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处咸”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太平禅寺佛殿记 宋 · 俞观能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四、乾道《四明图经》卷一○、四明文献考、民国《象山县志》卷三一
宣和五年八月十五日太平禅寺大佛殿成,妙高居士过而登之,因稽首曰:「昔我大父为大长者,家故饶财。
天禧中捐其金钱,率厥豪强,尝建斯殿,殆今百有馀年。
住持仲瑛易而新之,巍特高广,踰于旧制。
顾我家贫如石女,儿如焦谷芽,求其堪舍,一无所有。
念吾祖吾父诒厥后者,过庭有训,盈屋有书,种学绩文,罔敢堕失。
愿以文字施殿,用记永久」。
谨薰涤毫研而记之,曰:寺兴于建隆三年,甲乙相继,其徒至寡。
绍圣四年,释梵宣以十方住持,历昌粹、道辉,至瑛为四代。
自瑛之至也,辟田以足粒,导泉以广汲。
凡寺之宇,兴隳补弊,昔无今有。
日与其徒拈槌举拂,撞钟击鼓,作大佛事,于是太平为大禅刹。
视其殿则庳陋倾欹,不足以示尊显。
瑛曰:「是诚在我」。
时则有僧仲良,精进勇猛,志同谋协,共历檀越,劝导布施,靡不翕从。
裒其资金,抡材命工,不踰期年,迄新宝殿。
去庳就爽,斥隘成廓,而其殿中释迦牟尼、文殊、普贤、难陀、迦叶相,安好严妙,光辉映发。
见者闻者,生大欢喜。
时有比丘作如是言:「我佛如来昔现世时,于摩揭提国菩提场中成等正觉,殿曰普光。
时有文殊说十信法,上升须弥,殿曰妙胜。
时有法惠说十种住,升夜摩天,殿曰宝庄严。
时功德林说十行法,升兜率天,殿曰一切妙宝庄严。
时金刚幢说修学去来见在一切佛,回向在它,化自在天,殿曰摩尼宝。
时金刚藏说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智地。
今此宝殿,妙好严特,名字何等,当说何法,愿为敷演」。
居士告言:「佛子智身寥廓,遍周十方法界,圆融终始无际。
是以如来正觉初成,九天同届,普光一集,十处咸登。
今古无差,旧新一念,故不离果德大宅。
普应十方,而为一时一会,本无去来。
则汝今者,自心之力,念念之中,信知此身与十方诸佛齐成正觉,转正法轮,则普光即殿,殿即普光。
既信此心住于佛,住法界空虚,广大无二,则妙胜即殿,殿即妙胜。
学三世佛,常行万行,利益众生,不可思议,则宝庄严即殿,殿即宝庄严。
发广大愿,充满法界,救护众生,智慧自在,则妙宝即殿,殿即妙宝。
住菩萨,住入佛智地,究竟修行,成最上道,则摩尼宝即殿,殿即摩尼宝。
如是言之,则帝网重重,鉴象相入,不动智佛,常坐道场,诸大菩萨游戏三昧,则此殿者当何名为?
汝其谛观,作正思惟,普光法堂,正在此处」。
时诸大众闻居士言,得未曾有,作是言:「善哉居士,快说法要!
我等今者信解受持,愿并书之,作将来眼」。
居士曰:「不亦善乎」!
宣和六年十一月望日,俞观能记。
白马 明 · 杨起元
 押词韵第三部
白马公孙儿,辩才四国驰(辩,原作“办”,据道光本、光绪本改。)
一遇谈天,屏息无所施。
小巫见大巫,神气能不微。
穴中两鼠斗,焉知是与非。
河伯适东海,向若乃自嗤。
鹏抟九万里,鸴鸠安可期。
东父居扶桑,西母处咸池。
列仙如婴孩,往来恒嬉嬉。
更有太乙翁,呼吸搆二仪。
二仪真灰烬,不能损毫丝。
操舟赵士慄,语冰夏虫疑。
肉眼本无睹,尘心焉可知。
载籍增障翳,空虚成顽痴。
君自慎所从,自古无常师。
北台眺望恭依皇祖元韵 其一 乾隆丙寅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三十六
此地诚初地,花宫切昊宫。
攀梯九天半,驻䍐五云中。
夙道犹冷,今来冰却融(北台为五台最高处咸谓积雪经夏不消仲秋即绝人来往兹已立冬候而天气暄和山径雪融泥泞人言岂可尽信耶)
禅关最高处,放眼豁心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