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高唐 其二 战国楚国 · 宋玉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十
楚襄王宋玉游于云梦之野,望朝云之馆有气焉,须臾之间,变化无穷。
问:「此是何气也」?
对曰:「昔先王游于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自云我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台。
闻王来游,愿荐枕席」。
王因幸之。
去,乃言:「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旦而视之,果如其言。
为之立馆,名曰朝云(《文选。江淹杂体拟潘岳述哀诗》注引《宋玉集》。按此与《文选。高唐赋》、《御览。襄阳耆旧记》小异。)」。
悲士不遇赋 西汉 · 司马迁
 出处:全汉文 卷二十六
悲夫士生之不辰,愧顾影而独存。
恒克己而复礼,惧志行之无闻。
谅才韪而世戾,将逮死而长勤。
虽有形而不彰,徒有能而不陈。
何穷达之易惑?
信美恶之难分。
时悠悠而荡荡,将遂屈而不伸。
使公于公者彼我同兮,私于私者自相悲兮,天道微哉(《文选》张衡《归田赋》注作「天道悠昧」,又司马彪《赠山涛诗》注、陆机《塘上行》注作「天道悠昧人理促兮」,则跨涉下句。)
吁嗟阔兮,人理显然相倾夺兮。
好生恶死,才之鄙也。
好贵夷贱,哲之乱也。
炤炤洞达,胸中豁也。
昏昏罔觉,内生毒也。
我之心矣,哲已能忖。
我之言矣,哲已能选。
没世无闻,古人惟耻。
朝闻夕死,孰云其否?
逆顺还周,乍没乍起。
理不可据,智不可恃(二句从《文选》江淹《诣建平王上书》注补。)
无造福先,无触祸始。
委之自然,终归一矣(《艺文类聚》三十)
核灵赋 西汉 · 扬雄
 押支韵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二
自今推古,至于元气始化,古不览今,名号叠毁,请以《诗》、《春秋》言之(《御览》一)
太易之始,太初之先,冯冯沈沈,奋搏无端(《御览》一)
河出龙马,雒贡龟书(《文选》陆倕《石阙铭》注)
世有黄公者,起于苍州,精神养性,与道浮游(《文选》谢朓《之宣城新林浦》诗注)
二子规游矩步(《文选》陆机长安有狭邪行》注)
文王之始起,浸仁渐义,会贤攒智(《文选》江淹《诣建平王书》注)
枝附叶从,表立景有(《文选》陈琳《檄将校部曲》注,又蔡邕郭有道碑文》注。)
又与阴就书 东汉 · 冯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
曹掾冯衍叩头死罪:材素愚驽,行义污秽,外无乡里之誉,内无汗马之劳,猥蒙明府天覆之德,华宠重叠。
间者,掾史疑衍之罪,众煦飘山,当为灰土。
赖蒙明察,揆其素行,复保首领
倍知厚德笃于慈父,浸淫肌肤,渗漉骨髓,德重山岳,泽深河海。
前送妻子还淄县,遭逢暑雨,以七月还。
