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阿育王寺赦诏八月辛卯 南梁 · 萧衍
 出处:全梁文卷四
天地盈虚,与时消息,万物不得齐其蠢生,二仪不得恒其覆载,故劳逸异年,欢惨殊日,去岁失稔,斗粟贵腾,民有困穷,遂臻斯滥,原情察咎,或有可矜,下车问罪,闻诸前诰,责归元首,穷在朕躬,若皆以法绳,则自新无路。
书不云乎,与杀不辜,宁失不经?
易曰,随时之义大矣哉!
今真形舍利,复见于世,逢希有之事,起难遭之想,今出阿育王寺,设无碍会,耆年童齿,莫不欣悦,如积饥得食,如久别见亲,幽显归心,远近驰仰,士女霞布,冠盖云集,因时布德,允叶人灵。
凡天下罪无轻重,皆赦除之(《广弘明集》十五,案:五年正月,以张缵尚书仆射,有诏,见《梁书》及《南史·传》,今编入《朱异集》。)
武帝张缵尚书仆射 南梁 · 朱异
 出处:全梁文卷六十二
外氏英华,朝中领袖司空以后,名冠范阳
尚书仆射(《梁书·张缵传》,又见《南史》五十六以为朱异草诏。)
南征赋 南梁 · 张缵
 出处:全梁文卷六十四
岁次娵訾,月惟中吕,余谒帝于承明,将述职于南。
中川而反顾,怀旧乡而延伫;
路漫漫以无端,情容容而莫与。
乃弭节叹曰:人之寓于宇宙也,何异夫栖蜗之争战,附蚋之游禽。
而盈虚倚伏,俯仰浮沈,矜荣华于尺景,总万虑于寸阴。
彼忘机于粹日,乃圣达之明箴。
妙品物于贞观,曾何足而系心。
抚余躬之末迹,属兴王之盛世;
蒙三栾之休宠,通家之渥惠。
石渠之三阁,典校文乎六艺。
振长缨于承华,着储皇之上睿。
居衔觞而接席,出方舟以同济。
华坊与禁苑,常宵盘而昼憩。
思德音其在耳,若清尘之未逝。
经二纪以及兹,悲明离之永翳。
惟平生之褊能,实有志于栖息。
惭灭没之千里,谢韩哀于八极。
如蓑裘之代用,譬轮辕之曲直。
愧周任之清规,谅无取于陈力。
逢濯缨之嘉运,遇井汲之明时。
怀君恩而未答,顾灵琐而依迟。
端揆以居副,长庶僚而称师。
犹深泉之短绠,若高墉而无基。
伊吾人之罪薄,岂斯满之能持。
奉皇命以奏举,方驱传于衡疑。
遵夕宿以言迈,戒晨装而永辞,行摇摇于南逝,心眷眷而西悲。
尔乃横济牵牛,旁瞻雉库,前观隐脉,却视云布。
追晋氏之启戎,覆中州之鼎祚。
鞠三川于茂草,沾西京于朝露。
故黄旗紫盖,运在震方,金陵之兆,允符厥祥。
及归命之衔璧,爰献玺于武王
启中兴之英主,宣十世而重光。
观其内招人望,外攘千纪;
草创江南,缔构基址。
岂徒能布其德,主晋有祀,《云汉》作诗,《斯干》见美而已哉!
