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七略 其二十 西汉末 · 刘歆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一
《太公金版玉匮》,虽近世之文,然多善者(《文选·王文宪集序》注)
七略 其三十四 西汉末 · 刘歆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一
子云家牒言,以甘露元年生也(《文选·王文宪集序》注)
桓谭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二
望风景附,声训自结(《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注。)
家牒(附)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四
子云甘露元年(《文选·王文宪集序》注),以天凤五年卒,葬安陵阪上,所厚沛郡桓君山平陵子礼,弟子钜鹿侯芭共为治丧。
诸公遣世子朝臣郎吏行事者会送。
桓君山为敛赙,起祠茔,侯芭负土作坟,号曰玄冢(《艺文类聚》四十、《御览》五百五十并引杨雄《家牒》。案《家牒》不知何人何时所撰,今附载《扬雄集》后。)
扬雄 东汉初 · 桓谭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二
子云勤味道腴(《文选·班固宾戏》注,又任昉王文宪集序》注,又潘岳《杨荆州诔》注)
桓子新论:求辅 其十六 东汉初 · 桓谭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三
凡人性,难极也,难知也,故其绝异者,常为世俗所遗失焉(《文选·归去来辞》注,《王文宪集序》注)
涿邪山祝文 东汉 · 班固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六
晃晃将军,大汉元辅(《文选·颜延之曲水诗序》注,又王俭褚渊碑文》注。)仗节拥旄,钲人伐鼓(《文选·虞羲霍将军北伐诗》注,又《宣德皇后令》注,又丘迟《与陈伯之书》注)
朝会意 东汉 · 蔡邕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七十
群臣朝见之仪,视不晚朝十月朔之故,以问胡广
广曰:「旧仪,公卿以下,每月常朝,先帝以其频,故省,唯六月十月朔朝
后复以六月朔盛暑省之(《续汉·礼仪志中》注补引蔡邕曰云云。案当在《朝会意》。又案《南齐书·檀超传》载王俭议云「朝会志》前史不书,蔡邕称先师胡广说《汉旧仪》,此乃伯喈一家之意」。)
太尉刘宽 东汉 · 蔡邕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七十七
公讳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
厥祖出自(圣汉)□臣,王侯相继。
遭汉中微,失其爵土。
世祖复阼,仍有显位,光辅王室。
公之考作司徒,于安(顺)□□,勋绩昭乎前朝。
公以嵩高之门,好谦俭之操,布衣粝食,涉履寒苦,周览《五经》,汜范笃尚书□□□微潜隐讲诲,世之荣利,不滑其守。
州郡礼招,王公并辟,皆不诎志
大将军辟举(高)第,拜侍御史,),丧旧君去官。
博士徵,三府辟,皆又不到。
司隶校尉察茂材,太尉(公车举)有道,徵(拜议郎司徒长史侍中
延熹八年,地震为异。
圣朝咨问,公以对策嘉谠,克厌帝心,引拜尚书,□□□□□谧静,虽龙左纳言山甫喉舌,无以尚焉。
东海相、南阳太守
公之□性也果而能□□□□□弘裕凯弟,无竞伊人。
及其莅官统政,推是心也,以御万事,故□民见德义而兴行□□□□□让而不争,政不肃而威宣,教不舒而德治。
帝将入学,选定讲□□□举公宜参诲□□□□□拜大中大夫,劝讲于华光之内。
侍中屯骑校尉宗正光禄勋太尉,股肱元首,宣□□□,臣工允敕,帝载粤熹寝疾逊位。
复拜光禄大夫卫尉太尉
□□交会,独引其咎,□□□□□拜永乐少府光禄勋
先是时,妖民张角,造为邪孽,逆节有萌。
公□□□□闻罪诛未□□□□□用首谋先睹,封逯乡侯食邑六百户
春秋六十有六,以中平(二)(二)丁卯(帝遣右中郎将
张良锡策叹悼,赠以车骑将军印绶,位特进,赗襚琀敛□备(典),礼有加。
复遣五(官中郎将何夔,)谥曰诏烈侯,诏策休命,宜宣无穷,庸器铭勒,若古有训。
门生郭异等,□公永慕□□□□□□□绋无以慰怀,洵涕述高,乃共刊石建碑,式序鸿烈。
其词曰:
□□□□,□□□□。
祗慕祖武,允迪不道(案「不」当作「丕」,「道」字必误。)
厥丕如何?
