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序
为顾彦先赠妇诗二首 其一 西晋 · 陆机
六臣本《文选》引李善注曰:集云为令彦先作。今云顾彦先。误也。且此上篇赠妇。下篇妇答。而俱云赠妇。又误也。○逯案。为令彦先当是为令文彦先之误。陆士龙集有答大将军祭酒顾令文诗。又有与张光禄书云。顾令文彦先每宣陆眷弥泰之惠。即指此二人。又陆士龙亦有为顾彦先赠妇之作。题作为顾彦先赠妇往返四首。称往返则知有赠妇。有妇答。题旨明备。《文选》此目盖有删节处。赠妇下应有往返二字。
辞家远行游,悠悠三行里。
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
循身悼忧苦,感念同怀子。
隆思乱心曲,沈欢滞不起。
欢沈难克兴,心乱谁为理。
愿假归鸿翼,翻飞浙江汜(○《文选》二十四。玉台新咏三。本集七。《诗纪》二十五。)。
与弟清河云诗十章(○《诗纪》作赠弟士龙。又注云。见陆士龙集。题曰兄平原赠。) 西晋 · 陆机
四言诗
余弱年夙。孤。与弟士龙衔恤丧庭。续忝末绪。会逼王命。墨绖即戎。时并萦发。悼心告别。渐历八载。家邦颠覆。凡厥同生。凋落殆半。收迹之日。感物兴哀。而士龙又先在西。时迫当祖载。二昆不容逍遥。衔痛东徂。遗情西慕。故作是诗。以寄其哀苦焉。
于穆予宗,禀精东岳。
诞育祖考,造我南国。
南国克靖,实繇洪绩。
惟帝念功,载繁其锡。
其锡惟何,玄冕衮衣。
金石假乐,旄钺授威。
匪威是信,称丕远德。
奕世台衡,扶帝紫极。(一章)
笃生二昆,克明克俊。
遵涂结辙,承风袭问。
帝曰钦哉,纂戎列祚。
双组式带,绶章载路。
即命荆楚,对扬休顾。
肇敏厥绩,武功聿举。
烟煴芳素,绸缪江浒。
昊天不吊,胡宁弃予。(二章)
嗟予人斯,胡德之微。
阙彼遗轨,则此顽违。
王事靡盬,旌旆屡振。
委籍奋戈,统厥征人。
祁祁征人,载肃载闲。
骙骙戎马,有骃有翰。
昔予翼考,惟斯伊抚。
今予小子,缪寻末绪。(三章)
有命自天,崇替靡常。
王师乘运,席卷江湘。
虽备官守,位从武臣。
守局下列,譬彼飞尘。
洪波电击,与众同湮。
颠踣西夏,收迹旧京。
俯惭堂构,仰懵先灵。
孰云忍愧,寄之我情。(四章)
伊我俊弟,咨尔士龙。
怀袭瑰玮,播殖清风。
非德莫勤,非道莫弘。
垂翼东畿,耀颖名邦。
绵绵洪统,非尔孰崇。
依依同生,恩笃情结。
义存并济,胡乐之悦。
愿尔偕老,携手黄发。(五章)
昔我西征,扼腕川湄。
掩涕即路,挥袂长辞。
六龙促节,逝不我待。
自往迄兹,旷年八祀。
悠悠我思,非尔焉在。
昔并垂发,今也将老。
衔哀茹戚,契阔充饱。
嗟我人斯,胡恤之早。(六章)
天步多艰,性命难誓。
常惧陨毙,孤魂殊裔。
存不阜物,没不增壤。
生若朝风,死犹绝景。
视彼蜉蝣,方之乔客。
眷此黄垆,譬之毙宅。
匪身是吝,亮会伊惜。
其惜伊何,言纡其思。
其思伊何,悲彼旷载。(七章)
出车戒涂,言告言归。
蓐食警驾,夙兴宵驰。
濛雨之阴,炤月之辉。
陵陵峻阪,川越洪漪。
爰届爰止,步彼高堂。
失尔朔迈,良愿中荒。
我心永怀,匪悦匪康。(八章)
昔我斯逝,兄弟孔备。
今予来思,我凋我瘁。
昔我斯逝,族有馀荣。
今我来思,堂有哀声。
我行其道,鞠为茂草。
我履其房,物存人亡。
拊膺涕泣,血泪彷徨。(九章)
企伫朔路,言欢尔归。
心存言宴,目想容辉。
迫彼窀穸,载驱东路。
系情桑梓,肆力丘墓。
栖迟中流,心怀罔极。
眷言顾之,使我心恻(○文馆词林百五十二。本集三。《诗纪》二十五。又《类聚》二十一作与弟云诗。引常、湘、灵、情、荣、声、道、草、房、亡、徨十一韵。韵补一作赠陆云诗。引风、弘二韵。)。(十章)
