十八日晓。风雨凄然。蝴蝶方酣。若与西厓先生及友人。共宿一室而论说古今。觉来。恻恻然犹有悲叹感慨之意。推枕而起。沈思默念。恍然记得其问答之语。待朝而书之。余方睡时。先生呼余曰。寝乎。余尚视蒙蒙而魂儗儗也。转身而应曰。未也。先生曰。可与言乎。余乃披衣而坐。因问曰。天道幽远。前头之事。未知如何。先生曰。观天当自人。余曰。今之国事如何。先生曰。视国当在民。余曰。北胡凌上国。恐喝我邦。前头胜败。亦将如何。曰观远当自近。余曰。此胡练兵蓄谋。俟时而动。闻其行师用兵。不下金元。虽有智者。恐无以为计矣。莫如避地藏身。付之天数而已。先生曰。君言良是。然亿而求中也。诸葛孔明。非不知汉魏之成败。而犹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岂其所见之明。不如君乎。余曰。倘有胡警。则我国亦有应变恢复之人。如孔明者乎。先生曰。今世之当国者如李某者。能集众思而广忠益乎。余知先生之语如有中含讥讽之意。乃叹而应曰。既已秉国之匀。则职当应变。此而不为。其谁为乎。先生曰。噫国将何恃。民将何保。余曰。醉后不自知。而觉后乃知之。我等昔日。身在太平之中而不自知也。先生曰。虽未太平。犹为少康。余曰。昔日。每忧公道之不行。廉耻之日丧。生民之日困。及今思之。忧之者妄也。今则非但止此而已也。公道绝廉耻灭。纡青拖紫者。尽为饕餮。生民如在沸鼎之中。虽欲复为前日。得乎。先生曰。向时忧深。故尚保少安。今日之危。正坐不忧耳。若使今日。忧国如家。则宁有今日乎。余曰。祸患之生。皆原于东西分党之日。分党之祸。至于此极。何耶。先生沈吟良久。含泪嘘唏。因徘徊而出庭。余谓同卧友人曰。先生。呼寐与语。幸莫甚焉。而余半梦中。不尽所怀。先生。必以我为昏昧底人。悔之奈何。友人曰。当于今夕谢罪。更请谈论可也。因忾恨不释而寤。呜呼。余虽不暇抠衣请教于先生。而犹服其雪月之精神忧国之血诚。至今二十年而来。感于梦寐。依然更接其气像。言语如平日焉。是何徵也。意者先生忧爱一念。入地不化。有所慨然于冥冥。而余之区区方寸。适然相感而然耶。因咏一律。以足其意云。
今代何人秉国成,邦家休戚视民生。
吁谟张处众思集,忠益恢时公道明。
沈醉不知身自醉,太平那识是升平。
分明尚带忧时泪,如见当年尽瘁诚。
东汉十二帝后汉二帝(光武乙酉即位,三十三年。明帝,十八年。章帝,十三年。和帝,十七年。殇帝,一年。安帝,十九年。顺帝,十九年。冲帝,一年。质帝,一年。桓帝,二十一年。灵帝,二十二年。献帝,三十一年。魏篡立。合一百九十六年。昭烈辛丑帝蜀,三年。后主,四十年,癸未降晋。合四十三年。自高祖庚子至后主癸未,共四百六十四年) 明末清初 · 郭之奇
押屑韵
东都之业,炳炳麟麟,中兴媲美夏康,汉光其揆一也。明帝率由建武永平之政,可谓丕承,然弘人之度未优,论者伤其察察。章帝长者,事从宽厚,而开衅外戚;腐鼠孤雏,未能辄弃;贯天达地,长此曷穷?和帝幼冲克歼,大憝而大长,秋论议政,事勾盾令,为鄛乡侯,十常侍之厉阶,实梯于此。殇帝既殇,太后持权,而灾变迭形,非女主当阳之戒欤?及建光亲政,隆恩乳幸,夕阳鸩尉,济阴废储,且复薄艺文,罢讲习,以至学舍颓敝,鞠为园蔬。安帝之安,安于酿乱耳。北乡殒命,故太子复归德阳,十九侯亦群居禁籞矣。虽能葬杨震,赦虞诩,登进琼固,分任乔举;然心腹未安,豺狼当道。顺帝之顺,顺其故辙也。冲夭质弑蠡,吾既立,不能显诛跋扈,而使功出五侯,竟至大奸伺隙海内,人誉祸成党锢,人之云亡,三异并时,三空为厄矣。灵帝父母刀馀,草菅人士。蛇见鸡化,未闻消复之方;黑气青虹,卒标黄巾之帜。亡汉者桓、灵,灵盖甚于桓焉。外兵既入,天子蒙尘。故曰:西汉之亡,亡于外戚;东都之灭,灭于内阉。然而戚与阉,亦迭为消长也。献生不辰,终我四百。既而左将军桓,桓杖钺立鼎三分,洎夫五丈星落,阴平无人;安乐之主,安其危而乐其亡。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乃知帝王自有别,东都真主一言决。
明章相继刚柔絜,永平建初谁敢埒。
鄛乡论政政乃亵,孝和委辔赤精竭。
安帝之安安嬖媟,顺帝胡然顺彼辙。
天亦不假诸冲哲,冲帝如殇同短折。
跋扈将军谁敢说,伏尸太尉空呜咽。
众口虽钳超臂齧,弑质迎桓徒自灭。
桓灵比德阉人悦,五侯十侍深蟠结。
海内人豪空齿切,党祸既成炎绪爇。
外兵已至诸熏绝,山阳出舍金刀缺。
武担初向西川截,哭庙终流北地血。
两汉谁倾倾二孽,解酲以酒焉能雪。
御题何楷诗经世本古义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八十七
明何楷闽人著诗经世本古义凡二十八卷依时代为次名曰世本古义以公刘七月大田甫田诸篇为首而殿以曹风下泉计三代有诗之世始夏少康终周敬王凡二十八王因配以二十八宿各为序目虽其书于名物训诂考證详明而钩棘字句牵合史传强附名姓时代以舒窈绍兮指为夏徵舒硕鼠指为魏寿馀又以草虫为南陔菁莪为由仪缗蛮为崇邱穿凿附会不可枚举且以孔子删定之三百篇敢于任意颠倒不师古训妄兴异议实索隐行怪之徒不可为训徒供考證正宜束之高阁耳
弗遵孔子所删诗,叙世传经自出奇。
割裂雅风畏忘彼,差排星宿巧符其。
楷而失则何之谓,撰以成乖杜岂辞。
可惜用功无用地,束诸高阁合于斯。
挽友 清末 · 许南英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有台友某者,为台名宿,家亦少康;中壬午乡榜,有正人君子之目。自台让地后,某不舍家产,首先回台,请入日籍;乡人鄙之,日人亦贬词焉。积产数万,子女尚未婚嫁;闻于己酉九月病故,不禁为之慨叹,率笔成此。
疑是传闻尚未真,斯人尚有二年春(友尝自言是老僧转世,寿有六十九;今年六十七岁而殁)。
半生书癖兼钱癖(友自言生平第一爱读书、第二爱积钱),末路清人又日人!
一室有戈遗子女,九原无地葬金银。
老僧自念南无佛,忏悔红尘未了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