躯此𥮏谟。
用□圣主,纳诸轨度。
(艾)三事(以清王涂。),□□□□,□行雨布。
海隅缉熙,群生赖祚。
降命不融,民□悠慕。
生荣亡哀,厥声载路。
门生颍川殷、京兆□□、河内李照等,共所兴工(《隶释》十一,《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注,《王俭褚渊碑》注,并引蔡邕刘宽碑》云「统艾三事,以清王涂」,知李善所见六朝唐初本《蔡邕》集有此碑。此二语在铭辞内,《隶释》仅存「统三事」三字。今据《选》注补缺,仍旁注以别之。《隶释》刘宽有两碑,此其后碑也。前碑桓麟撰,据《艺文类聚》四十六知之。两碑文字略同,此碑残缺,今据前碑补三十五字,亦旁注以别之。案:黄伯思《东观馀论》云:「碑在洛阳射圃中,蔡中郎书」。)
太尉杨赐 其四 东汉 · 蔡邕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七十八
曰汉有国师司空文烈侯杨公,维司徒之孙,太尉公之胤子。
皇祖考以懿德胥及聿勤,式建丕休,勋启《洪范》。
公祗服弘业,克丕堂构,小乃不敢不慎,大亦不敢不戒,用罔有择言失行在于其躬,洎在辟举,先志载言,罔不攸该,乃自宰臣,以从王事,立功不有,用辞其禄。
逮作御史,允执国宪。
纳于侍中,在帝左右。
爰董武事,王师孔闲。
群公以旧德硕儒,道通术明,宜建师保,延入华光,侍宴露寝,敷典诰之精旨,达圣王之聪睿。
帝以机密斋栗常伯剧任,鲜克知臧,以厘其采,命公再作少府,俾率其属,以熙庶绩。
天地作险,国家丕承,军门祛禁,式遏寇虐,命公再作光禄,亦总其熊罴之士,不二心之臣,保义帝家。
岩岩大理,惟制民命,命公作廷尉,惟刑之恤,旁施四方,惟明折狱,蔽罪于宪之中。
亦惟三礼六乐,国之元干,命公作太常,明德为馨,八音克谐,神人以和,永世丰年。
溥天率土,而众莫外,命公作司空,公惟戢之,翊明其政,时惟休哉。
唯天阴骘,下民彝伦,所由顺序,命公作司徒,而敬敷五教,以亲百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时惟休哉。
昭孝于辟雍,命公作三老,帝恭以祗敬,遵有虞于上庠
茫茫大运,垂光烈耀,命公作太尉,璇玑运周,七精循轨,时惟休哉。
帝欲宣力于四方,公则翼之;
辟道或回,公则弼之,虔恭夙夜,不敢荒宁,用对扬天子,丕显休命。
天子大简其勋,用授爵赐,封侯于临晋
功成化洽,景命有倾(《文选·王俭褚渊碑文》上此二语。),帝乃震恸,执书以泣,命于左中郎将郭仪作策,赐公骠骑将军临晋侯印绶,兼号特进谥以文烈
宠命毕备,而后即世。
肆其孤彪,敢仪古式,昭铭景烈。
铭曰:
天鉴有汉,诞生元辅
世作三事,勋在王府。
乃及伊公,克光前矩
悉必毕力,胤其祖武。
化洽群生,泽沾区宇,帝曰文烈,朕嘉君功,为邑河渭,建兹土封。
申备九锡,以祚其庸。
位此特进,于异群公。
昔在申、吕,匡佐周宣
嵩山作颂,《大雅》扬言。
今我文烈,帝载用熙。
参光日月,比功四时。
身没名存,永世慕思(本集,《艺文类聚》四十六,《文选·褚渊碑文》注,《初学记》十一)
何休碑 其一 东汉 · 蔡邕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七十九
孝友尽于闺庭(《文选·王仲宝褚渊碑文》注)
汉官仪上 其一百七十 东汉 · 应劭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献帝建安四年,始置左右仆射
执金吾营合为左仆射卫臻右仆射(《文选·王文宪集序》注)
为曹公与孔融 东汉 · 路粹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十四
盖闻唐、虞之朝,有克让之臣,故麟凤来而颂声作也。
后世德薄,犹有杀身为君,破家为国。
及至其敝。
睚眦之怨必雠,一餐之惠必报。
晁错念国,遘祸于袁盎屈平悼楚,受谮于椒、兰;
彭宠倾乱,起自朱浮
邓禹威损,失于宗、。
冯。
由此言之,喜怒怨爱,祸福所因,可不慎与!