凤阁王侍郎传论赞 唐 · 李翰
四言诗 押真韵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一
论曰。王氏之先。盖出于有周。自后稷公刘。迨乎太王王季。以至文武成康。累圣重光。以成王业。故能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下及灵王。厥德虽衰。而天命未改。有太子晋者。登仙于伊洛之閒。其后代子孙。遂称为王氏。考其绵系。不亦远乎。既而姬氏运穷。战国蜂起。有错为魏将。剪为秦将。咸以武功。翊扶霸业。宏谋远略。二国赖焉。自秦至汉。有吉有骏。为汉代名贤。自汉至晋。有览有祥。为晋室公辅。时徐州刺史吕虔。檄祥为别驾。虔有佩刀。工者相之。以为三公之器。虔谓祥曰。苟非其人。刀或为害。卿有公辅之量。故以相与。祥固辞不获。而后受之。祥在魏为司空太尉。封睢陵侯。晋武帝践阼。拜太保。爵为公。年八十馀。赐几杖不朝。为国元老。祥临薨。以佩刀授其弟览曰。汝后必兴。足称此刀。览拜光禄大夫。封即邱子。门施行马。览生抚军长史裁。裁生丞相始兴文献公导。匡辅中兴。迁都建业。元帝倚以宰衡之任。而王氏盛于江左矣。其正绪也。则悦洽珣珉。以宏雅清亮重于时。其旁枝也。则浑戎衍经。以旷达易坦高于物。若乃器宇崇邈。风鉴昭朗。则宋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豫宁文侯其人也。忠肃恭懿。宣慈惠和。则宋侍中金紫光禄大夫开府豫宁忠敏侯其人也。开物成务。纬地经天。则齐中书监尚书令太尉南昌文献公其人也。廉正澄絜。恬虚润。则梁侍中金紫光禄大夫中书令南昌安侯其人也。美干英姿。通机敏艺。则梁侍中金紫光禄大夫五兵尚书南昌章侯其人也。博学高才。鸿笔丽藻。则周内史太子太保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空司徒石泉康公其人也。有典有则。如圭如璋。则隋安都郡太守石泉侯其人也。道韵清穆。德徽光劭。则太子舍人荆王府司马皇朝赠魏州刺史其人也。其馀枝分叶散。岳峙川流。孝范忠规。仁声义烈。女嫔帝子。男尚王姬。公侯保辅之尊。令仆卿尹之贵。纽龟鸣玉。紫盖朱轩。赫奕蝉联。缤纷庵蔼。市朝亟改而无替。舟壑骤迁而不易。衣冠礼乐。百代传之而比肩。人物风流。四海望之而延颈。岂不美哉。虽复鲁三桓之子孙。郑七穆之宗族。晋之栾范。齐之国高。张氏之七叶貂蝉。杨家之四世台衮。石奋石庆。恭慎重规。胡质胡威。清廉謺轨。父子儒学。桓荣与桓郁相承。兄弟文章。陆机与陆云齐举。未足以延兹家范。丽我门辉。所谓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盛德必有百世之祀者也。善乎郭景纯之言。淮水绝。王氏灭。此非其效与。石泉公承积德之基。挺举和之气。髫龀之岁。便能竭力以事亲。其性纯笃。率由而至。精神朗悟。特异常童。好学读书。略无懈倦。常研味经史。虽寝食有所不遑。才及成童。已为博达。朋侣推荐。刺发而就列焉。历仕州郡。咸以材能底绩。既以贤良文学举。又以夙行公方进。遂乃升台府。拜卿仆。三典名岳。一佐神州。始学之。今得而行之。以明察禦奸豪。以慈和抚孤弱。以谨靖成公务。以清白杜私求。珠玉非所宝。脂膏不能润。故能所广者纪。不令而行。千里应其言。百姓归其德。所谓恺悌君子。人之父母者也。及其翔凤池。执螭剑。出纳王命。弼谐帝猷。理在将顺。怡然而奉旨。事当进色。侃然而犯鳞。常欲兴礼制乐。刑宽政。奖儒术。抑吏道。正风俗。厚人伦。乃蘧瑗之忠诚。史鱼之端操。孟公绰之不欲。季文子之无私。羊兴祖之衣惟葛袍。公孙宏之食惟粟饭。陈宠之奏稿咸削。孔光之温树不言。我之行事立名。