乃得正朔相承,于兹四代,多历年所,三百馀载。
割疆场于华戎,拯生灵于宇内;
不被发而左衽,繄明德其是赍。
临沧之层巇,寻叔宝之旧埏,蕴珠玉之馀润,昭罗绮之遗妍。
怀若人之远理,岂喜愠其能迁。
虽魂埋于百世,犹映澈于九泉。
经法王之梵宇,睹因时之或跃;
从四海之宅心,故取乱而诛虐。
在苍精之将季,剪洪柯以销落;
既观蝎而逞刑,又施兽而为谑。
候高熢以巧笑,俟长星而欢噱。
何惵惵之黔首,思假命其无托。
信人却而天从,爰物睹而圣作。
我皇帝膺箓受图,聪明神武,乘衅而运,席卷三楚
师克在和,仁义必取,形犹积决,应若飙举。
于是殪桑林之封狶,缴青丘之大风;
戢干戈以耀德,肆《时夏》而成功。
放流声于郑、卫,屏艳质于倾宫;
配轩皇以迈迹,岂商、周之比隆。
化致升平,于兹四纪;
六夷膜拜,八蛮同轨。
教穆于上庠,冤申于大理,显三光之照烛,降五灵之休祉。
谅殊功于百王,固无得而称矣。
溯金牛之迅渚,睹灵山(《艺文类聚》作灵涛。)
之雄壮,实江南之丘墟,平云霄而竦状。
标素岭乎青壁,葺赪文于翠嶂,跳巨石以惊湍,批冲岩而骇浪。
铲千寻之峭岸(《艺文类聚》作峭峰。)
潨万流之大壑,隐日月以蔽亏,抟风烟而回薄。
崖映川而晃朗,水腾光而倏烁;
积霜霰之往还,鼓波涛之前却,下流沫以游险,上岑崟〗而将落;
闻知命之是虞,故违风而靡托。
讯会骸之诡状,云怒特之来奔。
及渔人之垂饵,沈潜锁于洪源。
鉴幽途于忠武,驰四马之高轩。
不语神以徵怪,情存之而勿论。
晒姑熟之旧朔,访遗迹兮宣武,挟仲谋之雄气,朝委裘而作辅。
历祖宗之明君,犹负芒于盛主;
势倾河以覆岱,威回天而震宇。
明允之笃诚,在伊稷而未举。
矧有功而无志,岂季叶其能处。
惧贻笑于文景,忧象贤之覆餗,虽苞蘖以代兴,终夷宗而殄族。
彼儋石之赢储,尚邀之而俟福,况神明之大宝,乃暗干于天禄。
造扃键之候司,发传书于关尉。
据圜辕乎伊洛,守衡津于河渭。
无矫且以招宾,阙捐繻而待贵。
实祗敬于王典,怀鞠躬而屏气。
函谷之襟带,疑武库之精兵。
采风谣于往昔,闻乳兽。
宁成
在当今而简易,止讥鉴其奸情,陋文仲之废职,鄙而彡门之食征。
于是近睇赭岑,遥瞻鹊岸,岛屿苍茫,风云萧散。
属时雨之新晴,观百川之浩《泪干》,水泓澄以暗夕,山参差而辨旦。
忽临睨于故乡,眇江天其无畔,逆洄流而右阻,遵长薄而左贯。
独向风以舒情,搴芳洲其谁玩。
铜山而系缆,访叔文之灵宇。
得旧名而犹存,皆攒芜积楚
想夫君之令问,实有声于前古。
拯巴汉之废业,爰配名于邹鲁。
辨山精以息讼,对祠星而寤主。
每抚事以怀人,非末学其能睹。
嘉梅根之孝女,尚乘肥于媵姬。
嗟吴人之重辟,忧峻网于将贻。
彼沈瓜而显义,指沧波而为期,此浮履以明节,赴丹烂其何疑。
信理感而情悼,实凄怅于余悲。
空沈吟以遐想,愧邯郸之妙词。
南陵以寓目,美牙门之守志,当晋师之席卷,岂藩篱而不庇。
携老弱于穷城,犹区区乎一篑。
虽挈瓶之小善,实君子之所识(阙一句。)
是谓事人之礼。
雷池之长浦,想恭岱之芳尘。
临鱼官以辍膳,践寒蒲之抽筠。
又有生为令德,没为明神。
或捐家事主,携手拜亲;