小国之臣,犹能相下
寇、贾仓卒武夫,屈节崇好
光武不问伯升之怨;
齐侯不疑射钩之虏。
夫立大操者,岂累细故哉!
往闻二君有执法,以为小介,当收旧好;
而怨毒渐积,志相危害,闻之怃然,中夜而起。
昔国家东迁文举盛叹鸿豫名实相副,综达经学,出于郑玄,又明《司马法》,鸿豫亦称文举奇逸博闻,诚怪今者与始相违。
孤与文举既非旧好,又于鸿豫亦无恩纪,然愿人之相美,不乐人之相伤,是以区区思协欢好
又知二君群小所构,孤为人臣,进不能风化海内,退不能建德和人,然抚养战士,杀身为国,破浮华交会之徒,计有馀矣(《后汉·孔融传》。案:《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注引路粹《为曹公与孔融书》云:「邀一言之誉者,计有馀矣。」证知此文是路粹作。今此无「邀一言之誉者」,《范史》有删节也。)
篇名缺 其六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八
君子谨乎约己,弘乎接物(《文选‧陆士龙大将军宴会诗》注,任彦升王文宪集序》注。)
论程盛 曹魏 · 钟会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二十五
丹霄之凤,青冥之龙(《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注引《钟会集》)
潘岳 西晋 · 潘尼
 出处:全晋文
君深达治体,垂化三宰(《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注)
吴王 其一 西晋 · 陆机
 出处:全晋文
臣以职在中书,诏命所出;
臣本以笔札见知(《北堂书钞》五十五引《陆机集》,又《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注引末一句。)
上疏论谥法 东晋 · 王导
 出处:全晋文卷十九
臣闻大行受大名,小行受小名,则实称不诬而已。
近代以来,惟爵得谥,武官牙门,有爵必谥,卿校常伯,无爵悉不赐谥,甚失制谥之本。
今中兴肇建,勋德兼备,宜深体前训,使行以谥彰,岂可限以有爵(《书钞》九十四:「王导上疏」。《艺文类聚》四十引《中兴书》作「王遵」《御览》五百六十二引《晋中兴书》作「王遵上疏」。案:「王导谥文献」,《御览》下条引《宋书》:「王俭卒,礼官欲依王遵谥为文献。」证知是「王导」之误,东晋初无王遵也。)
东晋 · 王彪之
 押支韵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一
于是乎统体而咏之(《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注引王彪之赋。)
孙子 其五 东晋 · 孙绰
 出处:全晋文 卷六十二
或问雅俗。
曰:判风流,正位分,泾渭殊流,雅郑异调,题帖分明,标榜可观,斯谓之雅俗矣(《艺文》任昉《哭范仆射诗》注。又《为范云吏部封侯第一表》注,沈约《奏弹王源》注,任昉《为百辟劝进今上笺》注,王俭褚渊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