阳武,闻诏捕诸王宾客,惶怖诣阙,冀先事自归。
十一日到,十二日上书(「上」字本脱,从《文选·江淹赋》注补),报归田里。
即日束手诣洛阳诏狱,十五日夜诏书勿问。
得出,遭雨,又疾,大困。
冀高世之德,施以田子老马之惠,赠以秦穆骏马之恩,使长有依归,以效忠心(《后汉·冯衍传》注)
琴赋 其三 东汉 · 蔡邕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九
丹弦既张,八音既平(《文选·江淹杂拟诗》注。)
止欲赋 东汉末 · 陈琳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十二
媛哉逸女,在余东滨。
色曜春华,艳过硕人
乃遂古其寡俦,固当世之无邻。
允宜国而宁家,实君子之攸嫔。
伊余情之是说,志荒溢而倾移。
宵炯炯以不寐,昼舍食而忘饥。
叹北风之好我,美携手之同归,忽日月之徐迈,庶枯杨之生稊,欲语言于玄鸟,玄鸟逝以差池(二语依《文选·江淹杂体诗》注补。)
道攸长而路阻,河广瀁而无梁。
虽企予而欲往,非一苇之可航。
展余辔以言归,含憯瘁而就床。
忽假暝其若寐,梦所欢之来徵。
魂翩翩以遥怀,若交好而通灵(《艺文类聚》十八)
怀士赋 曹魏 · 钟会
 押歌韵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五
记远念于兴波(《文选》江淹《杂体诗》注。)
叹秋赋 西晋 · 夏侯湛
 押霁韵 出处:全晋文 卷六十八
阴笼景而下翳(《文选》江淹《杂体诗》注)
荈赋 西晋 · 杜育
 出处:全晋文
灵山惟岳,奇产所钟。
瞻彼卷阿,实曰夕阳。
厥生荈草,弥谷被冈。
(《文选》江淹《杂体诗》注作「怀」。)丰壤之滋润,受甘露之霄降。
月惟初秋,农功少休,结偶同旅,是采是求。
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
器泽陶简,出自东隅。
酌之以匏,取式公刘
惟兹初成,沫沈华浮。
焕如积雪、晔若春敷(《艺文类聚》八十二,《书钞》一百四十四。)
若乃淳染真辰,色殣责青霜。
□□□□白黄若虚。
调神和内,倦解慷除(《书钞》一百四十四,《御览》八百六十七。)
军术(篇名见《北堂书钞》一百二十,《艺文类聚》九十,《文选·江淹〈诣建平王书}》注,《御览》七十四,三百四十,又九百十四。) 其十五 东晋 · 葛洪
 出处:全晋文
大将军当明案九宫,视年在宫,当就三居五,五为死,三为生,能知三五,横行天下(《文选·江文通〈诣建平王上书}》注)
扬都 东晋 · 庾阐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八
子未闻扬都之巨伟也,左沧海,右岷山
龟鸟津其落,江汉演其源。
碣金标乎象浦,注桐柏乎玄川。
昔旬吴端委,延州俪臧。
高让殆于庶几,英风亚乎颍阳
土映黄旗之景,峦吐紫盖之祥。
岩栖赤松之馆,岫启缙云之堂。
龙府涣而夏德兴,群神萃而玉帛昌也。
天包龙轸,地奄衡霍
玄圣所游,陟方所托。
我皇晋之中兴,而骏命是廓。
灵运启于中宗,天网振其绝络。
于是乎源泽浩瀁,林阜隐荟。