或正身殉义,哀感市人。
所以家称纯孝,国号能臣。
扬清徽于上列,并异世而为邻。
发晓渚而逆风,苦神吴之难习。
岸曜舟而不进,水腾沙以惊急。
天曀曀其垂阴,雨霏霏而来集。
悯征夫之劳瘁,每搴帷而伫立。
由江沲之派别,望彭汇之通津,途未中乎及绛,日巳盈于浃旬。
于是千流共归,万岭分状,倒景悬高,浮天泻壮。
清江洗涤,平湖夷畅,翻光转彩,出没摇漾。
岷山嶓冢,悠远寂寥。
青溢赤岸,控汐引潮。
望归云之蓊蓊,扬清风之飘飘,界飞流干翠薄,耿长虹于青霄。
若夫灌莽川涯,层潭水府,游泳之所往还,喧鸣之所攒聚。
群飞沙涨,掩薄草渚,奇甲异鳞,雕文綷羽。
听寡鹤之偏鸣(《艺文类聚》作聆寡鹤之偏叫。)
闻孤鸿之慕侣。
在客行而多思,独伤魂而凄楚。
美中流之冲要,因习坎以守固。
既因之而设险,又居之而务德
南通珠崖夜郎,西款玉津、华墨。
莫不内清奸宄,外弭苛慝,篱屏京师,事有均于齐德也。
匡岭以踌躇,想霞裳于云仞,流姮娥之逸响,发王子之清韵。
若夜光而可投,岂荣华之难摈。
羡还丹其何术,伫一刃于来信。
径遵途乎鄂渚,迹孙氏之霸基。
陈利兵而蓄,抗十倍之锐师。
在贤才之必用,宁推诚而忍欺,图富强以法立,属贞臣而日嬉。
识馀基于江畔,云钓台之旧址。
战国之多虞,犹从容而宴喜。
钦辅吴之忠谅,叹仲谋之虚己。
处君臣而并得,良致霸其有以。
文侯之雅望,诚一代之伟人。
祢观书以心服,玉比德而誉均。
遘时雄之应运,方协义以经纶,名既逼而愈赏,言虽闻而弥亲。
惜勤王干延献,俾汉京之惟新,何天命其弗与,悲盛业之未申。
泛芦洲以延伫,闻伍员之所济,出怀珠而免仇,归投金以答惠。
彼无求于万钟,唯长歌而鼓枻
慨斯诚之未感,乃沈躯以明誓。
空负恨其何追,徒临餐而先祭,及旋师于郑国,美邀福于来裔。
入郢都而抵掌,壮天险之难窥,允分荆之胜略,成百代之良规。
贾生方于指大,应侯譬之木披
所以居宗振末,强本弱枝,闻古今之通制,历盛衰而不移,可不谓然与,美经国之远体也。
酌忠言于城,播终古之芳猷;
忘我躬之匪阅,顾社稷而怀忧。
庄王之高义,乃徵名于夏州,耻蹊田之过罚,纳申叔之嘉谋,观巫臣之献箴,鉴周书以明喻。
何自谋其多僻,要桑中而远赴。
若葆申之诛丹,实匡君以成务。
在雨臣而优劣,居二主其并裕,临赤崖而慷忾,㩁雄图于魏武,乘战胜以长驱,志吞吴而井楚,总八州之毅卒,期姑苏而振旅,时有便乎建瓴,事无留于萧斧。
霸孙赫其霆奋,杖迈俗之英辅。
裂宇宙而三分,诚决机乎一举。
玄德之矫矫,思兴复干旧京。
招卧龙于当世,配管仲而称英。
收散亡之馀弱,结与国而连横,延五纪乎岷汉,绍四百于炎精。
巴丘以邅回,遵洞庭而敞恍,沈轻舟而不系,何灵胥之浩荡。
眺君、褊之双峰,徒临风以增想。
偿瑶觞而一酌,驾彩蜺而独往。
尔乃南奠衡霍,北距沮漳,包括沅澧,汲引潇湘。
滮滮长迈,漫漫回翔,荡云沃日,吐霞含光。
青碧潭屿,万顷澄澈,绮从风,素沙被雪。
杂云霞以舒卷,间河洲而断绝,回晓仄于中川,起长飙而半灭。
税遗构之旧浦,瞻汨罗以陨泗,岂怀宝而迷邦,犹殷勤而一致。
