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序
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 曹魏 · 嵇康
四言诗
《诗纪》并双鸾匿景曜一首为赠秀才入军十九首。并注曰:集云。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旧抄本集作四言十八首赠兄秀才入军。注云。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刘义庆曰:嵇喜。字公穆。举秀才。○逯案。此诗乃十八章。作十八首非是。并五言诗而曰十九首。尤谬。今据本集为此题。
鸳鸯于飞,肃肃其羽。
朝游高原,夕宿兰渚。
邕邕和鸣,顾眄俦侣。
俛仰慷慨,优游容与。(一章)
鸳鸯于飞,啸侣命俦。
朝游高原,夕宿中洲。
交颈振翼,容与清流。
咀嚼兰蕙,俯仰优游。(二章)
泳彼长川,言息其浒。
陟彼高冈,言刈其楚。
嗟我征迈,独行踽踽。
仰彼凯风,涕泣如雨。(三章)
泳彼长川,言息其沚。
陟彼高冈,言刈其杞。
嗟我独征,靡瞻靡恃。
仰彼凯风,载坐载起(○逯按。以上二章或言嗟我征迈。或言嗟我独征。似是秀才口吻。)。(四章)
穆穆惠风,扇彼轻尘。
奕奕素波,转此游鳞。
伊我之劳,有怀遐人。
寤言永思,寔钟所亲。(五章)
所亲安在,舍我远迈。
弃此荪芷,袭彼萧艾。
虽曰幽深,岂无颠沛。
言念君子,不遐有害。(六章)
人生寿促,天地长久。
百年之期,孰云其寿。
思欲登仙,以济不朽。
揽辔踟蹰,仰顾我友。(七章)
我友焉之,隔兹山冈。
谁谓河广,一苇可航。
徒恨永离,逝彼路长。
瞻仰弗及,徙倚彷徨。(八章)
良马既闲,丽服有晖。
左揽繁弱,右接忘归。
风驰电逝,蹑景追飞。
凌厉中原,顾盻生姿。(九章)
携我好仇,载我轻车。
南凌长阜,北厉清渠。
仰落惊鸿,俯引渊鱼。
盘于游田,其乐只且。(十章)
凌高远盻,俯仰咨嗟。
怨彼幽絷,邈尔路遐。
虽有好音,谁与清歌。
虽有姝颜,谁与发华。
仰讯高云,俯托轻波。
乘流远遁,抱恨山阿。(十一章)
轻车迅迈,息彼长林。
春木载荣,布叶垂阴。
习习谷风,吹我素琴。
交交黄鸟,顾俦弄音。
感悟驰情,思我所钦。
心之忧矣,永啸长吟。(十二章)
浩浩洪流,带我邦畿。
萋萋绿林,奋荣扬晖。
鱼龙瀺灂,山鸟群飞。
驾言出游,日夕忘归。
思我良朋,如渴如饥。
愿言不获,怆矣其悲。(十三章)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十四章)
闲夜肃清,朗月照轩。
微风动袿,组帐高褰。
旨酒盈樽,莫与交欢。
鸣琴在御,谁与鼓弹。
仰慕同趣,其馨若兰。
佳人不存,能不永叹。(十五章)
乘风高游,远登灵丘。
托好松乔,携手俱游。
朝发太华,夕宿神州。
弹琴咏诗,聊以忘忧。(十六章)
琴诗自乐,远游可珍。
含道独往,弃智遗身。
寂乎无累,何求于人。
长寄灵岳,怡志养神。(十七章)
流俗难悟,逐物不还。
至人远鉴,归之自然。
万物为一,四海同宅。
与彼共之,予何所惜。
生若浮寄,暂见忽终。
世故纷纭,弃之八成。
泽雉虽饥,不愿园林。
安能服御,劳形苦心。
身贵名贱,荣辱何在。