殆出于数公之右矣。由是特为上所亲倚。常以忠贤许之。其好古博雅。述作无倦。游心于千载之表。骋思于九流之域。虽堆案盈几。积讼充庭。汗怀铅。晷刻无舍。所莅之职。由中及外。或考其事。或相厥土。博采前志。旁求故实。辄加撰录。无或阙遗。至以祖德家声。前言往行。追述编纪。动成部帙。有忠孝之道焉。有礼义之规焉。有经邦之则焉。有正家之训焉。固可以贻厥孙谋。播乎长世者也。易曰。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又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又曰。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诗曰。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道盛德至。善人所不能忘也。又曰。乐只君子。邦家之基。又曰。嘉乐君子。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若石泉公者。可谓备君子之德矣。其为圣朝辅佐。受天之禄也。宜哉。赞曰。
仙绪山宾,灵液流津。
积德累仁,生贤清神。
孝以事亲,忠以为臣。
履道正身,秉国之钧。
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志喜 元末明初 · 陶宗仪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十四部
洪武庚午五月至六月弥月不雨松江命方士陆云涧建法坛仙鹤观祷焉余所居长泖上去城北三十馀里地势高亢河流涸禾稼悴民惶惶无所措十四日未申之交雷电以风急雨随至十八日又雨潮汐复大作涸者溢悴者荣因以志喜问城中人虽涓滴无有也
翘首甘霖久不沾,火云赤日势如惔。
桔槔声断川流竭,䆉稏苗枯暑气炎。
迅电掣霆诛厉魃,苍龙饮海抉飞廉。
四郊满慰三农意,从此丰年可预占。
上河剌史诗允源 元末明初 · 元天锡
七言排律 押先韵 出处:耘谷行录卷之二
观夫贤士大夫应时而出。德被生民。功施社稷。勒之金石。书之竹帛。光耀后世。垂之无穷。此人情之所感。今古之所同也。古之为人臣者。分符列郡。旁施政教者多矣。其宽政则鲁恭为中牟令。专以德化而不任刑。波点之为东海守。其理宽大而不细苛。刘宠为会稽守。简除烦苛。郡中大化。龚遂为渤海守。专以文法。一切便宜。崔景真为平章守。人有罪过。但用蒲鞭者是也。其善政则黄霸为颍川守。力行教化。其才长于利人。卫飒为桂阳守。其所施令。莫不合宜。韩延寿为更都守。为天下最。梁彦光为鄱阳守。称为理最。刘广为莒州刺史。善政为第一者是也。其感政则郑弘为准阳守。随车致雨。孟尝为合浦守。去珠复还。戴封为西华令。蝗不入境。刘琨为弘农守。暴虎负子渡河而去。玉皋为重泉令。鸾翔于庭。政称三异者是也。其报政则唐彬为邺县令。道礼齐俗。期月乃成。第五访为新都令。手反化行。邻县归之。宓子贱为单父令。鸣琴不下堂淮而邑理。顾凯之为山阴令。昼夜垂帘。务简事理者是也。其廉政则胡威迁徐州刺史。世尚清洁。勤于政化。刘虞拜幽州牧。弊衣绳履。食无鱼肉。羊续为南阳守。悬鱼杜意。时苗为寿春令。留犊而去者是也。其有劝课农桑则张湛为渔阳守。桑无附枝。麦秀两歧。召信臣为南阳守。躬耕劝课。开通沟渎。赵轨为峡州刺史。灌田五千顷。人赖其利者是也。又有辨狱止讼则玉涣为洛阳令。能断法理。莫不曲尽。周处为广汉守。郡多滞讼。一朝决遣者是也。又复民有歌曰。官有殊政。厥德仁明者。郭贺之守荆州也。昔无襦今五裤者。廉范之守武都也。我有枳棘。岑君伐之。我有蟊贼。岑君遏之。含哺鼓腹。