蕴芳华以襞积,非党人之所媚,合《小雅》之怨辞,兼《国风》之美志。
譬弹冠而振衣,犹自别于泥滓,且杀身以成义,宁露才而扬己,悲先生之不辰,逢椒兰之妒美,有骅骝而不驭,焉遑遑于千里。
既践境以思人,弥流连其无巳。
修行潦之薄荐,敢凭诚于沼沚。
黄陵而展敬,奠瑶席乎川湄。
具兰香以膏沐,怀椒糈而要之。
延帝子于三后,降九疑
腾河灵之水、驾,下太一之灵旗。
抚安哥以会舞,疏缓节而依迟。
日徘徊以将暮,情眇默而无辞。
秦皇之巡幸,尤土壤以加戮。
昧天道之无亲,勤望祀以祈福。
将人怨而神怒,故飞川而荡谷。
推冥理以归保愆,遂刊山而赭木。
于是下车入部,班条理务,砥课庸薄,夕惕兢惧。
存问长老,隐恤氓庶,奉宣皇恩,宽徭省赋。
远哉盛乎,斯邦之旧也。
有虞巡方以托终,夏后开图而疏决,太伯让嗣以来游□臣祈仙而齐洁。
固是明王之尘轨,圣贤之踪辙也。
若夫屈平怀沙之赋,贾子《游湘》之篇,史迁摛文以投吊,扬雄《反骚》而沉川。
其风谣雅什,又是词人之所流连也。
亦有仲宁咸德,仍世相继,父子三台,缁衣改敝。
古初抱于烈火,刘先高而忤世,蒋公琰之弘通,桓伯绪之匡济,邓兖时之绝述,谷思恭之藻丽,实川岳之精灵,常间出而无替也。
至于殊庭之客,帝乡之贤,神奔鬼化,吐吸云烟。
玉笥登之而却老,金人植杖以尊泉,苏生骑龙而出入,处静驾鹿以周旋。
配北烛之神女,偶南荣之偓佺
时仿佛其遥见,亦往往而有焉。
尔乃历省府庭,周行街术,山川远览,邑居近悉。
黔中以置守,献青阳而背质,邹生所谓还舟,楚王于焉乘驲。
巡高山之累仞,褒吴文之为宰。
彼非刘而八王,皆国亡而身醢。
长沙而著令,经五叶其未改。
知天道之福谦,胜一时之经始。
太傅之故宅,今筑室以安禅
邑无改于旧井,尚开流而洌泉。
怀伊、管之政术,遇庸臣而见迁,终被知于时主,嗟汉宗之得贤。
受齐君之远托,岂理谢而生全;
怀王之不秀,遂抱恨而伤年。
修定祀于北郭,对林野而幽蔼,庶无吐于馨香,祀琼茅而沃酹。
景十三以启国,惟君王其能大。
迨炎正之中微,实斯藩而是赖。
顾四阜之纡馀,乍升高以游目。
审山川之面带,将取名于衡麓。
下弥漫以爽垲,上钦亏而重复。
风瑟瑟以鸣,水琤琤而响谷,低四照于若华竦千寻于建木。
冀嚣尘之可屏,登岩阿而寤宿。
舍域中之常恋,慕游仙之灵族。
是时凉风暮节,万实西成,华池迥远,飞阁凄明。
嘉南洲之炎德,爱兰蕙之秋荣。
下名于曲榭,采芳菊于高城。
树罗轩而并列,被岭而丛生。
玩栖禽之夕返,送旅雁之晨征。
悲去乡而远客,寄览物而娱情。
惟传车之所鹜,实鹰扬其是掌,或解组以立威,乍露服而加赏。
遵圣主之恩刑,天地之厚德。
沾河润于九里,泽自家而刑国。
阙小道之可观,宁畏涂其易克,眄高衢而愿聘,忧取累于长纆。
闻困石之非据,承炯戒乎明则,愧寿陵之馀子,学邯郸而铺匐也(《梁书·张缵传》,大同九年,为使持节都督南宁三州诸军事湘州刺史、述职经途,乃作《南征赋》其词云云,又见《艺文类聚》二十七。)
尚书仆射 南梁 · 张缵
 出处:全梁文卷六十四
自出守股肱,入尸衡尺,可以仰首伸眉,论列是非者矣。
而寸衿所滞,近蔽耳目,深浅清浊,岂有能预?