贵得肆志,纵心无悔(○本集一。《诗纪》十八。又《文选》二十四引第九、十、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六章。广《文选》十作赠兄公穆入军诗。引第一至第六及十一、十八等八章。又《书钞》百五十引轩一韵。《类聚》九十二引羽、侣二韵。《文选》二十六答吕法曹诗注引琴一韵。《御览》三百二十八引辉、飞二韵。合璧事类外集四十九引轩、褰二韵。)。(十八章)
野鹅赋 南朝宋 · 鲍照
出处:全宋文卷四十六
有献野鹅于临川王,世子悯其樊絷,命为之赋。其辞曰:
集陈之隼,以自远而称神;栖汉之雀,乃出幽而见珍。此琐禽其何取?亦厕景而承仁,舍水泽之驩逸,对钟鼓之悲辛,岂徇利而轻命?将感爱而投身。入长罗之逼胁,恨(《艺文类聚》作「负」。)高缴之樊萦,邈辞朋(《艺文类聚》作「群」。)而别偶,超烟骛(《艺文类聚》作「雾」,疑当作「骛」。)而风行,跨日月而遥逝,忽瞻国而望城,践菲迹于瑶途,升弱羽于丹庭,瞰东西之绣户,眺左右之金扃,貌纤杀而含(一作「悆」。)悴,心翻越而惭惊,若坠渊而堕谷,恍不知其所宁。惟君囿之珍丽,实妙物之所殷,翔海泽之轻鸥,巢天宿之鸣鹑,鹖程材于枭猛,翚荐体之雕文。既敷容以照景,亦避翮以排云,虽居物以成偶,终在我以非群。望征云而延悼,顾委翼而自伤,无青雀之衔命,乏赤雁之嘉祥,空秽君之园池,徒惭君之稻梁,愿引身而剪迹,抱末志而幽藏。于是流岁遂远,惨节方崇,云缠海岱,风拂崤潼,飞云(一作「雾」。)驰霰,飘沙舞蓬,视清池之初涸,望绿林之始空,立菰蒲之寒渚,托只影而为双,宛拔啄而掩眦,悲结怅而满胸。处朝昼而雅念,假外见而迁排涉修夜之长寂,信专思而知哀。风梢梢而过树,月苍苍而照台。冰依岸而早结,霜托草而先摧、敛双翮于水裔,翘孤趾于林隈,情无方而雨集,事有限而星乖,在俄顷而犹悼,矧穷生之所怀。闻宿世之高贤,泽无微而不均,育草木而明义,爱禽鸟而昭仁,全殒卵而来凤,放乳麑而感麟。虽陋生于万物,若沙漠之一尘,苟全躯而毕命,庶魂报以自申(本集,《艺文类聚》九十一。)。
乌夜啼(八曲) 其一 南北朝 · 无名氏
押词韵第十七部
左云。古辞。《唐书》乐志曰:乌夜啼者。宋临川王义庆所作也。元嘉十七年。徙彭城王义康于豫章。义庆时为江州。至镇。相见而哭。文帝闻而怪之。徵还。庆大惧。伎妾夜闻乌夜啼声。扣齐閤云。明日应有赦。其年更为兖州刺史。因此作歌。故其和云。夜夜望郎来。笼窗窗不开。今所传歌。似非义庆本旨。古今乐录曰:乌夜啼。旧舞十六人。○临川王义庆。当作彭城王义康。
歌舞诸少年,娉婷无穜迹。
菖蒲花可怜,闻名不曾识。
乌夜啼 明末清初 · 阎尔梅
押纸韵 出处:白耷山人诗集卷二
宋元嘉中,徙彭城王义康于豫章郡。时临川王义庆为江州,相见而哭。文帝怒,召义庆还宅,义庆大惧。妓妾闻乌夜啼,叩斋阁云:「明日当有赦至。」及旦,改兖州刺史。因作此歌。后人误以为征妇、出塞等曲,则谬矣。
乌夜啼,啼不止,从来乌啼不如此。
星黑窗未明,心惊披衣起。
郎归倘在今夜里。
按:右与《子夜歌》《莫愁乐》《襄阳乐》《前溪》《石城》《王昭君》等曲,皆清商三调。三调者,平调、清调、瑟调也。亦曰清乐,乃周房中乐之遗声。汉魏相继,至晋不绝。永嘉之乱,中朝旧曲散落,而清商犹传江左。所谓梁、宋新声,元魏孝文之所收纂是也。隋文帝笃好清乐,以为华夏正声。故平陈之后,置清商府,若《巴渝》《白纻》皆在焉。至唐武后时,犹存六十三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