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道营”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即位赦文 后唐 · 后唐明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十二
天生蒸民。
树之司牧。
立君臣之位。
定治乱之机。
抚之则为后王。
虐之则为雠敌。
以今况古。
何代不然。
先皇帝亲总干戈。
奄宅区夏。
功既成而稍忘戒惧。
道未济而不慎骄矜。
遂至贪吏藏奸。
群小多辟。
勋旧无名而被祸。
忠良饮愤而见危。
比屋由是怨咨。
连营以之愁叹。
俄成否运。
遂至横流。
朕昔奉武皇
幼承明训。
早承缔构。
备历艰难。
敢忘作砺之规。
以奉维城之固。
一昨赵在礼遽从其郡。
径入邺都
一则迫于饥寒。
从其粮谷。
一则痛于离析。
就彼妻孥。
朕既事于专征。
亦既成于靖乱。
岂意群情见迫。
众意相推。
虽于扰攘之中。
弥励扶持之节。
无奈军中散卒。
乱若棼丝。
阙下禁兵。
势如烈火。
繇是指河流而南渡。
誓军旅以西驰。
志欲救于颠危。
情冀申于忠赤。
岂谓兵摇畿甸。
衅结萧墙。
惭赴难以无功。
徒抚心而掩泣。
深诚未达。
群议同词。
以为奉庙社之烝尝。
绍宗祖之基业。
军民所系。
神器难虚。
辞避虽至于再三。
推戴尤形于迫切。
竟将寡昧。
获奉宗祧。
御朽索而敢载驰。
大川而莫知往。
夙夜戒惧。
罔敢底宁。
所赖中外荩臣。
弼予冲眇。
援今引古。
尔既以大宝尊予。
济国安民
予亦以忠贞赖尔。
庶将此道。
共致太平
宜推更始之恩。
以布维新之化。
今改同光四年天成元年
邺都赴难之际定策功臣
宜渥特恩
以彰丰报。
其扈从将士。
及六军诸卫诸道行营将校等。
中书门下次第酬奖。
夫人不能自理。
立君以理之。
岂可殚天下之赋租。
为宫中之玩好。
后宫内职
量留一百人。
馀任归骨肉。
内官守阍掌扇。
量留三十人。
教坊音声。
量留一百人。
鹰犬之事。
以备蒐狩。
量留二十人。
御厨膳夫
量留五十人。
其馀任从所适。
内诸司使务有名无实者。
并从停废。
先皇运关外之资粮。
供洛中之戎马。
遂致百姓困弊。
不胜馈挽之劳。
今则须为制置
度支总管使会定在京兵数。
据所供馈。
积贮京师
其近畿粮储
可令诸军就食。
道营田租庸司。
先专差务。
无益劝农。
起今后并委州使管系。
所纳农具斛斗。
据数申省。
应纳夏秋税粮。
先有省耗一升。
起今后只纳正数。
不得别量省耗。
其输刍稿。
亦不得别徵加耗。
征赋上供。
国之常典。
别申进献。
惧削生灵。
今后节度防禦等使。
除正至端午降诞四节。
量事达情。
于州府圆融。
不得辄科百姓。
其四节刺史
不在贡奉。
诸州使造曲。
如闻省数之外。
长吏私更加造。
价钱多入于私门。
滞曲常存于省数。
省司诸府置税茶场院。
湖南至京。
六七处纳税。
以致商旅不通。
及州使置杂税务交下烦碎。
宜定合税物色名目。
商旅即许收税。
不得邀难百姓。
诸道监务。
破脚价极多。
获租课极少。
须有条流。
以成规制。
租庸司先将系省钱与人回图。
所供课利或烂弊物。
积年之后。
和本乾没。
为弊最深。
宜令尽底收纳。
以塞倖门。
巳上五件。
三司使条理奏闻。
力学登第。
承荫出身。
或欠文书。
侵成踰滥。
先遭没毁。
几至调选无人。
州县多是摄官
为弊滋甚。
宜令铨选。
别为起请。
止除伪滥。
馀复旧规。
昨自魏汴至京。
大军所历。
戎马腾践麦苗。
下本州使检量。
据所伤残。
与蠲地税。
今年四月一日巳前。
并与放免。
如巳徵入州县者。
即据数纳省。
若取官中回图钱。
立契取私债。
未曾纳本利者不在限。
其馀并不徵理。
先缘漕运。
京师租庸司应借私船。
今既分兵就食。
停于漕运。
其诸河渡私船。
并仰却付本主。
如有滞留。
许本主论告。
先朝屡降德音。
所司不与宣行。
迟留奏改。
利在虐人。
赦书所至。
三司诸道。
丁宁宣布。
限一月内。
便须施行。
不得遗漏条件。
仍于要路榜壁。
贵示众多。
呜呼。
除旧布新。
虽更于法制。