加以矫心饰貌,酷非所闲,不喜俗人,与之共事(已上见《梁书》。)虽复吐言如伤,屈体无骨,动容窃斧,犹成多憾。
曾闱如阙,坐客恒满。
情态参差,世途盈虚,薏兴谤,舍尘见猜,疑似虽分。
圣贤致惑,人之包藏。
山川非险,况在于臣,焉可证综(《梁书·张缵传》,《艺文类聚》四十八。)
湘东王 其二 南梁 · 张缵
 出处:全梁文卷六十四
河东巳竖樯上水,将袭荆州(《梁书张缵传》)
湘东王 其三 南梁 · 张缵
 出处:全梁文卷六十四
河东起兵,岳阳聚米。
共为不逞,将袭江陵(《梁书·,东王誉传》,密报世祖。又《南史》五十三未二句但作将来袭江陵。)
追思张缵诗序 南梁 · 萧绎
 出处:全梁文卷十七
简宪之为人也,不事王侯,负才任气,见余则申旦达夕不能已已。
怀夫人之德,何日忘之(《梁书·张缵传》)
读梁书 宋 · 晁说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五、《嵩山文集》卷一二
唐散骑常侍姚思廉《梁书》纪传五十六卷,承父察之遗藁而作也。
校雠如《宋书》。
予尝叹自开辟有君臣来,未有比肩近臣,一旦北面称翊赞佐命,以本朝输人者,实自齐褚渊始。
渊之弟炤恨不早死,子蕡辞不肯袭爵,良有以也。
范云江淹任昉,皆齐之贵显近臣,幸国家昏乱,与高祖灭齐造梁,其何情耶?
当时不知非,后世亦无非之者,无乃己自安于渊之故事邪?
察称参预缔构,赞成帝业,为先觉,有旧恩,果何谓邪?
四子皆蔼然名一世,才学去人远甚,又何苦而为此也邪?
方百寮署名送东昏首时,王志独愤叹不署名,张充偃蹇不来会,江茜江州高祖之师,不受命,颜见远既睹高祖即位,不食发愤以卒,察曾不一言与之,何邪?
徒称充之典选廉平以风格显
又若王亮者,予尤悲之。
高祖师至新林,内外百寮皆道迎,其未能拔者,亦间道送诚款,独不遣。
高祖虽容之不罪,而任昉乐蔼辈必欲因事杀之。
范缜一言称废弃,则执以为附下讪上,恶直丑正,徙广州
玺书责谄事江祏,协附梅虫儿,遂执昏政,天下横溃。
不其太诬邪?
既仕乱君之朝,其迹亦易污矣。
察罪「自取废弃,非不幸」,后世无一人与者,岂不重可太息哉?
思廉传称江祏多所进拔,选部每持异议,深友
复曰「选用拘资次而已」。
其言反覆不伦,则亮之诬明矣。
察称谢朏忠于宋,在齐建武永元时为疏、蒋之流,是也;
其谓高祖龙兴角巾入仕,首陟台司,极出处之致,则悖也。
察称袁昂不移于独夫丧德之时,是也;
其谓「抗疏高祖,无亏忠节,终为梁室台鼎」,则亦悖也。
既退矣,既知所守矣,乃无名以出,既出而无补于时,君子耻之不道也。
东昏之丑祸倡于王珍国,而张稷和之,张齐手加刃焉,尚足以立传,与士君子齿邪?
非《春秋》灭阳货而盗之之旨也。
察称珍国蹈仁义,因权制变,之政绩有何异邪?
太清之乱,有自来矣,而察以张缵为乱阶,不过不能推诚于河东湘东藩辅之间耳。
朱异延寇败国,贺琛开城纳景,其罪一也,察乃责而贷,何邪?
萧介谏纳侯景
傅岐愿不与高澄和;
羊侃谋据石头袭寿,使景进不得前,退失巢窟;
陈昕出奇谋说范桃棒,几得灭之;
柳仲礼弟敬礼毅然欲取景于会上,亦败于垂成:察皆未尝进之,何邪?