焉知凶灾者。岑熙之守魏郡也。强直自遂。南阳朱季。吏畏其威。民怀其惠者。朱晖之为临淮也。蔽芾甘棠。勿剪勿伐者。召公之化民不忘也。又有陆云之为凌仪令。羊祜之为荆州刺。笋勖之为安阳守。各留遗爱。吏民思之。为立祠碑。第五伦之罢会稽也。父光攀辕相泣。相随数百里。姚元崇之罢荆州也。所乘鞭镫。民皆截留。侯霸之罢临淮也。百姓卧辙不许去。伟哉此徒。赫然德誉。光辉传记。寥寥万古。激砺后人。然各能一艺。远播遗风耳。今我刺史之镇兹邑也。天姿粹敏。风彩轩昂。以秋水之清。冰轮之白。晴雷其令。时雨其恩。绥抚吾民。酌古良牧之政宜于今者。宗而奉之。考诸理国之设称于人者。承而守之。民间旧有不便事理。一皆革去。如其非道。一毫之物。不取于民。或有邦国之须。不得已敛役。则计定日时。榜示于内。牒传于外。咸使闻知。民皆悦从。事无不立。弊无不蠲。二年之间。民不见吏。往日逋逃。趋风慕义。尽还本土。凡使客迎送之费。不抽民户。皆以公钱支应。男有馀粟。女有馀帛。冻馁之患绝矣。因以删除苛法。宣畅和风。其为民吏或有罪过。宽容且慈。不加刑罚。论之以理。导之以德。此其政之宽也。惠均于鳏寡。威振于顽犷。恪勤匪懈。旁施美化。凡所处画。悉皆合宜。务为敏速。事简理最。此其政之善也。大抵食前方丈。厚己薄人。人所同也。公则不然。到任初日。先制公衙供给之事。禁断酒肴。凡百杂冗。一一蠲免。不纳苞苴。身远嫌疑。虽他郡守令所寄之物。终不容私以补官用。朝与夕惟一饭一羹。厨火萧疏。机案凄凉。此其政之庶也。禁察非法。邪佞化为忠直。惩诫顽凶。奸猾变为循良。体狱有阴功。神明扶佑。决讼至公正。民庶得宜。毒民害物者绝于四境。此亦报其政也。劝课农桑则土地尽辟。风雨顺时。飞蝗不入。人不失时。去其凶秽。霜又延降。五谷丰熟。此亦感其政世。然则所谓宽政善政廉政报政感政。公于一己俱已备焉。吾于一眼悉得见之。于乎。当国步多艰之际。深念圣明君之忧勤。抚我残封。操持劲义。尽忠竭力。贤劳庶务。使吾残民咸得苏息。其为惠爱。曷胜言哉。由是政声传闻于庙堂。以至士庶。中外迩遐皆称叹美。方知盛誉光辉青史。传万古而不朽也。公之德行。又有古人所未及者。扬历班行。每当要地。提按四道。采访二方。再执兵权。树立大功。出入中外十年之间。一国重权。皆归掌握。立成之节。表于朝端。与大人相国观风一时。为郡一时。人皆曰。如此荣宠。三韩千载。一家而已。虽使照天蜡烛。水精灯笼。复生于世。岂敢与公当也哉。仆亦化下一愚民也。涵泳恩泽者久矣。将欲颂德。操管所窥。有何益于褒青赞白乎。然默默而不传。则后之人焉能尽知今日之美论哉。因成二十四句一章。以示吾侪二三之子庶有感于将来者。谨写其诗奉呈机下。(刘随为成都通判。严明通达。人谓之水精灯笼。田元均凡有政讼。问之尽情。人谓之照天蜡烛。)
利见龙飞第廿年,喜予方遇使君贤。
恩波浩浩涵千里,寿域熙熙咏二天。
成俗化人诚尽美,孝家忠国亦俱全。
乘时号令晴雷殷,冠世功名白日悬。
囹圄久空闲木索,闾阎再活足财钱。
煌煌一邑风还变,赫赫三韩道已传。
拄笏朝朝山气爽,鸣琴夜夜月华圆。
于民心重徵租绝,父老谈高颂德连。
政价罕今尤罕古,义声无后更无前。
龙楼凤阁应催竉,兽穴禽栖总得便。
我欲立碑官路畔,吏当卧辙野亭边。
韦弦薤水犹多事,燕坐棠阴自寂然。
刑曹参判崔公神道碑铭 明 · 李珥
四言诗 出处:栗谷先生全书卷之十七
