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慧最”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瑞像梵书(宋大明五年) 南北朝 · 阙名
出处:全宋文卷六十四
此迦罗卫国育王第四女之所造也(《续高僧传》十二《慧最》。)。
答晋王请撰净名义疏书 南北朝末隋初 · 释智顗
出处:全隋文卷三十二
爰逮累翰,殷勤至法。匹夫行善,止度一身。仁王弘道,含生荷赖。盖登地菩萨,应生大家。所以发心,兴隆大道,曷可量也,孰可比哉?贫道山僧,本怀夙志。于天台旧居,言念无舍,庶因世境安乐,更得寄迹幽林,仰为行道,非唯城邑。近岁谬承人泛,拟迹师资,顾此疏蔽,以非时许。况圣泽日隆,复垂今命,省诸庸鄙,弥匪克堪。贫道禀承师教,禅慧颇持,耳去眼流,如华上水,采听经论,其功既浅,赖荷禅门,凭定修习。比于专学,数论区分。理乃弗违,业乖至熟。自非如来明达,种智高圆,檀林殊能,谁肯双揖。况乎去圣滋远,晓悟甚微。徒欲承恩,惧乖深寄。有招幽谴,兼亏圣德。特愿更回神虑,别俟胜贤,妙果芳因,使无断绝。经称一句染神,历劫不朽。大智慧海,信为能入。固知深解大乘,佛法久住。功德易满,智慧最高。守质抱愚,仰希德览。徒申庸俚,终不自宣。沙门某白(同上)。
吉州慈恩寺仁寿塔记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二四、《山谷全书·正集》卷一七、《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二四
吉州东山慈恩寺,治平皇帝赐名也。寺有江南李氏保大中刻石,曰龙兴寺。而《高僧传》言,仁寿舍利塔在发蒙寺。寺三易名,其岁月皆失款识。其传曰:隋文皇帝方隐约时,有异人以舍利一掬遗之,曰:「以此福苍生」。因忽不见。帝以示僧昙迁,置堂中,阅数日,数有盈缩,迁曰:「吾闻法身过于数量,非世智所及,此未可量」。有尼智迁数大言,人以为狂而不信,阴谓帝曰:「象教堙沈,一切鬼神皆西,儿当父母天下」。其后周失其牧,隋文受命,仁寿改元,乃诏分舍利三十,置浮图于天下高爽地,所至皆发祥下瑞。三年,又以所馀舍利五十有三,分置五十三州,皆选有道行僧调护至其州,卜吉地为浮图。吉州发蒙寺,其一也,实以西京光明道场僧慧最将命。发地八尺,得豫章板,古瓴甓中,置银罂舍利,观者皆震动。唐天祐中,夜雷雨大晦冥,厥明视之,浮图左旋,殆且盈尺,故基宛然,不相函,盖非人力所及。灵瑞传闻,崇奉倾数州。由天圣以来,屡见光景,志怪者或过其实,而曲士持议以为无是。道彼恢诡谲怪,流俗喜传,无以为有;寡见浅闻,又裁耳目之外,谓之不然。故曰「夏虫不信冰霜,醯鸡断无天地」,彼何足论大方之家!故咨考实录,遗主塔僧师慧,以告来者。师惠喜事,有经论学,乐以余言勒之金石。
五丁峡别衡昆 明 · 任瀚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峡天猿啸万山秋,御宿相逢转别愁。
后会知谁先白发,清时劳汝问沧洲。
胡床对月此村夜,霜杵捣衣何郡楼。
闻道西京最萧瑟,可堪归路曲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