韦粲裴之高辈推仲礼为□首,举义师讨思廉乃立《敬礼传》而不立《仲礼传》,何邪?
如以仲礼台城没后尝见景,则敬礼仲礼见之矣,是意自有所在,未可以一举足责人于凶焰屠裂之际也。
谢举亦尝谏纳矣,思廉曾无一言以传耶?
姚氏父子于史,其大者既失如此,复何他责哉!
南丰曾舍人思廉推其父意,又颇采诸儒谢吴等所记成此书。
予以刘氏《史通》、曾氏《史镜》诸书考之,思廉之作因诸察,察因诸谢吴、许亨辈,江陵焚荡,许之书亡逸矣,思廉何得而因之?
舍人前辈大儒,必自有所见。
谢除馆职1108年3月 宋 · 葛胜仲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八、《丹阳集》卷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芝检诞颁,猥倚褒迁之宠;
兰台入直,获从英隽之游。
退揣冥顽,仰惭推择。
窃以登延册府,号第一官;
䌷绎秘文,非具员吏。
历观前日,率付可人。
为名流待用之途,亦华姓起家之选。
故凡青钱学士,不愧赤衣诸贤。
或由少讫老,而手不置书;
或自甲至丁,而卷能谈事。
或聚七千帙而考练,或课五十纸而校求。
衒瑰奇者旬日而了秘阁奥篇,自标置者三年而隔同舍共语。
图形东观,蔚为经术之宗;
奏赋南郊,焕若辞华之美。
岑文本之材,而始愿止此;
张伯绪之望,而固求不迁。
矧昭代之恢儒,幸圣皇之崇学。
帝尧文章,而饰万物;
周王寿考,而蒸众材。
槐市交兴,蓬山尤重。
肇新宝宇,申揭云章。
老人出授于神书,童子不忧于朋字。
荀《录》、虞《志》,拥签带之纷纭;
任笔沈诗,萃绅緌而商略。
间犹讹谬,特重校雠。
言豕渡河者三,实资是正;
马并尾而五,更在研穷。
岂容素飧,以累清议。
伏念某人门具下,年位轻。
虽问学勉企于前修,而声望不高于时辈。
规规求志,踽踽固穷。
偶屡窃于词科,因数移于宦牒。
主青衿之学校,久困齑盐;
对黄卷之圣贤,益勤铅椠。
俄婴艰棘,深自屏藏。
摧伤甫逮于丧除,收召俾承于官乏。
预清台之较历,佐戚邸之司宗
坐縻饩粮,毫无功阀。
何言此段,稍躐稠人。
熭简编,觉芸香之消蠹;
夜窥坟籍,惊藜杖之分光。
惟久衰多难之姿,岂图偶得傥来之幸。
此盖伏遇某官朝廷元老,学者宗师。
以献可替否赞时雍,以激浊扬清昭人望。
显致抡材之助,仰裨序爵之公。
谓牛鼎烹鸡,用器固难于适称;
然蚁封试马,历久始见于非常。
当求未见之书,更辅多闻之友。
措诸事业,庶能酬覆载之仁;
作为文词,或可颂泰平之盛。
汉书正异叙 南宋 · 薛季宣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八八、《浪语集》卷三○
右,《汉书正异》,得之武进姚宽,皆已缮写可传。
始走读《通鉴考异》,至京房之谏,引《吴越世家》、《汉书》唐本、方今世传板本为详,恨生之晚,无从启觌。
既而游蜀,睹学官所树母氏石经,实唐天宝诸经,文字或异于今国子监行本,从知故书之幸而存者,失真众矣。
五季于今,不二百祀,诸经汉史家有之,纰缪尚此其多,它书或止单出者,吁!