嘉靖甲子冬。珥省外王母在临瀛。崔公寿峥谓珥曰。墓有碑。古也。叔父参判公。曾为祖考求铭于晋山姜浑。亲刻于石。功未半而殁。文又失火。祖考卜兆迨六十年。神道有缺。吾死且不瞑。子亦裔孙。今以属子。非文之尚。愿志其实。珥辞不获免。谨按。崔氏寔江陵大姓。公讳应贤。字宝臣。高丽重大匡庆兴府院君必达之后也。元世祖以高丽征日本也。有讳汉柱。从军泛洋。值飓风。铁碇拘于海底岩罅。风缆欲绝。舟人气熄。汉柱焚香告天。愿以一身赎众命。祷毕。持锤及钉。沈于不测。擘岩拔其碇。遂耸身以上。则舟已不知所之。有漂板得不死。或传乘鳌背出陆云。乡人立石纪事。今在蔚珍县。崔氏之显始此。公其五代孙也。曾祖讳元亮。官至三司左尹。赠吏曹参议。祖讳安麟。赠兵曹参判。考讳致云。以宰相材遇知于英陵。未及大用。以吏曹参判卒。妣贞夫人咸氏。三司左尹讳承祐之孙。县令讳华之女。以宣德戊申四月三日生公。生而聪慧。早知读书。不好戏嬉。崭然异群儿。正统庚申。公年十三。丁外忧。哀毁尽礼。亲执奠馔。乡党称孝。服阕。一意向学。戊辰。中司马两试。景泰甲戌擢乙科一人。补承文院副正字。公以大夫人在乡。不就京职。常补江陵训导。例升著作博士成均馆典籍。皆谢恩即还。求补教授。屡徵不赴。壬午。拜江原道都事。周年乞郡养亲。历高城,宁越二郡守。多惠政。宁越民愿借者一年。秩满还乡。拜成均司成。又不就。成化庚子。丁内忧。庐墓三年。一不到家。过哀柴毁。几至灭性。服将阕。大臣咸荐其贤。癸卯。擢拜司宪府执义。公固辞。改司成。未几。还拜执义。历礼宾,奉常两寺正。松都有疑狱。久不决。特遣公推问。剖析明决。成庙嘉之。赐鞍马。丁未冬。湖南捕水贼九十馀人。又遣公治之。咸得其情。升拜吏曹参议。戊申。拜同副承旨。迁礼曹参议。擢拜忠清道观察使。教曰。古语云。求忠臣于孝子之门。惟卿种学蓄材。不求荣进。惓惓爱日。回翔郡寄者垂二十年。既能尽孝。其不能尽忠乎。玆予眷卿。有加无替。卿宜体予。悉心图报。己酉。拜大司宪。辛亥。迁同知中枢府事。俄拜庆州府尹。甲寅。拜同知事。历汉城府左尹。丁巳。复拜大司宪。戊午。(燕山四年)以忤旨罢归乡里。庚申。还拜右尹。历大司宪,工兵二曹参判。乙丑。拜江原道观察使。辞以老。改刑曹参判兼同知成均馆事,五卫都总府副总管。丁卯(中宗二年)闰正月初五日。以疾卒于第。享年八十。四月。葬于江陵助山某坐某向之原。从先兆也。公质美而文。居家孝友。莅事精明。清俭自律。家无长物。事母夫人。须臾不忍离侧。甘旨必经于手。人以为难。公娶成均生员南薖女。生五男六女。男长曰世忠。县令。次曰世孝。生员。曰世节。擢魁科。户曹参判。曰世德。县监。曰世道。生员。女长适崔孝良。次适生员李思温。次适佥知中枢府事慎敦义。次适参奉李漹。次适参军申守礼。次适直长柳世卿。世忠娶银溪道察访金石坚女。生三男。曰寿嵣。副司直。曰寿峥。老职嘉善大夫。曰寿嵱。副司直。世孝娶直讲崔铁关女。生四男二女。男长曰寿峸。曰寿崵。曰寿㠓。曰寿𡺡。女适主簿申世熙。次适参奉元浑。世节娶判官申淑浍女。生二男一女。男曰寿嶒。郡守。曰寿巘。参奉。女适申浑。世德娶生员朴元温女。生一男二女。曰寿■。女适李孝贞。次适柳宗仁。世道娶金匡弼女。生三男。曰寿岷。曰寿■。曰寿崙。孝良生三男三女。男曰舜龄。曰春龄。曰松龄。皆忠顺卫。女适生员朴有文。次适忠顺卫庆绩。次适生员朴彦忠。思温生一女。适进士申命和。敦义生三男二女。男曰希崇。万户。曰希璟。曰希晟。万户。女适金沃卿。次适申德应。漹生一男一女。男曰达亨。别坐。女适申诚美。守礼生四女。长适县监成子闰。次适引仪蔡舜年。次适庆秀才。次适判官崔浚仁。世卿生四男一女。男曰安江。曰安淮。参奉。曰安河。曰安渭。皆忠顺卫。女适李仁寿。公之内外曾玄孙。今见存者。无虑百馀人。珥则申进士外孙也。铭曰。
维天畀人,曰孝与忠。
孰念厥初,帝则是从。
烝烝我公,奉以周旋。
干母之蛊,爱日知年。
无人倚闾,委身官家。
声闻于天,宠光有加。
孝既无憾,忠亦尽职。
绵绵瓜瓞,景命有仆。
瞻彼助山,是焉幽宅。
孝孙有庆,螭头是矗。
本厚源深,未艾其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