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回乡感赋七律四首 其二 家慈上寿诞辰 当代 · 林英男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银丝鲐背(鲐背:老人背上生斑如鲐鱼之纹,为高寿之征。《尔雅•释诂上》:『鲐背、耇老,寿也。』郭璞注:『鲐背,背皮如鲐鱼。』代称老人。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二年三月》:『垂髫鲐背,山农野叟,咸以手加额,仰面谢天。』清曹寅《集余园看梅》诗:『鸠车竹马曾经处,鲐背庞眉识此生。』)阅沧桑,桃李秾繁遍梓乡。
九训和熊(和熊:《新唐书•柳仲郢传》:『母韩,即皋女也,善训子,故仲郢幼嗜学,尝和熊胆丸,使夜咀咽以助勤。』后用为母亲教子勤学之典。明袁宗道《金太宜人墓铭》:『恸甚伤目,然犹不废和熊之训。』三迁:孟母教子三迁。)垂后嗣,三迁封鲊(封鲊:《晋书•列女传•陶侃母湛氏》:『侃少为寻阳县吏,尝监鱼梁,以一坩鲊遗母。湛氏封鲊及书责侃曰: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鲊饷母。母封鲊付使,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后因以『封鲊』为称颂贤母之词。)愧高堂。
啼儿难肖老莱子,臞母萧然碧玉琅。
喜望期颐(期颐:一百岁。语本《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孙希旦集解:『百年者饮食、居处、动作,无所不待于养。方氏悫曰:人生以百年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唐李华《四皓铭》:『抱和全默,皆享期颐。』)千岁枣(千岁枣:即千年枣。无漏子的别名。《周书•异域传下•波斯》:『又出……千年枣、香附子。』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三•无漏子》:『千年枣、万岁枣……千年万岁,言其树性耐久也。』),玄孙绕膝庆馀长。
己丑清明家祭三首 其三 唐山外祖母 当代 · 林英男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弃养流红泪卅春(卅春:唐山外婆以八十五高寿仙游已三十有三年。时在暮春。),怜孙情似意生身(意生身:佛语。菩萨为普度众生,变化无碍,出生入死,随意化生,通号意生身,或如意身。三白:唐人以萝卜、盐、饭为三白,泛指饭菜。)。
嗷嗷襁褓茹三白,炯炯孺眸懵二亲。
天地无从疑血脉,童心永载启蒙人(余幸甚,有二位外婆。一位为家母之生母,享年九旬,往生于星洲;另一位为家母之养母,也是家母之舅母,曾下南洋后回唐山。二位皆虔诚佛教徒。唐山外婆慈恩仁厚,子孙满堂,家母和姨母虽均抱养而视同己出,怜孙则重于生命。天地神明也难信其间无血缘关系。余出生几个月便由外婆一手抚养。时父母离异,分家后家中只有余为男孩,外婆极其珍惜。饥荒年外婆自己经常饿昏倒地,却把菜粥碗里仅有的一匙饭粒偷偷倒进不肖碗中。每每思之,涕泣不已。慈悲身教之恩,三生难报。老人家临终前卧病经年,余诚恐伺侧,且为主持举殡送终。)。
暂游万里思冥报(佛语。谓此生不能报恩德,来生必报。),少别千年辽鹤振(江淹《别赋》:『暂游万里,少别千年。』原意指修炼人瞬息游万里,小别也是千年。)。