彭蠡吞江,荆牙吐濑。
三峡之隘,洞九川之会。
五岭而分流(判本作泮,从《水经·漓水注》校改。),鼓沱潜而碎沛。
漨渤泪滃,潢漾拥涌。
惊波霆激,骇浪川动。
东注尾闾,呼噏洞庭
芒若云汉,窈若青城。
其山则重冈峨㞦,峻岭嵏岂崿。
阳侯鳞萃,龙涛绮错。
嵭岪磊埼,嵬峗鄱薄。
旁带千犀下同万壑。
苍梧之岭,峻极丹霄。
潜稽,绝岸陵乔(此四句从《书钞》一百五十八补。)
木则灌以杞梓,被以沙棠。
□□□□廆木荟于豫章(此句从《艺文类聚》十补。)
结根九疑,布叶天柱。
林为五岳之苑,材为八都之府。
埽飞虹,亏阳景。
拂白雪而增翠,凌广莫而敷颖。
则䉁风箘簬,筱荡林﹄。
单棘箜𬕍,蓊蔚萧疏。
贞条捎风,劲节集雾。
望之猗猗即之倩倩。
苍浪之竿,东南之箭。
其林可游,其芳可荐。
草则陵苕海藻,山英江蓠,纶组菁茅,繁露卷施。
兽则騊駼狻猊,锯牙披蹄。
登重巇,蹲嶪𡵌,噫气则风生,喷沫则雨洒,其间则有腾猿夭峤,闪倏柯杪。
风母果然,星流电迁。
或凌虚赴绝,或缭绕希间。
鸟则鹪䳟孔翠,丹穴之羽。
鸣凤自歌,翔鸾自舞。
鱼则鲛鳣鳍鲔,比目鲿鲨,修鲲横海,澄鲸偃波。
□□□□鳄鳞霜牙(此句从《初学记》三十补。)
其中则有灵蛟白鼋之族,种繁六眸。
类丰三足鹦螺蜕骨,寄居负壳。
馀泉如轮,文蚳如琢。
□□□□□□蛇公沈光于海曲(此句从《御览》九百四十九补。)
果则黄甘朱橙,杨桃琵琶。
林蔚八桂之丛,色耀三珠之华。
目龙荔支,王坛丹橘(此句从《御览》九百七十四补,下文尚有阙佚。)
尔其宝怪则有瑶琨琅玕,青碧素珉。
阳珠散火,阴甲潜珍。
云英水玉,错耀龙鳞。
焕若金膏,晃若烛银。
琉璃冰朗而外映,珊瑚触石而构翘。
牙簟裂文于象齿,火布濯秽于炎焱。
西岨石城,则舟车之所混并。
东尽金塘,则方驾之所连箱。
其中则有龙坻华屋,晨凫之舸。
青雀飞舻,馀皇鼓柂。
鹢首铺于黄宫,盘蛟缠于赤马
云旆委蛇,层楼巍峨(此二句从《书钞》一百七十三补。)
爰有兰堂华室,高门重构。
罗鼎玉食,丝竹并奏。
龙骥汗血于广途,朱轮击毂而辐凑(《艺文类聚》六十一)
云虎之门,双竿内启。
祥乌司飙,丹墀竟陛(《御览》九)
芳尘于绮疏(《文选·月赋》注,又江淹《杂体诗》注作「绮席」。)
负钟岩以结宇,溯阳潭以开江
方山之磐崿,竦白石之灵峰
汇青溪之浚壑,枕百堵之层墉。
横朱雀之飞梁,豁九逵之遐冲(《初学记》二十四)
入洞穴,出苍梧(《御览》五十四)
岁惟元辰,阴阳代纪。
履端归馀,三朝告始。
万国鸣銮,有客戾止。
皇帝乃坐露寝,御组(《书钞》作翡。)帷。
冠华冕,戴翠蕤。
袭日月,佩玉緌,怀六茎,纫文龟(《书钞》一百三十二,又一百五十五,《御览》二十九,又七百。)
桓桓勇武,堂堂硕佐。
运筹则渊回,抱麾则虎步。
临机如公瑾,遗爱如子布
是以朝宗江汉,廓落王祚(《书钞》一百十五)
温挺义之标,庾作民之俊。
方响则金声,比德则玉润(《世说·文学篇》)
建康宫北十里有蒋山,舆地图谓之钟山元皇帝未渡江之年,望气者云,蒋山上有紫云,时时晨见(《艺文类聚》七引庾阐扬都赋》注,未审他人为之注,抑自注也。今录附赋末,下三条放此。)