承祧继世。
敢怠于纂修
惟上天之匪忱。
则下民之康定
水能利物。
有载舟覆舟之文。
言可立身。
有兴邦丧邦之喻。
敢不日慎一日。
业业兢兢。
庶乃三事大夫
百辟卿士
共修正道。
以启远图。
复先皇帝巳坠之基。
副亿兆人相推之意。
冀上天之悔祸。
回下土之沈忧。
虽唐尧之茅茨土阶。
夏禹之恶衣菲食。
纳隍御朽。
不惮于忧勤。
履薄临深。
无忘于夙夜
必能自励。
以慰人情。
惟尔尊奖之诚。
兴复之志。
有始有卒。
是所望于群公。
无怠无荒。
冀不移于薄德。
凡百有司。
宜体朕怀。
中大夫周公绍兴九年八月 宋 · 张九成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二、《周敦颐画像题跋》(江西省博物馆藏抄本)
公讳邦式,字南伯邦彦弟也。
少学问,中元丰二年进士第
楚州宝应簿,调祥符,知封丘县通判磁州郓州提举江东常平,为淮南运判,徙梓州路
入对,留为尚书度支郎中
公夷澹不乐中都,复出,提点淮西刑狱,徙两浙,又徙江东
京师营土木,命输殿材。
公奏言非地所产。
有沾醉妄斥宫禁事者,公被命诏治狱;
其人自分必死,狱成,才坐远徙。
代归,知宿州滑州,皆不赴。
提举南京鸿庆宫
起知处州,辞不行。
□官中大夫,卒,年七十五。
子芑、蔚、茂,芑知名。
绍兴九年八月望礼部侍郎盐官张九成撰。
秘阁修撰郑公墓志铭 南宋 · 韩元吉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二、《南涧甲乙稿》卷二○
秘阁修撰郑公既葬于衡山,其孙景先来告曰:「大父之未有病也,命景先买地衡州,得衡山县紫盖乡长兴之原。
且叹曰:『昔吾考之寿不登七十,今吾过七十者三焉,吾乡在襄邑,生不可归矣,死可无地而葬以累汝耶』?
于是为兆以迁其二夫人,而虚其左以俟。
景先闻其言之悲而不忍言也。
大父以乾道七年七月二十日,果弃诸孙,而景先九月甲申,葬公其穴,请为之铭」。
呜呼!
盖公元祐大臣尚书右丞公之子也,自党籍之祸起,子孙禁锢,几不容于时,故公晚而得仕。
中兴踰四十年,元祐大臣子惟公在,天子尝谓其材谞风绩称其家也。
今又亡矣,在法得铭。
按郑氏世为拱州襄邑人
右丞以宽厚忠信闻天下,讳雍,任资政殿学士,以公之恩,赠太师
右丞之考讳有彰,任驾部郎中,以右丞公恩,亦赠太师
驾部之考讳元吉,赠太傅
公讳安恭字子礼,以避后谥,改思恭
四岁而孤,未冠游太学,有声称。
党禁稍开,始得以右丞遗泽授承务郎,监淄州酒税务,签书武昌军节度判官厅公事,通判道州权发遣容州,改郁林州,再为容州,得主管台州崇道观,辟广南西路经略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权发遣肇庆府,就差德庆府,再为肇庆府,知邵州,兼沿边溪洞都巡检使,除广南东路转运判官,改西路,加直秘阁,升计度转运副使,移荆湖南路,进秘阁修撰,除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公事,复提举崇道观
积阶至右中奉大夫,爵文安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
始公在武昌,佐其守禦寇有劳。
寇攻汉阳,守檄公赴之,被命即缘江至,躬自缒城,谕以祸福而解。
猺贼犯道营,公出战,缚其酋。
曹成兵大至,郡僚皆遁,独登城呼军士,曰:「吾与尔守此,敢去者斩」!
众谓贼不敌,公即持牛酒直抵其,曰:「吾道州,来劳军」。
飞矢雨注,城上皆为公惧。
成见公无甲,惊异。
公徐曰:「道为州,数家聚也,产赋不满千缗,何足辱诸君?
闻王师且来,岂若束兵刃,为社稷立功名哉」?
笑曰:「通判不疑我,所教亦诚也,愿无犯城」。
留一夕于外,明日果去,而守令未还。
宣抚岳太尉军骤集,廪空无,君召四郊父老曰:「大军之来,为尔辈却贼也,有宜以十三助我,与其饷军,犹胜没于贼也」。
众感泣,得粟五百斛,岳军少之,呼公至帐下,左右示以淫刑具。
公不顾,对曰:「郡无,取于民也。
今民力亦竭矣,请为民受法」。
岳公遽起,曰:「敢有此也?
