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游故苑诗(《诗纪》云。禅藻集误作何偃。) 陈朝 · 释洪偃
押歌韵
龙田留故苑,汾水结馀波。
怅望伤游目,辛酸思绪多。
凉飙惨高树,浓露变轻萝。
泽葵犹带井,池竹尚侵荷。
秋风徒自急,无复白云歌(○《初学记》二十四。续高僧传昙瑗传。万花谷后二十五作释洪偃诗。《诗纪》百七。)。
会稽虚上人石帆山灵泉北坞记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十四
灵泉北坞之主人曰大苾刍虚公。于诸佛微言义味之中。深入圆净。以辩才实智离于二边。尝经行于邪溪稽山之下。初石帆山侣。有颍川陈公表。久挂法冠。抗迹尘外。既以自适为适。且悦虚公之风。乃舍其北坞。为公禅诵之地。公既至。则疏蘙荟。刳拥肿。随其污崇。作为胜势。先是此山无泉。远汲溪流。人既劳止。而水之为用不足。公乃默以心感。恍若有通。崖隒之下。微得泉脉。及薙草转石。渠潺沮洳。畚之锸之。决之浚之。喷若玉窦。泄为瑶池。净如醍醐。莹若琉璃。疑青莲可植。金沙在下。惠风天籁。相为虚寂。然后殖碧鲜以相接。引清流而备用。以盥以漱。以糜以茗。或以助火化。或以袪热恼。日用无穷。不知其功。使夫后学趋道之徒至于此者。则浣濯缨尘。渐渍法味。还源复性。以声荣为累。不其至哉。贞元初。州牧左常侍王君行春访道。因以泉名坞。又前代隐贤。多游践于兹。自东晋而下。谢敷王子敬支遁帛道猷洪偃。皆有遗迹留于岩中。今兹公宗本之外。又互以胜概标品。徐会稽公李渤海则命其溪曰五云。谏大夫齐君遐举则命其山曰玉笥。其馀冠柱后惠文者。有王氏张氏陆氏。率用仁智。乐兹清辉。嘉名竞爽。以傲轩毂。日至泉下。为公宗雷。虽匡山之社。锡杖所叩。不是过也。每元关道机。演畅微妙。闻其一音。皆摄妄缘。以趋静性。居常淡然。与灵泉为侣。盖戒本其洁。定因其止。惠取其用。然后观身及泉。二俱无碍。清净洄澓。无入而不自得焉。问法者又因泉以见虚公之道。斯为至矣。三年春。获与公遇。俾予传信。故不敢没其美。又不敢蔓其辞。时岁在丁卯二月甲子日。
寄元孚道人 唐 · 陈陶
押先韵
梵宇(一作楚寺)章句客,佩兰三十年。
长乘碧云马,时策(一作借)翰林鞭。
曩事五岳游,金衣曳祥烟。
高攀桐君手,左倚鸑鷟肩。
哭玉秋雨中,摘星春风前。
横辀截洪偃,凭几见广宣。
尔来寤华胥,石壁孤云眠。
龙降始得(一作听)偈,龟老方巢莲。
内殿无文僧,驱虞谁能牵。
因之问楚水,吊屈几潺湲。
送错公栖公南游 唐末至五代 · 齐己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洪偃汤休道不殊,高帆共载兴何俱。
北京丧乱离丹凤,南国烟花入鹧鸪。
明月团圆临桂水,白云重叠起苍梧。
威仪本是朝天士,暂向辽荒住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