烽火以炬置于孤山头,皆绿江相望,或百里,或五十里,或三十里,寇至则举以相告,一夕可行万里。
孙权时,合暮举烽于西陵,鼓三竟达吴郡南沙(《吴志·孙权传》注,《艺文类聚》八十,《御览》三百三十五,并引庾阐扬都赋》注。)
太湖东注为松江,下七十里有水□,水流东北入海为娄江,东南入海为东江,与松江而三也(《水经·沔水注》引庾仲初扬都赋》注。)
作金珰二枚,大似耳珰(《书钞》一百三十五)
玄宗 东晋 · 李充
 押阳韵 出处:全晋文 卷五十三
慕玄风之遐裔,余皇祖曰伯阳(《文选》江淹《杂体》诗注)
栖林赋 东晋 · 戴逵
 出处:全晋文
浪迹颍湄,栖景箕岑(《文选·江淹杂体诗注》)
幽关忽其离楗,玄风暖以云颓(《文选·头陀寺碑文注》)
庐山绝顶望诸峤诗 南朝宋 · 谢灵运
 押屑韵
山行非前期,弥远不能辍。
但欲淹昏旦,遂复经盈缺
扪壁窥龙池,攀枝瞰乳穴。
积峡忽复启,平途俄已闭。
峦陇有合沓,往来无踪辙
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书钞》百五十八作登山绝顶诗。引穴、二韵。《类聚》七、《诗纪》四十八并引、辙、雪三韵。《庐山记》一作登绝顶望诸峤。引闭、辙、雪三韵。《文选》三十一杂体诗注作登庐山诗。引辍、缺二韵。○卮林七诠钟登庐山诗条云。诗归载谢灵运庐山望诸峤《诗》曰云云。钟云。六句质奥。是一短记。谭云。他人数十句写来。必不能如此朴妙。又云。如此大题目。肯作三韵。立想不善。诠曰:江淹杂体诗注引谢登庐山《诗》曰:山行非前期。弥远不能辍。但欲昏旦。遂复经盈缺。盖即是篇发端也。不经昭明所选。代久篇残。何知雪后更无数十句乎。耳目难遍。胸臆易生。亦论古之大病也。又康乐游览诗绝无寂寥数语者。读其集自得之。逯案。卮林说是。今为凑成残篇如上。诗归从诗仅载积峡忽复启以下三韵六句。而以完篇论之。自不免贻讥后人。)
王情赋 南朝宋 · 袁淑
 押庚韵 出处:全宋文卷四十四
解蕴麝之芳衾,陈玉柱之鸣筝(《文选》江淹《别赋》注,又江淹《望荆山诗》注。)
上表立国史条例 南齐 · 檀超
 出处:全齐文卷十四
开元纪号,不取宋年。
封爵各详本传,无假年表。
立十志:《律历》、《礼乐》、《天文》、《五行》、《郊祀》、《刑法》、《艺文》依班固,《朝会》、《舆服》依蔡邕司马彪,《州郡》依徐爰,《百官》依范晔,合《州郡》。
班固五星载《天文》,日蚀载《五行》,改日蚀入《天文志》,以建元为始。
帝女体自皇宗,立传以备甥舅之重。
又立《处士》、《列女传(《南齐书·檀超传》,建元二年,初置史官,以与骠骑记室江淹史职,上表立条例。)》。
南郊明堂异日议 南梁 · 江淹
 出处:全梁文卷三十七
郊旅上天,堂祀五帝,非为一日再黩之谓,无俟厘革(《南齐书·礼志》上,永明二年骁骑将军江淹议。)
奏记南徐州新安王 南梁 · 江淹
 出处:全梁文卷三十八
伏惟明公殿下,列誉椒壁,蜚声冲汉,爰求儒雅,傍招异人,削赤野之玉,剪燕山之金。
至如淹者,东国之徒步耳,方敛影逃形,匡坐编蓬之下,遂遭烟露馀彩,日月末光,惟恩知泰,变色薰心
闻齐右既抚,无待巴人之唱,柏台已构,宁俟不才之木。
淹幼乏乡曲之誉,长匮芹藻之德,岂宜炫璞郑氏,献凤楚门哉?