军无食且怨,欲与君议其策耳」。
公曰:「米税未当输,诚得幕府榜,俾先期输,且得其赢,可足用也」。
遂从之。
民知公且被罪,凡输米不复计其量,迄之平贺州无乏,即以书谢曰:「当奏,厚酬公官」。
宣谕使薛徽言荐为容州,在容几三年,莫知公政之善者。
既移郁林,容民遮道留公,而郁林之人相贺。
转运司议置盐仓郁林,公指其非便,议十上,且请于朝,得寝。
时诸郡守羡馀部使者以为言,公曰:「吾郡无馀也,何所献」?
高、雷、化三州流民来归,义廪不足,公亟取常平米以赈。
有司谓常平不当用也,遂捐俸米以偿。
再为容州,盗贼屏息。
龙图阁直学士张宗元经略广西,谓公能弭盗,辟置幕下
妖贼谭友谅作乱,公招捕之。
既移肇庆,转运又以南恩盗属公,因伸严保伍,重赏以捕贾盐者,濒海之盗遂清。
劝民植桑万六千株。
德庆三年,遇大水,当赈济,同判者不肯。
公曰:「民无食即死,是死于水等也,吾专任之」。
再为肇庆,认金坑额千两,丐无扰民。
肇境接溪洞,一切以宽为治。
岭外铨拟,素不平允,至公则无间言,其罢而复起。
信宜县寇窃发,执邑尉,屠令之子,杀将高居弁,获李宏,朝廷遣鄂军步骑千人来赴,又失期。
公摄提点刑狱,会兵雷州,水军统领皇甫谨逗挠不进,将斩以徇,同列叩头乞赐自赎,谨遂以劲兵败贼。
李云三千人犯容营,建黄麾,语僭甚。
公以骑兵夹攻,遂获与其左丞相,而散其众于农,有诏拜直秘阁
降贼中夜复变,公设伏以待,斩其为首者七人,遂定。
奏闻,迁中奉大夫,升副使
宪台皆阙,公佩三印,备禦郴贼李金甚至,朝廷用是易公湖南,俾捕金,且随军应办钱粮。
金既平,加秘阁修撰
踰年,改提点刑狱,凡囚之丽死者,阅再四而后决,曰是不可复生矣。
为人端厚长者,閒居无惰容,与物无忤。
临淄岁饥,民相食,公持檄单骑遇暴客,负而趋,仆者自后至,救脱之,将追刃其人。
公曰:「是于吾何冤?
规食遣死尔,安用必其死耶」!
故其数年锄盗,先以恩信招抚,逮不从而后诛。
至治兵临戎,介然有不可犯之威,以是知公非茍然者。
平生未尝营产,第以教子孙、恤宗族为念。
所居号西湖,作佚老堂以自适,衡人举尊重之。
初娶吴氏,未踰年卒。
再娶梁公左丞焘之孙、朝奉大夫颐吉之女,其卒先二十五年。
三娶陈丞相文惠公四世孙、朝奉郎蕡之女,其卒先十三年。
皆赠令人。
曾祖妣太夫人王氏,国于蔡。
祖妣太夫人郭氏,国于庆。
妣李氏,夫人,国于郓。
王氏,夫人,国于周。
母宋氏,追封令人。
子曰谟,终右从事郎
女二,适右承议郎周彭、迪功郎赵师忞。
孙男景先也,迪功郎横州司理参军
景文将仕郎
曾孙女尚幼。
之去襄邑也,至是始家于衡,故叙而铭之。
铭曰:
元祐之政,伟矣一时。
时之多贤,而党目之。
摈其生全,俾没于地。
锢其宗支,俾弗得仕。
既清返夷,踰四十年。
如木有蘖,典型寓焉。
云谁独存?
右辖之子。
温温而良,克绍其美。
惠及远民,外殿七州。
既去复还,民渴其留。
帝曰嘉哉,赐尔荡节。
有威尔宣,有冲尔折。
嗟时举才,弗竞惟武。
寇攘方张,公则不惧。
剪其蟊牙,革其枭吟。
外削其锋,内怀其心。
曰湖之滨,曰岭之外。
穷靡吁天,饥弗罪岁。
岂无吏
公惠实多。
释甲而田,士不戈。
官参九卿,位首中秘
有来明廷,宁不我俟!
公知甚先,佚老有堂。
紫盖衡山,遂为公乡。
之迁,自拱襄邑
石勒铭,其庶可识。
戴仲德善诗酒过余吴中寻当游楚乘醉歌以送之 明 · 王世贞
我不能学郤氏子,为安道营剡下宅,令汝四明狂客
又不能学吴趋儿,为仲若卜吴中室,令我湖山长秋色。
惟有新诗书卷头,送汝扁舟凌七泽。
楚天看尽歌归来,少文故事亦快哉。
壁间指点旧游处,一处同倾一百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