不可及已。
今诸经既从先儒旧,监本出五代、中朝,方后蜀之书,林甫所订为不侔矣。
班汉史讹久远,自瓢中渡江已然。
梁武帝时刘之遴张缵到溉陆襄太子教,订徵鄱阳王书,条异状十事,大略言《汉书》古本称:「永平十六年五月二十一日己酉,郎班固上」。
其《叙传》号中篇,略去班彪行事,云自有传。
合纪、表、志、传,为卷三十有八。
《外戚传》次《帝纪》,诸王次之,陈、项在其后。
其《英卢吴传》叙云:「淮阴毅毅,杖剑周章。
邦之杰子,实惟彭、英。
化为侯王,云起龙骧」。
其引今文「龙骧」亡省「马」者。
又卷三十七解音释义以助雅故,今本则亡。
馀史不具,可意而知。
走意书之讹,其道有二:始以古文写本,后以佐书易之,篆隶之不同,其讹一也。
自固书出,汉人学以名家,师说不同,传授滋改,其讹二也。
《梁书》所谓三十七卷,抑传者为之卷,总其篇楮以代简故耳。
今其书亡旧矣,当以颜师古注本为定。
如世俗模板,非惟新故有异,而吴、蜀、闽、楚之传,复有大不同者。
走私窃病之。
乃幸自天,得此善本。
姚氏今越博通士也,家传宋祁手校汉史,具有唐、南唐、吴越及神宋再世所刊书,间有徐锴余靖陈绎宋郊司马光刘敞刘攽是正处所。
走喜于获瑰宝,用集略为二卷,得有先后,故传居前。
虽梁氏旧书不可得见,于颜氏可以为完矣,惜其不及氏史也,当营求补之。
儿曹以观《汉书》,可不自有别诸!
年月日叙。
除秘郎谢绍勋启 南宋 · 王与钧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七六、《永乐大典》卷一○五三九
胸中无国子监,畴解余不负丞之嘲;
道家有蓬莱山,夙遴初拟为郎之选。
叨恩纶之孟进,赖元宰曲成,点以灵丹,蜕其凡骨。
窃惟渠观之华辙,登载简编之美谈。
穹霭木天,光摇奎画
中兴建阁,踵建隆开宝太平之规;
广内储书,载晋《乘》楚《梼》《春秋》之富。
秩四百石,诏第一官。
上车何如,兹岂东观贵游之习;
广成不调,宁甘南郡议郎之迁。
一见而得左太冲,再举而有张伯绪
鹿车虽陋,以表其癯;
绛服非侈,以昭其度。
风日不到,箕翼斯张。
网大雅之恢闳,陶公台之器识。
如某者艺成而下,俗不可医。
决眦睢睢,安得类鸡群之鹤;
焚膏矻矻,粗堪扑蠹简之鱼。
挈此踦踪,归于大造。
际鸿钧之密传,俄麟署之超迁。
足蹑西昆,引星辰而直上;
手摩东壁,觉霄汉之低垂。
信乎仙省之高华,恍若浮生之飘堕。
丹铅细点,瓯篆频供,躐陪英杰之俦,务究切磋之益。
窥文章户牖,未易造其精微;
择师友渊源,当力持于忠信。
傥脩名之未植,虽博物以奚为?
孤搴弱水之帆,允赖济川之楫。
兹盖某官德符帝赉,运翊天飞。
以千载真儒,识文武之大者;
继百世绝学,岂房杜之细耶?
肆敌书殿之栋梁,多种明堂之杞梓。
矧尝歛衽,对越芳珉。
当淳熙持盈,尝重越国之纂要;
嘉定更化,乃倚绍勋以提衡。
光启元台,尽成家庆。
方鼎盛于变叶,犹轸存于寒荄,肆遣辟雍之海流,来共书林之墙仞。
某敢不益坚矩行,仰答范围。
险语高词,恐惭韩昌黎之褒许;
奥篇隐帙,或遂李北海之讨论。
绝句五十六首戊子夏日 其九 戊子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七言绝句 押覃韵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八
翰飞口授两均惭,嫩过嵇康七不堪
谁道一双无用手,渐工画牍与书函四月十九日,作都下书,有感而作。余素懒作书,到汳四月,手书已百馀函矣。凭几口授,素无其功。翰动若飞,弥有多愧。京洛游故,咸成云雨,梁张缵陆襄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