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卢贾”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冬夜宴萧十丈因饯殷郭二子西上诗序 唐 · 息夫牧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四十二
志有之。事三如一者。
惟君父师乎。所以生之教之禄之。
生而不教。不可立也。
教而不成。不可禄也。
故师勉乎教。而学者励乎已。
已立学成。而会友以讲之。
是以伯鱼庭。曾参避席。
卜商投杖。厥义于是乎在。
冬十有二月。家君宰邑许下。
夫子问津颍上。二贤将驰会府
皆适兹土。夜处狭室。
列坐有位。尊卑俨如。
或捧觞上寿。或抠衣请益。
始敦诗以说礼。终讲信而修睦
然后文饱于德。义润其身。
顷夫子升堂之后。若卢贾刘尹之徒。
半纪间接武鸣跃。实夫子训之导之斯至也。
今殷郭二子。天资才干。
而加之镞羽。观光王庭。
俯拾地芥。其谁曰不然。
飞霜霭林。寒气总至。
月落西户。夜将向晨。
座隅谦谦。毕醉温克。
则知孔门宴饯。异于他日。
二三子终身识之。夫子以家君政事。
百里无事。命门弟子赋鸣琴。
亦以释仳离之怨焉。小子不敏。
忝居门人之末。敢不敬书其事云。
陆相公 中唐 · 李观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三十三
观小人也。
伏思不肖之身。
出自大贤门下。
其为幸也。
不敢忘也。
今者东还拜亲。
即不得以起居执事者。
将何以申大贤小人邈矣之间。
乃致其慺慺恋恋之心也。
于是乃屏穷处之中。
集常念之言。
修辞谒之书。
其一所以发扬狂愚。
昭宣缉熙。
其二所以遇知托分。
原始要终。
胡敢空言滥说。
以讟左右哉。
传曰。
言身之文也。
在乎身。
非言不见也。
言为善。
召应蔑有远近也。
伏惟内之。
观于相国
门人也。
相国于观。
师道也。
门人得请于师道。
师道得训于门人。
古之典也。
仲尼门人七十子之徒。
皎皎如也。
申申如也。
观诚至愚。
不能庸敏。
然颇常思古今治乱。
邦家大体。
生民之难。
君臣之际。
以为意也。
岂徒焦气力。
劳形神。
润饰言辞以自贤。
相国昔以章句知之耳。
今固亦章句待之耳。
繇是越石父不言。
齐相曷繇加命。
韩信不言。
滕公曷繇奇之哉。
伏惟念之也。
伏惟内之也。
观幼养于亲。
长敬于家。
非良朋善友寖明寖昌之道也。
然天之与识。
盖忝文翰。
先王之书。
其见有图功植节。
周旋忠毅谊死生患难之间。
或翱翔倜傥。
瑰名烈行不变者。
则甘心愿之。
其馀深旨微文。
则万未知一。
家贫无以自成。
性颛不乐他能。
灼如也。
不得已乃拜亲而来。
无一金之资。
五尺之童。
莫与合者。
飘无处所。
郁乎而怀。
浩乎而思。
是亦多为风闻所讪。
不闻雷同所称。
时之来也。
而获遇相公之权衡文场。
博哉其度。
坚哉其口。
不以誉就。
不以毁摇。
既事之时。
亦尽一时之良矣。
而观特为推择。
起离暧昧。
居置昭晰。
翕乎下流。
以干时而思也。
无异起白骨。
出黄泉之惠。
不纯大也。
此所以言其幸也。
不敢忘也。
及其罢也。
即思归还。
供养庭闱。
俯仰淹留。
复以逾时。
乃应选科。
不自计量。
幸去衣褐为吏。
于公益用感遇之无穷也。
而贵益重。
贱益轻。
故无易由言也。
莫开说也。
比者数与其得造左右。
温颜而愉。
匪及论议。
意者以其驽庸不足言也。
是日以念之。
月以思之。
时以疑之。
不自已也。
当其进时。
既不以言。
而以言者。
所谓干议也。
当其退时。
既不以问。
而以问者。
所谓犯贵也。
不惧二者之为尤。
上无一言之可谈。
如此则下之思虑塞矣。
上之闻见褊矣。
观于左右悠矣。
古者有询于刍荛。
有不耻下问。
经垂厥文。
不亦懿乎。
今者将有所陈。
几赞谋猷。
先陈为容。
傥蒙降鉴。
观惶怖幸甚幸甚。
观闻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
惟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
惟神也故不疾而速。
不行而至。
人本是。
故能若天之时。
迪地之利。
辑人之和。
以平天下。
以育偫生。
以禋祀天地宗庙之神。
夫言通天下之志者。
即生民庶物。
哀乐零茂。
无非知也。
夫言成天下之务者。
功作云为。
开利除害。
无非务也。
夫言不疾而速者。
君之号令也。
夫言不行而至者。
君之德泽也。
苟德泽加。
号令信。
利开而害除。
民悦而物遂。
则天下有几欲至矣。
安得不曰神乎。
不曰几乎。
不曰深乎。