愿避职吏,缓其召书(《本集》。)
主簿日笺诣右军建平王 南梁 · 江淹
 出处:全梁文卷三十八
淹乃庸人,素非奇士,既惭邹鲁儒生之德,又谢燕赵侠客之节,徒以结发卫次,暂闻仁义,常欲永辞冠剑,弋钓亩壑,而身轻恩重,猥奉末光,枉白璧之惠,降黑貂之私,恩兹感激,未能自反,负金羁于淮吴,从后车于河楚,竟不能曜丹雘,腾英声,绝白云,负苍梧,至可知矣。
不谓咸池再晖,瑶光重照,开高天之慈,布厚地之施,承命以惊,巡走且失。
闻古人为报,常有意焉,至乃一说之效,齐王动色,一剑之感,赵王解衣,孤心回概,有殒自天(《本集》)
自序传 南梁 · 江淹
 出处:全梁文卷三十九
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
幼传家业,六岁能属诗,十三而孤,邈过庭之训,长遂博览群书,不事章句之学,颇留精于文章,所诵咏者,盖二十万言,而爱奇尚异,深沈有远识,常慕司马长卿梁伯鸾之徒,然未能悉行也。
所与神游者,唯陈留袁叔明而已。
弱冠以五经授宋始安王刘子真,略传大义。
南徐州新安王从事奉朝请
始安之薨也,建平王刘景素闻风而悦,待以布衣之礼。
然少年尝倜傥不俗,或为世士所嫉,遂诬以受金者,将及抵罪,乃上书见意而免焉。
寻举南徐州桂阳王秀才,对策上第,转巴陵王左常侍右军建平王主簿,宾待累年,雅以文章见遇。
而宋末多阻,示室有忧生之难,王初欲羽檄征天下兵,以求一旦之幸;
尝从容晓谏,言人事之成败,每曰:「殿下不求宗庙之安,如信左右之计,则复见麋鹿霜栖露宿于姑苏之台矣」。
终不以纳,而更疑焉。
及王移镇朱方也,又为镇军参军事,领东海郡
于是王与不逞之徒,日夜拘议,知祸机之将发,又赋诗十五首,略明性命之理,因以为讽。
王遂不悟,乃凭怒而黜之,为建吴兴,地在东南峤外,闽越这旧境也,爰有碧水丹山,珍木灵草,皆平生所至爱,不觉行路之远矣。
山中无事,专与道书为偶,乃悠然独往,或日夕忘归,放浪之际,颇著文章自娱。
在邑三载,朱方竟败焉。
复还京师,值世道已昏,守志闲居,不交当轴之上。
俄皇帝始有大功于四海,闻而访召之,为尚书驾部郎、骠骑竟陵参军事
沈攸之起兵西楚也,人怀危惧,高帝尝顾而问之,曰:「天下纷纷若是,君谓如何」?
对曰:「昔项强而刘弱,袁众而曹寡,羽号令诸侯,竟受一剑之辱,绍跨蹑四州,终为奔北之虏,此所谓在德不在鼎,公何疑焉」。
曰:「闻此言者多矣,其试为我言之」。
曰:「公雄武有奇略,一胜也。
宽容而仁恕,二胜也。
贤能毕力,三胜也。
民望所归,四胜也。
奉天子而伐逆叛,五胜也。
攸之志锐而器小,一败也。
有威而无恩,二败也。
士卒解体,三败也。
搢绅不怀,四败也。
悬兵数千里,而无同恶相济,五败也。
故豺狼十万,而终为我获焉」。
帝笑曰:「君谈过矣」。
是时军书表记,皆为草具,逮东霸城府,犹掌笔翰,相府始置,仍为记室参军事,及让齐王九锡备物,凡诸文表,皆为之。
受禅之后,又为骠骑豫章王记室参军、镇东武,参掌诏册,并典国史,既非雅好,辞不获命。
寻迁正员散骑侍郎中书侍郎
尝云:「人生当适性为乐,安能精意苦力,求身后之名哉」?
故自少及长,未尝著书,惟集十卷,谓如此足矣。
重以学不为人,交不苟合,又深信天竺缘果之文,偏好老氏清净之术,仕所望不过诸卿二千石,有耕织伏腊之资,则隐矣,常愿幽居筑宇,绝弃人事,苑以丹林,池以绿水,左倚郊甸,右带瀛泽,青春爰谢,则接武平皋,素秋澄景,则独酌虚室,侍姬三四,赵女数人;
不则逍遥经纪,弹琴咏诗,朝露几闲,忽忘老之将至云尔。
之所学,尽此而已矣(《本集》,又略见《艺文类聚》五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