然是者。
曷由臻也。
诚在理运遭明主。
明主遭贤臣。
贤臣举善人而官之乃能。
相国既遭明时。
既辅睿主。
持政庙堂。
当仁天下。
则用何而相圣人之道。
用何而成天下之务。
伏欲闻其言而颂其实也。
噫夫。
宰相之官。
阴阳之炉冶。
天下之枢辖。
贤人作者之器用也。
非守常人之所宜坐也。
故不可序进而久升也。
董仲舒虽未久。
不害为辅佐。
繇是相国立身以来。
不二十年。
践乎诸生
兴乎三公
鼓动天化。
钩深含灵。
茂实葳蕤。
荣声洋溢。
烝民之诗曰。
天监有周。
昭假于下。
保兹天子。
仲山甫
天子有命。
仲山甫将之。
猗欤。
实谓相国之谓欤。
相国何以承之哉。
切惟三年于兹。
天下亦无大不治。
民亦无大不安。
阴阳亦无大不和。
而议者窃不能云。
曾不讨其本而思其中。
斯皆好言鄙夫。
且人君内设公卿士大夫。
理内也。
外建方岳侯伯。
理外也。
内外之官。
各得其理。
今议者则不然。
睹职之乖。
则曰宰相
闻一郡之灾。
则曰宰相
听一民之咨。
则曰宰相
苟如此而求。
仲虺巫咸
不能无过也。
然议虽非。
不可不察也。
天下之人。
理难求也。
执事但求人之要。
而不求天下之理。
则非也。
夫天下之人。
不可尽胜。
执事者耳目之至也。
当在用人而理也。
用人而乱也。
故昔汉用张敞召信臣文翁
则理也。
用东广川
则乱也。
然则有刺史案其治乱。
随而陟降。
三代已还。
有考绩之典。
今则阙然无取。
州郡者或连岁而来。
逾纪而去。
恶不加劝。
害民者滋深。
利民者不立。
和气为仁。
沴气为灾。
人伤忧苦。
则和气不兴。
沴气升至。
亏损阴阳。
结积水旱。
牧守非人之故所生也。
一人不修。
一境罹灾。
十人不修。
十境罹灾。
修者寡。
不修者众。
则沴气多。
和气寡。
凡天下几十境而不溥耶。
近者天下往往水灾。
是其效也。
今或不能率复三代与汉旧典。
何不选举公良
分郡按察。
邦伯牧长。
责其亲临。
及其风俗。
以劝以惩。
汉朝每策举髦俊贤良之士。
吏事通儒书。
问以治乱。
求以灾祥。
处之民上。
试之臧否。
国家旷之。
殆殊急贤。
吁。
黔首之上。
必有欺吏。
白屋之间。
必有纯人。
不用务奚以成。
天下之人。
必共而安之。
天下之务。
必共而成之。
任有怍职。
是谓不朗。
忌而不求。
是谓害贤。
宰相职也。
在明二端。
昨者卢贾二公。
同升台鼎。
天下谓贤相公荐贤。
莫不欣欣。
伟乎
暨乎十臣。
且出自门下。
永怀欢谣。
惶怖幸甚幸甚。
窃惟前后相府。
多相继踵。
遗要道。
罔思经纶。
前化萧何
后法曹参
多误也。
天下之败。
则缘是乎。
又汉有何武薛宣为相。
时讥其烦碎无大体。
不称贤公。
申屠嘉传曰。
死后。
皆以列侯继踵。
龊龊廉谨为丞相
备员而不能明发功名。
宣帝时
上日亲万机。
考覈名实。
而魏邴之徒。
总众职以称上心。
陈平高祖曰。
宰相者。
上佐天子燮理阴阳。
镇抚四夷。
内亲附百姓。
使公卿大夫各任其职。
前史载之。
必谓是相国常所留意邪。
视今人君循理。
有类汉宣
相公亦宜举魏邴之长。
班固曰。
高祖开基。
为冠。
孝宣中兴。
魏邴有声。
是时黜陟有序。
公卿称位。
礼让乐行。
观乐览汉宣之代。
二贤之制。
故以言于执事者。
窃惟朝廷用人。
大若未尽之。
艰虞以来。
百司不纲。
事或流末。
官备职虚。
多不厉已。
有能倍于官。
有用寡于职。
有亟见于除。
有久不得迁。
夫用不及职则职废。
官减于能则能怨。
亟除长躁竞。
久不迁者伤偏颇。
陈侯使卿大夫各任其职。
或不然也。
或闻天后故事。
百官去位。
展转相举。
稽伏用人。
莫有苟知。
逮开元际。
多有贤良。
皆曩之遗举。
今虽无老成人
尚有典刑。
庶可法也。
可期理安。
或有谓相国曰。
时之无人也。
此甚不可听也。
诚用之未当。
令骥捕鼠。
由得也。
以剑补履。
则无由剋也。
责燕雀以六翮之用。
则何由致也。
用之当用。
物且靡遗。
况天下之士。
行道甚难也。
逢时不易也。
行道甚难也。
而天下之士不以此时遇相国
相国不以此时得天下之士。
则千秋不可复期。
嘉会不可再来。
盛德不可久持。
故昔人曰。
未遇伯乐
则千载无一骥。
明其士无时而特达也。
犹马无时无千里者也。
甚可思也。
伏惟勿忽之也。
虽然。
大略在官人。
其次偃兵。
语曰。
天下安。
注意于相。
今四海八方。
注意于相国之时。
故不敢复以兵问大君子也。
小生伏辞。
无加拜跪。
今则无端陈利说害。
相国之明。
曷不至也。
天下之能。
曷不毕也。
以为狂愚。
厥惟阙也。
以为庶几。
厥惟详也。
有以容德。
乃斯之谓也。
感恋于门。
出涕屏营。
观惶越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